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六代导演有哪些?
中国第六代导演有:
1、张元:
在第六代导演中,张元是最早的几个探索者之一。他1991的作品《妈妈》展现了非同于主旋律电影、“新民俗”电影与“新体验”电影的风貌,早期作品《北京杂种》《东宫西宫》都体现出创作上的边缘性和先锋性。
2、王小帅:
王小帅最早的作品《冬春的日子》,这是中国最早的“独立电影”之一,导演自己筹钱拍摄,并完全脱离了中国电影的发行与放映体系。
他的作品中,《十七岁的单车》《极度寒冷》是体制外的“地下作品”《梦幻田园》《扁担姑娘》是体制内的作品,《十七岁的单车》也是一部书写“残酷青春”的电影,但是比起第六代导演的同类作品来,这个作品显得格外质朴。
3、贾樟柯:
贾樟柯虽然是在第六代导演中出现的较迟的一个,但却以“故乡”三部曲后来者居上地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物,并也获得了最多的国际认可。
4、路学长:
路学长主要有作品《长大成人》《非常夏日》和《卡拉是条狗》。其中《长大成人》被认为是第六代的青春影像写作的一个终结,这个成长故事被与整个社会环境的变迁联系起来,现实与荒诞,想象与失落重合在一起,构成了对80年代到90年代的一次线性反省。
5、张杨:
张杨的主要作品有《爱情麻辣烫》《洗澡》《昨天》等,在第六代导演中,他一直能够通过贴近现实的电影合作,规避开意识形态的限制,并且形成自己的风格。
中国大陆电影学派的六代导演,你们知道是谁吗?
第一代导演: 他们都是默片时期的导演,活动的时间为上世纪处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代表人物分别是: 郑正秋 、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东山、邵醉翁、何非光、张小光等。
第二代导演: 第二代导演主演活跃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了,他们 却是第一个黄金时期的缔造者,代表人物有: 费穆 、蔡楚生、孙瑜、袁牧之、郑君里、吴永刚、程步高、史东山、汤晓丹等。
第三代导演: 他们被称为建国后走向影坛的艺术家,代表人物有: 谢晋 、凌子风、成荫、水华、郭维、王炎等。
第四代导演: 这些就是真正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了,他们活跃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代表人物有: 谢 飞 、吴天明、黄蜀芹、滕文骥、丁荫楠、郑洞天、颜学恕、张暖忻等。
提出“丢掉戏剧的拐杖”就是这一代人,他们打破了戏剧的结构,提倡纪实性,追求质朴自然,具有开放式的结构,注重主题与人物的匹配性,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挖掘人生哲理。他们寻找历史的底蕴,更多的表现对历史文化和现实主义、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对历史底蕴的延续,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的延伸,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
第五代导演: 80年代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他们也被称为中国电影最辉煌的一代,代表人物有: 张艺谋 、陈凯歌、田壮壮、霍建起、顾长卫、吴子牛、黄建新、李少红、冯小宁等。
他们的作品具有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十分强烈的特点,经历了十年的浩劫,又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浪潮,他们思想敏锐,最广泛的接触过人民群众,聆听过最底层人民的声音,所以他们的影片有生命、有张力,并且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塑造人物 、镜头处理和画面语言等方面既有继承又有创新。
第六代导演: 90年代开始执导的一批导演。代表人物有:贾樟柯、王全安、 姜文 、王小帅、张元、陆川、张杨等。
他们极度追求影象本体,偏执于 写实形态,关注与草根人群,坚定的走在商业路线上。在影响分格上,他们强调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以电影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更加真实的反映。
希望大家看后能够有所了解有所收获!
中国第六代导演是谁?
中国第六代导演是章明。章明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1996年创作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巫山云雨》即在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电影节上获奖,2011年的《郎在对门唱山歌》获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编剧、最佳女演员、最佳音乐奖。
导演思维的概念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导演思维是导演的一种意识形式,是导演对于一部影视剧的理解与感悟,导演思维表现在影视作品制作的每个环节,对演员的选择、作品的叙事方法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导演思维具体是指对影视作品的主观理解和二次创造,是升华影视作品内涵的重要因素。
第六代电影导演
中国第六代导演纪实风格的电影有什么?
《北京的风很大》、《疯狂英语》、《小武》。
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贾樟柯《小武》,张元《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王超《江城夏日》,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张杨《爱情麻辣烫》,王全安《图雅的婚事》,陆川《南京!南京!》,宁浩《绿草地》等。
其特征
这一群体成长于经济复苏的改革开放年代,此时正值中国建设市场经济初期,他们在相对开放多元的文化背景下接受了系统的教育,并接触到大量国外电影理论。
第六代亲身感受到经济体制的转轨给中国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所带来的重大变动,经历了电影从神圣的艺术走入寻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产品的现实过程,所以,他们的观念和作品内容都较前几代导演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的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诚。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的区别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5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916470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创作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第六代导演(第六代导演创作特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