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脉绿绒蒿花可以盆栽吗?
五脉绿绒蒿花可以盆栽的
五脉绿绒蒿花的种植方法
蓝花绿绒蒿耐寒,宜冬季干燥、夏季湿润凉爽的气候,喜富含有机质和排 水良好的土壤。不耐移植,可于秋季直播繁殖。栽培地宜选通风良好而较为蔽荫处。要防止夏季强光照射。
播种繁殖,8月播种,真叶长出2片~3片时移苗。定植时,植株需带土。喜充足的阳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 砂质壤土 。较耐寒,在华北地区多有栽培,具直根,不耐移植。定植后每年应及时追肥、除草和松土。
播种或根插繁殖:绿绒蒿于8月下旬至9月都可播种,甚至10至11月也可播种,幼苗为直根系,不耐移栽,播种最好用小花盆或营养钵育苗,待长出3~4片叶时脱盆下地,也可直接播入地中,2周出苗,具3~4片叶时间苗,株行距20-30cm,不再移栽。根插宜于早春萌芽前或秋季进行。若在生长期内移栽,应待植株具6~7片叶后于阴天进行。移栽之前一定要透水,挖掘时尽量多带土,少伤根系,以利成活。
栽培管理:绿绒蒿定植时,植株需带土。喜充足的阳光、肥沃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较耐寒,在华北地区多有栽培,定植后每年应及时追肥、除草和松土。幼苗期间要保证水肥充足。花前施1~2次追肥,可使花开艳丽。
夏季应创造冷凉的生长环境。花后及时剪除残枝败叶,可使余后的花开得更好,并可延长花期。花谢后,子房迅速长成直径3-4cm的蒴果,月余果熟,内有种子数千粒。耐霜,但 严冬 叶片逐渐枯萎 ,来春返青后,隔二周追肥一次翠姆磷酸二氢钾,使植株健壮,花大色艳。
绿绒蒿 最让植物学家向往的花,究竟美在哪
绿绒蒿的花季
炎炎盛夏,城市早已经开启了烧烤模式,而巴朗山的花季却悄然到来,各色花儿在高山上次第开放。在这个短暂而炫烂的花季,绿绒蒿,紫堇,报春,百合,马先蒿,鸢尾,委陵菜,龙胆......各种野花在林缘草坡,在高山草甸,在貌似荒凉的流石滩竞相绽放。这让不远千里赶来的植物爱好者们止不住的惊叹欣喜。在这片花海之中,再没有什么植物能如同绿绒蒿这般让人目驰神迷。
行走在山野的植物爱好者
时光回溯到一个世纪以前。
“我发现了它,我的红色情侣,它生长在灌木丛中,仿佛要我验证它的身份。”这是1903年的夏季,年轻的植物猎人威尔逊在他第二次中国之行中,首次在四川西北的边陲小城松潘县附近海拔3650 米的山地相遇他梦寐以求的红花绿绒蒿时的情景。在此前,1903年7月14日,他已经在康定附近的高山上如愿以偿见到了他此行的重要采集目标,被西方人称为“黄色喜马拉雅罂粟花”的全缘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
不久以后,威尔逊来到了巴朗山口,这一天,他惊喜万分的发现了一大片开满黄色花朵的全缘绿绒蒿的花海!威尔逊无法抑制住自己内心的那种喜悦和激动,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在海拔11500英尺以上,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开着巨大的、球形的、内向弯曲的黄花,在山坡上盛开,绵延几英里。千万朵绝无伦比的绿绒蒿,2-2.5英尺高的、耸立在其他草本之上,呈现一片景观宏大的场面。我相信再也找不到一个如此夸张豪华的地方。”
全缘绿绒蒿的花海
1905年,威尔逊回到英国,带回了510种树种和2400种植物标本,其中包括好几种来自中国四川西南山地的绿绒蒿。威尔逊所服务的维奇公司特地用5块纯金和41颗钻石制成一枚形状如“黄色喜马拉雅罂粟花”的全缘绿绒蒿的胸针来表彰他的贡献。此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植物猎人为了喜马拉雅罂粟花,前赴后继的踏上了东方探险之旅。
这些生长在中国西南腹地的绿绒蒿,为什么会让远在万里之遥的西方人如此迷恋,如此倾慕?
西欧绿绒蒿---被踢出去的“属长”
19世纪后,来到中国西南的植物探险家们发现,在中国西南,有着比欧洲家乡更丰富的绿绒蒿,由于她们都来自于罂粟科,同罂粟属植物有很近的亲缘关系,西方花卉爱好者们把它们统称为“喜马拉雅罂粟”。很早以前,绿绒蒿曾经和罂粟分在同一个属里,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曾经将产自欧洲的西欧绿绒蒿命名为“欧洲罂粟”, 1814年,法国植物学家Viguier发现西欧绿绒蒿花朵中央的柱头与罂粟花存在差别,于是将绿绒蒿从罂粟属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Meconopsis”。从此以后,绿绒蒿才被正式列为一个独立的属,和罂粟属同归于罂粟科植物。
西欧绿绒蒿Meconopsiscambrica也被称为威尔士罂粟(Welsh Poppy),也是欧洲唯一的一种绿绒蒿属植物,它也是绿绒蒿属的模式种。它有黄色到橙色的花,在欧洲作为庭园植物被广泛种植。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欧洲物种,从不列颠群岛高地地区一直分布到伊比利亚半岛。做为绿绒蒿属的属长,如果要和来自中国的绿绒蒿相比,就显得相貌平平了。
西欧绿绒蒿Meconopsiscambrica
当了一个多世纪的属长以后,科学家们发现,从DNA序列来看,西欧绿绒蒿和罂粟更为亲密,应该从绿绒蒿属里“踢”出去,重新归入到罂粟属,学名成了Papaver cambricum,可是问题又来了,当初建立绿绒蒿属就是以西欧绿绒蒿为模式的,现在要将属长踢走,是不是需要重新指定新的模式呢?不管怎么样,这位属长的地位已经不保。不过,为了避免混乱,绿绒蒿属的属名Meconopsis却被保留了下来,据说将在今年七月中国深圳将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科学家们就会重新指定新的绿绒蒿属的模式属,为Meconopsis regia产自尼泊尔,真是值得期待。
乱花渐欲迷人眼
按《中国植物志》的记载,绿绒蒿属共49种,除1种产于西欧,两种产于美洲外,有48种都分布在亚洲温带的中南部(中国西南、尼泊尔、锡金、不丹、巴基斯坦、印度),而分布在中国的绿绒蒿,有38种,按《FOC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记载,绿绒蒿属共54种,中国就有43种。因此,中国西南和喜马拉雅地区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绿绒蒿属的分布的中心。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绿绒蒿新种被发现和发表,有一位叫吉田外司夫的日本学者,就不舍不弃地每年发表绿绒蒿的新物种,尽管被正式承认的新种并不多,但在他自己的钟情的绿绒蒿世界中,中国的绿绒蒿属植物已经扩大到了上百种。
吉田外司夫在拍摄绿绒蒿
这些分布于中国西南高山的绿绒蒿,美丽奇诡,色彩万千,形成了一个缤纷、精彩、梦幻的绿绒蒿的王国。
让威尔逊惊叹疯狂的全缘叶绿绒蒿全体被锈色和金黄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有6到8枚金黄色的圆形花瓣。
全缘绿绒蒿
在巴朗山的阳光下,红花绿绒蒿的呈现出令人炫目的红色丝绸的光泽,难怪威尔逊会将它当成自己的植物情人。
红花绿绒蒿
小巧秀雅的五脉绿绒蒿分布范围比较广,从湖北神农架到陕西太白山,青海、藏东北、甘南川西都能发现它可爱的身影,五脉绿绒蒿生于海拔2300-4600米的高山草地中。
五脉绿绒蒿
绿绒蒿家族的许多成员都身上都长着刺毛或硬毛,有着迷人的蓝紫色或深蓝色花的瓣和总状绿绒蒿生于茎端的总状花序有4-8朵花,它的全身上下长满了锈色或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有着硕大而娇嫩的花朵的宽叶绿绒蒿除了全身长满了长长的尖刺还有宽阔的叶片。多刺绿绒蒿顾名思义,它的全体都密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
总状绿绒蒿
宽叶绿绒蒿
多刺绿绒蒿
秀丽绿绒蒿和美丽绿绒蒿,从她们的名字上就可以想像到她们的秀美风范了。
秀丽绿绒蒿
美丽绿绒蒿
长果绿绒蒿因其蒴果狭长圆形或近圆柱形而得名。
长果绿绒蒿
藿香叶绿绒蒿是由著名的植物猎人金敦·沃德在云南采集,并将这种开着醉人蓝色花朵的绿绒蒿引种到了欧洲的花园中,西方的花园以最大的热情接纳了这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宠儿,藿香叶绿绒蒿因其在欧洲的花园中易于栽培而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金敦·沃德曾写过《蓝罂粟的故乡》一书。书中记述了他在中国西南的植物采集生活,他把他生活过的中国西南的群山命名为“蓝罂粟的故乡”。
藿香叶绿绒蒿
最近几年绿绒蒿家族中增加了不少新成员,比如夹金山绿绒蒿和巴朗山绿绒蒿。这两个新发表的物种,在学术界尚有争议,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去欣赏她们的美丽,也许中国西南的深山之中还有更多绿绒蒿的新成员等着我们去发现。
巴朗山绿绒蒿
夹金山绿绒蒿
中国是绿绒蒿的家园,我们所拥有的丰富的绿绒蒿资源让无数西方花卉爱好者羡慕,我们更应当爱护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这些高山物种瑰宝,我们欣赏她们不去伤害她们,爱她们不去采摘她们,高山是她们的家园,只用镜头记录她们的美好。
编辑:姚迪
(专家:孙海 ,植物科普作者、喵喵植物控作者,图片来自徐长卿、雪舞,科普中国微平台原创首发)
印开蒲:Ta的美,曾令西方折服~
出品:科学大院
作者:印开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中国科普博览
编者按:它是许巍歌中哼唱的蓝莲花,是开在第三极的“荒野丽人”,是西方“植物猎人”爱不释手的美丽身影,它是绿绒蒿。
每到夏秋之季,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百花盛开,而在这些纷繁众多的美丽高山花卉中,最能代表青藏高原地质历史和环境演变的,就是有着“荒野丽人”之称的“绿绒蒿”。
绿绒蒿中之一——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var.racemosa)
与青藏高原一起成长的绿绒蒿
相信到过青藏高原的旅游者,在高山灌丛和草甸中第一眼瞥见绿绒蒿时,惊奇和喜悦会油然而生,感叹在这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苍凉荒野大地上,竟然也会生长出如此艳丽的花朵。
绿绒蒿属的植物,花茎亭亭玉立,花冠硕大,色彩艳丽,惹人眼球,是青藏高原上最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
根据最新发表的专著,罂粟科的绿绒蒿属植物全世界约有79种,约有80%的种类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部以及青海和甘肃南部,从海拔3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到5500米的高山流石滩地带,到处都可以看到它艳丽的身影。
其实,绿绒蒿属植物的发生和发展与喜马拉雅山脉的隆起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距今1000万年~2000万年前的地质年代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进入高潮,南亚印度板块迅速向北飘移,并俯冲于欧亚板块之下,使该地区地壳发生强烈褶皱隆起与断裂,形成了今天的青藏高原。
也由于200万年以来的第四纪,造山运动更为强烈,使这里成为地球上海拔最高的陆地。
一方面,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中国西南部地区的地貌格局变得山川纵横,成为第四纪期间发生的三次冰川的庇护所,很多古老的生物种类在这一地区得以保存。
另一方面,在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更多的生物种类则是不断地改变自身的生物学形态,去适应环境的变化,绿绒蒿属植物就是其中之一。
分布于喜马拉雅高山地带的,随着海拔的升高,为适应高原上气候寒冷、干旱和大风的环境,通过一系列外部形态的改变,如花冠的结构和颜色、植株的高度,主根变得粗状、肥厚,茎和叶片上生长密被绒毛等,来应对环境的变化。
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
研究也表明,在青藏高原地区的绿绒蒿,会随环境变化向两个分支演化。
一支向大花绿绒蒿演化,从云南东北部水平延伸至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尼泊尔;而另一支向锥花绿绒蒿演化,沿西藏南部向西分布,锥花绿绒蒿又向总状绿绒蒿和花茎绿绒蒿演化,形成了川西绿绒蒿和长果绿绒蒿。
随后,长果绿绒蒿演化出了具盘绿绒蒿,这些种类的分布区域在向西和西北发展的同时,其生长的环境逐渐向高海拔的灌丛、草甸甚至高山流石滩地带发展,有的种类直逼5000米以上的雪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研究人员在海拔5000米靠近雪线的流石滩地带,发现了多种绿绒蒿和水母雪莲、绵参、红景天等高山植物共同生长在乱石缝中,尤以绿绒蒿最为抢眼,似乎对来自四周的“暴力”不屑一顾,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长期以来,在世界各国热爱花卉的人心目中,绿绒蒿几乎成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荒野的象征。
征服西方的东方之花
其实,绿绒蒿从中国西部引种到西方已有100年的历史。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许多外国传教士相继来到中国西部,在传播福音之余,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植物采集。随后,一批专业的“植物猎人”被派到中国西部收集奇花异卉,绿绒蒿便在此时被带入了欧洲园林。
1889年~1890年,英国自然科学家普拉特(A.E.Pratt)两次进入四川康定和泸定县贡嘎山地区,首次向西方介绍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黄花全缘叶绿绒蒿介绍给西方,被西方人称之为“黄罂粟”。
全缘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
普拉特在日记中描述:“黄色罂粟花在阳光照射下会发出绸缎般炫目的色彩”,这让狂热的西方花卉爱好者感到了一种难以忍受的诱惑。
1903年,另一名23岁的英国“植物猎人”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被维奇园艺公司派到中国西部,此次目的便是收集可供栽培的全缘叶绿绒蒿的种子。
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
在这以前,1899年~1902年期间,威尔逊已经到过中国一次,并成功收集了包括珙桐在内的2600种植物,让他在西方园艺界渐露头角。
1903年3月22日,威尔逊乘坐蒸汽轮船到达上海市,与早已在此等候多日的宜昌市朋友汇合,这些人是几年前曾陪同他在中国收集植物的忠实助手。
当时,从四川内地雅安到藏区康定市,每年数以千吨的茶叶、盐、布匹等必需品全靠人背,然后再将藏区的羊毛、兽皮和药材背回内地,背夫身负的重量,少则50公斤,多的重达140公斤。
在空气稀薄的高原上,他们每走几十上百米,就要用打杵支撑着背夹歇上一会儿,随后又继续上路。威尔逊曾经在日记中写道:“这真是一项残忍的劳动。”
历尽艰辛,威尔逊于7月14日到达了位于康巴藏区东部的古城打箭炉,也就是今天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康定市。
之后,威尔逊一行缓慢地继续向高处前进,由于高山缺氧,每走几步就必须停下来喘一口气,终于在海拔3300米一处开阔的地带,他一眼就看见了一株正在盛开的黄色罂粟花。
威尔逊在日记中写到:“由绿绒蒿、银莲花、报春、龙胆、翠雀花、点地梅、兰花、千里光、鸢尾、百合以及色彩多样的马先蒿组成的地毯,就像色彩华丽的彩虹,高山草地以其迷人的风光凝聚着人们的目光。”
在成功完成了对全缘叶绿绒蒿的收集之后,威尔逊决定前住四川西北部的松潘,去收集另一种开红花的绿绒蒿,——在离开英国前夕,他曾经在皇家丘园的标本馆看到过这种绿绒蒿的干燥标本。8月10日,他从成都出发,经都江堰,沿着岷江河谷溯源而上,于8月27日到达了川西北重镇松潘古城。
1903年8月30日,在5个士兵的护卫下,威尔逊从县城北门出发,离开古镇向山里进发。一路上他向当地人打听这种开红花的草本植物,但当地人似乎对他心存戒心而闭口不谈。
当晚住在一个简易的民房内,屋内两个火堆发出的浓烟薰得他睁不开双眼,并差点让他窒息而死,好不容易熬到天亮,第二天又继续寻找,终于在距县城30英里处见到了梦寐以求的红花绿绒蒿。
红花绿绒蒿(Meconopsis punicea)
他在日记中满怀深情地写到:“1903年8月31日,在海拔11000英尺地带,在灌木丛生的大草原上,我最先发现了它——我的红色罂粟花绊住了我,仿佛要我验证它的身份,它就是我要寻找的植物情侣”。
20世纪苏格兰植物学家乔治·泰勒(George Taylor)也曾经这样描述红花绿绒蒿:“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它这样享有最高、最奢华的名号。凡是能一睹其自然风釆的人,看见它们用斑斓的色彩装饰着四周的小灌丛时,都会歌颂它们一番。所有初次邂逅这种花的人都会因它而发狂”。
此后,威尔逊在四川西部收集了多刺绿绒蒿、川西绿绒蒿、五脉绿绒蒿、总状绿绒蒿等,并成功让其在西方的花园之中盛开,在大洋彼岸获得了“华丽美人”的誉称。
川西绿绒蒿(Meconopsis henrici)
自从威尔逊在四川松潘成功引种了红花绿绒蒿后,他先后3次来到这里,对这座中国西部边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产生了十分依恋的情怀,1910年8月25日,当他即将离开松潘返回成都时,他在日记中写到:“如果命运要我留在中国西部,我将选择松潘而不是其他地方”。
从1899年~1918年,威尔逊一共5次来到中国,其中4次到中国西部,将65000份植物标本(包括4700种植物)和1500多种植物种子带回西方,为东西方科学文化交流和西方园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西方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和“中国的威尔逊”。
愿她永远盛开在青藏高原
除了观赏价值外,绿绒蒿在藏族历史文化长卷里,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藏传佛教中,度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化身为绿度母和白度母。在藏区寺庙墙壁绘制的唐卡上,度母手中都会拿着一枝花,这便是被称为来自天上的仙草“八瓣莲花”。
手持“八瓣莲花”的白度母(图片来自网络)
然而高原上并没有莲花生长,经过仔细观察,研究人员发现度母手中仙草的花瓣和叶片,形状都和绿绒蒿极为相似。
1997年,研究人员开始追寻“植物猎人”威尔逊的足迹,从湖北西部神农架到四川西部高原,通过威尔逊当年拍摄的照片图像以及他对沿途动植物和景观的文字描述,并结合现实的情况相对比,研究该地区100年来的环境变化,并发现,这些地区植物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以绿绒蒿为例,1908年6月24日,威尔逊在翻越汶川和小金两县交界处的巴郎山垭口时,他对绿绒蒿是这样描述的:“在海拔11000英尺以上,华丽的全缘叶绿绒蒿盛开着巨大、球形、内弯、亮黄色的花朵,在山坡上盛开,延绵好几英里。千万朵无与伦比的绿绒蒿,2英尺-2.5英尺高的茎秆耸立于其他草本之上,呈现出一派壮观的景象。”
全缘绿绒蒿花特写
而100年后,当研究人员来到这些地方,情况已发生了明显变化,绿绒蒿的数量已大不如从前,任何一位专业或业余的旅行者,恐怕都难以用威尔逊当年使用过的词汇来形容他们看到的景象了。
造成绿绒蒿数量减少的原因有多种。
第一,近几十年全球气候的变化加剧,植物的生长环境发生改变,它们短期内还难以适应;第二,草场过度放牧,牛羊的踩踏对花卉植物的生长也造成一定影响;第三,随着西部地区交通条件的改善,往日的茶马古道上,游客数量激增,尤其是自驾车游客,较旅行团有更多的机会接近自然,一部分人环境意识薄弱,习惯釆摘野花拍照,而绿绒蒿又最为惹眼,首当其冲受损;第四,绿绒蒿是藏药配方中不可缺少的药材,有30多个配方都要用到。藏医认为绿绒蒿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炎的功能,用于治疗肝脏和肺部疾病,藏药产业的发展对绿绒蒿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从而被大量采集。
面对上述诸多复杂的不利因素,我们还有能力去挽救这些正在消失的“仙草”吗?
答案是应该肯定的。
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人员根据多年的观察和研究,也可以相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从自身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资源,减少碳排放。过度放牧的问题,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生态保护资金投入进而解决。
减少和杜绝游客对花卉植物的损伤,可以通过加强景区管理、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来解决。减少藏药对野生资源的依赖,可以将原料由釆集野生变为人工栽培。
作为游客,我们也可以为绿绒蒿的保护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当我们秋天来到西部地区,在野外看到成熟的绿绒蒿果实时,可以打开果实外壳,取出壳里像芝麻般大小的种子,均匀地撒播在绿绒蒿植株的附近地上,无须覆盖泥土。
这样,几年后当你再次来到这里,会惊喜地发现,这里已经变成了一小片花海,这里必须提醒大家:千万别把绿绒蒿种子带回家。离开高原,在低海拔和高温、富氧的地区,专业园艺家也不容易让绿绒蒿成活。
让我们共同关心绿绒蒿的未来,愿它永远盛开在青藏高原。
(原文见于《森林与人类》2016年第4期,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供稿,科学大院发布时有删减和修改)
植物名称中含有“五”字有哪些?
五味子、五狗花、
五角枫、五针松、
五倍子、细柱五加(五加皮是它的干燥树皮)、
五翼果、五叶草
、五叶地锦、五叶木通、
五叶神汤料(七叶胆)、
五叶参、五爪金龙等等等等。
从美学角度来说,绿绒蒿美在哪里?
分布于中国西南高山的绿绒蒿,美丽奇诡,色彩万千,形成了一个缤纷、精彩、梦幻的绿绒蒿的王国。让威尔逊惊叹疯狂的全缘叶绿绒蒿全体被锈色和金黄色平展或反曲、具多短分枝的长柔毛,有6到8枚金黄色的圆形花瓣。
在巴朗山的阳光下,红花绿绒蒿的呈现出令人炫目的红色丝绸的光泽,难怪威尔逊会将它当成自己的植物情人。
小巧秀雅的五脉绿绒蒿分布范围比较广,从湖北神农架到陕西太白山,青海、藏东北、甘南川西都能发现它可爱的身影,五脉绿绒蒿生于海拔2300-4600米的高山草地中。
绿绒蒿家族的许多成员身上都长着刺毛或硬毛,有着迷人的蓝紫色或深蓝色花的瓣和总状。绿绒蒿生于茎端的总状花序有4-8朵花,它的全身上下长满了锈色或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刺。
龙胆科绿绒蒿属植物有哪些品种
长叶绿绒蒿:一年生草本,高8-25厘米。主根萝卜状,长3-8厘米,粗0.5-1厘米。茎直立,被黄褐色、平展或反曲的硬毛,或者无毛。
丽江绿绒蒿,为罂粟科绿绒蒿属下的一个植物种。一年生草木。株高叮达60cm。口十通常基小,倒披针形、椭圆状长圆至宽线形,长约3—20cm,宽0.5—2cm。
皮刺绿绒蒿,罂粟科、绿绒蒿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较高,主根较长,生长在较高海拔地区,产中国西藏西南部、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等地。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2045714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五脉绿绒蒿花(五脉组绒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五脉绿绒蒿花(五脉组绒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