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论文

更新时间:2023-03-01 14:55:02 阅读: 评论:0

防雷电-果仁菠菜怎么做

文学论文
2023年3月1日发(作者:中医脱发)

-1-

-1-

清商曲辞研究

专业:文化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

班级:2006级2班

姓名:徐东杰

-2-

-2-

目录

摘要Ⅰ

AbstractⅡ

引言1

正文2

1清商曲辞的简介2

1.1清商曲辞的内涵2

1.2清商曲辞的伴奏乐器3

2清商曲辞的主题分析4

2.1爱情歌辞4

2.2四季歌辞7

2。3劳动歌辞8

2。4求仙歌辞10

2。5时事歌辞11

3清商曲辞的体式分析11

4清商曲辞的艺术特色13

4。1人物刻画细腻14

4.2语言质朴清新15

4。3浪漫色彩浓厚16

结论17

参考文献18

-3-

-3-

致谢19

摘要

本文采取文献学、文学相结合的方法,对《乐府诗集》中的“清

商曲辞”一目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以清商曲辞这一文学现象

为基础,主要体现了清商曲辞的艺术特点。清商曲辞以其匠心独运的

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体制,以现实主义和浪漫

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美好

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是从清商曲辞这一乐府诗集

的独特类型出发,对清商曲辞的内容进行分类,艺术特点进行分析等

等。力图在这种关系型讨论过程中,使清商曲辞研究这一课题具备一

定的意义。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讨论.1、是从爱情和自然景色等内

容方面进行分类,建立典型个案,使具备实例性,同时也为清商曲辞的

艺术特点的讨论找到了合理的论证基础。2、是从清商曲辞的结构体

式上进行分析3、从语言人物形象等方面的分析中研究清商曲辞的艺

术特点。

关键词

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内容分类;结构体式;艺术特点

-4-

-4-

Abstract

Thearticleadoptsdocument,themethodofcombiningtheliteratureofthe

originalpoemsof”poems”nthe

literatureqingshangpoems,mainlybadonthephenomenonoftheqingdynasty,

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shangpoemsbytheqingshangpoemsofLiTimeaning,

superbaloneinnarrativeskill,flexiblesystem,witharealisticandromanticism

combinationofcreativemethodreflectthebroadersociallife,beautifulnatural

sceneryandthethoughtsandfeelingsofthepeople。Thispaperfromtheqingshang

yuefupoetrypoemsoftheuniquetype,thecontentofthepoems,artistic

characteristicsareanalyzed。Inthisrelationshiptodiscussbusinessprocess,make

clear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thepoemsofsubjectrearchsignificance。Bad

onthediscussionoftherelationshipbetweenprocess,isdividedintothreepartsare

discusd.1lovethenaturalsceneryandfromsuchcontentclassification,establisha

typicalca,makewithexamples,alsofortheartdealerpoemscharacteristicsof

rationaldemonstrationbahasfound。2contractor’spoemsfromclearstructureis

analyzedfromthethreeaspectsoflanguagecharactersintheanalysisofstudiesof

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qingshangpoems。

Keywords

Yuefupoetry;Allthepoems;Contentclassification;Structuralstyle;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5-

-5-

引言

清商曲辞是乐府诗集中重要的一个部分,是乐府诗集中表达情感

和景色的诗篇。清商曲辞的世界清新幽远,纯净质朴,爱情作品和景

色作品大多旨在表现人性,关心人性本态和生活本身。清商曲辞虽然

少了一些国仇家恨的宏篇巨著,但其作品更能净化人的心灵,在一定

意义上用一种更本源的方法来表现社会。本文是从清商曲辞的主题,

体式和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表现出清商曲辞这一文学现象

的特点。

-6-

-6-

正文

一清商曲辞的简介

1.1清商曲辞的内涵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国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

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

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

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清商曲辞大约有800多首大约占《乐府诗集》

的六分之一。

清商曲辞是源出於相和三调,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和

感情。乐,“一曰清乐.清乐者,九代之遗声."王僧虔论三调歌曰:“今

之清商,实由铜雀。魏氏三祖,风流可怀。京洛相高,江左弥重。而

情变听改,稍复零落。十数年间,亡者将半。所以追馀操而长怀,抚

遗器而太息者矣.”后来魏孝文讨淮汉,宣武定寿春,收其声伎,得江

左所传中原旧曲,《明君》《圣主》《公莫》《白鸠》之属,及江南吴歌、

荆楚西声,总谓之清商乐。至於殿庭飨宴,则兼奏之。遭梁、陈亡乱,

存者盖寡。及隋平陈得之,文帝善其节奏,曰:“此华夏正声也.”乃微

更损益,去其哀怨、考而补之,以新定律吕,更造乐器。因於太常置

清商署以管之,谓之“清乐"。

-7-

-7-

相和三调就是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

清商三调。《唐书•乐志》曰;“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曲之遗声,

清调、平调、瑟调的确切宫调结构仍来为清商乐的管、弦乐器调音。

其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

清商曲辞分为吴声歌、神弦歌、西曲歌、江南弄、上云乐和

雅歌六类,前三类保存了部分南朝民歌。朱自清《中国歌谣•南北

朝乐歌中的歌谣》中说:“清商曲中,歌谣最多。在东晋南朝时期,

清商旧乐逐渐衰亡,代之而起的是源予江南民间的清商新声.”吴声

歌曲和西曲是构成清商新声的主体部分,神弦歌为吴声歌曲中自成一

体的特例,是南方祭祀神灵鬼怪的祭歌.《吴声歌》、《神弦歌》、《西

曲歌》这三类大约产生于东晋、宋、齐三代,其歌词与曲调也多源

自民间。而《江南弄》、《上云乐》、《雅歌》三类产生于梁代,是文

人们对吴声歌曲和西曲歌的仿作。现存吴声歌曲326首,西曲142首,

其内容几乎全是情歌,而五言四句的形式体制约占近80%。

1。2清商曲辞的伴奏乐器

清商曲辞的伴奏乐器15多种乐器包括弹拨乐器,琵琶、筝、琴、

瑟。吹奏乐器,笙、笛、箫、篪、埙唐以后又增吹叶代替埙。打击乐

器,钟、磬、击琴、筑、节鼓。弹弦乐器箜篌等等。

清商曲辞中的大部分歌词都能伴随以上15种乐器来演奏歌唱,其

用不同的乐器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同的。

编钟,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一直以来被视为国宝,编

钟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

-8-

-8-

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

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照音谱敲打,

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略次于现代的

钢琴。在编钟的伴奏下演唱清商曲辞中的诗歌,那种清脆神秘的声音

能带领我们倾听出诗的神韵,使诗的价值提升到更高的地位。

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是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的传统

弹拨乐器,已经有接近二千年的历史。“琵琶”这个名称来自所谓“推

手为枇,引手为杷”所以名为“枇杷"。琵琶的特点是:穿透力强.高

音区明亮而富有刚性,中音区柔和而有润音,低音区音质淳厚。一方

面琵琶有表示哀怨的意蕴另一方面琵琶却又节奏轻快,在欢快中带着

情感。用琵琶伴奏的是歌多是忧愁的爱情诗歌或者是快乐的田园诗歌

等等。

古筝一种说法是起源于秦代,传说是大将军蒙恬所造。另一种

说法是由西域传过来的.古筝起初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

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21弦.凡是诗词大都能配以古筝来

演唱,古筝的特点是节奏自然、速度明快、音色变化清晰等等。清商

曲辞在用以古筝的伴奏上演唱时,更能显示出诗歌的情感的变化并显

得丰富和真实。

其他的乐器比如笛子和萧等乐器都能表达出诗歌中的曲折婉转,

清晰自然并意味深长的意蕴.在乐器伴奏下,倾听清商曲辞别有一般

的风味,有如身临其境融入到读者的创作之中。

二清商曲辞主题分析

-9-

-9-

清商曲辞的主题是丰富多彩的。有表达情感的爱情歌辞、表达

田园山水的四季歌辞、表达辛勤劳动的劳动歌辞等等这些都反映出清

商曲辞在《乐府诗集》中的特殊性.

2.1爱情歌辞

爱情诗是清商曲辞的典型。清商曲辞中的情歌,多方面地反映了

男女恋爱和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及心理。有写自由恋爱的美好场

景,有写女子的忠贞,有写对恋人的思恋,有写妇女在封建社会下的

悲惨命运和封建礼教对女子们的束缚等等.

2。1。1自由恋爱的美好场景.

晋代的《子夜歌》其第二十七首,“气清明月朗,夜与君共嬉。郎

歌妙意曲,侬亦吐芳词。”表达了男女之间嬉戏的场景,表达出来爱

情的甜蜜。

《平西乐》“我情与欢情,二情感苍天.形虽胡越隔,神交中夜间。”

此诗是南朝的民歌。南朝民歌与北方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

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不同,南朝的民歌清丽

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此诗写女子虽然同情人

相隔千里,但是却两心相连。用自己的意念勾勒出了一副爱情的画卷.

2.1。2女子的忠贞

唐代温庭筠《懊恼曲》“藕丝作线难胜针,蕊粉染黄那得深.玉

白兰芳不相顾,青楼一笑轻千金。莫言自古皆如此,健剑刜钟铅绕指。

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庐江小吏朱斑轮,柳缕吐芽香玉

春.两股金钗已相许,不令独作空成尘。悠悠楚水流如马,恨紫愁红满平

-10-

-10-

野。野土千年怨不平,至今烧作鸳鸯瓦。"温庭筠这首诗写一对青年

男女互相爱恋,坚贞不渝,即使不为世俗所容,亦将至死不变。时值

秋去冬来,荷花料也当迎霜而谢了。特别是其中两句“三秋庭绿尽迎

霜,惟有荷花守红死”,就是说三秋季节,万花凋谢,百树色变叶落,

唯有荷花,虽受霜残,但坚贞不渝,至死不变其本色.以荷花守红而死,

表达坚贞不渝,至死不变之坚定。借物寓情,蕴藉深沉,感人颇深。

2。1。3对恋人的思恋

《莫愁乐》“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写女子送别情人时的难舍之情。

梁武帝萧衍的《欢闻歌》两首“艳艳金楼女,心如玉池莲.持底报

郎恩,俱期遨梵天。遥遥天无柱,漂流萍无根。单身如萤火,持底报郎

恩。”这两首诗写女子对他心爱的人的痴心,感激但也体现出女子的寂

寞无助略显哀伤。

2.1.4妇女悲惨命运,封建礼教束缚.

《子夜歌》其第七首“始欲识郎时,两心望如一。理丝入残机,何

悟不成匹。”此篇是痴情女子对男子背约负心的痛心谴责。诗歌以棉

丝织成布匹来比喻有情人结为佳偶构思新鲜,别有趣味。这位女子本

指望两情相悦,将会有个美满的结局,没料到男子负心,留给她的是

一缕织不成匹的乱丝,一个残缺不全的梦。残机织布当然织不成匹,

用双关的写法叹息爱情不顺利。表达了痴情女子对负心男子的痛心和

对婚姻失败的顿悟,表达出妇女的悲惨命运。

写婚姻,妇女悲惨命运,这方面的悲剧主要是来自如家庭、社会、

-11-

-11-

宗教、不完整的制度、传统的伦理道德及自身的弱点等。既有主观原

因可有客观原因。但总体来说是时代的悲剧。封建礼教束缚使整个社

会都被束缚在这重重的礼教之下,完全压抑了人的个性和自由,是整

个社会失去了创造力和魄力,清商曲辞在这方面主要写的就是反对婚

姻自由受到限制和对家长干预的反抗;表现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和

被爱人抛弃的愁思。

但总体来说清商曲辞写爱情的诗一般都是写男女之间美好的爱

情,彼此坚贞不渝。但也略显哀伤,如分离之痛。对美好爱情的盼望,

期待。

2四季歌辞

清商曲辞中大多数诗人都是借景抒情,用清新的自然环境表达心

中的情感,所以在清商曲辞中写景,写季节的诗不占少数.

唐代李贺的《江南弄》“江中绿雾起凉波,天上叠巘红嵯峨。水

风浦云生老竹,渚暝蒲帆如一幅。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吴歈越吟未终曲,江上团团贴寒玉。"虽然以江南弄为题的诗歌不少.

但李贺的江南弄写出了写江南暮色,清新明丽,美景醉人,秀色可餐。

唐代王勃的《江南弄》“江南弄,巫山连楚梦,行雨行云几相送。瑶

轩金谷上春时,玉童仙女无见期.紫露香烟眇难托,清风明月遥相思。

遥相思,草徒绿,为听双飞凤凰曲。”写出了壮丽的山河,神仙般的生

活让人心旷神怡。

写季节的歌就属《子夜四时歌》了,春歌二十首,夏歌二十首,

秋歌十八首,冬歌十七首。《子夜歌》和他的变调是在清商曲辞中占

-12-

-12-

有的比重是很大的,约占清商曲辞的四分之一,《子夜四时歌》在充

分的表现出四个季节美好景色各自特点的同时,又融入了四个季节所

代表的感情,也体现出了人民的社会自然生活。纵观《子夜四时歌》

全篇,婉约清丽、质朴清新、细腻缠绵、大胆率真,且因民歌本身的

歌谣性质,音节摇曳,朗朗上口。《春歌》其第一首“春风动春心,

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作者以春风为视角饱览这个

山林间,飞鸟的歌声萦绕在耳边。使人深入其境心醉如斯。《春歌》

其第十三首“昔别雁集渚,今还燕巢梁.敢辞岁月久,但使逢春阳.”借

春天时节燕子还巢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的美好心情.《夏歌》其第二

十首“盛暑非游节,百虑相缠绵.泛舟芙蓉湖,散思莲子间。”《夏歌》

其第十四首“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郎见欲采我,我心欲怀莲。"

都是借夏日的景色表达了女子欲言又止的羞涩。秋歌一般的都是表达

自己的哀愁.《秋歌》其第五首“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追逐泰

始乐,不觉华年度。”来表达自己的青春不再,回忆过往未免心生忧

伤。《秋歌》其第九首“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来雁,惆

怅客心伤。”看见玉露成霜,美好的事情已过去未免心情惆怅。但秋

歌也有表现其美好生活和希望的,《秋歌》其第六首“飘飘初秋夕,

明月耀秋辉。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表现出在秋日的月光下欢快

的游戏。

3劳动歌辞

3。1劳动的快乐

在清商曲辞中,有不少是表现当时人民的劳动生活的。唐代刘禹

-13-

-13-

锡的《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荡舟游女满中

央,采菱不顾马上郎.争多逐胜纷相向,时转兰桡破轻浪。长鬟弱袂

动参差,钗影钏文浮荡漾。笑语哇咬顾晚晖,蓼花缘岸扣舷归。归来

共到市桥步,野蔓系船萍满衣。家家竹楼临广陌,下有连樯多估客.

携觞荐芰夜经过,醉踏大堤相应歌。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

起。一曲南音此地闻,长安北望三千里。"这是一首劳动时所作的歌

谣,一面工作,一面歌唱,即使生活困苦也表现了乡村男女集体劳

动生活的快乐,江南农村的美丽的自然风光。

3。2劳动者的悲伤

唐代温庭筠的《张静婉采莲曲》“兰膏坠发红玉春,燕钗拖颈抛

盘云。城西杨柳向娇晚,门前沟水波潾潾。麒麟公子朝天客,佩马珰

珰度春陌。掌中无力舞衣轻,翦断鲛绡破春碧。抱月飘烟一尺腰,麝

脐龙髓怜娇饶.秋罗拂衣碎光动,露重花多香不销.鸂鶒胶胶塘水满,

绿萍如粟莲茎短。一夜西风送雨来,粉痕零落愁红浅.船头折藕丝暗

牵,藕根莲子相留连。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圆。”作者借

采莲来表现美人迟暮的忧伤,为歌舞者平添一份哀婉的诱人色彩,显

示出了劳动者的悲伤。

3。3借劳动表达情感

唐代李白的《湖边采莲妇》“小姑织白纻,未解将人语.大嫂采芙

蓉,溪湖千万重.长兄行不在,莫使外人逢。愿学秋胡妇,贞心比古松。

"表现出普通采莲妇人的贞洁和专一,像古松一样恒久不变.唐代王勃

的《采莲归》“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棹兰桡下长

-14-

-14-

浦,罗裙玉腕摇轻橹。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

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今已暮,摘莲花,今

渠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莲花复莲花,花

叶何重迭。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佳人不兹期,怅望别离时。牵

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何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南津交佩解,

还羞北海雁书迟。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

徘徊江上月.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

关山更几重。"写采莲妇人独自一人劳作,思念远方打仗的丈夫,盼望

其早日归来,回想离别的时候更是悲伤欲绝。何以解忧只有辛勤的劳

作等待丈夫的归来.这些都是通过劳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人

民日常劳动生活的样子.

4、求仙歌辞

清商曲辞中还有少数写神仙鬼怪的作品唐代李贺的《神弦曲》“西

山日没东山昏,旋风吹马马踏云。画弦素管声浅繁,花裙綷縩步秋尘.

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古壁彩虬金帖尾,雨工骑入秋潭

水。百年老鸮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这是首祭祀神祗用来娱神

之曲。此诗说狸哭狐死,火起鸮巢,是作者想依靠神仙来去除邪恶。

清商曲辞还有迎神和送神的歌,唐代王维的《祠渔山神女歌迎

神》“坎坎击鼓,渔山之下。吹洞箫,望极浦。女巫进,纷屡舞.陈瑶席,

湛清酤.风凄凄,又夜雨。不知神之来兮不来,使我心兮苦复苦。”和《祠

渔山神女歌•送神》“纷进舞兮堂前,目眷眷兮琼筵。来不言兮意不

传,作暮雨兮愁空山。悲急管兮思繁弦,神之驾兮俨欲旋.倏云收兮

-15-

-15-

雨歇,山青青兮水潺湲。"这两首诗王维的诗,诗中虽然表达了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但又希望通过信仰来获得力量、获得希望显得过于盲目,

不切合实际.

5时事歌辞

在清商曲辞中也有写当时时事的,南朝宋鲍照的《吴歌三首》“夏

口樊城岸,曹公却月戍。但观流水还,识是侬流下。夏口樊城岸,曹

公却月楼。观见流水还,识是侬泪流。人言荆江狭,荆江定自阔。五两

了无闻,风声那得达."写出了赤壁大战前曹军的部署和当时的地貌。

清商曲辞的内容涵盖多方面上述的只是其中最重要的还有比如

写劝人向善的《积善篇》,饮酒的《宴酒篇》等等。总体来说清商曲

辞对我们了解古代人的生活感情自然风貌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清商曲辞的体式分析

清商曲辞诗句句式长短不一,二至八言都有;有句式整齐的齐

言诗,也有错综参差的杂言诗.清商曲辞没有固定的章法和句法,长

短随意,形式自由,句式多样,参差错落,不拘一格.

四言体的诗歌继承了《诗经》的四言体式,在结构上也多采用重

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

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

穷貌。此外,四言体的诗歌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

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

清商曲辞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清商曲辞还有完整的五言

诗,这些五言诗比四言诗多了一个音节,适应当时社会语言的发展,

-16-

-16-

又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七言体式的诗也不在少数它在五言的基础上

更加的丰富了诗歌的意蕴符合时代的要求.杂言体的诗歌,句法自由

多变,整散不拘.,变化极为自由,不受限制使清商曲辞到达了另一

个高峰。

四言体梁代的《安东平》、《积善篇》、《积

恶篇》和《臣道曲》等等。

五言诗唐代储光义的《采菱曲》、宋代吴

万远的《阳春歌》和齐代张融的

《萧史曲》等等。

七言诗唐代刘禹锡的《采菱行》、唐代温

庭筠的《阳春曲》和唐李白的《凰

吹笙曲》等等。

杂言体梁代周捨的《上云乐》,唐代李

白的《上云乐》唐王勃的《采莲

妇》等等.

清商曲辞篇幅长短均有,最长的达五十馀句像唐代张若虚的

《春江花月夜》,短的只有4句或8句,像梁代吴均的《白附鸠》就是

五言四句的。清商曲辞篇幅长短均有,但总体来说篇幅较短的占多

数,约占清商曲辞的三分之二.

四清商曲辞的艺术特色

清商曲辞常用比兴和铺陈手法,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表

-17-

-17-

现人物性格。语言朴素、生动,多口语化,感情强烈真挚.清商曲辞

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清商曲辞

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但不论是那一种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

紧凑,形象鲜明.清商曲辞中还多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他的手

法。语言也非常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显示了人民语言的丰富与优秀。

清商曲辞的风格多样,有清新明朗,有深情婉转,也有慷慨

悲歌,但都统率於质朴自然的风格下。所谓的质朴自然,就是表现

在诗歌语言上,矢口成言,绝无文饰,所以浑朴真挚,独擅古今.

后世诗人多受他的影响。

4.1人物刻画细腻

清商曲辞注重人物行动和细节的刻划,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

物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1。1从动作中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

南朝民歌《攀杨枝》“自从别君来,不复著绫罗。画眉不注口,

施朱当奈何”写夫君离开自己,自己内心的苦闷从外在的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对平日的打扮毫不上心的动作中鲜明的表达出来.

《采莲童曲》“泛舟采莲叶,过摘芙蓉花。扣楫命童侣,齐声采

莲歌”用“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写这个欢快的情景美好的心情,

写的有声有色,人物形象生动。

4。1.2从侧面描写表达出人物的性格

唐代刘驾的《贾客词》“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高山有疾路,

暗行终不疑。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歧。

-18-

-18-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里不写贾客

性命如何,却只说了钱财被抢光。其实写钱就是侧写人,而且是更深

刻地刻画了人。从侧面刻画人物形象最后的一段,诗人运用了点睛之

笔:“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古人认为客死异乡是很可悲的,

一般只有穷困潦倒的人才会遭此不幸。“扬州”是当时极为繁华的城

市,死者家住扬州,有朱门大宅,竟落到如此下场,就令人惊愕了。

仅此两句,已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了.谁料诗人笔锋一转,出语惊人: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这一方尸骨已抛弃在荒山僻野,那一

方尚对着镜子梳妆打扮,等待贾客归来。“当此日”三个字把两种相

反的现象连接到一起形成对照,就更显得贾客的下场可悲可叹,少妇

的命运可悲可怜。诗人这种抒发感想的方法很值得借鉴,这远比直来

直去地发一番议论要强得多。这四句诗仿佛在讲客观事实,并不带丝

毫主观的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很妥贴的意象来表现,以唤起读者的进

一步思索和联想.

4。2语言质朴清新

清商曲辞的语言一般都是口语化的,朴素的语言自然而又清新,

讲究练字在修辞上也达到了一定高度。

清商曲辞同时还饱含着感情,饱含着人民的爱憎,即使是叙事诗,

也是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摰动人,因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清

商曲辞一方面由于所叙之事大都是人民自己之事,诗的作者往往就是

诗中的主人公;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和他所描写的人物有着共同的命

运、共同的生活体验,所以叙事和抒情便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做到

-19-

-19-

“浅而能深”。《女儿子》“巴东三峡猿悲鸣,夜鸣三声泣沾衣。

我欲上蜀蜀水难,踏蹀珂头腰环环."对女子的痛苦没有作空洞的叫

喊,而着重于具体描绘,用白描手法质朴的语言写出了女子的身心疾

苦,甚至是生不如死,其中滋味自然意会得来。语言浅显易懂。反映

出了作者对被抛弃女子的同情。《读曲歌》其第二首“打杀长鸣鸡,

弹去乌臼鸟.愿得连冥不复曙,一年都一晓。”这首诗主要用新奇的语

言,奇异的想象写陶醉于欢爱中的青年男女的心理。显得生动活泼。

在当时的民歌中有不少优美小诗,像汉乐府诗《江南可采莲》“江南

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

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此诗回环往复,形象鲜明,音韵和谐,文

字活泼,正是清商曲辞的语言的本色。

清商曲辞的押韵自由,灵活多变。有句句押韵还有隔两句和三

句押韵的清商曲辞还善于运用比兴、拟人、夸张、铺陈和烘托手法如

拟人的《读曲歌》其第三十三首“桃花落已尽,愁思犹未央。春风难

期信,托情明月光。”本写女子对远方情人的缠绵相思。巧用拟人手

法,别有风味。

4。3浪漫色彩浓厚.

清商曲辞在东晋南朝时期,受荆、扬一带婚俗的影响,南方民间情

歌特别发达,这些情歌即兴创作的背景、方式及其交际功能,与清商

新声的演唱方式,从这两个方面共同决定了清商曲辞通俗短小、男女

赠答及重抒情、轻叙事等基本的艺术特点,并进而影响到文人的创作,

甚至成为唐代绝句的样板,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诗歌和戏曲日

-20-

-20-

后的发展方向。

清商曲辞继《诗经》之后发扬了浪漫主义精神,清商曲辞虽多抒

写现实,但也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

和高度的夸张,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唐代李白虽不用乐府旧题而因事立题,其诗的精神和体制实与

清商曲辞一脉相承,。直接受到清商曲辞的影响还有白居易,李贺,

刘禹锡等人的诗歌等等。李白的《乌夜啼》“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

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

宿空房泪如雨。”《乌夜啼》为乐府旧题,内容是写男女离别相思之苦,

李白这首诗的主题也与前代所作相类,但言简意深,别出新意。《唐诗别

裁》评价这首诗说得言简意赅,“短短六句诗,起手写情,布景出人,

景里含情;中间两句,人物有确定的环境、身分和身世,而且绘影绘

声,想见其人;最后点明主题,却又包含着许多意内而言外之音。诗

人不仅不替她和盘托出,作长篇的哭诉,而且还为了增强诗的概括力

量,放弃了看似具体实是平庸的有局限性的写法,具有强烈的浪漫主

义色彩。”李白的《杨叛儿》“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

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

凌紫霞。”这是篇以乐府为题情歌。“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

写一对青年男女,君唱歌,妾劝酒。表明男女双方感情非常融洽。这首

诗,形象丰满,生活气息浓厚,风格清新、活泼。最后用“博山炉中

沉香火"七字隐含了原诗的后半:“君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又生

发出了“双烟一气凌紫霞"的绝妙比喻。这一句由前面的比兴,发展到

-21-

-21-

带有较多的象征意味,使全诗的浪漫主义精神和意趣得到完美的体

现。

-22-

-22-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纵观整个清商曲辞在叙事上,有叙事也有抒情。大

体详于叙事略于抒情,但是仍人记得的只有抒情忘记了所述之事。清

商曲辞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灵活多样的

体制,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

代广阔的社会生活,美好的自然景色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清商曲辞的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的许多诗人起过示范性的作

用,它的以五言和杂言为主的形式,推动了诗体的发展。时至今日,

依旧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人们所熟知传唱,清商曲辞的艺术魅力

也将随岁月流逝而日渐浓郁。

参考文献

-23-

-23-

[1]郭茂倩。乐府诗集[M]。中华书局出版社。1993.7:210—350

[2][清]圣祖玄烨御定,彭定求,季振宜等奉敕编.全唐诗[M]。人

教出版社.1987。5:60—550

[3]古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7.5:7—543

[4]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2—6

[5]王立增.唐代乐府诗研究[M].扬州大学出版社。2007。4:3-12

[6]石建宇.清商乐--汉族俗乐发展的一次高潮[J]。襄樊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08。4:2-11

[7]吴冰.六朝清商乐发展探微[M].南京艺术学院出版社。2006。

7:3—11

[8]詹皖.清商乐流变探析[J].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4:2-9

[9]李淼。李贺乐府诗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3-9

[10]向回.乐府诗本事研究[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

2-12

[11]刘怀荣.从演唱方式看清商曲辞艺术特点的形成[J]。华中师范大

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9:3-8

[12]吴大顺。从相和歌到清商三调--魏晋娱乐音乐的发展变迁[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2-8

[13]孙孟明.南朝乐府《子夜四时歌》赏析[J].修辞学习。1997。2;

-24-

-24-

3-9

[14]张庆华。清商乐流变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5:3-11

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能完成我的论文,结束我在学校的学习生涯

之际。回首在校4年,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教师李淼老师,感谢她

对本文的多次指导,并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再此深深感谢

李老师给予我的教诲、关怀、帮助和指导!同时,在整个论文创作及修

改过程中,得到了大家的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我诚挚的谢意!我

也要感谢各位同学和朋友对我的支持与鼓励,你们让我感到了我并不

是一个人在困难中前进,谢谢你们的鼓励.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

意!最后我还要感谢培养我长大含辛茹苦的父母,谢谢你们!我敢肯

定,我就是未来的风景。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4:55: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3702756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文学论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文学论文.pdf

标签:文学论文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