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痣(鱼痣是怎么形成的)

更新时间:2023-03-01 15:17:53 阅读: 评论:0

有一种鱼很好吃,它有很多个名字:把齐、针鱼、秦皇岛管这种鱼叫气泡子鱼。从小就知道气泡子鱼,不知道学名叫啥。最近一查,学名还很文气,叫:斑鰶bānjì。

斑鰶为近海中上层鱼类,因鳃盖的后方有一块大黑绿斑而得名。鲱形目鲱科鰶属的一种。主要栖息于港湾和河口一带。水深5~15米处,以浮游生物和海底藻类为食。

奶奶经常和我说起她小时候吃过这种鱼,现在还记忆犹新。几乎每次做鱼,奶奶都会提及此事。讲得眉飞色舞。虽然那时连鲤鱼都不认识,但也非常热衷于听奶奶讲这故事。

她自己甚至不知道是海鱼还是淡水鱼,只知道这种鱼的刺多得吓人,而且非常容易腐坏。一旦买了必须回到家就吃。哪怕放一下午都不能再吃了。而且此鱼油脂丰富让人回味无穷。

肉的口感有点像“白鲢(翘嘴鮊)”,据说出油更多更好吃,身体略似“草鱼(鲫鱼)”但更扁。并且从来没见过活的。奶奶20多岁之后就没有再见过这种鱼了。

不知道奶奶说的鱼是鲥鱼还是气泡子鱼?因为气泡子鱼其形状很像小鲥鱼,所以舟山人,尤其是嵊泗渔民误称为“小鲥鱼”。

这事已经是很多年前了。自从爱上钓鱼以后,对鱼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几天前在淡水内河里钓到几条斑鰶(斑鰶有洄游的习性,所以在沿海的淡水河里也能钓到)让我又想起了奶奶说的这个关于鱼的故事。

钓斑鰶,并不复杂,鲫鱼线组,鲫鱼饵料加点虾粉,增加腥味,最好拉饵,要雾化好,钓浮一米左右,主1.0、子线0.4、钩2号袖钩、浮漂用的17目主打行程的小漂。开始狂抽窝,10几分钟后鱼进窝,竿竿有口。就是不好打,每7~8竿才中一条鱼。

原因是因为斑鰶嘴小,而且太活跃,习性跟淡水白条差不多,不会老老实实吃饵。都是朝着饵冲过去,能吃进去就吃,吃不进去就蹭线。所以老钓手给我的建议是,要用小钩小饵,而且钓行程效果不如换钓底漂,快速到位,饵位置稳定了反而命中率更高。

眼下正是垂钓斑鰶和吃斑鰶的黄金时间,因为此时斑鰶会在体内积累脂肪为过冬做准备,所以9月中旬至10月初的斑鰶最美味。

俗话说“烤斑鰶的香味能找回离家出走的儿媳”,秋天的斑鰶因美味而著称。更善于品尝斑鰶之鲜美的还是日本人。出产于水质优良海域5厘米上下的幼年斑鰶被称作“シンコ(新子)”,制成刺身是一种高档料理,所以,如果遇到刚捕获的鲜活斑鰶,不妨试试刺身。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5073786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鱼痣(鱼痣是怎么形成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鱼痣(鱼痣是怎么形成的).pdf

标签:是怎么   鱼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