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1页
白鹭教案五年级课文白鹭教案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这里有一首诗,自己读读
2.知道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动物的吗?
3.你还知道还有哪些诗歌是描写白鹭的呢?
二、新授
1.郭沫假设曾经写过一篇赞美白鹭,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
内容。
(1)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课文,争取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遇到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明白吗?
(2)学生自读
(1)自读生字词
(2)指名读(请两位)
(3)讲究几个重点的字
“蓑”你怎么来记呢?
我国的哪些古诗也可以帮助你背诵这个词语呢?
第2页共11页
(这里的处理是好的,老师希望通过多元的方式来让学生
感知这个比拟难以认读的生字,但是这么大的“信息量”的一
节课,学生是否真正可以记住这首诗,就要打问号了。)
齐读生字词
3.解决了生字词的问题,我们看看读书读得怎么样?
(1)指名读
(2)老师点评语言:读书读得真好,有了好的开头我们就成
功了一半了。
(3)指名读
(4)白鹭在郭沫假设的心目中是什么?
师生交流:是歌、是诗、是精巧的诗
4.请大家自由读读这句话:“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和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文无穷的诗”
(1)读了这两句话,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2)有了问题怎样解决呢?
(3)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明白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哪些地方说明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4)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划,然后同座位之间进展了交
流。
(1)学生说:老师出示相关的语句
第3页共11页
那雪白的蓑毛……
为什么?自读这一段文字――师生点评--指导朗读,--还
有谁愿意来读一读吗?
老师把这段文字进展了小小的修改,成了一首诗歌
这么美的文字,这么漂亮的白鹭,想把它留在自己的头脑
中呢?
自己练习背诵――齐背课文。
(2)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白鹭是首诗呢?
老师觉得比照也是可以表现白鹭是一首诗的,在文章的第
几自然段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想看看这只白鹭吗?想像一下,一阵风吹来,会有一种很
什么感觉?
大家说的真好,课文已经把这种感觉写出来了,你们能读
出来吗?自己先读读――指名读――点评――齐读
看看这一节的最后一节,它站在高高的树上,终究在干什
么呢?
师生交流
指导朗读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
师生交流
第4页共11页
出示文字,读读,你钓过鱼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再请
一位学生读读――指导朗读
(4)学生说:……白鹭本身不就一种歌吗?
师生交流
为什么它不会唱歌,为什么又说他的歌吗?
(个人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在一种比照的情境下,让
学生自己想,说为什么白鹭不会鸣叫,但是,作者却把它说成
是一首歌?这个问题有点“哈”的感觉,非常好的问题。)
师生交流
我想到今年春节晚会上的一个节目--《千手观音》
老师相信大家到了这儿,一定可以把这两句话读好。
学生齐读最后两句
三、课外拓展
1.是啊,正是因为白鹭是这样美,美得像一首诗,所以很
多古人用了很多诗篇来赞美白鹭。
出示:
《绝句》、《渔歌子》
齐读古诗
(这两首诗歌在上课之前,学生已经可以说出来了,可见
课前学生做了精心的准备,但是老师在上课即将完毕的时候又
把这两首拿出来,不知道是没有想到学生已经查找到了这两首
第5页共11页
诗呢?还是在课前已经让学生查找了,这时在把这诗拿出来又
有什么意义了,学生知道的,懂得的,还是不要讲了吧,防止
浪费课堂上的珍贵的时间了。)
2.在文学家的眼里是一首诗,在你们的眼里白鹭是什么呢?
(1)师生交流
(2)老师点评,鼓励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
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4、凭借详细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激发学生对鸟
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凭借详细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这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请大家猜一那么谜语,这是一首古诗:“霜衣雪花青
玉嘴,群捕鱼儿溪水中。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
风。”猜到了吗?对,就是白鹭。(出示图片)这是杜牧笔下的
第6页共11页
白鹭,我国现代出色的文学家郭沫假设也以清新隽永的笔墨描
写了白鹭,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此文。
你熟悉郭沫假设吗?
郭沫假设:中国现代出色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
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
19___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
以后承受马克思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
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展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
事业的组织指导工作,对开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
可磨灭的奉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
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芒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
多,诗集《》,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假设全
集》留世。
二、初读课文
1、请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考虑: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2、检查:
○1生字词:
鹤蓑喙嵌框嗜
○2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7页共11页
○3提问: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
(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
3、指导分段:
一(1)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二(2—5)白鹭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都很适宜,非常精
巧。
三(6—9)白鹭在觅食、栖息、飞行时充满韵味,给人们以
美的享受。
四(10)白鹭实在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
三、赏析课文
(一)第一段、第四段
1、指名读第一、第四段。齐读。
2、在作者的眼中,白鹭是什么?(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味
无穷的诗。)
3、在你的脑海中,诗留下什么印象?
(语言精练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意境)
4、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这样比
喻说明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白鹭的喜欢、赞美之情。)
(二)过渡
第8页共11页
1、作者为什么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请朗读第二
段,分别找出与白鹭是“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的语句。
2、学生交流。(2、5小节与白鹭是“精巧的诗”相对
应;6、7、8小节与白鹭是“韵味无穷的诗”相对应。)
(三)第二段
1、再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
句话来写的?(颜色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
段是概括描写,哪小节对应这一节进展了详细描写?(第五自然
段)
2、出示第五小节。
“颜色的配合”从哪里可以表达出?(雪白的蓑毛、铁色的
长喙、青色的脚,素一点儿那么嫌白,深一点儿那么嫌黑)读
后有何感觉?
“身段的大小”从哪里可以表达出?(全身的流线型构造,
铁色的长喙,青色的脚,增一点儿那么嫌长,减一点儿那么嫌
短)你有什么体会?
(身段精巧,颜色和谐,一切都很适宜,确实精巧如诗。)
白鹤、朱鹭、苍鹭与它相比呢?
3、指导朗读,体会作者语言优美如诗。
(三)第三段
第9页共11页
1、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考虑:这段作者为了表现“白
鹭是韵味无穷的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觅食、栖
息、飞行及白鹭不会唱歌)
2、其实这几方面在作者的笔下恰如几幅优美的画,让我
们来品味品味。指名分节读6、7、8、9小节。你能概括这几
幅画面吗?(白鹭钓鱼图○6;白鹭瞭望图○7;白鹭晚飞图○8)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小节,你最喜欢哪一幅图?说说你的
体会。四人小组交流。
4、汇报:
白鹭钓鱼图:
作者联想丰富,用拟人的手法将捕鱼的白鹭想象成在钓
鱼,以比喻的方法把整个清水田想象成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生
动地描绘出白鹭在清水田里觅食时的迷人景象,韵味十足。
指导朗读。
白鹭瞭望图:
画面富有诗意:孤独、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不大安稳、
却很悠然、一种嗜好。引导学生感受白鹭孤独站立在小树绝顶
悠然自得的独特的美。
指导朗读。
白鹭飞行图:
第10页共11页
指名读。你是怎么体会“偶然”这个词的?(说明白鹭低飞
并不常见)
“悠然地观看这情景,可说是乡村生活中的一大乐事”你
体会到什么?(白鹭低飞给人以美的享受,带来无穷乐趣。)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体会悠然的心境,读出享受的情趣。
5、尽管白鹭的无声会让人觉得美中缺乏,但“无声胜有
声”,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齐读第九小节。
你有什么体会?(白鹭的外形那么漂亮,活动那么高雅脱
俗,它就是能给人们带来快乐的一首无声的歌。)
自由练读。
6、这几幅优美的图画令人沉醉,让我们把它们记在脑海
中,指导学生背诵第二段。
(四)第四段
如今你知道作者为何把白鹭比作韵味无穷的诗了吗?(白鹭
外形精巧,给人类美的享受;白鹭静静地“钓鱼”、悠悠地站
立、低低地飞行,高雅脱俗,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带给人无
比的快乐。)指导朗读。
这段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与第一段首尾照应,总结全文)
四、总结全文
1、练读全文,将你读得最有意境的一节读给大家听听。
第11页共11页
2、生活中有没有哪些情景也充满韵味?(竹涛声声;白鸽群
飞;日升日落……)
3、白鹭是一首诗,精巧的诗,韵味无穷的诗。作者的语
言也精巧如诗如画,大家要反复咀嚼。
板书:16、白鹭
颜色的配合
身段的大小
精巧的诗觅食白鹭钓鱼图韵味无穷的诗
栖息白鹭瞭望图
飞行白鹭低飞图
首→呼应←尾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12:2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4797747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鹭课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鹭课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