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绿柳莺(学名:Phylloscopus trochiloides):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雌雄两性羽色相似。上体概呈橄榄绿色,头顶较暗和较褐;眉纹黄白色长而较明显;自鼻孔穿过眼,向后延伸至枕部的贯眼纹暗褐色;颊和耳上覆羽暗褐色和黄色相混杂;腰较淡,两翅内侧覆羽橄榄绿色,与背相似,外侧覆羽暗褐色,各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大覆羽和小覆羽先端淡黄色或淡黄白色,形成一道明显的翅上翼斑,有的中覆羽亦具窄的淡黄白色尖端,形成不甚明显的另一道翅斑。第一枚初级飞羽较初级覆羽长,第二枚初级飞羽的长度较第八枚短,偶尔等于第八枚。下体白色或灰白色沾黄,尤以两胁和尾下覆羽沾黄更为显著。虹膜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淡黄色;跗蹠和趾淡褐色或近黑色。
中国分布 内蒙古(巴彦淖尔盟)、新疆(北部准噶尔盆地、东部天山、西部喀什)、陕西(北部神木、中部秦岭山区、南部太白山)、甘肃(西北部、西南部、中部天祝以及兰州)、宁夏(泾源、六盘山)、西藏(南部亚东、东部昌都地区北部和西南部)、青海(北部祁连山、东南部斑玛、西部玉树地区)、四川全省、云南(西北部、西部和南部)(繁殖鸟、旅鸟)、迁徙期间经贵州、四川(康定、石渠)、越冬于云南(江城、文山、马关)。
新疆亚种上体概呈带灰褐色的橄榄绿色;眉纹淡黄色;自眼先起有一条淡黑褐色穿过眼睛直达枕部的贯眼纹;飞羽褐色,外侧几枚飞羽外翈具淡黄色狭缘,内侧飞羽羽缘转为黄绿色;大覆羽先端稍呈淡黄色,形成一道极不明显的翅上翼斑;尾羽亦褐,羽缘黄绿色。下体呈沾黄的白色。新疆亚种显然较指名亚种和青藏亚种的上体体色要淡得多,且富于灰色。翼式亦有不同,新疆亚种的第2枚初级飞羽的长度大于七八枚;指名亚种则短于第9枚;青藏亚种为八九枚。 青藏亚种上体橄榄绿,头顶较暗;眉纹黄白色;眼和贯眼纹暗橄榄色;翅和尾羽黑褐色,外翈边缘黄绿色;大覆羽和中覆羽先端淡黄,形成两道翅上翼斑。下体白而沾黄,尤以两胁和尾下覆羽为著。该亚种与指名亚种形态近似,但指名亚种上体较暗,呈暗橄榄绿色,下体、胸和胁更沾灰而与本亚种的上体较鲜绿,下体多沾黄色有别。
暗绿柳莺栖息于海拔500-4400米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林,也见于林缘疏林、灌丛,尤其是在河谷和溪流沿岸的森林较为常见。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的高山和高原杉木林、杉木和桦树混交林中,甚至在珠穆朗玛峰的林线上缘地带,海拔高达4400米处。迁徙或冬季下降到低山、沟谷森林地带,甚至果园、居民点的小林中。暗绿柳莺在阔叶林中遇见最多,针阔叶混交林次之,低山农田为中等,针叶林数量最少,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取决于食物丰盛程度,由于针叶林树种比较单纯,食物来源单一,而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树种繁杂,林木生长旺盛,林下灌木丛生,适应营巢繁殖,且有充足的食物来源。低山农田林木生长稀疏,人为活动频繁,人工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替代了自然植被,同时,天敌较多,如蛇、鼠、猛禽,虽然有一定的食物来源,但不利于营巢繁殖。所以,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遇见的只数高于河谷农田和针叶林。
繁殖期4-6月,暗绿柳莺为单配型。最早从4月下旬开始成对活动,表现为雌雄鸟相互追逐,并发出“zu-zu-zu…”的求偶叫声。雄鸟常活动在树冠枝桠上或灌木的中、上部,独自高声鸣叫。当发现雌鸟时,便抬头观望,确定目标后即飞奔而去。在雄鸟接近雌鸟约1-2米时,抬头翘尾,不断地抖动着两翼,向雌鸟靠拢。每窝产4-5枚卵,卵呈白色或灰白色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7180756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柳莺.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柳莺.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