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什么植物?
从照片上的特征来看,应该是翠菊。属于外来入侵物种。钻形紫菀。是菊科钻形紫菀。,属于黍属,高度可达150) cm。主根圆柱形,向下渐细,茎单生,直立,茎枝粗棱,光滑无毛,花期基生叶脱落;茎生叶多数,叶针状线形,极稀疏狭针状,两面绿色,光滑无毛,背面中脉突起,侧脉数对,头状花序多数,花序梗细长光滑,总苞钟状,总苞外层针状线形,内层线形,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呈舌状,舌尖浅红、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冠管细,瘦果线形长圆形,稍扁平,花期6-10月。原产于北美。它于1827年在中国澳门被发现。中国的蒙自、江川、安宁、昆明、宜良、路南、师宗、楚雄、镇雄、威信等地均有分布;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都有益生。生长于海拔1100-1900米的山坡灌丛、草坡、沟渠、路旁或荒地。该物种被列入环境保护部办公厅2014年8月20日发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录(第三批)》。紫菀被用作全草,外用治疗湿疹,疮和肿胀。
凤尾菜主要是挑其嫩芽食用,可油炸或火锅食用,略带苦味,富含纤维素。凤尾菜又名剪刀菜、紫菀钻,属菊科黍属植物。分布于中国四川、广东、江苏、浙江、江西、云南、贵州等省。主要通过采摘其嫩芽食用。可以炒,也可以火锅吃,微苦,富含纤维素。一年生草本,高20 ~ 100厘米。根茎:茎直立,多分枝。叶:叶互生;披针形,有时线形,全缘,很少边缘稍具牙齿,没有叶柄。花:头状花序,圆锥形排列,顶生或腋生,有长花序梗,花有短或长花序梗;舌侧花为淡粉色,管状花为黄色。果:瘦果,长方形,稍有毛,羽状。分布:生于华北、华中、华东、华南部分地区。生态:7-11月开花,可见于河边、湖边、沟中。
钻形紫菀的药用价值
药名:瑞连草 别名:白菊花、土柴胡、九龙箭、钻叶紫菀
汉语拼音:rui lian cao
英文名:all-grass of Annual Saltmarsh Aster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ster subulatus Michx
功效:清热解毒
考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拉丁文名:Herba Asteris subulati
主治:痈肿;湿疹
生态环境:生于潮湿含盐的圭壤等地。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段,鲜用或晒干。 功效分类: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酸;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钻叶紫菀的全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出处:《中华本草》
钻叶紫菀怎样做来吃
1.可以炒着吃。
2.紫菀钻叶可以用来炒菜,也可以用来炒鸡蛋、凉拌、煲汤。
3.钻形紫菀又名野菜,是一种具有一定药用价值的食用野菜。
4.而且由于紫菀有些苦味,很多人吃不惯。其实可以先用水泡一下,然后把水挤出来,反复几次,去掉苦味。
5.之后切碎炒鸡蛋吃,很好。
6.特征描述:钻形紫菀有大量的茎叶,叶片呈针状,极薄窄披针形,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部凸起,有几对侧脉。有大量的花头,花梗细长光滑。总苞呈钟形。总苞外层针状,内层线状,边缘膜状,光滑无毛。
7.雌花花冠舌形,舌片淡红、红色、紫色或紫红色,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冠管薄,瘦果线形长圆形,略扁,6-10月开花结果。
8.参考以上内容:百度百科-Aster。
钻形紫菀的形态特征
茎高25~100cm,无毛而富肉质,上部稍有分枝。基生叶倒披针形,花后凋落;茎中部叶线状披针形,先端尖或钝,有时具钻形尖头,全缘,无柄,无毛。头状花序小排成圆锥状,总苞钟状,总苞片3~4层,外层较短,内层较长,线状钻形,无毛;舌状花细狭,淡红色,长与冠毛相等或稍长;管状花多数,短于冠毛。瘦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1.5~2.5mm,有5纵棱,冠毛淡褐色。
钻叶紫菀和紫菀的区别
钻叶紫菀和紫菀的区别如下:1、钻叶紫菀:是菊科,紫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茎单一,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生叶在花期凋落。“钻叶”说的是它的花的总苞片呈细筒状,由三四层尖细如同锥子的苞片组成,这在植物学上称为“钻形”,由此命名为“钻叶”。
2、紫菀:别名青苑、紫倩、小辫等,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斜升。茎直立,高40-50厘米,粗壮,基部有纤维状枯叶残片且常有不定根,有棱及沟,被疏粗毛。
钻叶紫菀
小花不起眼
名字挺唬人
上下左右看
无处形似钻
菊花草本科
外来入侵狂
饿时可当菜
也可入药方
植物文化 :传说钻叶紫菀是死去的人为了告慰爱人,在秋天时候,坟墓的周围就会开出淡紫的小花。活着的爱人看着这小花,就象见到曾经的爱人一样,沉浸在美丽的回忆与思念中。
百度资料 :
钻叶紫菀(学名:Aster subulatus Michx.)是菊科,紫菀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主根圆柱状,向下渐狭,茎单一,直立,茎和分枝具粗棱,光滑无毛,基生叶在花期凋落;茎生叶多数,叶片披针状线形,极稀狭披针形,两面绿色,光滑无毛,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数对,头状花序极多数,花序梗纤细、光滑,总苞钟形,总苞片外层披针状线形,内层线形,边缘膜质,光滑无毛。雌花花冠舌状,舌片淡红色、红色、紫红色或紫色,线形,两性花花冠管状,冠管细,瘦果线状长圆形,稍扁,6-10月开花结果。
危害评价在菊科的入侵植物中,钻叶紫菀被列为一般杂草。据调查,在中国华北地区菊科入侵植物中,小蓬草发生量最大,分布最广泛,危害最严重;其次是钻叶紫菀,其分布较为广泛,发生量较大。
由于化感作用及杂草特性,钻叶紫菀作为入侵杂草,其潜在的危害性较大,所以应加强钻叶紫菀的防除力度。应加强外来植物分布动态调查。
性味归经:味苦、酸,性凉;归肝经。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主治痈肿;湿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