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知识 1.说与唱的不同声音位置
共鸣腔是声带的扬声器,找不准正确的位置势必使声音没有弹性、没有穿透力。至于声音的位置,是通过一种想象来实现的。所谓想象实际上是一种意思念,然后产生声音效果,歌唱有高、中、低三个音区的音色,舞台语言同样也要有位置,但不能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眉心,而应根据人物的声音造型做一些相对的变化。在抓住以真声为基础,强调高部位头腔共鸣,同时兼口腔、胸腔混合共鸣时,抓住硬腭的吐字作用及颧骨两颊的空间。当然,究竟如何使用声音,还要根据人物的需要灵活运用,扮演不同年龄的人物形象要有不同的声音效果。因此运用不同的声区,共鸣分量也不一样,共鸣的位置也有所区别。
2.声乐教学,声乐如何发声?
一、歌唱发声器官的组成:声音的形成是发声器官协调工作产生的生理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气息运动和声带振动所形成的物理现象,但歌唱的发声运动又和我们平时说话的发声有所不同,因而歌唱发声又是一个物理的声学、音响学现象。而进行歌唱艺术实践又是一个复杂丰富的心理活动过程,因此我们的歌唱运动可以说是生理、物理、心理“三位一体”的行为。歌唱的发声器官是由呼吸器官、发音器官、共鸣器官和咬字器官四个部分组成,它们是歌唱发声的全部物质基础,是歌唱发声运动中的主要功能系统。
3、共鸣器官: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胸腔、口腔和头腔三大共鸣腔体。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口腔包括喉、咽腔及口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额窦、蝶窦等。在歌唱中,由于音商的不同,使用这些共鸣腔的比例是有所不同的。一般来说,唱低音时,胸腔共鸣发挥最大,唱中音时口腔共鸣应用较多,而唱高音时主要是靠头腔鸣发挥作用了。如果我们能正确、合理地运用好这些共鸣腔体,并相互协调配合好,那我闪就能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歌声。
4、咬字吐字器官:咬字吐字器官(即语言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位置和不同的着力部位,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发声歌唱时,咬字、吐字器官各组成部分的动作比平时说话要更加敏捷而夸张。敏捷是为了使咬字准确清晰,夸张是为了使美化的元音或韵母通畅地引长发挥。所以语言器官是我们在吐字咬字时的物质基础,也是我们学习吐字咬字时出声、引长和归韵的重要器官。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要训练好声音进行歌唱,首先要了解所参与发声器官的构造和作用。歌唱运动的感觉远不如看得见、摸得着的如钢琴、小提琴训练那样的肌体运动来得容易,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歌唱者要有敏锐的自我感觉,并在专业声乐教师的指导下反复训练,以形成条件反射去断定自己的声音是否正确,是否符合声器官运动的基本规律。还有一点要指出的是,上述各部分器官及它们的运动形式是歌唱的生理学为基础,而这些器官的协调活动,则是在人体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支配下完成的。任何身体的运动都受到心理的指挥或暗示,歌唱者的意志、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等等,很大一部分与心理的因素有关,有时候心理的制约因素甚至比发声技术更重要地左右着我们的训练,我们应该充分注意到心理的重要性,当我们在歌唱时,尤其在台上表演时,则需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上,以情带声,而不要把注意力分散在具体器官的位置及活动状态上。
3.声乐唱歌姿势
二、歌唱的姿势:有人说:“姿势是呼吸的源泉,呼吸是发声的源泉。”唱歌训练,首先要有正确的歌唱姿势,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往往不够重视姿势,姿势的正确与否是直接关系到发声时各个器官配合的协调姿势,姿势的正确了,发声各部分就能正常地工作,而不正确的姿势,则往往带来不正确的声音。这好比我们的跑步运动员,赛跑时如果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就会直接影响跑步的速度一样。
正确的歌唱姿势是:1、身体自然直立,保持自然放松,这里的放松绝不是松垮、瘫痪,它应呈现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也就是精神饱满的状态。2、头部保持于眼睛向前平视稍高的位置,胸部自然挺起,两肩略下后一点,小腹收缩,两臂自然垂落,全身有一种积极运动的状态。3、两脚一前一后稍分开,前脚着力、身体的重量要平稳,重量落在双脚上。4、面部,眼神要自然生动,眉、眼、嘴是五官中的重要部位,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因此在演唱中眼睛切记应当张大一些,不要眯起眼,虚着唱歌。5、嘴巴是歌唱的喇叭,应当张得开,放得松,切记紧咬牙关。6、还有歌唱时下颌收回,正确的感觉应该是仿佛由小腹到两眉之间形成一条直线,脖子和后背、腰部连成一线,这样才使气息畅通无阻。7、演唱时可根据歌曲的内在情感赋予适当的动作,但动作要简练大方,切忌矫揉造作,画蛇添足。坐唱的姿势与站立时的要求一样,但要注意腰部挺直而不僵硬,也不要靠在椅背上,注意臀部不要坐满整个凳面,约坐1/3的面积,两脚稍分开,自然弯曲,不能跷腿坐,也不能两腿交叉叠起。
4.声乐唱歌如何呼吸吐气?
歌唱的呼吸:学习正确的歌唱呼吸乃是歌唱艺术最重要和最必要的基础。由呼吸控制的歌声才是声乐,呼吸是歌唱的原动力。声乐界有“谁懂得呼吸,谁就会唱歌”之说,说明了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它确实是歌唱者首先应该学会的一项基本功。歌唱时的呼吸与日常生活中说话的呼吸是不大一样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说话交流思想感情,因为一般距离较近时所需音量就较小,气息较浅,不用很大的力度,也不用传得很远,而且我们说话连续用嗓时间长了,嗓音就容易疲劳、嘶哑,这种说话的呼吸若用于唱歌就显得不能胜任了。唱歌是为了抒发情感,是要唱给别人听的。歌唱时面对的往往是大庭广众,须将歌声传至每个角落,因而要求声音既要有一定的音量,又要有一定的力度变化,要有长时间歌唱的能力,并要求根据歌曲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要做到这些,就不是简单的事了。所以歌唱时的呼吸作为一种艺术手段,有它自身特有的一套规律和方法,它是一项技术性问题,是后天训练出来的。呼吸运动包含着吸气和吐气两个过程:
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将气吸到肺的底部,注意不可抬肩,吸入气息时使下肋骨附近扩张起来,腹部方面,横膈膜逐渐扩张,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小腹则要用力收缩,不扩张。背部要挺立,脊柱几乎是不动的,但它的两侧却是可以动的,而且也是必须向下和向左右扩张的,这时气推向两侧与背后并贮在那里,保持住然后再缓缓将气吐出。
2、吐气:唱歌用气时,仍要保持吸气状态。这点很重要,就好比给自行车打足了气,不能一下子放松了,这里还有一个保持呼吸的问题,要保持住气息,就必须在唱的过程中永远保持吸气的状态,控制住气息徐徐吐出,要节省用气,均匀地吐气,这就是所谓气息的对抗。在呼和吸的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僵硬的感觉,整个身体表情都应该是积极放松的,紧张的部位就是横膈膜、两肋,两肋就像是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样,我们要让声音坐在上面,往下拉,不能让气球往上浮起来,也就是说要把气息拉住,不能让它提上来,这就牵涉到一个气息支点的问题。
3、唱歌时要有气息支持点:支持点也就是声音要有一个立足的地方,这个立足点也就是以横膈膜及下肋两侧做支持点,当我们咳嗽或笑的时候,可以直接感觉到它的支持作用。没有经过呼吸训练的人,常常唱歌时,脸红脖子粗的,青筋直暴,歌声僵直,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等等,都是与气息支持点没有保持住有关。反之,我们掌握了呼吸方法,有了支持点的感觉,那么,当我闪歌唱发声时,便会感到声音仿佛落在我们所控制的气息上,也就是说声音是由呼吸来支持了,这种声音不但悦耳响亮,而且能强弱自如地做出各种变化来。
4、不同的乐句用气是不同的:我们在进行胸腹式呼吸时,呼吸气势的强弱、吐气的方法要根据所唱歌曲(或乐句)的不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介绍几种不同的呼吸练习法。
1、缓吸缓呼这是我们在训练和歌唱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就是胸腔自然挺起,用口、鼻将气息慢慢吸到肺叶下部,横隔膜下降,两肋肌肉向外扩张(也就是腰围扩张),小腹向内微收。这种吸气要求自然放松,平稳柔和地进行,就像我们去闻花的芳香时的感觉一样,闻花的感觉使我们吸气吸得深,就像做深呼吸运动一样,但吸气时不要用太大的力,只要轻轻地挺住胸廓和上腹部,然后慢慢呼气。呼气时,注意保持吸气状态,控制住两肋和横膈膜,也就是控制住了气息,使之平稳、均匀、持续、连贯地慢慢吐出。有一种感觉可以帮助我们体会呼气时下肋和横隔膜的保持状态:就是在缓吸后做慢慢地吹掉桌上的灰尘的动作,这里需要长长地吹气,也就是在做长音的呼气练习,我们常说:“长音像吹灰,短音像吹蜡”,是一种吐气的感觉。
2、急吸急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口、鼻迅速把气息促而深入地吸到肺叶下部,并将气息保持住,然后,按照缓呼的要求而呼出。我们在演唱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因为在歌曲的句与句之间、字与字之间的吸气不通话你有很长的停顿时间,往往采用“偷气”的办法来吸入且要吸得不让人发现,这就是急吸缓呼的作用。为了培养呼吸的控制力,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练习曲及歌曲中的某些乐句做带词的练习,效果较好。卡鲁索说过,歌者能否踏上成功之路,首先要看他对于呼吸器官的操纵和运用,是否建立了强固的基础。
5.声乐发声原理与方法
每个人自呱呱落地起,就无时无刻不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符号来同这个世界取得联系,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但这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的本能的声音。而作为一个话剧演员,在舞台上面对千百观众,要把每个词清晰地送人他们的耳朵,要把每一种内心情感通过语言传达给观众,只凭自然的声音,没有科学发声的技巧和方法是不行的。朗诵和念词都要尽先天的资本――声音的质和量……但在这先天条件之外,应该尽后天的技巧或方法。寻求这种技巧与方法的活动便是科学化,这些方法和技巧如被阐明起来,使大家可以知道,先天条件充分地可以增加他的光辉,即使稍不充分,也可以补尝他的缺陷,诗歌与台词的效果,便能保持着他们一定的难度,这种科学化的工作,我们目前正感觉有迫切从事的必要。我们戏剧学院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即寻找阐明舞台语言发声上存在的各种不良习惯,最终达到清晰、洪亮、起伏跌宕的发音和符合各自人物的声音造型,从而淋漓酣畅地表达人物情感,为塑造各种舞台人物形象服务。由于每个学生的先天条件不一样,在整个教学中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可遵循,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对我们教师来说,主要是解决怎样把科学发声结合到舞台语言实践中去。
人以概念进行思维,有了明确的概念,才有思想和行为的方向,对于话剧这门课程来说,正确的声音概念就是学生努力的方向。有了对声音概念的清楚认识,才能对照出自身的毛病,才能明白该先练什么,该提高什么,该发展什么。当然,最终这种声音技巧还是要运用到塑造人物中去,但在教学第一阶段,面对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发声技巧这种抽象的概念还没有充分的理性认识时,作为教师必须明确阐明什么是正确的发声方法,什么是话剧演员所需要的声音和技巧。这个概念可以这样来表示:话剧演员的舞台声音,以真声为基础,强调高部位头腔共鸣同时兼口腔、胸腔混合共鸣的声音,在此基础上,能灵活地运用气息,调节共鸣腔与声音位置,使声音具有最大程度的可塑性和灵活性,它既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浅显、直白、没有穿透力的自然声,又不同于歌唱吐字那样夸张的各声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便于说清这个概念,我常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把歌唱发声和语言发声作一些比较,下面结合实践谈几点说与唱的异同。
6.歌唱与舞台语言发声的区别?
说与唱的不同的气息运用
从气息来说,同话剧舞台语言发声相比,歌唱注意强调两肋时值的控制,因为歌曲本身乐句的旋律时值就比较有规律,一般情况下一小节二拍就是二拍,四拍就是四拍,乐句、气息运用基本是有节奏性的,通常是根据歌曲的定义,按小节来换口气,时值比较平均,不到一个乐句的时值一般情况下不能随意换气。尤其歌曲末音,尽管歌曲的一句词义完了,但乐句的时值还有完成,那气息还将保持。
上述最后的“啊”字必须要保持气息延长音的时值,保持横膈膜的向外扩张,两肋控制住,否则声音会不统一、不稳定。而舞台语言运用的气息则受到角色、情绪、性格剧情的制约,不可能有歌曲那样稳定,那样有规律的气口,比如:笑、哭、惨叫等,这就要求能灵活运用偷气、抢气甚至憋气、叹气等特殊的呼吸技巧,相对来说舞台语言更强调气息的灵活性。
7.加强气息训练,消除虚假嗓。
无论是歌唱或话剧语言,都需要有一定的假声成分。但假声过多,无法使声带充分振动起来,没有胸腔共鸣,就成了软弱、纤细、空浮虚假嗓。这种声音缺少中低音区的声音厚度,难以表达激烈、深沉、豪放的情绪。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底气的支持和真声的基础。对这类学生,首先要加强气息训练,找到底气的支点,使气息上下贯通,同时让学生通过最自然放松的说话来找到自己原来没有任何掩饰的本嗓基音。从声乐练习的角度,可选些自上而下的音阶练习,首先从中、低声音练起。气息的运用,发声练习曲从中央C开始,半音往上移,到7-I换声区,尤其是要注意不要把气息一同往上提,在这一段声区较稳定时,顺着气息运用正确的情况,声音尽量从中央C往下放,也就是训练代声区胸腔共鸣。然后找一些旋律流畅的歌曲或带词的练习曲可以作上下移调练习,唱一遍后用一种位置方法再念一遍歌词。同大本嗓的学生相反,对这类学生则要求吐字夸张,基音扎实,有胸腔共鸣,软腭不需提,气息放量下来,发声时必须有支点,运用声带的全振动。这种练习方法,可以解决一些虚假嗓同学的毛病,使其声乐和台词发声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特殊的问题,例如女声真假声脱节问题,每当音域经过换声点时就会出现明显破音、漏气、真假声换声的痕迹;男声喉结不稳,舌根用力,气息不畅等等。这些只要能及时发现,采取相应的方法,是能够得到改善和解决的。总之,教学的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地发觉问题,因势利导地启发学生,克服发声病症,结合练声、台词到正确的发声方法。
8.立足基音,造型灵活。
话剧舞台语言发声的最高境界就是“声情并茂”。“声”是科学的方法,能灵活高调节气息、共鸣和声音位置,做到洪亮而不毛糙,轻柔而不虚浮,快时如连珠争雨,慢时掷地有声,柔时余音绕梁。“情”是角色的性格,戏剧冲突中的情绪,人物内心的波澜,要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使观众闻声知其人,听其音知其情。要做到这些,一是要解决声型统一,二是要进行语言声音造型。这便是教学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
1、声型统一
话剧演奏声型不统一的情况是常见的,这给塑造角色带来了矛盾。有的演员外形俊秀,类似小生、花旦,而声音却粗大、洪亮;有的外形粗犷、苍劲,类似老生、花脸,声音却很纤柔、抒情。解决这一矛盾的具体做法是:因势利导,抓住每个人最好的基音,反复练习,巩固后再逐步向上下发展,拉宽音区训练,使声音气息位置放低些,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改变自己的发声习惯,这是一个永久性的改变,即让一个演员通过训练,达到声型永久统一。
2、声音造型
话剧演员有生旦净丑的行当之分。一个优秀的演员,不仅能演本色的与自己外形统一的角色,而且还必须能通过化妆改变外形,通过创造改变姿态,通过声音造型也有两种:一种是较为稳定的,根据特定的剧本人物改变自己的音调、音色,在一部戏中始终保持一种声音的基调,如怪声、白声、喉声、沙哑声、尖细声、呼喊、哭笑声等等,这种造型属于运用特殊的技巧手段,不能作为日常生活基本发声法来训练。
9.纠偏改错,因势利导。
戏剧学院的声乐老师面对的学生,大多数声音基础不扎实,即使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但也往往存在着各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大本嗓、虚假嗓。所以,声乐老师就像一个治疗声音的医生,必须有敏锐的辨别力,尽快找地找到症结所在,确定解决方案,对症下药,这可称作声音教学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重点突破,发现擅长,因势利导。
1、改变声音位置,解决大本
话剧艺术贵在“真”字,话剧的发声也以真声为基础,但这种“真”是经过艺术加工后更高层次的“真”这种声音也是有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共鸣和穿透力的圆润的声音。那种不经上部共鸣腔,直接从喉咙里出来,没有弹性、不透明、没有泛音的声音,就称为大本嗓。用这种自然的方法发出的声音不仅音域狭窄,音色散、扁、白、甚至嘶哑,尤其是在需要力度和高度时,如拼命凭本嗓喊叫,既无法准确地传送人物细腻的情感,而且容易破坏演员的嗓子,这在初入学的学生中是普遍的现象。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要求学生首先要把上腭抬起,牙关打开,尽可能使声音竖一些,位置高一些,可以用共鸣的方法,使声音在口腔和鼻腔骨内振动,从闭口的“嗯呜”找到位置之后,再转向开口的“a”母音。因为这个音容易帮助打开口腔,使共鸣位置提高。从声乐和台词结合的角度,当学生在钢琴的音高上找开舒服的位置后,马上提示学生用这个音高来朗诵一段台词,此时尽可不必过多地追求感情,而要找到正确的声音感觉,也可不必提高音量,讲究抑扬顿挫,主要巩固这个位置。这种练习要格外耐心和细心,切勿勾急躁,起音要柔和,强调音色的优美和共鸣的振动,待抓住方法后,再逐步加大音量,变换节奏,讲究一顿挫,注入情感。学会面对音量的控制,掌握共鸣位置,强调优美明亮的音色,是这类学生的主要任务,如德国美学家莱辛在《汉堡书剧评》中说的那样:“要让这类学生懂得,就是你们热情洋溢的激流当中,你们也必须取拿出一种节制,做到珠圆玉润。
转发是美德,点赞是支持,收藏可以长久学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6308728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声乐入门(声乐入门先学什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声乐入门(声乐入门先学什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