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计算(时差计算公式)

更新时间:2023-03-01 09:54:58 阅读: 评论:0

时差怎么计算的?

同减异加,东加西减。

“同”指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两时区相减,(例如东八区和东五区都在东时区,则8-5=3。)“异”则相反。

遵循一张零时区居中的世界地图,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则同减异加的结果加上已知时区的时间。否则为减。

从西径7.5º到东经7.5º(经度间隔为15º)为零地区。由零时区的两个边界分别向东和向西,每隔经度15º划一个时区,东、西各划出12个时区,东十二时区与西十二时区相重合;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平太阳时作为本区的标准时。

相邻两个时区的标准时相差一小时。时区界线原则上按照地理经线划分,但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根据各国的行政区界或自然界线来确定,以方便使用。

目前,全世界多数国家都采用以区时为单位的标准时,并保持与格林尼治时间相差整小时数;但是,有些国家仍然采用其首都或重要商埠的地方时为该国的标准时间。伐花崔拘诏饺措邪胆矛这样,这些国家的标准时间与格林尼治时间的差数就不是整小时数,而有时、分之差。

扩展资料:

一、时差由来

各国的时间使用地方时,没有统一换算方法,给交通和通讯带来不便。(时差的意识在此前就有,只是没有形成完善制度)为了统一,世界采取了时差制度并且遵循此制度,各国时间历法都以此制度为基础。

二、含义

⑴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⑵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时差


时差计算公式是什么?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土4分×两地经度差。

时差是指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

相关信息: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如何计算?举例说明。

1.自由时差=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本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

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对于无紧后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总时差=最迟开始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完成时间—最早完成时间

计算方法:

(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其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教材中的计算公式=紧后工作的总时差+本工作与该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所得之和的最小值。

计算哪个工作的总时差,就以哪个工作为起点工作,寻找通过该工作的所有线路,然后计算各条线路的波形线的长度和,波形线长度和的最小值就是该工作的总时差 。

扩展资料:

工作自由时差的计算应按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考虑:

1.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即:

公式中:

——工作i-j的自由时差

——工作i-j的紧后工作j-k(非虚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

——工作i-j的最早完成时间

——工作i-j的最早开始时间

——工作i-j的持续时间

2.对于无紧后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即:

公式中: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自由时差

——网络计划的计划工期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最早完成时间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最早开始时间

——以网络计划终点节点n为完成节点的工作i-n的持续时间

单代号和双代号网络计划中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计算方法不一样。

在实际计算和运用中下面两个理论很重要:

本工作总时差=min{本工作与各紧后工作时间间隔+该紧后工作总时差}

注:紧后工作它有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组,因为紧后工作可能有若干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自由时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时差


时差怎么计算的?

总时差计算公式:TF=LS-ES=LF-EF

总时差计算的基本方法就是:

1)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总时差应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2)其他工作的总时差等于紧后工作的总时差加本工作与紧后工作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最小值。

或者:总时差等于本工作的最迟开始时间减去最早开始时间,或最迟完成时间减去最早完成时间。

扩展资料:

相应总时差的还有自由时差,指一项工作在不影响后续工作的情况下所拥有的机动时间。用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与该工作的最早完成时间之差表示。

总时差的含义就是,不影响总工期的情况下,可以耽误的时间;自由时差的含义就是,不影响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而可以耽误的时间。

(1).对于有紧后工作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本工作之紧后工作最早开始时间减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所得之差的最小值。

(2).对于无紧后工作的工作,也就是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等于计划工期与本工作最早完成时间之差。

(3)对于以终点节点为完成节点的工作,其自由时差与总时差相等。当工作的总时差为零时,其自由时差必然为零。

在实际计算和运用中下面两个理论很重要:

本工作总时差=min{本工作与各紧后工作时间间隔+该紧后工作总时差}

注:紧后工作它有时不是一个数字,而是一组,因为紧后工作可能有若干个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总时差


怎样计算世界时差

如下:

某地地方时=已知的地方时±4分×两地经度差。

1、式中正负号的选用:如果所求的某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加号;如果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减号,即“东加西减”。

2、经度差的计算:两地在0度经线的同侧,则两地经度数相减(大数减小数);如果两地在0度经线的两侧,则将两地经度相加,即“同减异加”。

3、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① 确定两地的经度差;② 确定两地地方时差;③ 确定两地东西方向;④ 代入公式计算。

4、已知两地地方时和其中一地经度,求另一地经度的方法步骤是: ①求出两地的地方时差;②计算两地的经度差;③求经度(东加西减)。

拓展资料

时差

1、平太阳时和真太阳时的差。一年之中时差是不断改变的,最大正值是+14分24秒,最大负值是 -16分24秒,有4次等于零。

2、两个地区地方时之间的差别称作为时差。

地方时: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此地的地方时 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同一时区内所用的同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全世界所用的同一时间是世界时(0度经线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 15 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1 度差 4 分钟。

各地的标准时间为格林威治时间(G.M.T)加上 (+) 或减去 (-) 时区中所标的小时和分钟数时差。许多国家还采用夏令时(DST), 比如美国每年4月到9月实行夏令时,时间提前一个小时。

时差的计算方法:两个时区标准时间(即时区数)相减就是时差,时区的数值大的时间早。比如中国是东八区(+8),美国东部是西五区(-5),两地的时差是13小时,北京比纽约要早13个小时;如果是美国实行夏令时的时期,相差12小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时差


地理中时差怎么算

区时计算两步:
1、计算时差: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注:其中东时区用正数表示,西时区用负数表示)
2、计算区时:要求时区区时=已知时区区时±时差(注:要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最东为东12区,则要求时区区时=已知时区区时+时差,反之相减)
举例:已知北京时间为3月26日5点 求东十区,东一区,西五区区时.
东十区与东八区时差:10-8=2 (注:时差=大时区数-小时区数,其中东时区用正数表示,西时区用负数表示)
东十区区时:5+2=7,即3月26日7时 (注:要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以东——最东为东12区,则要求时区区时=已知时区区时+时差,反之相减)
东一区与东八区时差:8-1=7
东一区区时:5-7 → 24+5-7=22,即3月25日22时(注:5-7不够减,则从前一天借24小时再参与计算)
西五区与东八区时差:8-(-5)=13
西五区区时:5-13 → 24+5-13=16,即3月25日16时
【如果何老师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请不要追问,请另外开帖子提问.】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56987135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时差计算(时差计算公式).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时差计算(时差计算公式).pdf

标签:时差   计算公式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