砗磲

更新时间:2023-03-01 13:31:13 阅读: 评论:0

它被誉为“海洋瑰宝”,被奉为至纯至洁的圣物,更被尊为“佛宝之首”,一度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它有类似玉或象牙般的质地,见过它的人,无不赞叹其纯洁高雅的气质。它就是今天要介绍的主角——砗磲(Tridacnidae spp),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它有哪些奇特之处。

砗磲是软体动物门双壳纲鸟蛤目砗磲亚科(Tridacninae)所有贝类的总称,有2属10种。主要分布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区,在我国分布有6种砗磲:番红砗磲(Tridacna crocea)、库氏砗磲(Tridacna gigas)、无鳞砗磲(Tridacna derasa)、长砗磲(Tridacna maxima)、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布于海南岛、南海诸岛和台湾岛[1][2][3]。

大砗磲|Mal B/Flickr

奇特一:夸张的外壳和色彩艳丽的外套膜

车渠一称始于东汉,因壳上有一道道放射状排列的深沟,如古代的车辙而得名,又因其厚重如石,所以被加上了石字旁,谓之砗磲。壳的外层表面很粗糙,肋上常有鳞片或棘,有的种类鳞片还很大,不像其它贝壳那么光滑。外套膜(俗称裙边)很发达,边缘有一种玻璃体结构,能聚合光线,吸引单细胞藻类植物-虫黄藻在此聚集并大量繁殖。因虫黄藻含有的色素不同,使得砗磲外套膜显示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并具有各式各样的花纹[4],如“海中玫瑰”,非常艳丽[12]。

长砗磲|Bruno Malfondet/Flickr

奇特2:世界之最

库氏砗磲又称大砗磲,外壳一般有5-7条放射肋,长可达两米左右,重达250公斤以上,是现存双壳类动物中个体最大的贝类,有“贝王”之称。砗磲寿命可达百岁[5],算是动物中的老寿星了。砗磲与其他贝类相似,在受到异物刺激时也能生成珍珠。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珍珠就产自砗磲,其中1934年发现的一颗长24lmm、宽139mm、重达6350g[6][7],价值不菲;2006年发现的另一颗长67厘米、宽30厘米、重34公斤,估值上亿美元。

库氏砗磲|作者拍摄于北京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奇特3:独特的营养方式

砗磲为滤食性动物,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但滤食方式仅能满足10-15%的营养需求,余下营养物质依靠与其共生的虫黄藻提供[8]。砗磲为虫黄藻提供保护、居所以及光合作用的原料(砗磲代谢的含二氧化碳、氮、磷等产物);同时,砗磲也能获得虫黄藻制造的糖类、脂质等光合作用的产物,形成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9][10]。

鳞砗磲|作者拍摄于北京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奇特4:变态的繁育过程

砗磲是雌雄同体动物,在成熟个体中同时具有发育成熟的精巢和卵巢。为避免发生自体受精现象,砗磲繁殖时先排放精子,经过短暂的时间间隔后再排放卵子[8]。胚胎发育要经历受精卵、担轮幼虫、浮游面盘幼虫、后期面盘幼虫、稚贝等变态的发育过程,且变态率很低。尽管砗磲一次可产几百万至上亿的卵[8],但成活率极低。砗磲从幼虫变态为稚贝的过程中,食性从摄食外源性单细胞藻转化为建立内源性虫黄藻系统,随后以共生的虫黄藻光合作用产物作为主要营养来源,如果缺乏虫黄藻则幼虫不能完成变态[11]。

长砗磲|作者拍摄于北京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奇特5:人间美味和药用价值

砗磲因肉质鲜美且具有一定药用价值而被人类大量捕食。闭壳肌和足块很肥大,可以加工成干贝,称为鲄。富含谷氨酸、酞胺、肽类、琥珀酸、锌等,可作为鲜味剂[7]。在日本,鲄肉常被用来作为生鱼片和寿司的佐料[7]。在中医药中,砗磲的贝壳被认为与珍珠具有同样的疗效。《本草纲目》中记载,砗磲的贝壳可镇静、安神、解毒和治虫蜇等。随着现代食品工业及医药技术的发展,已无需依赖濒危的野生动物作为食物和药物的来源。

砗蚝|作者拍摄于北京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

奇特6:极高的观赏价值和古老的宗教信仰

砗磲最大的特点是洁白如玉,因此古人将砗磲定为“玉石”。现代宝石学将砗磲定义为有机宝石,与珍珠、珊瑚、琥珀一道,被西方誉为四大有机宝石。市场上将砗磲分为白色砗磲、玉化砗磲、金丝砗磲、黄金砗磲、血砗磲[13]。最常见的是白色砗磲,典型特征是“白色如象牙,光泽似珍珠,纹理如年轮”,其中“纹理如年轮”是所有砗磲的鉴定特征[6][12]。在魏文帝《砗磲碗赋》,古籍《岭外代答·砗磲》、《诸蕃志》、《梦溪笔谈》、《葛氏印谱序》等诸多的历史记载中,都对砗磲有记载[13]。汉唐至明清,砗磲一直被视为珍宝。据《清史稿》记载,清朝二品官员的朝珠以及六品官员的顶戴就是砗磲[7][12]。可见砗磲身出名门,多少有点皇家风范。民间将砗磲看作是降妖伏魔的法器,佛教将砗磲列为驱邪避凶的七宝(砗磲、金、银、琉璃、玛瑙、琥珀、珊瑚)之首。砗磲的白色被佛教认为是最纯洁的白,象征着纯洁无尘、无欲无求[7]。在藏传佛教中,砗磲是高僧修炼观音菩萨法门必要法器[13]。

奇特7: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地质研究价值

砗磲贝壳大而厚,是珊瑚岛礁重要的构成物种,具有优良的造礁、固礁、护礁功能,是岛礁牧场的建造者和参与者。它和岛礁、珊瑚等一起,为许多类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地、繁育场和庇护港,对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评价珊瑚礁生态健康的重要指示生物。砗磲最早出现于3650万年前,其形态已接近于现代的砗磲[5]。我国曾在喜马拉雅山北坡发现有巨型砗磲化石,通过砗磲现在的生境及化石分布的研究,可以了解新生代生物演化的多样性,同时为板块运动提供证据[5]。

结束语

虽然砗磲具有众多的奇特之处以及各种应用价值,但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20世纪60年代以前,世界范围内砗磲资源比较丰富。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人类生活、全球气候变暖、海水酸化等因素影响下,致使世界上砗磲资源急剧减少,有些种类在某些海域濒临灭绝甚至已经灭绝[8],其中过度采捕是罪魁祸首。

为拯救这一珍稀物种,国际上已将砗磲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中,我国已将库氏砗磲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并在国家林草局和农业农村部2020年6月19日联合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拟将其余砗磲全部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法律法规的完善及保护意识的增强,滥捕砗磲现象得到控制。目前,我国取得了砗磲人工繁殖技术成功,实现了砗磲规模化全人工繁育和苗种生产,并领先国外同类技术水平。其中鳞砗磲、无磷砗磲、番红砗磲实现了大规模人工孵化[11][12],但资源重建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砗磲具有悠久的利用历史,在古代民间文化和佛教文化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在古代医药体系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对贝雕工艺的发展及创新具有促进和导向性作用,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它是大海赐予人类的瑰宝。目前,它们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威胁,我们不应因为某种信仰或民间传说而去破坏本已透支的自然资源。作为优美环境的受益者,以及广大砗磲的爱好者,心中始终要绷紧保护这根弦,做到合法谨慎利用,抵制非法砗磲贸易,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一来自海洋的珍宝。

作者:陈春山、邹强军

参考文献:

[1]庄启谦.中国动物志: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帘蛤科[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53~245.

[2]张素萍.中国海洋贝类图鉴[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8:317-321.

[3]蔡英亚,刘桂茂.中国南沙群岛的双壳纲贝类.湛江海洋大学学报[J],2004,24(1):1-8.

[4]邓远球,邓岳文,梁飞龙.砗磲人工繁育研究进展[J].水产养殖,2019,40(11):18-21.

[5]王辉.浅淡砗磲及其时代分布特征[J].地球,2018(03):98.

[6]李雯雯.砗磲:来自海洋的“佛教七宝之首”[J].地球,2016(09):88-89.

[7]李晓梅,林炽贤,林理.砗磲的应用价值[J].中国渔业经济,2008,26(05):58-60.

[8]董杨,李向民.砗磲资源保护、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前景[J].水产科学,2015,34(03):195-200.

[9]林强.珊瑚和虫黄藻的故事[J].大自然,2016(03):30-35.

[10]徐林通,郑艳坤,郝俊,任涵玮,宋昀鹏.珊瑚共生虫黄藻研究进展[J].河北渔业,2018(08):56-59+62.

[11]张跃环,肖述,李军,等.鳞砗磲的人工繁育和早期发生[J]. 水产学报,2016,40(11):1713-1723.

[12]喻子牛.砗磲人工繁育、资源恢复与南海岛礁生态牧场建设[J].科技促进发展,2020,16(02):231-236.

[13]轮奂.砗磲如雪_大海馈赠的灵玉[J].《收藏.拍卖》,2019年(11):96-99.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20:0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8673737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砗磲.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砗磲.pdf

标签:砗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