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人物故事素材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一)
刘普林:贫穷让我变得更富有
走在路上,你并不一定会认识他是甲乙丙丁中的哪一位,走近他,
你却不得不承认自己内心的感动,这就是“自强之星”的魅力。他们
并不需要谁仰望,但值得所有人尊重和学习。
对刘普林的采访约得很迅速,因为几天后他就要去湖北宜昌支教
一个月,时间紧迫。临行前的准备工作很繁杂,但刘普林还是很爽快
地答应了采访,我们约好第二天上午10点在武汉新东方学校中南总部
见面。
采访当日,他比约定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怯生生地站在记者
工位前,小声地打着招呼:“您好,我是刘普林。”然后他就羞红了
双颊。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始终笔直地坐在椅子上,双手不停地把玩
着面前的一次性纸杯,还因为太紧张而不小心弄洒了杯中的茶水,局
促不安的样子一点都不像是一个曾经接受过央视等多家知名媒体采访
过的新闻人物。
也许你并不认识刘普林,但你听说过曾感动中国的“马路孝子”
吧?也许在很多人眼中,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这个在“重点高校”概
念之外的大学,这里的学生很难和“榜样”二字扯上关系,但刘普林
就在这里,成为了值得同龄人的学习的对象,成为了2011年度“中国
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出身寒苦,让他更懂得体谅
刘普林出生在湖北武穴农村的一个六口之家,有两个姐姐、一个
哥哥,家境贫寒。父母为了维系家庭生活日常开销相继在他上小学和
初中时外出打工,将他们姐弟几个交给了年迈的外婆,从此刘普林开
始了他的“留守”生涯。
初中正是活泼好玩的年纪,在结束一天的课业后,伙伴们总会相
约着一起玩耍,他却埋头田间地里,翻地、插秧、除草、打谷、背柴、
收肥??做着许多同龄人甚至闻所未闻的粗重农活。每每看到同伴们有
父母陪伴在旁,或时不时拿出一些他想要却深知那些是以他的家境无
法拥有的东西时,他都会在心里羡慕不已,但却从来不抱怨。因为他
清楚父母为了养家的辛苦,为了能够能够尽量减轻父母的负担,他总
是能省则省。在学校,他几乎每顿饭都不超过三元钱,外出时,也是
能步行绝不会坐车,哪怕是在太阳异常毒辣的盛夏中午。
这些对于生活优越的大多数90后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可能
是农村的孩子都比较早当家吧,那时虽然情况不好,我也没觉得有多
苦。那些活也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家里哥哥姐姐都要干,他们比我大,
做得肯定也比我多。”说起过去,他总会说,其实还好,多年来,他
也早已习惯。
刘普林的母亲是一名环卫工人,因为体谅做环卫工人的辛苦和不
易,刘普林主动替母亲扫街两年,被媒体报道为“马路孝子”。谈及
这个称谓,他说:“其实并未做什么,我所做的只是作为一个儿子,
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应该做的。我帮的不是别人,而是生我养我的妈
妈。”他再次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一句古老的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自强自立,让他变得富有
刘普林获得过很多荣誉和称号,原本他最自豪的是“湖北省自强
不息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他觉得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所以,当
他得知自己从全国五十多万参与者中脱颖而出,和其他9位优秀的大
学生一起被评为201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时,深感意外。
他也因此来到北京,和其他“自强之星标兵”一起参加座谈,第一次
见到“活的俞老师”,这些让他感到非常兴奋和激动。
他说:“在此之前,我只听说过俞老师,没有见过真人。这是第
一次见到他。虽然座谈会很短,他又很忙,没能跟他说上几句话,觉
得有点儿遗憾。不过,那天俞老师送了我几本书,我回来已经看了两
本了,从字里行间我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睿智的人,受益良多。”刘普
林说自己也有当代大学生特有的迷惘,不知道自己接下来的路要如何
走。但在座谈会上,听了俞老师一席话和其他“自强之星标兵”的事
迹,他感触很多,并开始描画起人生的蓝图,开始为了实现“一份稳
定的工作,一所不大的房子,一家人能常常聚在一起吃顿饭、聊聊天”
的梦想而努力。
他说:“和其他那些‘自强之星标兵’相比,我总觉得很惭愧。
因为他们身处逆境,却仍不忘为了公益事业而奋斗,为了帮助他人而
努力。而这之前我只是为自己家里做了点儿力所能及的事情,因为我
想,如果自己都过得不好,又拿什么去帮助别人呢?”但因为在自己的
成长路上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收到了这么多人的捐赠,他认为
自己一定要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做点儿什么,特别是成为了“自
强之星标兵”后。
成为全国“自强之星标兵”后,除了荣耀本身带来的兴奋外,他
还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因为作为一个标兵,他是许许多多大学
生学习的榜样,他必须对那些以他为榜样的人负责,这是作为一个标
兵的责任。所以,他必须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这样才能不负“自
强之星标兵”的称谓。
感恩前行,用行动回馈社会
其实,刘普林早就开始了“为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们做点儿什么”
的行动。看到报纸上刊登了心脏病患儿需要捐款的事情后,他不仅身
体力行地参与到义务卖报纸活动中,帮助患儿筹集医药费,还从自己
每个月200元的微薄生活费中拿出20元来作为捐款。20元,对大多
数人来说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数字,但却是他好几天的生活费。
从2010年10月起,他每隔半年都会去义务献血,到现在已累计
献血1500毫升。他说,因为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困难的,却得到这么多
好心人的帮忙,所以总想回报社会点儿什么。他还成立了一个雷锋小
组,用那些好心人捐赠给他的'钱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并利用节
假日,去贫困山区支教。
他希望将来通过自己的努力,除了能让父母安老之外,还能为更
多的人带去帮助。他喜欢帮助别人的感觉,喜欢看到那些被帮助的人,
因他而有所改变,哪怕只是一时的情绪变化。帮助他人在他看来是付
出,也是收获,因为在付出的同时,能收获自身的存在感和满足感。
这些经历都将成为他人生的积淀宝贵的财富,回首时最美好的回忆。
贫寒,对于有的人来说是不幸的,因为它常常是压垮骆驼的最后
一根稻草,而刘普林即使没有新衣服、没有零食、没有玩具,一年只
能见父母一次,甚至长时间做着那些本该是大人来做的粗重农活,也
从未觉得那是多痛苦的事;因为出身贫寒,所以他更能够体谅父母的不
易和艰辛,而那些农活也是他作为家庭一份子必须承担的责任;也因为
出身贫寒,所以他比其他人更加懂得珍惜、感恩和回报,才让我们在
他的身上看到了人性中最美的光环。
物质上的贫瘠并未能将刘普林打倒,反而让他在精神上变得更加
顽强、富有。看到这样的刘普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他的未来
不会更好?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二)
华人新首富李泽钜: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亚洲首富李嘉诚分家了!这个世界第九大富豪、华人首富,终被爆
出分家方案。大儿子李泽钜,正式接班李嘉诚,成为总市值达
8521.02亿港元的家族信托(lksunity)掌门人,而李泽钜本人身家,也
一跃增至2900亿港元,成为华人新首富。二儿子李泽楷,分家后名下
资产不到哥哥的1/20,不过李嘉诚表示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
公司,而提供的资助金额,将会是李泽楷现有资产的“以倍数计算”。
面对两个儿子完全不一样的分配方案,李嘉诚认为,两兄弟在事业和
财产上都没有冲突。
消息一出,在网络上迅速引起了高度关注。俗话说的好:金钱不
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生活成
本越来越高,物价飞涨之时,缺少金钱或财富可以说是寸步难行。毋
庸讳言,我们每个人对财富都是心向往之的,当然多少会令人满足因
人而异。对于财富的追求,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为此赴汤蹈火、
前赴后继;从著名的晋商到徽商,到当今的浙商、苏商、闽商、潮汕商
团等等,都在不断地实现商业帝国的打造。
当一些人已经拥有大量财富以致富可敌国之时,为什么还在不断
地孜孜以求、兢兢业业地追求财富的积累?富人成功的心理根源是什么?
是怎样的驱动力不断地驱使他们对财富的追求?而为什么我们又常常看
到富不过三代?以下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诠释财富背后的心理秘笈。
人为什么追求财富?——追求财富,是生存本能与自我实现之需要
从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说,满足生理需要是人生存的
基本要求,人只有在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之后才能从事工作和参加社
会活动。特别在社会竞争激烈、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人们对于财
富的追求也就愈加激烈。而从弗洛伊德关于生本能与死本能的观点分
析,自我保护是生本能的功能之一,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因此,对
于财富的追求也可以说是人的本能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比较疑惑的是,为什么那些富豪们在拥有了
终生享用不尽的财富以后,还不能满足自身对于财富的欲望,仍在想
尽一切办法努力使财富聚集,有人将这种心理归结于人性的贪婪,在
我看来,其实不然。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在满足基本的需要之后,
需要的层次会有所提高,更多的是出于对诸如社会地位、受到尊重,
以及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特别是当人生获得巨大成功的时刻,会有一种高峰体验的经历。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
提到生命中曾有过的一种特殊经历,“感受到一种发至心灵深处的颤
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由此获得的人性解放,心灵自
由,照亮了他们的一生。马斯洛把这种感受称之为高峰体验。这也是
有些人用尽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人生体验,如台湾的“经营之神”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庆,92岁高龄仍奔波世界各地亲自参加商务活动,
可惜的是,在美国出差期间终因心脏衰竭而客死异乡。
为什么有些人会成为富人?——苦难的经历是造就成功的基石
纵观中国第一代富豪们的创业史,大多具有草根创业、野蛮生长
的共同特征。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时代背景给予了第一代
创业者良好的时代机遇,但是并不代表那个时代的人们都能成功。分
析50、60后的成功人士,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大多是在贫穷的环境中
成长,经过岁月的磨练才最终在同类中脱颖而出的。即使像李嘉诚这
样的亚洲首富,也是最初从学徒做起,起点之低与后来的成就之巨所
形成的反差,不得不令人震撼!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苦难的童年经历,一方面如果后来的人格发
展得到良好地引导会给人以巨大的发展驱动力,另一方面如果控制不
当,也会造成人格的颓废,导致自暴自弃甘于平庸的境地。而那些最
终成功的人,都是具有坚韧毅力、执着追求的人。他们也成功地将困
难的经历化作了巨大的成功、成就的原动力。正是因为经历过苦难,
才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发展机
会,并善于捕捉机会。
诚然,中国的第一批富豪中也有众多在后来的发展中由于自我膨
胀、贪得无厌或不讲规则触犯法律底线者,他们或被卷入时代洪流淘
汰出第一梯队,或被法律制裁锒铛入狱。苦难的经历是把双刃剑,是
利是弊只有适度把握,善用这种财富才会创造更多更大的财富。
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家庭教育方式是主导因素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普遍具有富不过三代的现象。原因固然复
杂,且具有多方面的决定因素。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富裕家庭
错误的教育方式是主导因素之一。
首先,富二代的生存背景与富一代有显著不同,富一代基本都是
白手起家,在创富的过程中有许多磨练自我的机会,而富二代基本过
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由于富一代在成长过程中经受过多的磨
难,出于心理补偿作用,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重复自己的老路,这样
无形中剥夺了富二代应该经受磨练的机会,也间接剥夺了富二代成长
的动力和精神追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有些富二代由于精神的空虚,
将成长的动力转移为追求不正常的刺激活动,如故意炫富、疯狂飙车
等等事件。当然,也有比较好的转移成长动力的方式,比如将这种动
力升华为追求艺术的创作,像国外诸多富豪那样进行艺术品的收藏等
等。
其次,当人们意识到富不过三代这个问题时,也有主动寻求解决
方式,提早做好准备工作的富一代。比如李泽钜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
案例,年轻时期就被父亲李嘉诚安排进行许多商业锻炼,因此可以顺
利的进行家业传承。在大陆,目前富二代承接上一代家业的成功案例
也不在少数,诸如宗庆后之女宗馥莉、刘永好女儿刘畅、汤臣集团的
汤子嘉、汤珈铖等等,都在预备接下上一代的指挥棒。
再次,从总体上看,能够成功承接上一代家业并能发展壮大的还
是少数。由于成长的背景与环境的关系,很多富二代形成了心理学中
的舒适区难以改变,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调整与适应新的环境,改变
心态,很难成功继承和发扬上一代的功业。因为,沉溺于舒适区的人,
会有很多负面效应。诸如不思进取、固步自封;对现状充满着一定的满
意度,既没有强烈的改变欲望,也不会主动地付出太多的努力,所有
的行为,无非是为了保持舒适的感觉而已;没有危机感,甚至产生自我
麻痹感和优越感。最终,就像温水煮着的青蛙一样,失去对外界环境
变化的敏感度,终将被淘汰。
作为亚洲首富的李嘉诚,着实有着自己的远见,为了能使大儿子
李泽钜能够顺利接班,传承家业,多年前就开始着手培养布局,既言
传身教,又提供机会进行实践锻炼,但愿李泽钜能够不负众望,再创
家族事业的辉煌,成就华人商业的巨大成功。
励志人物故事素材篇(三)
李嘉诚忆奋斗史:14岁时被说眼眸无神难成大器
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
不凡的枷锁,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
会,却失去自重心,哪些沉醉在过往,滞留在今日,那些对社会问题
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
“无论别人如何看轻你,你都要做自己的行动英雄。”近日(11月
22日),华人企业领袖李嘉诚在长江商学院十周年庆上发表题为《行动
英雄》演讲,分享成功“秘籍”和人生感悟。
作为全球华人所敬仰的首富级人物,李嘉诚早年发家历程却是充
满艰辛。15岁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为了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李
嘉诚被迫中断学业,开始养家糊口。当过茶楼的跑堂、做过钟表店的
店员、跑过五金厂的推销员。会看相的同乡还曾认为他“眼眸无神,
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
“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
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追求自我,
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
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践自我;知识、责任感和目标融
汇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
11月22日,香港长江实业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在北京出席长江商
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中新社发廖攀摄
李嘉诚没有向天命低头,而是不断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打
造属于自己的命运。当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
悲歌中,李嘉诚依然坚守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
好的未来,也正是如此造就李氏的财富王国。
“回想过往,人生似梦非梦,七十年匆匆而去,那个同乡看不起、
瘦弱、无神的少年,一直凭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李嘉
诚勉励大家,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
正念,并应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那些
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会,却失去自重心,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是
人最大的悲哀。
以下为现场讲话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项兵院长、各位教授、同学、校友、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很高兴和大家共聚,一起庆祝长江商学院成立十周
年。
我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
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终日乾乾,勉强谋生是可
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他的福分!
我妈妈刚刚失去丈夫不久,这番话令她多心酸。妈妈把失望放在
一旁,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
努力的人。再艰难,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错啦。”我当然相信母
亲,但我更相信我自己!我请妈妈放心,我内心相信,只有自己双手创
造的未来,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运。
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
抬头白云悠悠,前景一片黯愁,仰啸问天,人情茫如风影,四方没有
回应。我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
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
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
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践自我;知识、责任
感和目标融汇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
你成功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你下一阶段的追求是什么?你的
价值取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世界上千千万万
的人,今天依然活在悲惨、孤寂、贫病的绝望之谷,承担社会的责任,
是不是我们的义务?
我认为人最大的悲哀是无聊,患上漠不关心的冷淡症,套上自命
不凡的枷锁,在专业、行业和权力的高岗上,掌控庞大社会资源和机
会,却失去自重心,哪些沉醉在过往,滞留在今日,那些对社会问题
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的借口大王,一定被社会唾弃和淘汰。
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任务。历史中有很多具有创
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
步。天地之间有一不可衡量、永恒价值的元素,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
能享有的。这不是秘密,可惜,三岁小孩知道的事,不是人人做得到。
回想过往,人生似梦非梦,七十年匆匆而去,那个同乡看不起、瘦弱、
无神的少年,一直凭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
各位同学,你们活在机遇的时代,在这片充满机会的大地上,我
深信你们的成就一定比我更高、更好,能量一定比我更大,我们不一
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应该可以高声
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我盼望,为下一代建
立和守望未来,是每一位长江商学院同学的承诺,让我们一起共勉,
同塑更美好的世界,世世代代能再尊严、自由和快乐中,活出我们民
族的精彩。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4:4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529707785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