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辅导

更新时间:2023-03-01 15:13:53 阅读: 评论:0

连接外网-带团队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蟹黄豆腐煲)

小学生作文辅导材料

专题一、如何写事情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

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

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

事都说得清楚了。”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一、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

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

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

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

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

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

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

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

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

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三、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

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

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

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

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

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

章条理清楚呢?

(一)、运用顺叙。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

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

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

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

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

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

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

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

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

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当然,有的文章

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

展、高潮、结局)。

(二)、运用倒叙。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

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

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

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

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三)、运用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

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

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

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

常清楚。有些小朋友看见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

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

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

《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

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

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一)、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照相机能

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

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

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二)、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在

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

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

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

深意。

(三)、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

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

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四)、“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

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

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有一篇题

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

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

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

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

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

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

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

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

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

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一、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

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

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

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

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

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

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二、做生活的有心人。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

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

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

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

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

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

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三、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一般来说,同学们

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

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

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

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四、打开思路,扩大视野。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

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

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

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法国巴黎艺术

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

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

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

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

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

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

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

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

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

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

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

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

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一、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

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

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

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

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

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二、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

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

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

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

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

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一篇文章,

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

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

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

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

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

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一、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二、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三、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四、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

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

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一、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

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二、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

紧凑。

三、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

相照应。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

文时千万不能忽视。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

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

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

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现将全文摘抄如下: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

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

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

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

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

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

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

“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

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一、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

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

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

量。

二、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

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

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

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

强了感染力。

三、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

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

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

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

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

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

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一、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

结局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

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这种

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二、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

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三、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

然一体。

四、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

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

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专题二、如何写人物

一、写作指导在记叙文写作中,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是不可缺

少的。进行人物语言的描写,不是随心所欲的,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而应该像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人物语言的描写,能使读者由说话

看出人来。”这就是说从人物语言的描写中看出人物的鲜明特点。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一、人物语言的描写要符合人物的年龄、经历、身份、文化教养

等特点。

二、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成功的对话描写,

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

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人物语言要力求简洁,避免有话必录和拖泥带水的现象。

四、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语言描写,并不是垂手可得,而要通过

艰辛的努力才能获得。同学们为自己笔下的人物设计语言,更应该

如此。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深入描写人物的内心

活动,是展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事出有因。任何心理活动的引

起是有原因的,把心理活动的起因写清楚,对于展示人物形象是必

不可少的。通过心理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一定要把心理活动的过

程展现出来。不然,人物的形象无论如何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心理

活动的展现和其它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有层次的。我们把人物心理

活动的层次逐渐写出来,人物形象的展示也会越来越具体。写心理

活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用第一人称写人时,可以写“我”的心

理活动,但不能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因为别人心里是怎样想的,“我”

是无法知道的呀!在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之间的性格特征,或同

一人物在不同环境下内在性格的变化,常常处在不协调的矛盾状态

之中。为了显示人物性格的差异,写作文就必须通过对比加以表现,

将他们面对相同的事物作出不同的反应抖落出来,从而突出人物的

形象。

通过对比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要注意几点:

一、运用对比描写,不应该勉强凑合,主要看作文的材料是否适

合采用对比的写法。如果材料本身需要用对比的写法,那么作者才

可以通过对比来写人,完成自己的写作意图。如果材料的本身不适

合采用对比的手段,那么也不要人为的牵强附会,为对比而对比。

二、两个人进行对比,不能割裂开来先写一个,后写一个,互不相干,

而是围绕中心事件叙述,刻画两个人不同的思想性格。写人,如果

从一个侧面去描写,人物形象往往单薄。如果从多个侧面去描写,人

物形象就容易丰满。多侧面地描写人物形象,这个“侧面”的选择不是

随心所欲的,而是从众多的材料中选择整理出各具代表性的若干侧

面,分工而又合作地表现人物形象。通过多侧面描写来丰满人物形

象,我们可以称它是“众星拱月”。“月”就是人物,“星”就是侧面,“拱”

就是多侧面展示人物形象的过程。不过应该看到,“众星拱月”的“众

星”也不是平分秋色的,它们之间也有主次、详略的区别。所以在写

“众星”的时候,是没有必要平均使用力量的。写一群人,比写一个

人、两个人难一些,难就难在要通过一定的材料组织,巧妙地将一

群人凝聚在一起,从而反映各自的思想、性格、面貌。

那么,怎样组织材料才能把一群人凝聚在一起呢?应该抓住贯

串各个人物之间的线索。写人物群像,是不是每个人在文章中所占

据的位置都一样呢?不是的。在一群人中,有的在文章中担任“主

角”,有的在文章中担任“配角”,谁主谁次,是根据表现文章中心思

想的需要来决定的。人体是靠骨架支撑的,文章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比作“灵魂”,材料比作“血肉”,那么,结构

就是灵魂和血肉的“骨架”。因此,同学们在有了写人的材料以后,

就应该进一步考虑它的结构。写人的结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

一种,总分总式。这是最常见最朴素的写人结构。它的特点是有一

个点明题意的开头(A),简洁醒目,作为文章的总起部分。主干部

(B、C、D)也可以说是文章的分述部分,它的几段互相独立,从

不同的角度表达中心,在编排先后的次序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斟酌。

结尾E是文章的总结部分,它不仅是D的自然过渡,而且常常是

对B、C、D的归纳小结,又是对A的照应。第二种,逐层进入

式。这种结构方式适用于用一件事写人。它的特点是:第一层次A,

写事情的起因;第二层次B,写事情的发展;第三层次C,写事情

的高潮;第四层次D,写事情的结局。文章的二三层次是全文的灵

魂和力量所在。这两个层次写得好,常常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起来。

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貌。对人物的容貌、身材、衣着和

表情的描写,叫做外貌描写。我们有的同学一写到以记人为主的作

文时,往往是作这样的描写: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目光炯炯有

神……好像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世界上的人有千千万万,

没有完全相同的外貌。关键的问题是没有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

人物的外貌。

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去描写人物的外貌呢?

第一、根据表达的需要,描写人物的外在特征。每个人物都有他

(她)自己的特有外貌,总是在一定的程序上表现出内在状态。由

于人们的出身、经历、素养、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自己鲜明的个

性,这些在他(她)的表情、姿态、服饰等方面都能流露出来。

第二、根据表达的需要,有重点地描写外貌。有的同学他们不

分主次,不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面面俱到地进行描写。“眉毛胡子

一把抓。”可是效果呢?罗里罗嗦,让人看半天也不会知道特征在哪

里。

第三、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好外貌描写的顺序。对于一个人

的外貌,作者往往是从多方面进行的.这些方方面面,哪些先写,

哪些后写,应该遵循一定的顺序。但是,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或

者观察角度的变化,外貌描写的顺序也会有变化。总之,外貌描写

要有利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表达,有利于人物内心世界的展示,只

有这样,才可以说文章的外貌描写是成功的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5:13: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4833785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小学生作文辅导.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小学生作文辅导.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