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几个我呢?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人有自我、小我、大我、超我、忘我和无我之分。
自我就是自己内心当中的我,即个人的性格、认知、思想、情感、与他人的关系等,总之是一个由肉身造就的个体存在。
小我就是小圈子里的我,即从个人的家庭、朋友和周围环境扩展开来而形成的我。小我在乎的是个人利益,关注的是眼前,所以容易导致自私狭隘,以及短视和自我中心主义。
超我就是对自我的超越,不让自我和本我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现出来,超我是对精神的提炼,对意志的把控,是对人性弱点的克制和洞察。
忘我其实是一种境界,比如工作、学习、恋爱等,当人达到忘我境界时,周围的世界不存在了,一切都围绕着内心想的目标前行。当人忘我时,最能干出一番事业,在专注度方面也是最厉害的。
无我讲的其实是一种修炼,这个来自佛家,即诸法无我,去除我执。也就是把个人的小我和自我放手,让我们进入到与万物一体的大融合大境界中。当进入到无我境界时,人的心灵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澄清和纯粹的状态。以无我之心做事,我们获得的是慈悲大爱,这就远离了从自我那里产生的迷误和偏执。
自我是认知的基础,是入世作为的开始,但自我并不是生命的终点。小我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于人性的向上提升和整体的大局开展,并无益处,所以要警惕甚至一定程度地去除减低。唯有超我、忘我和无我才是最值得提倡的,才是最能充实人的精神的伟大品格和至高境界。超我,忘我,可以让我们不断去创造,去超越自己的劣势和弱点,去面对更广阔的世界。而二者的最终目标是无我,是与万物的合二为一,是把自己与宇宙整体融入的自在无碍。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而中国的诗人也给出了另外一个四重境界,一起来跟随哲学诗画了解认识。
1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人生达到一定的境界,就自然会生出和晏殊一样的感慨,这是功利境界之后很容易出现的一种人生孤独体验。
2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到了这种境界,基本上就进入超我和忘我了。这种境界和道德境界差不多,但是内在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晰。是我们普罗大众最应该也是最可行的一种人生追求。
3
众里寻他千百度,眸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之所以能写出如此高境界的诗篇,正在于他晚年悟道了,把个人的情感和对爱人的思念化为了对万千生灵的体恤和悲悯,他个人的爱情和生命安危,以及存在的程度高低,已经不重要了,此时的境界已经到了无我和空明的境界。个体与整体、情感与理智、自我与他人,其实已经融为了一体。萨特说他人即地狱,而此时的诗人已经进入到了他人即我,我即万物的灵通无碍状态。
4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第四种境界可谓人生经历的巅峰,把人与自然,天地与自我,完全无分地展现了出来。可用佛家说的涅槃来形容,只不过涅槃要求的心性体验更高,更加空无,不掺杂任何世俗概念。
李煜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可见他晚年对人生和万物理解的已经极为深远了。把自我放下,天上即人间,人间无处不深情。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8007735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无我境界(无我境界的诗句).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无我境界(无我境界的诗句).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