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3-01 10:10:11 阅读: 评论:0

简述什么是社会知觉,以及社会知觉的分类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觉察到社会性事物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是行为,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

分类

一、他人表情

1、面部表情,人是富有表情的动物。人的表情往往能反馈其身心状态。在诸种表情中,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物,它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习惯的部分。相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相同的情绪状态,全人类有较高的一致性。面部表情以面部肌肉变化为标记。

2、身段表情,即姿势和体态,它可显示个体的情绪状态。其中双手姿势是较为敏感的。

3、言语表情,它不是指说话的内容,而是指说话时的音量、语调、节奏等特征。人们通过言语表情判断他人的情绪状态,其准确性往往与通过面部表情的判断一样。

二、他人人格,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但这些特征的重要性不一样,有些处于知觉中心,有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

三、人际关系,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四、行为原因,包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这个领域叫归因。

扩展资料:

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在知觉研究中采用的,用来指知觉的社会决定性,即知觉不仅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主体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经验。这种用法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用法有所不同。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知觉主要用来表示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知觉。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Α.Α.包达列夫认为,人际知觉过程具有两个层次,表现为反映社会现实的两个水平,即感知水平和逻辑水平。前者指形成关于某人外貌的形象,如外表、衣着、表情等。后者指在感知基础上对该人个性特点的推论。苏联的研究查明,在感知水平上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也有所不同,如人面辨认阈限低于物体辨认阈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什么?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他人表情、他人人格、人际关系、行为原因。

1、他人表情:即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言表情。

2、他人人格: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

3、人际关系: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

4、行为原因:包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

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在知觉研究中采用的,用来指知觉的社会决定性。社会知觉是指个体觉察到社会性事物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是行为,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

社会知觉定义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觉察到社会性事物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是行为,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

在传统普通心理学中,知觉不包括判断、推理等认识过程。这里的知觉既包括对人的外部特征的知觉,也包括对人的个性特点的理解,对人的行为的判断和解释。这里的知觉相当于认识,因此在社会心理学书籍中有人主张用“社会认知”一词来代替社会知觉。

以上内容参考:社会知觉 - 百度百科


社会知觉包括哪些方面

1、他人人格。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

但这些特征的重要性不一样,有些处于知觉中心,有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许多研究发现,热情还是冷漠在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边缘特征。

2、人际关系。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3、行为原因。包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这个领域叫归因。

扩展资料: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经验。经验不同,认知者对相同的认知对象会有不同的结果。现代社会心理学用“图式”概念来解释这一现象。所谓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人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2、动机兴趣。由于动机和兴趣不同,个体选择认知对象会有所不同。个体往往把他不感兴趣的事情排除掉,集中于他感兴趣的;同理,符合认知者动机,能满足其需要的事物往往成为认知对象与注意的中心。

3、情绪。处于积极情绪状态下的认知者倾向于给他人赋予积极品质,用积极的“目光”知觉他人;反之则用消极“目光”去知觉他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他人表情、他人人格、人际关系、行为原因。

1.他人表情

人是富有表情的动物。人的表情往往能反馈其身心状态。在诸种表情中,面部表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刺激物,它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习惯的部分。相同的面部表情表达相同的情绪状态,全人类有较高的一致性,面部表情以面部肌肉变化为标记。

2.他人人格

指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他人的印象。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但这些特征的重要性不一样,有些处于知觉中心,有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

许多研究发现,热情还是冷漠在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边缘特征。

3.人际关系

包括自他关系认知,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他他关系的认知,即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4.行为原因

包括对自己行为原因的认知和对他人行为原因的认知,这个领域叫归因。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社会知觉是指个体觉察到社会性事物的刺激,从而表现出自己的对应性态度或者是行为,是我们试图了解和理解其他人的过程。
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于1947年在知觉研究中采用的,用来指知觉的社会决定性,即知觉不仅仅决定于客体本身,也决定于主体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经验。这种用法与社会心理学中的用法有所不同。在社会心理学中,社会知觉主要用来表示对人、对己和对社会群体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基本特征有

  社会知觉是人们对有关他人的信息加以综合和解释的过程。受人员特征和情景多方面影响。

社会知觉的特征
  1、选择性。选择过程一方面与刺激物本身的物理强度有关,更主要的取决于刺激物本身的性质、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大小,特别是刺激物与人的直接利益关系。

  2、情绪性。社会知觉过程中伴有一定的情绪体验。情绪反应强烈时,不可避免地要影响人的行为甚至动机。

  3、控制性。指人对自己的社会知觉的情绪反应和情绪影响有一定的控制力,对自己社会知觉的定向选择性也有一定的控制力。

社会知觉的分类
  (一)对他人的知觉

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和各种外部表现
知觉对象的性格特征
知觉者的认知结构—认知者个人的观点、态度、需要、动机、经验、思维方式、认知判断能力
  (二)人际知觉 (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人与他人的关系)

  (三)自我知觉

对物质自我的知觉:对自己的颜容、体态、健康、装饰打扮关注和追求。
对精神自我的知觉:对自己的智力、个性、道德、思想政治水平的认识。
对社会自我的知觉: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自我的社会价值和相应的名誉的认知。
  (四)角色知觉:是对某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认知与判断,以及对有关角色行为的社会标准的认知。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6611693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名词解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名词解释).pdf

标签:知觉   社会   名词解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