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樨的介绍
1.草木犀是豆科,草木犀属二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250 厘米,草木犀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南、西南各地。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中国各省常见栽培。生长在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在欧洲为野生杂草。
2.草木犀花期比其他种早半个多月,耐碱性土壤,为常见的牧草。草木犀地上部分药用。有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之功效。
3.主要价值
饲用:草木犀花期比其他种早半个多月,耐碱性土壤,为常见的牧草。
药用:草木犀采收地上部分药用。其味微甘,性平,归脾、大肠经,有止咳平喘、散结止痛之功效,主治哮喘、支气管炎、肠绞痛、创伤、淋巴结肿痛。
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1、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南、西南各地。中国各省常见栽培。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生长在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
2、种子处理:
新鲜草木犀种子外表皮较坚实、硬实率在50%左右,播前要把种子与沙子混合揉搓或用石碾子擦伤种皮,使种子易吸水发芽、出苗快整齐。有条件的地区可秋冬播种,利用春季冻融交替的温度变化破坏坚实种皮,提高发芽率。
3、适时播种:
中国北方地区适宜春播或夏播。春播宜旱。(土质解冻8-10厘米后即可播种)免受早春干旱的影响和杂草的危害,且根系发育好有利于安全越冬。适宜播月在5月末至6月初,这时整地可将发芽的杂草除去,减少对幼苗的危害,且进入雨季对幼苗生长提供很好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管理好可霜后放牧。
草木樨的形态是怎样的?
草木樨是豆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0~90厘米。茎直立,多分枝,无毛。三出复叶,小叶长椭圆形至倒披针形,先端截形,有短尖头,边缘有疏细齿;托叶条形。总状花序腋生;花萼钟状;花冠黄色,旗瓣长于翼瓣。荚果卵圆形,网状明显,无毛,内含1粒种子。种子肾形,黄绿色。种子繁殖。
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1、草木樨有哪些生长习性
分布于中国东北、华南、西南各地。中国各省常见栽培。欧洲地中海东岸、中东、中亚、东亚均有分布。生长在山坡、河岸、路旁、砂质草地及林缘
2、种子处理:
新鲜草木犀种子外表皮较坚实、硬实率在50%左右,播前要把种子与沙子混合揉搓或用石碾子擦伤种皮,使种子易吸水发芽、出苗快整齐。有条件的地区可秋冬播种,利用春季冻融交替的温度变化破坏坚实种皮,提高发芽率。
3、适时播种:
中国北方地区适宜春播或夏播。春播宜旱。(土质解冻8-10厘米后即可播种)免受早春干旱的影响和杂草的危害,且根系发育好有利于安全越冬。适宜播月在5月末至6月初,这时整地可将发芽的杂草除去,减少对幼苗的危害,且进入雨季对幼苗生长提供很好的温度、光照、水分条件管理好可霜后放牧。
草木樨形态特征有哪些?
1、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高40-100(-250)厘米。茎直立,粗壮,多分枝,具纵棱,微被柔毛。羽状三出复叶;托叶镰状线形,长3-5(-7)毫米,中央有1条脉纹,全缘或基部有1尖齿;叶柄细长;小叶倒卵形、阔卵形、倒披针形至线形,长15-25(-30)毫米,宽5-15毫米,先端钝圆或截形,基部阔楔形,边缘具不整齐疏浅齿,上面无毛,粗糙,下面散生短柔毛,侧脉8-12对,平行直达齿尖,两面均不隆起,顶生小叶稍大,具较长的小叶柄,侧小叶的小叶柄短。
2、花期
总状花序长6-15(-20)厘米,腋生,具花30-70朵,初时稠密,花开后渐疏松,花序轴在花期中显著伸展;苞片刺毛状,长约1毫米;花长3.5-7毫米;花梗与苞片等长或稍长;萼钟形,长约2毫米,脉纹5条,甚清晰,萼齿三角状披针形,稍不等长,比萼筒短;花冠黄色,旗瓣倒卵形,与翼瓣近等长,龙骨瓣稍短或三者均近等长;雄蕊筒在花后常宿存包于果外;子房卵状披针形,胚珠(4)6(-8)粒,花柱长于子房。荚果卵形,长3-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具宿存花柱,表面具凹凸不平的横向细网纹,棕黑色;有种子1-2粒。种子卵形,长2.5毫米,黄褐色,平滑。花期5-9月,果期6-10月
草木樨地理分布有哪些?
分布较广。在温带、亚热带,除高寒草甸和荒漠区外,均有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西藏、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在西藏海拔3700m的地区,或海滩海拔仅数米的地段,亦有分布的记录;在国外,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远东)、蒙古、朝鲜、日本及东南亚、欧洲、北美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草木樨喜欢生长于上述地区的温暖而湿润的沙地、山坡、草原、滩涂及农区的田埂、路旁和弃耕地上。一年生的草木樨,当年即可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但二年生的,当年仅能处于营养期,翌年才能开花结实,完成其生命周期。就二年生来说,其返青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在亚热带地区,一般为3月底至4月初返青。返青时的日均温一般为5—10℃。开花期,在温带地区,一般为6月初至7月初;亚热带地区,一般为5月中旬至7月底;结实期,在温带,一般是7月中旬至8月底,生育期为98—118天;亚热带,一般为8月初至9月中旬,生育期长达183—230天。
草木樨为直根系草本植物,其颈部芽点不多,分枝能力有限;而大量的芽点分布于茎枝叶腋;所以,放牧或刈割,留茬不宜太低,如果要增加利用次数,只有适当增加留茬高度,一般留茬以15cm左右为好,每年可刈割2—3次。
草木樨主要靠种子繁殖。在野生条件下,其产种量较高,自然繁殖能力是比较强的;其细小的种子(或荚果),主要靠自播和风力传播;其50%左右的硬实,主要通过将种子寄存于土壤中越冬,腐烂种皮后,翌年萌芽出土。如果进行人工播种,播种前必须采取措施擦破种皮,以提高其发芽率和出苗效果;或模拟其天然情况下克服硬实的方式,采取冬季播种,以使翌年春季出苗整齐一致。
草木樨的生态幅度很广,从寒温带到南亚热带;从海滨贫瘠的沙滩,到海拔3700m的高寒草原,都有分布。它适应的降水范围为300—1700mm;对土壤的要求不严,从沙土到粘性土,从碱性土到酸性土,都能很好地适应,所适应的pH值为4.5—9;在冬季绝对最低温-40℃和夏季最高温41℃的情况下,都能顺利地通过,因此,它的耐寒、耐旱、耐高温、耐酸碱和耐土壤贫瘠的性能都是很强的。从野生情况来看,它比白花草木樨、黄香草木樨、细齿草木樨和印度草木樨的适应性都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3809720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草木樨(草木樨图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草木樨(草木樨图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