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卫矛?
1、卫矛的特征特点
卫矛属于灌木,高度在1米~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其边缘有很多细小的锯齿,5月~6月会开白绿色的花朵,娇俏可爱,7月~10月结蒴果。卫矛在城市绿化中栽培较多,可以做绿篱,也能促进色块景致的构建,我国各地均有不少的种植。
2、卫矛的种植产地
卫矛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可以种植的,基本上除了严寒地带的东北、干旱著称的新疆等地,在各地的园林中都可以看到卫傲立的身姿,而在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分布格外密集。
3、卫矛的种植管理
卫矛属于适应性较强的优良树种,萌芽力也很强,一般是采取扦插的方式进行种植,而在其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有着十分严苛的种植管理,浇水与施肥需要相互交替进行,并且要定期、定时、定量,更要更具当地的气候环境与温度变化进行适当处理。
4、卫矛的病虫害防治
卫矛主要受到球蚧、金龟子等侵害,防治最好的方式是即使对其进行喷药处理,一般连续进行2~3次,就能收获良好的成果。
卫矛的形态特征有哪些?
卫矛的形态特征:
灌木,高1-3米;小枝常具2-4列宽阔木栓翅;冬芽圆形,长2毫米左右,芽鳞边缘具不整齐细坚齿。叶卵状椭圆形、窄长椭圆形,偶为倒卵形,长2-8厘米,宽1-3厘米,边缘具细锯齿,两面光滑无毛;叶柄长1-3毫米。
聚伞花序1-3花;花序梗长约1厘米,小花梗长5毫米;花白绿色,直径约8毫米,4数;萼片半圆形;花瓣近圆形;雄蕊着生花盘边缘处,花丝极短,开花后稍增长,花药宽阔长方形,2室顶裂。蒴果1-4深裂,裂瓣椭圆状,长7-8毫米;种子椭圆状或阔椭圆状,长5-6毫米,种皮褐色或浅棕色,假种皮橙红色,全包种子。花期5-6月,果期7-10月。
卫矛的介绍
卫矛属于灌木,高度在1米~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其边缘有很多细小的锯齿,5月~6月会开白绿色的花朵,娇俏可爱,7月~10月结蒴果。卫矛在城市绿化中栽培较多,可以做绿篱,也能促进色块景致的构建,我国各地均有不少的种植。
1.绿化效果好
卫矛萌芽力强,耐修剪,移栽后能够快速成型;卫矛枝翅奇特,秋叶红艳耀目,果裂亦红,甚为美观,堪称观赏佳木。
2.生命能力强
卫矛耐荫、对气候和土壤适应性强、能耐干旱、瘠薄和寒冷、在中性、酸性及石灰性土上均能生长,
3.繁殖速度快
卫矛一般采用扦插繁殖、易成活,繁殖速度非常快,所有卫矛的市场数量十分充足。
卫茅有什么作用?
卫矛的作用:
观赏:卫矛枝翅奇特,秋叶红艳耀目,果裂亦红,甚为美观,堪称观赏佳木。卫矛新叶亦红,夏季适当摘去老叶,施以肥水,可促使再发新叶,增加观赏期。为使秋叶及早变红,夏季应择半阴处放置,使叶质不致增厚,易于形成优美红叶。落叶后,枝翅如箭羽,宿存蒴果裂后亦红,冬态也颇具欣赏价值。
药用:苦,寒。行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症瘕,产后瘀滞腹痛,虫积腹痛,漆疮。
卫矛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卫矛怎么养
卫矛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卫矛具有不定根,匍匐生长的枝条,在潮湿的土地表面即可生根形成新的植株。苗圃扦插卫矛苗也是极易成活,扦插好时间是每年的4月5月,和扦插大叶黄杨的方法一样,剪取当年生粗壮枝条,每节8~10厘米,整理育苗床土地,成行扦插后浇水覆盖保温膜,在覆盖遮阳网,搭棚架设。
卫矛耐肥耐水又耐旱,生长期需要大量的水和肥料养分,春夏季需要施复合肥2~3次,撒施浇水。夏季高温不施肥,秋季小苗即可上市销售,若是夏季栽植,秋季需要施肥一次。
卫矛、冬青、冬青卫矛
卫矛:
卫矛属于灌木,高度在1米~3米之间,叶片椭圆形,其边缘有很多细小的锯齿,5月~6月会开白绿色的花朵,娇俏可爱,7月~10月结蒴果。卫矛在城市绿化中栽培较多,可以做绿篱,也能促进色块景致的构建,我国各地均有不少的种植。
冬青:
常绿乔木,高达20m。树形整齐。树干通直。树皮灰青色,平滑不裂。单叶互生,叶薄革质,长椭圆形、长5~11cm,先端渐尖,疏生浅齿,叶柄常淡紫红色,叶面深绿色,有光泽,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生于当的生枝叶腋,花淡紫红色。核果椭圆形、深红色。花期5~6月,果熟10~11月。
冬青卫矛
卫矛属的植物,都有相同的特征,冬青卫矛也不例外,它和大叶黄杨,胶东卫矛,卫矛等植物非常相似,以至于很多人分布清楚,但是看见实物,其实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冬青卫矛叶片肥厚,色泽墨绿,质地较好,耐寒性极佳,同时也耐修剪和移栽,其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各大省市,长江以北几乎都有它的身影,绿化带小区绿篱带,非常多。高度一般在1~5米之间,属于常绿小灌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41363711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卫矛(卫矛的功效与作用).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卫矛(卫矛的功效与作用).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