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耳(张耳简介)

更新时间:2023-03-01 14:47:08 阅读: 评论:0

张耳和陈余都是活跃于秦末汉初之际的历史人物。他们两个一度感情非常好,亲如父子,说是生死之交也不为过,但最后却反目成仇,绝于生死。

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让这一对刎颈之交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张耳和陈余

张耳和陈余都是魏国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在相遇之前,都算是比较出名的人物。

张耳年轻的时候,还是魏公子魏无忌的门客,后来他犯事逃亡到了外黄。当地有个富人看上了他,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在老婆的资助下,张耳广泛交游,招致宾客,很快便出了名。

陈余,自幼爱好儒家学说,曾多次游历赵国,也是当地的知名人士。自从张耳和陈余两人相遇,交谈相处之下,便觉得相见恨晚,遂成忘年之交。

又因为陈余比张耳年纪小得多,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彼此之间相互信任,逐渐成为刎颈之交。

秦灭魏后,曾悬赏千金拘捕张耳,五百金拘捕陈余,两人则改名换姓,逃到陈地做里监的看门人,混口饭吃。

陈余曾因小错被里中小吏鞭打,年轻气盛的他忍不了这等羞辱,想起来反抗。张耳年长稳重,见状,赶紧踩了他一下,暗示他不要冲动。

等到小吏走了,张耳才对陈余说:“当初和你怎么说的?这点小屈辱就受不了了?你想过万一你杀了他,会有什么后果吗?你想因为一个小吏送掉性命吗?”

陈余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对张耳更尊敬了。

公元前209年,因秦国暴政,陈胜、吴广率先在薪县大泽乡领导戍卒起义,张耳和陈余两人觉得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时机,便加入到了陈胜军中。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随后,陈胜派张耳和陈余二人跟随武臣北略赵地。他们也确实有真才实干,很快就帮助武臣略定了河北。并在他们的支持下,“武信君(武臣)自立为王,以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这也不能怪他们做出自立为王的举动,因为有陈胜开了自立为王的先例。陈胜本是一介贫民百姓,他都能建立张楚政权,自称王,其他人为什么不能自立为王呢?

正是有陈胜的示范在先,秦末时期,各地豪杰纷纷揭竿而起,且自立为王。一时间,大大小小的王遍布中国。

在张耳和陈余的辅佐下,武臣乘机北略燕代,南收河内,拥有了一定的军事实力。但后来,武臣被部下李良所杀,张耳、陈余逃出邯郸,组织反击,打败李良,李良归附秦将章邯。武臣这一势力就此分崩瓦解。

公元前 208 年,张耳、陈余又拥立赵国宗室的后裔赵歇为赵王,谁料,还没站稳脚跟,就被秦将章邯带兵打败了。

张耳与赵王歇逃往巨鹿,陈余收得李良残部几万人,驻在巨鹿以北。秦将王离又进而围困巨鹿。

现在的局面成了这样:张耳与赵王歇在秦军的包围下的巨鹿城里苦苦坚守,陈余带着几万人,驻在巨鹿城外。

于是,张耳、陈余这两个曾经最亲密无间的友谊遇到了最严峻的考验。

秦军兵多食足,又有章邯作后援,加紧攻打巨鹿,就想尽快打下这座城。而城中张耳他们却粮尽兵少,寡不敌众,危在旦夕,只等着陈余前来解围,然而屡次派人去召陈余,他都没来。

为什么陈余不来救援?因为陈余觉得自己兵太少,用几万兵对抗几十万的秦军,这不是白白送死吗?所以陈余迟迟不敢出兵。

时间长了,张耳就有点怨恨陈余了,他派张黡、陈泽去骂陈余:“你个逼犊子玩意,枉我当初对你那么好,当初说大家同生共死,现在巨鹿城要守不住了,你竟然不救?你良心要狗吃啦?是男人就不怕死,你却藏头缩尾不敢来,你个贪生怕死的东西。”

张耳骂得很难听,陈余听了又生气又难受,只好先让张黡、陈泽带五千兵打前锋,结果全军覆没。见此情景,陈余只好按兵不动。

其实,也怪不了陈余,秦国虽然从根里烂了,朝堂乌烟瘴气,但这时候的秦军还是很强大的,不然也不可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况且,在巨鹿外围的可不止陈余这一队人,还有不少其他的势力,都是收到求救信息赶来的,比如燕、齐、楚等地的起义军;甚至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了几万兵来到了巨鹿附近……但都迫于秦军的强大,不敢前进一步,都在隔河作壁上观。

所幸,在楚军龟缩一隅46天后,项羽夺了宋义的兵权,一鼓作气引兵渡河,击败秦将章邯,各路军马才进军救巨鹿,解了巨鹿之围。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

等战事了结,张耳和陈余见了面,张耳再三责备陈余见死不救,且怀疑张、陈泽为陈余所害。

面对张耳的怀疑,陈余又恼又气,回怼道:“没杀就是没杀,你还不信了。怎么,怕我舍不得这兵权?给你就是了。”于是,他便解下印绶,推给张耳,撂挑子不。

张耳一听,也有点难堪,为了面子,自然不肯接这个将印。

等陈余起来去上厕所了。有人就对张耳劝他把这将印收了,还以“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的天意来说话。

张耳犹豫一下子,就把将印给收了。

陈余回来一看,好嘛,当面不收,等我出去了,才偷偷摸摸地收了将印,真是小人行径。

于是,陈余就带着自己的亲信几百人到黄河边的湖泽中打鱼捕猎去了,张耳乘机接收了陈余的军队。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这两个原本彼此信任的朋友经此一事没了信任,原本是生死之交的朋友,自此有了不解之怨。

巨鹿之战后,张耳随项羽入关,凭此功劳,最后被项羽封了常山王。而陈余就被封了南皮的三个县。陈余不服,联通齐王田荣袭击常山王张耳。张耳败逃,投奔了汉王刘邦。陈余则收复河北故地,重新拥立赵歇为赵王,成为河北一带的割据势力。

楚汉相争之时,刘邦联络各路诸侯,讨伐项羽。当刘邦派人到赵国时,陈余却说:“想合作?可以啊,只要杀了张耳,赵国就从命。”

于是,刘邦就找了个和张耳长得相像的人,杀了这人,派人拿着人头送给了陈余。陈余这才发兵助汉。但后来,陈余觉察到张耳没死,又背叛了刘邦。

到这个时候,张耳与陈余之间的恩怨越来越大,最终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公元前 205 年冬,韩信和张耳率军数万东下攻赵,于井陉一战大破赵军,在泜水河畔杀死了陈余,擒获了赵王歇。

井陉背水一战,韩信闻名天下,陈余身首异处。

到此,陈余以死亡结束了和张耳之间的恩恩怨怨。

张耳后来怎么样了呢?

井陉之战后,立了战功的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后来张耳的儿子张敖还娶了刘邦与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成了儿女亲家。

回过头来再来看这段历史,不难发现,张耳、陈余两人也曾志同道合,一起经历过颇多事情,彼此信任,誓同生死,感情非同寻常,故《史记》、《汉书》将二人合传。司马迁在《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余年少,父事张耳,两人相与为刎颈交。”

可是,这样的生死之交,最后却反目成仇,刀兵相向。两人之间交情的转变成为当时的笑柄,也成为蒯通劝说韩信反叛刘邦、自立为王的反面教材。

蒯通劝韩信

俩人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二人结怨于巨鹿之战。

最先是张耳对陈余的不信任,他对陈余按兵不救,怨气冲天,对陈余再三指责,特别是还怀疑陈余杀人灭口,杀了张、陈二将。

张耳的责难让陈余无法接受,更接受不了张耳的出尔反尔,偷偷收了将印,夺了他的兵权,于是俩人分道扬镳。

当然,他们这时候也并未想过要除掉对方。可是,后来发生的事,让他们之间的矛盾恩怨愈发不可调和。

陈余先不满项羽的分封,出兵攻打张耳,后又向刘邦提出以杀张耳为助汉的先决条件……种种缘由,让张耳与陈余原本的刎颈之交彻底撕破脸皮,互为仇敌,不死不休。

史书没有记载,陈余最后被谁所杀,估计是张耳所杀。

如今再看这段历史故事,张耳确实比陈余更会来事,他善于搞人际关系,同项羽、刘邦二人关系都不错;又会看人,相比于项羽,他果断跟了刘邦,最后封侯拜爵,还跟刘邦成了儿女亲家,可谓人生赢家。

而陈余确实太年轻气盛,沉不住气,巨鹿之战后,他撂挑子表示不满,谁知弄假成真,张耳非但没有安慰他,还真收了他的兵权。再者,井陉之战时,明明有人给他献上了一个稳赢的策略,他却大谈仁义之兵,这是他井陉之战败北的主要原因。

张耳、陈余之间的是非恩怨,如今已经难以推断,但两人之间的故事却流传开来,让当时乃至后世之人都为之唏嘘感叹。

人生多欲,而人心难测,或许更能说明张耳、陈余之间的问题吧。

何其可悲。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3228754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张耳(张耳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张耳(张耳简介).pdf

标签:简介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