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解释)
1、发芽出苗期
从花生播种到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为发芽出苗期。发芽出苗期需要5—15天,具体出苗时间跟气温有关,春播花生出苗期长,可能需要8—15天,夏播花生出苗期则短很多,一般5—10天即可出苗。
2、幼苗期
从50%种子出苗到50%植株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幼苗期一般在20—35天,具体时间因品种和种植季节差异比较大,春播幼苗期一般在25—35天,夏播幼苗期在20—25天,一些夏播早熟品种甚至只需要20天。
3、开花下针期
自50%植株开花到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为开花下针期,简称花针期。开花下针期在15—35天,根据种植季节和品种,差异很大,春播花生下针期在25—35天,夏播的则在15—20天,在花生开花期要细心地进行养护。
4、结荚期
从50%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植株出现饱果为结荚期。结荚期一般在20—40天,春播在30—40天,夏播在20—30天。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大批果针入土形成幼果或秕果,营养生长达到最盛期,水肥消耗量耗水量达到最盛。要保证水分充足,防治死苗和害虫。根外施肥防止早衰,促进荚果发育。
5、饱果成熟期
从50%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为饱果成熟期,简称饱果期。春播花生饱果期在40—50天,夏播则在30—40天。这一时期生长特点是营养生长日渐衰退,以生殖生长为主,根瘤停止固氮。这一时期可以根外施肥,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饱果率 。应当注意适时采收,防止果实发芽。
花生的生长过程,附种植方法
一般可将花生的生长过程分为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和饱果成熟期。1、发芽出苗期:播种花生至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的时期。2、幼苗期: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时期。3、开花下针期:50%的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时期。4、结荚期:50%的植株有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有饱果的时期。5、饱果成熟期:50%的植株有饱果到大多荚果饱满成熟的时期。
一、花生的生长过程
1、发芽出苗期
(1)发芽出苗期指的是,从播种花生至50%的幼苗出土并展开第一片真叶的这个时间段。
(2)在一般情况下,发芽出苗期一般需要5-15天,不过具体的时间还是需要根据气温来定。
2、幼苗期
(1)幼苗期指的是,从50%的种子出苗到50%的植株第一朵花开放的这个时间段。
(2)幼苗期的时间一般为20-35天,但是因为品种、种植季节等因素各有不同,因此具体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3、开花下针期
(1)开花下针期指的是,从50%的植株开花到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的这个时间段。
(2)开花下针期的时间一般与种植季节、品种等因素有关,时间一般为15-35天。
4、结荚期
(1)结荚期指的是50%的植株出现鸡头状幼果到50%的植株出现饱果的这个时间段,时间一般为20-40天。
(2)在该时期一般需要确保水分充足,合理的进行根外施肥防止早衰,促进荚果的发育。
5、饱果成熟期
(1)饱果成熟期(饱果期)一般指的是从50%的植株出现饱果到大多数荚果饱满成熟的这个时间段。春播花生的饱果期一般为40-50天,夏播花生的饱果期一般为30-40天。
(2)在这个时期可以合理的进行根外施肥,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饱果率,同时还需要适时采收,防止果实发芽。
二、花生的种植方法
1、种植的时间
(1)南方一般可以在2-3月种植花生,长江流域一般可以在3-4月种植,北方一般可以在4-5月种植。
(2)需注意,因为各地的气候条件均有些不一样,因此具体种植花生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选地整地
(1)一般可以挑选地势较为平坦、排水能力强、土壤有机质大于1%且连续几年都没有种过花生的地块,土壤PH值以在6.5-7.5为宜。
(2)需要合理的进行深耕,适宜的深度一般为25-30cm,而且还需要施入肥料,合理的进行深耕一般能够增强土壤抗旱耐涝能力,促使花生的根系能够更好的发育。
3、选种以及处理
(1)需要选择颗粒饱满、有光泽的花生种子进行播种,不宜选择烂种子。
(2)并在播种之前,合理的对种子进行晾晒浸种,其目的在于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需注意,也可以用种衣剂合理的对种子进行拌种,其目的在于驱避地下害虫。
4、播种
(1)可以将处理好的种子播种至土壤中,播种的深度一般为3-4cm。
(2)在播种完毕后一般可以覆土覆膜,等待花生苗出土。
5、破膜放风
(1)花生一般会在播种后的10-15天陆续出苗,一般可以在子叶出土并张开的时候,或者在子叶未出土却能看见真叶的时候,用手指或者刀片在幼苗处的地膜,开1个“十”字形的小口,把幼苗引出膜,随后再用细土封严开孔处,防止它受到冻害。
(2)需注意,在开孔放苗时需要注意温度,若温度偏高,那么破膜放苗不宜过晚,若温度偏低,那么一般不宜立即破膜,避免出现烧苗、冻苗的情况。
6、日常管理
(1)在花生有1-3片复叶,杂草2-5叶期合理的进行除草,除草配方一般为24%烯草酮50-60ml+10%精奎禾灵60-80ml+25%氟磺胺草醚80-100ml。
(2)当花生生长过旺的时候需要合理的进行控旺,在使用药物控旺的时候需要避免重喷、漏喷,防止对花生造成不好的影响。
7、施肥以及防止病虫害
(1)一般可以在结荚期后合理的进行根外追肥,通常可以叶面喷施1%尿素溶液与2-3%过磷酸钙,次数一般为1-2次。
(2)在苗期与花期,每亩一般可以用0.2%硼砂水溶液50kg叶面各喷洒1次,而在生长期,一般每亩可以用0.1-0.2%钼酸铵水溶液50kg叶面喷施1次,通常有一定的增产作用。
(3)在防治蚜虫的时候,一般可以在蚜虫发生期,在花生田均匀放好涂有黄色机油的小黄色板20-30块/亩,一般防除可以有翅蚜虫,不过需要定期清虫并重新刷油。
(4)常见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锈病、茎腐病、根腐病、病毒病等种类,叶斑病一般可以用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70kg倍液进行防治,锈病一般可以用75%百菌清600倍液进行防治,茎腐病一般可以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根腐病一般也可以用50%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防治,病毒病一般可以用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
花生的生长过程是什么
出苗期: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时将花生种子撒在土壤表面。 幼苗期:每隔2-3周追施一次稀薄的液肥或磷钾肥。 开花期:将长势较差的枯黄枝、病弱枝剪掉。 结荚期:雨季前为花生挖掘排水沟,使积水快速流出。
花生怎么生长
1、出苗期
养殖花生时,需要在每年春季的3-4月份进行播种,可以选取圆润饱满的种子放入到多菌灵中浸泡5-7个小时,为其消毒灭菌,再将花生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覆盖地膜,促进其快速发芽。
2、幼苗期
花生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养殖花生时,需要在植株幼苗期每隔2-3周追施一次肥料,可以选择稀薄的液肥或者以磷钾为主的复合肥,并且要向花生喷洒磷酸二氢钾,促进其快速结荚。
3、开花期
在开花期养殖花生时,需要使用经过消毒处理的锋利剪刀,将植株长势较差的枯黄枝、病弱枝、虫害枝全部剪掉,以免情况更加恶化,并且要向花生的断口处喷洒高锰酸钾溶液,为其消毒灭菌。
4、结荚期
花生是耐旱植物,不耐水涝,养殖花生时,需要在雨季前为其做好排水措施,最好使用锄头挖掘沟渠,让积水快速从土壤里排出,但是在土壤过于干旱且降雨量过少时,需要每周浇水一次。
花生的生长过程介绍 花生的生长过程是怎么样的
1、从花生播种到幼苗出土长叶,是发芽树苗期,一般是5—15天;从种子出苗到第一朵花开放为幼苗期;幼苗期到出现鸡头状幼果是开花下针期;到出现饱果的这段时间为结荚期;然后到果实成熟是饱果期。
2、花生(peanut),原名落花生(学名:Arachis hypogaea Linn.),是我国产量丰富、食用广泛的一种坚果,又名“长生果”、“泥豆”等。属蔷薇目,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或匍匐,长30~80厘米,翼瓣与龙骨瓣分离,荚果长2~5厘米,宽1~1.3厘米,膨胀,荚厚,花果期6~8月。主要分布于巴西、中国、埃及等地。可用于制皂和生发油等化妆品的原料。
花生生长过程的简述
花生系豆科落花生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从种子的发芽到荚果的成熟大致经过如下七个阶段: (一)种子的发芽和出苗 花生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是鉴别品种的重要根据。 花生种子是由种皮和胚两部分组成。种皮主要起保护作用。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芽位于两子叶之间,由主芽和侧芽组成。主芽以后发育成主茎,侧芽发育成第一对侧枝。胚芽的下端为粗壮的胚轴和突出的胚根。成熟的种子内,主茎已有两片幼小的复叶,其内尚有3—4片小复叶或叶原 基;侧芽上可见2片苞叶或l片苞叶和 l片真叶,其内也有 2—3片叶原基,在其苞叶叶腋内已有 l一2个二次芽原基。所以花生种子实际上已是一株分化相当完全的幼小植株。 花生种子成熟以后,给予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也不能正常发芽,这种特性称为休眠。种子休眠所需的时间称为休眠期 (从花生成熟收获日起至可以发芽时止)。不同品种的种子,休眠期长短差异很大,一般珍珠豆型和多粒型品种休眠期短,在种子收获前如遇土壤湿度大、温度较高时,有的便可在土中发芽;而普通型和龙生型品种,休眠期较长。播前带壳晒种,种子加温处理以及用乙烯利打破种子的休眠,对加速酶的活性,提早种子发芽有较好的作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发育完全的种子,在完成一定时间的休眠以后,在适宜的条件下,就可以发芽出苗。发芽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下迅速生长,长到l厘米左右时,胚轴迅速分化向地上伸延,将子叶和胚轴推向地表。当子叶顶破土面见光,胚轴即停止伸长,而胚芽急速生长出第一片真叶展开时即为出苗。春播花生从种子发芽到出苗,早熟品种约需10一15天; 中熟品种约需15—20天。花生种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珍珠豆型和多粒型早熟小花生,种子发芽最低温度为12℃,普通型花生最低温度为 15℃。发芽最适温度,早熟小花生23℃左右,大花生26— 30℃。温度过低种子不能发芽,常会引起烂子;温度过高(40℃ 以上),胚根发育受阻,发芽率下降。花生从播种到出苗约需积 温200-300℃。 在一般情况下,种子吸水量相当本身重量的40%一6O% 的水分才能萌动,到出苗时需消耗种子重量4倍的水分。幼苗 出土最适宜的土壤持水量为50%一6O%,低于40%或高于 70%均会影响种子正常发芽和出苗。
(二)根、茎、枝、叶的生长
1.根系的生长和根瘤的形成 花生的根由主根、侧根和很多次生细根组成。种子发芽后,胚根迅速生长深人土中成为主根,主根上长出四列侧根,呈明显的十字排列,侧根上又长许多次生细根,形成强大的圆锥根系。主根人土深度可达l米以上,甚至2米左右,但主要根群分布在10—30厘米土层中。 根系横向分布可达60多厘米。 花生的根部生有根瘤。一般在幼苗主茎长出五片真叶以后,根部便逐渐形成根瘤。根瘤形成初期,固氮能力较弱,随着植株的生长,固氮能力逐步增强,到开花盛期固氮能力最强,是供花生氮素最多的时期。花生所需氮素的4/5由根瘤供给。
2.主茎和分枝的生长 花生幼苗出土以后,顶芽生长成主茎。花生的主茎直立,一般有15—25个节间,高度15—75 厘米。花生产区用主茎高度作为衡量花生个体发育状况和群体大小的一项简易指标。主茎高度以40—50厘米为适度;超过60厘米则表示生长过旺,群体过大,极易倒伏;不足30厘米则是生长不良,长势弱的表现。近年来亩产350千克左右的高产田,主茎高度在40厘米以上,有些则在50—60厘米。 花生是多次分枝作物。通常把主茎上长出的分枝称为第一次分枝,第一次分枝上生长的分枝称为第二次分枝,依此类推。第一次分枝的第一、二个分枝是由于叶节上长出,为对生,称为第一对侧枝,而以上的侧枝为互生。由于第三、四个侧枝 着生茎节的节间很短,好似对生,故习惯上称为第二对侧枝。 当主茎上生出四条侧枝后,叫团棵期。第一、二对侧枝是花生开花结荚的主要部位,约占结荚总数的70%一90%,所以其 发育好坏对产量影响极大。由于花生开花结荚主要集中在第一、二对侧枝及其分枝上,所以分枝过多特别是后期分枝过 多,在生产上实际意义不大。目前,山东省一些普通型丛生花 生高产地块每亩分枝数一般在20—30万;中间型品种徐州 68—4,每亩总分技数约10一19万,单株分枝9个左右。
3.叶的生长 花生的叶可分为不完全的变态叶及完全叶 (即真叶)两类。每一枝条第一或一、二节着生的叶都是不完全变态叶,称“苞叶”或“鳞叶”。花序上每一节都着生一片长桃形苞叶,每一朵花的茎部有一片二叉状苞叶。 花生的真叶为羽状复时,分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同一植株上主茎中部的小叶具有品种固有的形状,可作为鉴别 花生类型的一个依据。叶枕受光照强度影响,膨压发生变化, 使相对的四片小叶,在夜间或阴天时自行闭合,次晨或晴天又重新张开,这种现象称感夜运动或睡眠运动。不同类型的花生其叶色有明显差异。同一品种,叶色深浅常因外界条件及内部营养状况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花生叶色变化可作为水、肥状况和植株内部营养状况的诊断指标。 春播花生主茎可着生20多片真叶。花生真叶的生长过 程:幼苗出土后,两片真叶首先展开,当主茎第三片真叶展开 时,第一对侧枝上的一叶同时展开,以后主茎每长一片叶时,第一对侧枝也同时长出一叶。叶片展开后就基本停止伸长。
4.根系和茎叶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花生根系生长,需要土层疏松、湿度适宜的土壤条件。沙质壤土,土质疏松,通气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根瘤形成。土壤水分为最大持水量的50%一60%为宜,若低于40%,根系生长缓慢,根瘤形成少,甚至不生根瘤,茎叶生长也受到抑制;若持水量达到 80%,不仅根系分布浅,降低植株抗旱能力,而且易造成地上部徒长。茎叶生长除要求适宜养分、水分条件外,还要求较高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温度超过31℃或低于15℃时,花生茎叶就基本停止生长,温度降到23℃以下,生长较慢,温度在26℃左右生长最快。此外,花生在弱光条件下,主茎节间长,分枝少;良好的光照条件可使植株生长健壮,节间紧凑,分枝多。
(三)花芽分化 当花生幼苗侧枝长出2—4片真叶时,花芽就开始分化。团棵期是花芽大量分化的时期,此时分化的花芽多是能结成饱满荚果的有效花。一个花芽从开始分化到开花,一般需要 20—30天,多粒型和珍珠豆型花生短些,普通型花生长些。花生花芽分化过程,以珍珠豆型为例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花芽分化期(开花前25)天;花萼分化期(开花前20天); 雄蕊、心皮、花瓣分化期(开花前15天);胚珠、花药分化期(开花前10天);花器扩大期(开花前7一10天);花器成熟期(开花前 l-3天)。 花生花芽分化与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氮素供应充足、土壤水分适宜(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左右)、光照充足,有利于花芽分化,为早开花、多开花奠定良好基础;反之,花芽分化就会受到严重抑制,花期延迟,开花减少。
(四)开花和下针
1.花的形态构造 花生的花是两性完全花,总状花序,着生在主茎或侧枝叶腋间的花梗上。每一花序一般能开2—7朵花,多的开到15朵以上。整个花器分为苞片、花萼、花冠、雄蕊、雌蕊五部分。
2.开花与受精 花生在开花前花蕾膨大,一般在开花前一天傍晚,萼片裂开,露出黄色花瓣,到夜间花萼迅速伸长,至次日早晨开花时可长达3—6厘米。花多在早晨5—7时开放。 开花前 l一5小时,花药即开裂散粉,进行授粉。授粉后经12小时左右即可完全受精。开花受精后,花冠当天下午萎蔫。花生的开花顺序,一般自下而上,从内到外,左右轮流开 放或同时开放。但在久旱遇雨时,开花顺序失常。 花生的开花类型,根据第一次分枝上花序的着生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连续开花型,即主茎开花,侧枝不论是否再分枝,每个节上都能开花。另一类型是交替开花型,一般主茎不开花,侧枝的第一、二节分枝,第三、四节开花,第五、六节再分枝,第七、八节开花,分枝与花序交替出现。普通型大花生 “蓬来一窝猴”即属此种。花生的开花期很长,花量较多。在一般大田生产中,单株开花数在50—200朵。开花期早熟种从始花到终花60—70 天,晚熟种90一120天。在整个花期内,开花最多的一段时期为盛花期。连续开花型品种在始花后10天达盛花期;交替开花型品种则在始花后20—30天达盛花期。花生的开花量虽多,但有效花期内的开花量只占总开花量的60%左右。不论哪个品种类型花生的花,基部两对侧枝的开花量都占全花量 的80%一90%以上。
(五)果针的伸长与人土花生开花受精以后,子房茎部分生组织细胞迅速分裂,形成子房柄。子房在子房柄的尖端,其顶端呈针状,所以把子房和子房柄合称为果针。果针生长有向地性,尖端表皮细胞木质化呈帽状,保护子房入土结实。果针开始伸长较慢,以后逐渐加快,植株基部的果针约经 4—6天人土,处于高节位的果针人土约需10天以上。果针伸长10厘米以后,伸长减慢,入土能力降低,常因久不入土而停止生长。植株基部节间开花早,距地面近,果针大多数能人土结实;植株上部的花开花晚,距地面远,果针往往不能人土,即便人土常因入土晚、气温低,影响子房发育,不能形成荚果。通常情况下,花生的成针率(占开花数的)30%一70%,成针率不高的原因很复杂。一是花器不全,没有受精;二是开花时温度过高或过低;三是空气相对湿度低于50%时,严重影响成针率。 果针入土深度因品种类型和着生部位而异。珍珠豆型和多粒型花生,果针入土约2—4厘米;普通型花生较深,约4— 7厘米;龙生型花生,果针人士更深些。
(六)花生开花下针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花生开花下针对水分要求较高,反应也最敏感。在5一15 厘米土层内,以土壤持水量60%一70%为宜。当土壤持水量低于50%时,开花数量显著减少,甚至中断开花;当土壤水分达到80%时,会引起茎叶徒长,开花减少。果针入土需要湿润的空气和疏松的土壤,干旱常造成果针不能人土,形成大量的无效果针。 花生开花下针需要大量的矿物质营养,特别是氮、磷两种元素。氮素能有效促进开花,磷素能增加前期有效花,防植株早衰。花生开花下针期对温度要求较高,以日平均气温25— 26℃最为适宜。低于22℃或高于30℃时,开花数显著下降,而且开花不齐。如温度骤然降到12℃左右,花的发育和受精会受到严重影响。天津市8月中旬以后开的花,有相当一部分由于温度降低不能发育成果针;即使下针,也不能成果。因此,在栽培上促进花生早日进入盛花期,对提高成果率具有重要意义。花生开花下针期有充足的光照是保证花早、花多、花齐的重要条件。如遇阴雨、光照弱,植株生长瘦弱,开花数量会显著减少。适当缩短光照可促进开花,能使始花、盛花和终花期提前。
(七)荚果的发育和成熟 花生果针人土后,子房开始发育形成荚果。从子房开始膨大到荚果成熟,整个过程可粗略分为两个阶段,即荚果膨大阶段和充实阶段。前一阶段主要表现在荚果体积的急剧增大。果针人土后,10天左右即成鸡头状幼果,10—20天,荚果体积增长最快,约在人土后20—30天内,荚果体积即长到最大限度。 但此时荚果含水量多,干物重增加还不快,荚果内主要为可溶性糖,油分很少,果壳木质化程度低,荚果光滑呈白色。后一阶段主要特点是荚果(主要是种子于重)迅速增长,糖分减少,含油量显著提高。果针入土后50—6O天或60—70天干重增长接近停止。在此期间,果壳变厚变硬,种皮逐渐变薄,显现品种本色,在荚果发育的同时,胚器分化完成。荚果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地上开花、地下结果,这是花生不同于其他作物的主要特性。花生果英的发育需要湿润、黑暗、氧气、养分和机械刺激等环境条件。 湿润是荚果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水分缺乏,造成子房萎缩,停止生长;水分过多或出现渍水情况,也会抑制荚果发育,造成果小、果少,秕果烂果增多。荚果发育所需的土壤水分,以土壤最大持水量50%一60%为宜。 黑暗和机械刺激是荚果发育不可缺乏的条件。花生果针如果一直悬空不使其入土,则无论伸长多少,始终不会膨大结实。土壤的机械刺激,对荚果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也是荚果发育的重要条件。荚果发育时结果层壤最低温度为15一17℃,最高温度为37— 39℃,适宜的温度为25—33℃。通气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荚果的发育。荚果的发育能否达到大而饱满,与结果层土壤养分状况有密切关系。因此,结果层土壤中矿质营养,特别是磷、钙丰富,对促进荚果的膨大、饱满有较好的效果。
花生的成长变化过程是什么?
1、种子播种
花生在3~4月份时,将没用任何病虫害的花生种子,浸泡清水里10小时左右,然后将种子播种到土质深厚疏松的土壤里,土壤上适当的喷洒点水分,可用塑料薄膜控制空气的湿润度,将环境温度控制在23℃就可以了。
2、发芽管理
在花生的生长过程记录中,种子发芽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一般花生的种子播种土壤里,等待7~15天就会生根发芽了,需要将它放在通风良好,充足阳光处细心养护,保持土壤的湿润度就可以了。
3、幼苗期
花生5月时就会成苗,需要给它提供大量的水分,但每次浇水也不宜过量,避免幼苗积水烂根,影响花生幼苗正常生长,可以每隔3~5天浇一次水,每隔20天施一次氮磷钾肥就可以了。
4、开花期
花生到6~8月时就会开花,这个时间段正是夏季,是最炎热的季节,最好用遮阴网给花生防晒,还要每隔1~2天浇一次水,温度过高不用给花生施肥,还要定期的处理周边杂草,使花生生长的更好。
5、结果期
花生的果期也在6~8月,所以在这个时间段需格外的注意,除了需要及时的给它浇水、遮阴防晒之外,还要每月喷洒一次杀虫药剂,防止虫害给花生造成危害,影响花生结果。
6、成熟期
等到8~9月时花生就会成熟了,在这一段时间里,花生会逐渐的开始衰落,这时我们就可以开始采摘成熟的花生了,不过最好避免在阴雨天采摘,不然会降低花生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