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简介
祝枝山简介:
祝枝山原名叫做祝允明,1461年的1月17日在古时长洲出生,因为他的长相很奇特而且经常自己说自己很丑陋,再加上他的右手有枝生手指,所以自己给自己封了个雅号叫做枝山。
祝枝山虽然是明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也同时和他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但是在他年少的时候仕途却非常坎坷。
他在十九岁的时候考中了秀才,并且先后五次参加了乡试才在1492年的时候考中举人,后来又参加了七次会试都没有通过,知道他的儿子祝续在他的前一科考中进士以后,祝枝山才放弃了继续考试的念头。
不得已之下,祝枝山以举人的身份选官,在1514年的时候被封为广东兴宁县的知县,后来又被提升为应天府通判,在担任应天府通判不久后,祝枝山就称病回到了家乡,并且在1527年1月28日去世。
扩展资料:
有一年春节前夕,祝枝山跑到苏州去看他的好朋友文征明,听说当地有位陈老先生很会敲竹杠,大家都敢怒而不敢言,祝枝山便决定教训他一顿。
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在除夕之夜,他写了一副对联,叫人送给陈老先生。陈老头打开一看,上联写的是新岁逢春好不倒楣,下联则是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当即气得不得了。
后来打听之后,才知道写这副对联的是祝枝山。于是,陈老头立刻派人找祝枝山讲理。祝来了以后。陈老头气呼呼地说:新春对联,都图个吉利,你怎么尽给人写倒楣的话,真是岂有此理。
祝枝山听了,故意装迷糊地说:这怎么是不吉利的话呢,我写的完全是吉利话。你如不相信,我们打二百两银子的赌吧。
两人说好后,祝枝山拿起那副对联来,高声念道:新岁逢春好,不倒楣,终年倒运少,有余财。念完后,笑嘻嘻地拿着二百两银子走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祝枝山
四大才子祝枝山生平简介
祝允明(1460-1526),字希哲。明代著名 书法 家,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下面是我为你搜集祝枝山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枝山生平简介
祝枝山,名祝允明,字希哲,因为右手有枝生的手指,所以号枝山,长洲人,明代著名的 书法家 、诗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
祝枝山在1460年出生于江苏苏州,十六岁母亲去世,二十四岁父亲祝瓛离世,他的祖父祝颢,精于诗文,工 行书 ,官至山西布政司右参政,六十岁以后辞官还乡,外祖父徐有贞任兵部尚书,被封为武功伯,才华绝世,名闻于时。祝枝山幼时随外祖父学习,五岁时祖父还乡,在两位大儒的教导下,加上他先天禀赋高,聪慧过人,读书写文作诗不在话下,且博览群书、才智非凡,后发奋苦学,热心科举。1429年,祝枝山中举,但之后久试不第,1514年被授为广东兴宁县知县,1522年转应天府通判,不久称病还乡。
祝枝山擅长诗文,又工于书法,与唐伯虎意气相投,二人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吴中四大才子”,又与文徽明、王宠同为明代中期书家的代表。祝枝山的主要艺术成就在狂草与 楷书 上,功力深厚,代表作有《太湖诗卷》、《箜篌引》、《赤壁赋》等。
祝枝山生平 事迹
天顺四年十二月六日(1461年1月17日),祝允明生于
其祖父祝颢山西布政使司右参政任上。
天顺八年(1464年),祝允明开始临贴学习书法,能作径尺之字。明史卷二百八十六。同年,祝允明的祖父祝颢致仕返乡。
成化元年(1465年),祝允明随祖父祝颢从山西南归,途经太行山,深感其奇崛壮丽。
成化四年(1468年),祝允明生胎疡,卧休处有诗,于是祝允明开始学习作诗来和之。病愈之后,祝允明开始拜师学习经义。
成化八年(1472年),祝允明开始学习作文。七月十五日,外祖父徐有贞卒。
成化十一年(1475年),祝允明写《游雍熙寺杂记》一诗赠于寺僧。同年,生母徐氏病卒。
成化十四年(1478年),祝允明娶李应祯之女为妻。
成化十五年(1479年),祝允明考中秀才,力攻古文,为学官司马上西下土称赏,补廪生。七月三日,生子祝续,祖父祝颢大喜,赋诗两首。同年,父亲续娶陈玉清为妻。
成化十六年(1480年),祝允明赴乡试,落第。同年,继母陈玉清生一女。
成化十九年(1483年),祝允明再赴乡试,又落第。同年,七月父死。十二月祖父祝颢卒。
成化二十年(1484年),祝允明收张灵为弟子。
正德七年(1512年)闰五月二十六日,写诗寄怀。以《上俞都宪备贼事宜状》,陈南京守备之事。六月,断酒两年后第一次醉。七月二日,致书陆完,上平定刘六、刘七之计。八月十九日,书唐代李白的《问月篇》。十月,游淮楚,寄居在友人大河卫指挥使王廷瑞家。十一月,在淮阴为晋氏作《淮阴晋氏先德碑铭》。十一月十日,友人王廷瑞卒,写辞悼念。同年,有《江淮平乱诗什序》。
正德八年(1513年)花朝日,书唐诗六首。六月一日,作《江淮平乱事状》述刘六、刘七事件始末。七月,避暑山中,好友杨循吉持董源、李成、巨然、范宽的作品来访。八月,宿东禅寺,书《东坡记游》。十月,子祝续得授礼科给事中。
正德九年(1514年)二月,赴会试,不中。三月三日,赴好友施儒宴请,拒绝了施儒下科再考的劝告,七试不中,决心不再赴会试。由京返回,致书朱应登,以所编定的集子请其作序。四月十二日,友人华夏来访,请书《前后出师表》在其所藏的《武侯图》上。秋,赴京就选,得授广东兴宁知县。十一月,南下赴任,有诗述怀。
嘉靖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27年1月28日),祝允明病故。
嘉靖七年闰十月十六日(1528年11月27日),祝允明葬于横山丹霞坞其祖父祝颢墓旁。好友王宠为其写行状,陆粲为其撰墓志铭。
对祝枝山的评价
顾璘:(祝允明)书学自《急就》以逮虞、赵,上下数千年,罔不得其结构。若羲、献真行,怀素狂草,尤臻笔妙。一朝书品,不知合置谁左。
朱谋垩(此字因为上西下土):祝允明,字希哲,号枝山,长洲人。……书学自《急就章》以至羲、献、怀素,无不淹贯,而狂草本朝第一。当时评者云其书法顿挫雄逸,放而不野,如鹤在鸡群,风格迥绝。然真不如行,行不如草,以豪纵者胜。又云枝山真行,有天马行空之态,第人能品。
王世贞:吴中如徐博士昌谷诗,祝京兆希哲书,沈山人启南画,足称国朝三绝。
文震孟:(祝允明)书法魏晋六朝,至欧、颜、苏、米,无所不精诣,而晚节尤横放自喜。一时名声大燥,索其文及书者接踵。或辇金帛至门,辄辞弗应。《姑苏名贤小记》
钱谦益:为家未尝问有无,得俸钱及四方饷遗,辄召所善客噱饮歌呼,费尽乃已。或分与持云,不留一钱。每出,追呼索者相随于道路,更用为忭笑资。其殁也,几无以敛云。
孙衣言:香光居士谓京兆书如绵裹铁,如印印泥,此作殆不尽然。然顾华玉、文徵仲皆谓其晚年狂放,似徐武功,此殆其晚境耶。
朱和羹《临池心解》云:"祝京兆大草深得右军神理,而时露伧气;小草则顿宕纯和,行间茂密,亦复丰致萧远,庶几媲美褚(遂良)公。"
猜你喜欢:
1. 唐伯虎的书法作品怎么样
2. 唐伯虎的一生是怎样
3. 六如居士唐伯虎资料介绍
4. 江南四大才子有谁
5. 唐伯虎简介及故事
6. 祝枝山学字的故事
7. 唐伯虎是宋朝还是明朝
祝枝山的故事
祝枝山,名祝允明,因为右手有枝生的手指,所以号枝山,明代著名的 书法 家、诗人,吴中四大才子之一。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祝枝山的 故事 ,希望对你有帮助。
祝枝山的故事
祝枝山有一个女佣,名唤梅香,她日常服侍主人左右,和在招待客人的当中,耳濡目染,也成了一个猜谜对诗的能手,时常和主人以 谜语 对答,非常默契,深得祝枝山的喜欢。 一天,唐伯虎来访,祝枝山说声:“梅香,来,泡茶!”梅香即应声道:“晓得,泡去哉!”少顷,梅香就端上两杯茶来,却都放在祝枝山面前,听主人发落。唐伯虎有点不解,心想,这又是要用谜来难我了。果然,祝枝山笑着说:“刚才我与梅香的对话,是一则谜语,要求打七言诗一句,打得中方能 饮茶 。”
唐伯虎笑着边想边自语:“梅香,定与春有关,茶乃草、木、人……他一下记起宋代张栻的《 立春 偶成》中有句“春到人间草木知”,对了,他喊“梅香,来”,正是“春到”二字,“茶”就是“人间草木”,梅香答:“晓得”,正是“知”字。于是他大声把这句诗念了出来。
祝枝山笑说:“对了,猜得好,猜得捷,请用茶。”
唐伯虎接过茶来,忽然又若有所思地说:“这个谜很精彩,可谓字字相扣。可借你喊的是‘泡茶’,这个‘泡’字是多余的了!”
祝枝山哈哈大笑说:“君不闻梅香又说了声‘泡去哉’吗?”
客人笑得几乎把刚饮进口的茶都喷出来,大呼:“妙!妙!”
祝枝山破明珠的故事
祝枝山家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夜明珠,光彩夺目,凡是有幸看到过这颗珠子的人,都赞赏不已。一日黄昏,总管急匆匆地跑来禀告祝枝山:“那颗夜明珠不见了!”他连忙随总管在家里从里到外仔细地搜寻了几遍,不仅夜明珠没有找到,甚至连一点蛛丝马迹都没发现。他想:是什么人这样狡猾,不露痕迹地就把珠子偷走了呢?他认定是出了家贼,于是想出一个破案妙计。他命人把全体仆人叫到祠堂,祠堂里面黑黝黝的,隐约可见供桌前的凳子上有一个钵子。他说:“大家只知道我家有一颗夜明珠,却不知道还有一个护宝的法器——察心钵。这钵,没有做过亏心事的人摸了它,会觉得心凉指润;做贼的人摸了它,会立即被它粘住,并且大叫起来。”
他叫大家依次走去摸钵,直到最后一个人摸过了,也没人发出声音来。他吩咐人把灯点亮之后,略一巡视,突然用手指着一个人,厉声道:“他就是贼!”于是命人把那人抓了起来。
经审问,果然是那人偷了夜明珠。祝枝山是怎样发现的呢?原来,他早在钵子上抹了一层厚厚的黑油,凡是摸过钵子的人,两手黑黑的,偷珠子的人因为心虚不敢摸钵,两手 自然 是白的,所以点亮灯后,贼很快就被发现了。
祝枝山写联骂财主的故事
有一年 除夕 ,一个姓钱的财主请祝枝山写春联。祝枝山想;这个钱财主平日搜刮乡里,欺压百姓,今日既然找上门来何不借机奚落他一番?于是,吩咐书童在钱财主的大门两旁贴好纸张,挥笔写下了这样一副 对联 :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过往的人们看到这副对联,都这样念道: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钱财主听了气急败坏;知道是祝枝山故意辱骂他,于是到县衙告状,说祝枝山用对联辱骂良民,要求老爷为他作主处置。另外,钱财主还暗中给县老爷送了些金银财物。当下,县令便派人传来祝枝山,质 问道 :“祝先生,你为何用对联辱骂钱老板?”
祝枝山笑着回答说:“大人差矣!我是读书人,无权无势,岂敢用对联骂人?学生写的全是吉庆之词嘛!”于是,拿出对联当场念给众人听: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来年倒运少,有余财。
县令和财主听后,目瞪口呆,无言对答。好半天,县老爷才如梦初醒,呵斥钱财主道,“只怪你才疏学浅,把如此绝妙吉庆之词当成辱骂之言,还不快给祝先生赔罪?”
钱财主无奈,只好连连道歉。祝枝山哈哈大笑,告别县令,扬长而去。
祝枝山简介?
祝枝山
山(1460——1526),字希哲,因生而左手六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世亦称“祝枝山”、“祝京兆”。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祝允明自幼就显现出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五岁能作径尺大字”,九岁能诗。明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中举,任广东惠州府兴宁知县,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官至应天府(今南京)通判。嘉靖二年(一五二三)因病致仕归里。嘉靖五年(一五二六)卒,享年六十七岁。
他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传世墨迹如小楷《出师表》、草书《自书诗》、《落花诗卷》、《洛神赋卷》、《前后赤壁赋卷》等均为其代表作。著有《怀星堂集》(三十卷)、《苏材小纂》、《祝子罪知录》、《读书笔记》、《前闻记》等,撰有《兴宁县志》。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亦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
祝枝山出身书香世家,为何儿子考中进士,他却大受打击?
祝枝山是明朝著名的“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很多人了解他,都是通过影视剧的传播,而在剧中,他一般都是唐伯虎的配角。可历史上的祝枝山,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却并不逊色于唐伯虎。
祝枝山本名叫祝允明,字希哲,由于右手有枝生手指,所以他自号“枝山”。祝枝山尤其擅长诗文,他的狂草更是名动海内,被评价为:
“枝山草书天下无,妙洒岂特雄三吴?”
祝枝山出身书香世家,他的祖父祝颢就是进士出身,而他的外祖父,就是担任过明朝内阁首辅的徐有贞。受到家族影响的祝枝山,从小就对文学十分感兴趣,特别是书法。
出身于书香世家,加上自身又有文学天赋,祝枝山自然是要去参加科举的,但他的科举之路十分坎坷。祝枝山十九岁中秀才,然后去参加乡试,万万没想到,他接连参加了五次乡试,才考中举人。
成化十六年,祝枝山第一次参加乡试,结果落第。三年后第二次参加,又落第。第三次参加仍落第。弘治二年,祝枝山第四次参加乡试,结果突然生病,他不得不回家养病,故而错过了这次考试。直到弘治五年,他第五次应考,这才终于考中举人。
本以为五次乡试才中举,已经是上天给他的考验了,谁知接下来更坎坷。第二年祝枝山去参加会试,结果不中。之后他又参加了好几次会试,都没有中选。正德三年,这是他第六次落第会试,但朝廷欣赏其才华,请他去参与修撰《孝宗实录》,可是祝枝山给回绝了。
正德六年,祝枝山长子祝续考中进士,他本人在为儿子感到高兴的同时,却也大受打击。因为这一年他第七次参加了会试,结果依然没中。儿子都已经中进士了,自己却还徘徊在会试场上,难免不让他心中失落。
受到打击的祝枝山,原本决定不再继续应考,可是在朋友的安慰和鼓励下,他还是决定再试一次。于是正德九年,祝枝山又去参加了会试,可还是没中。这一次,祝枝山彻底失去信心,不管朋友怎么劝,他都决定不再应试了。
虽然没能考中进士,但祝枝山已经有举人的身份,还是可以选官。他放弃应试之后,就接受了广东新宁县知县一职。嘉靖元年,祝枝山被举荐为应天府通判,所以他还有个称呼为“祝京兆”。
然而任职一年后,祝枝山便发觉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于是选择称病请辞,回去静心研究文学。他辞官没多久,好友唐伯虎就去世了,祝枝山为其撰写《唐子畏墓志并铭》。
之后,祝枝山又创作了无数书法作品,他通过自己的创新,使一种新式的草书,出现在明代文坛。祝枝山的草书,为后来的徐渭、黄道周、王铎等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也开创了明代浪漫主义风格。
嘉靖五年,祝枝山病逝。
虽然在考场上,祝枝山屡战屡败,但这并不影响他的才华和作品流传后世。唐伯虎当初也是仕途不顺,所以才选择寄情于书画,这才成就了“风流才子唐伯虎”。所以说,如果当初祝枝山的科举之路很顺畅的话,说不定他就走向另一条路,也就没有后来的他了。
明代“四大才子”书法家祝枝山,为何几十年都没考上功名?
祝枝山是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他与唐伯虎等人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而人们称祝枝山为“明朝狂草第一人”,因为他天生右手就有六只熟知,所以自号“枝山”,他的字非常的有名,与唐伯虎的画相提并论。但是才华横溢的祝枝山却在考取功名上屡屡碰壁。
祝枝山5岁时就能写大字,读书更是过目不忘,九岁时就能写出像样的诗句,被称为神童。在19岁时考中秀才,本以为自己的仕途从此开始,但是在成化十六年时,祝枝山第一次赴乡试就惨遭落榜,但是由于是第一次,祝枝山也没太在意,他以为自己是粗心大意导致的,于是就接着回去复习,准备下一次的考试,但是紧接着又连续的失败了两次,这使得祝枝山信心不足起来,在弘治二年间,,祝枝山因病错过了乡试,只能回家再等,在弘治五年秋天,当时祝枝山已经32岁了,此时的他终于考中。
本想从此开始一展宏图,但是命运又捉弄了他。弘治六年间,祝枝山兴致勃勃地前往京城赴会试,第一次就没考中,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祝枝山屡屡碰壁,在正德九年时,52岁的祝枝山决定不再参加考试,在他四地奔走考试的几年中,他的儿子都已经考中了进士。这使得祝枝山没有颜面再继续考下去了,就选择了在朝廷做官。
而祝枝山科举不中的原因在于虽然他的字写得好,但是科举更加注重四书五经。所以他一直没有顺利地通过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