骗自己(骗自己pt.2)

更新时间:2023-03-01 15:21:33 阅读: 评论:0

照我说,哲学家都是骗子。

哲学是啥?哲学是一种教给你认识世界,看待问题的方法和理论,是世界观跟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家雕像

哲学家跟你说,好人会有好报,对待事情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要将生死看淡。这些你都听了,也都懂了,但是这会对结果本身产生什么影响嘛?

该吃的亏你还是吃了,该失败的事情还是没有成功,那些我们所珍惜的人还是离我们远去了,这些结果都没变,只有我们心里会好受一点。

人生

这不就是自欺欺人嘛?那既然是骗人的,我们是不是不要去信了呢?

虽然是这样,但我还是劝你去相信,甚至希望你好好骗自己。

骗自己,是给自己力量的一种方式

老舍的《骆驼祥子》里有这样一段话:

雨下给富人,也下给穷人,下给义人,也下给不义人。其实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

老舍

现在这个社会公平嘛?公平,每个人都一样的高考,每个人都有可以凭借自身努力跟劳动获得幸福的权利跟机会,但是,也不公平。

因为你一生打拼,心心念念就是跑到罗马,但是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有些人天生就接受更好的教育,天生就有更好的人脉关系,天生就比你有更多的机会。而这,就是现实。你就算多努力,多勤奋,仍旧是拼不过别人。

那就放弃嘛?老老实实呆在泥潭里,一辈子生活在社会底层?当然不可以,因此你就要相信,努力就有收获,奋斗就会成功,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

相信这些鸡汤,骗自己,是给自己力量的一种方式,不然在我们遭受挫折之时,如何还能奋起呢?

努力向上,才能开出灿烂的花朵

骗自己,努力过,这样最后即便还未实现你的目标,你肯定也过的比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好得多,肯定也对自己问心无愧。

骗自己,是聪明人的自我安慰

我们人类天生就会追求良好的自我感觉,这是功利主义“趋利避害”原则的本质。

有一项研究表明,每个人照镜子都会觉得镜子里的人好看,每个人在自己心里对自己的容貌都会有15%到30%的提升。简而言之就是,我们每个人都会下意识的高估自己的容貌。

镜子里的自己

但是我们能说这是错的嘛?我们可以指责别人说:你怎么这么感觉良好呢?可以吗?当然不可以。

这是每个人的本能,是大脑对你的安慰。

骗自己,是聪明人的自我安慰。因为生活很辛苦,因此我们相信,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我们的生活就多收获了几分快乐;我们相信人总会遇到他命中的另一半,因此我们就会对爱情还抱有期待。

骗自己,是智者的处世哲学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喇嘛途经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远远看到一个破茅屋大放光明。

喇嘛心中惊异,就去拜访。原来茅屋的主人是一个瞎眼的老婆婆,每日潜心诵念六字大明咒。

可是老婆婆文化水平不高,将“唵嘛呢叭咪吽”中的“吽”字认成了牛,如此竟读了三十年,喇嘛便好心帮她纠正。

出世的喇嘛

下次喇嘛再经过时,发现原先的赫赫光明竟不见了,大惊失色,知道是自己好心办了坏事,因此便找到老婆婆,说自己之前只是试探她,其实先前的读音一点不差。

于是,当喇嘛告辞时发现那座茅屋又大放光明了。

人生的境界其实分三重: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前两重大家还能做到,最后一重境界实在太高,能达到的人太少。

能做到这一重的典型代表就是古代的读书人。

安贫乐道

都说天地之间有浩然气,但是这种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而他们是真真正正的将之当成了信仰,并将之一代代传承。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

这样的智者活在充分自足的内心世界里,一切幸福不外求。举世皆誉而不加劝,举世皆非而不加沮,与天地精神独来独往,这就不是骗自己的境界了,而是真正的安贫乐道。

——编辑 扶风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5293761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骗自己(骗自己pt.2).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骗自己(骗自己pt.2).pdf

标签:pt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