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三要素(水稻产量三要素不包括)

更新时间:2023-03-01 12:21:20 阅读: 评论:0

水稻产量三要素是什么?

水稻产量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穗粒数由长穗期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终产量由结实期决定。

若想提高水稻产量,可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浸种60小时并做催芽处理,然后根据播种方法选择适宜行距,当稻苗进入分蘖期时要追肥,之后要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粘虫等病虫害。

水稻种植注意事项

想要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就要选择好的稻种,需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 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为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是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性质在砂土与粘土之间,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非常好,而且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也比较融合,通气透水。如果在砂土中种植水稻,一般施肥见效的速度非常快,可以使水稻早生快发,但没有后劲。

一、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

1、水稻产量的构成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水稻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约公元前12000-16000年前的中国湖南。在1993年,中美联合考古队在道县玉蟾岩发现了世界最早的古栽培水稻,水稻在中国被广泛种植后,逐渐向西传播到印度,中世纪引入欧洲南部。我们的祖先早在1万多年以前就会开始驯化和栽培野生稻,而在距今7000多年以前水稻生产技术已达到非常高的水平。

2、适合水稻生长的土壤性质介于砂土与粘土之间,这样的土壤耕性和肥力较好。而且这种质地的土壤水与气的矛盾不是很强烈,通气透水,供肥保肥的能力适中,耐旱耐涝,抗逆性强。这种土地适种性广,适耕期长,容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

3、一般在砂土中种植水稻施肥见效的速度比较快,可以使水稻早生快发,但没有后劲,而且后期容易出现缺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的现象。这类土壤既不保肥,也不耐肥,如果不小心施肥过多,不仅会造成流失浪费,还会导致水稻疯长。

二、水稻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1、水稻育苗出现问题

(1)水稻的播种量太大,导致水稻形成弱苗。

(2)水稻秧苗如果遇到连续低温,就会出现出苗慢,生长慢的现象。

(3)如果水稻青枯、立枯病发生较重,而且又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就会导致很多水稻苗出现徒长现象,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进程。

2、水稻品种原因

如果选择了质量不好的水稻品种,就会导致水稻在成熟时产量以及出米率出现下降。

3、春季阶段性低温的影响

(1)春季温度如果出现变化剧烈,就会导致春天插到田里的水稻秧苗缓苗时间长,分蘖推迟,肥效反应拖后出现集中反应。

(2)导致水稻苗发育不良,无法正常成熟。


水稻产量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

水稻产量由单位面积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组成。

水稻产量(吨/公顷)=穗数/米×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克)×10

水稻产量(吨/公顷)=总粒数/米×结实率(%)×千粒重(克)×10

水稻产量随产量构成因子的增加而增加,产量构成因素中以单位面积总粒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关系最密切,贡献最大。单位面积总粒数由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总粒数组成,单位面积穗数是由移栽密度、单株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单位面积穗数和千粒重在低产低肥条件下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在高产高肥条件下当穗数达到一定范围后与产量关系较小。穗粒数与穗粒重之间具有补偿作用。千粒重比较稳定。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构成水稻产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粒数(每穗颖花数)、成粒率和粒重四个基本因素构成。

  穗数的形成: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所以,促使分蘖早生快发,保证在有效分蘖期达到适宜的茎蘖数,提高分蘖质量和成穗率,最终达到适宜穗数,是分蘖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粒数的形成: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所以,培育壮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是长穗期管理的主攻目标。

  成粒率和粒重的形成: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后形成产量的时期是结实期。提高成熟度,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壳秕粒,实现高产和优质,是结实期栽培的主攻目标。

水稻产量的多少和多种原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和什么有关?

水稻是水稻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其代表种是水稻水稻起源于中国和印度,中国长江流域的祖先在七千年前就种植了水稻。大米按米型分为籼米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米和非糯米。按留种方式可分为常规稻和杂交稻。还有其他分类,根据是否无土分为水稻和漂浮水稻;按生命周期分为季稻和懒稻;按身高分为普通米和2米左右的巨米;根据耐盐性和碱性,可以分为普通的淡米和海米。大米的果实是大米,去掉颖壳后叫糙米,把糙米磨碎去掉米糠层就可以得到大米。

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大米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作为酿酒和制糖的工业原料,稻壳和稻草还可以作为牲畜饲料。中国主要的水稻产区是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东北地区。水稻是直接的经济作物,水稻是中国居民的主食。目前中国常规水稻种植面积为2.45亿亩,杂交水稻种植面积为2亿亩。中国科学家对世界水稻研究做出了不可多得的贡献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水稻产量可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指水稻生育期产生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其中有机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因此有机质是产量形成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要产品水稻的产量,通常称为经济产量。因此水稻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没有高生物产量,就不可能有高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与生物产量之比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等其他大田作物。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双因素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每穗平均粒重。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数千粒重。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一般常用三因素收益率结构。总的来说水稻产量结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收益率水平上,一个因素的改善,总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其他因素的下降。只有正确处理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它们相互协调,使产品最大化,才能实现高产和更高的产量。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4480722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稻产量三要素(水稻产量三要素不包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稻产量三要素(水稻产量三要素不包括).pdf

标签:水稻   产量   三要素   不包括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