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也宣布进军影视行业了,还携手微影时代,除了要做在线票务,还要在IP上有深度的孵化合作。“平台+内容”,这个布局看起来跟京东的老宿敌阿里如出一辙!
阿里早建立了大文娱,作为电商对手的京东这次也来抢滩市场了!互联网具有渠道优势和资金优势,因此包括BAT在内的互联网巨头早就纷纷布局影视业务。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互联网影业的成绩并不十分理想。
所以,一直未跨足影视的京东这次又会如何呢?
重点是在线票务和IP布局,誓要与阿里“死磕到底”
根据合作协议,京东将开通电影票业务,并将与微影时代进行深度的独家战略合作,在电影票务、电影宣发、IP打造等领域进行重点突破。
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核心优势,就电影、演出、体育、周边衍生品以及IP等内容模块的战略合作进行前期铺设,逐步实现线上线下的业务打通,共同布局泛娱乐产业。
根据“京娱计划”内容,京东与微影时代将通过“绿巨人”和“X战警”两个阶段开展合作。简单地说,“绿巨人”阶段要建立好在线票务平台,“X战警”阶段则要深化IP合作,拍电影做好内容了。
京东的老宿敌阿里影业虽然入局较早,但并没有交出满意的成绩单,在内容上并不突出。因此,今年上影节期间,阿里影业表示回归“基础设施建设”,也就是要回到自身的优势上来,把线上票务这一块做好。
目前,京东生活业务重点布局日常生活服务领域,包括生活缴费、生活服务和生活娱乐三大板块。这次与微影携手,也要通过其电商平台把生活服务将在电影、演出、体育赛事方向上延伸。
在线票务市场上风气云涌,猫眼和微影旗下的娱票儿合并在即,阿里影业增持淘票票。所以,有着腾讯为背景的微影,这次联合京东,看来势必在在线票务市场上与阿里有一轮新的厮杀了。
而京东,深耕物流和电商这么久,终于要拓展到影视行业,跟阿里继续“死磕“,胜算又有多少呢?阿里影业不惜亏本也要砸钱淘票票,而京东,一直以来被诟病的亏损问题,刚在今年第一季度实现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单季度盈利,就要往影视砸钱了,恐怕是又要回到亏损状态了。
互联网与影视具有天然屏障,互联网影业纷纷表现不佳
影视行业热钱多,进入门槛低,各行各业都蜂拥而至。而此前市值直逼百度的京东,也在“互联网+”的大旗下,大举入侵。包括京东在内,互联网公司志向都很远大,它们的梦想不单是电影工业的末端,更要掌控其各个环节。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互联网在影视圈并不那么呼风唤雨。目前看来,包括BAT巨头,在电影版图的发展也是阻力重重,未能交出满意的成绩单。
1、阿里影业
阿里影业的资本实力无可比拟,国内三大电影公司华谊、光线、博纳的背后,阿里影业都是它们的股东。
阿里影业一贯走着“买买买”的路子,储备超过30个知名IP,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鬼吹灯》等。不过,2016年阿里影业主投的《摆渡人》遭到失败,10亿才能保本的影片最终票房止步4.8亿,口碑也是一地鸡毛。
阿里影业公布的2016年半年报中显示,其营业收入2.57亿元,增长超过10倍,但净利润亏损4.6亿元,较上年同期扩大近3倍,这已经是阿里影业持续6个季度亏损了。
在内容上玩不转,阿里影业将重心移向自己的优势。前不久,阿里影业13.3亿增持淘票票,交易完成后持有淘票票96.71%股权,进一步抢占在线票务市场。
2、腾讯影业
阿里影业的《摆渡人》“高调失败”,腾讯影业主控的电影《少年》表现也不尽如人意,累计票房不到1600万元。
成立于2015年9月的腾讯影业一直比较沉寂,直到2016年作为投资方之一参与《魔兽世界》项目,腾讯影业才得到一些市场回响。
腾讯的市值已超过3万亿港元,不缺用户,不缺流量,但腾讯影业的发展却不如意。
3、小米影业
小米影业的命运更加坎坷,2016年小米宣布成立子公司小米影业,不到一年时间,小米影业宣布解散宣发部门,且不打算涉足影视制作。从当初的强势入局,到如今的“半死不活”,小米影业引发业内哗然。
至于小米影业之后的路,其负责人黎万强对此的回应是:“小米影业核心职能是助力小米品牌,主要做投资和植入的工作,不涉及制作。原来在影业的宣发组做了调整,工作会交给公司市场体系。”
4、电商、服务平台做影业
去年初,聚美优品宣布成立聚美影视,陈欧宣布聚美将在三年内打造成中国影响力最大的颜值经纪公司。一年多过去了,聚美影视参与投拍的电影《温柔的弦》还未亮相。
去年5月,58同城宣布成立58同城影业子品牌,也要进军影视圈。先后投资了《精灵王座》和《少年》,这两部影片票房成绩都不佳,票房不及成本,投亏了。另外,58同城影业出品的《泡芙小姐》将于2017年8月28日上线。由张歆艺首次做导演的作品,定档七夕不知道票房会如何。
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公司前赴后继在影视之路上,但从以上各大互联网公司做影视的情况看,它们有渠道优势,但是在内容上却存在短板。
京东在这个时间点进入,到底是噱头还是玩票儿?互联网对电影行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要真正“主控“电影其实并不容易。电影不是你想拍就可以拍,互联网公司和内容公司的天然屏障目前还没有谁能打通。终究是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连金融投资客都撤得差不多了,互联网公司的机会还有多大?
对此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向《首席娱乐官》表示,互联网公司进军影视行业一般走的是“平台+部分自制内容”的路子,其中的关键在于找对人。内容制作不易成功,阿里影业曾经有段时期没有找准经历市场磨砺的带头人,因而走过一些弯路。互联网的天然属性使其可以与任何行业跨界,在影视这条路上,可以先合作或者委托创作(参与制作),经历一些再独立制作。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42567834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京东电影.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京东电影.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