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主题活动方案
有关保护环境主题活动方案
保护环境主题活动方案1
为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质量,探索学校垃圾减
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推进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提高
我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
惯,并以实际行动参与垃圾分类的宣传,掌握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常识,结合我
校实际,特制定此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现有2900多名师生员工,每人每天都要产生一些垃圾,如废纸、旧书报、
食品包装、厨余物品等,其中以废纸为最多。这些垃圾如果混杂在一起被运走,一
方面是对资源的浪费,如废纸、塑料等完全可以再生利用;另一方面,垃圾中有可
能混有少量有害物品(如废电池),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少数学生平时乱扔垃
圾,既影响校园环境,又会养成不良的习惯,这也不利于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鉴于上述情况,学校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思想指导下,培
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习惯。同时进行环保
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学生影响家庭、社区,为我校实施垃圾分
类打好基础。
二、工作目标
以创建垃圾分类投放质量为目标,整合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围绕垃圾分类和回
收利用的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师生、家长认识到垃圾分类
是要从源头上分离出来,并尽量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提高资
源的利用率,做到人人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进行垃圾分类。
三、组织机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四、工作重点
1.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2月至20XX年6月)。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学校广
播、横幅、黑板报、班会课、展板、分发宣传手册等形式,开展大规模的持续深入
的校园宣传活动,使全校师生人人皆知生活垃圾分类活动。
2.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10月)。以“我的生活我做主-垃圾分
类”活动为载体,在全校内推广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通过开展“小手大手齐动手、
垃圾分类记心头”活动,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一所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
区带动整个社会。
3.总结反馈阶段(20XX年11月至20XX年2月)。针对各班开展垃圾分类工作
情况,学校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文明班和优秀个人(含教师和学生)的考核范围,对
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成绩显著的班级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校领导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切实把垃圾分类
工作作为我校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抓出特色。学校制定垃圾分
类全民行动推进计划,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二)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学校、班级宣传栏或黑板报、广播站、校
园网等宣传阵地,广泛宣传,使垃圾分类人人知晓、深入民心,营造师生自觉参与
垃圾分类的氛围。
(三)加大投入,落实保障。在校园内增加垃圾分类设施的购置,在人流密集的
地方,如操场、校门等地方放置分类垃圾桶,方便师生分类投放,提高师生参与程
度,并加强垃圾分类设施的日常维护、保洁。学校后勤要做好垃圾收集、运输、处
理工作。
六、具体工作安排
(一)人员配备
1.加强领导,由政务处牵头,各部门协作。
2.各班由班主任、环保小卫士负责,各办公室由校办负责,对垃圾分类的要求
进行监督执行,每周进行小结,每天定人、定时进行垃圾清倒。
(二)工具配备(总务处负责)
1.每层走廊放可回收、不可回收2个垃圾桶。
2.学校室外摆放垃圾收集箱,分别为可回收、其他、有毒垃圾三种。
3.学校向每个班级发放垃圾桶2个,分别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
4.食堂配有厨房垃圾回收桶若干和专门的牛奶盒回收桶。
(三)垃圾收集的方法
1.走廊的垃圾桶为家长、领导来校,以及师生在课间活动中产生的垃圾时存放
所用,教室产生的垃圾不得倒入其中。
2.教室产生的垃圾分类后送交学校垃圾收集箱,其中可回收垃圾由专门人员统
一回收,不可回收垃圾统一由环卫所来清理。
3.文印室的废墨盒由文印室人员统一保管集中处理。
4.厨房垃圾一部分堆肥使用,另一部分每天进行专门处理。
(四)统一分类收集时间
1.每天早上上课前、中午放学前、晚上上课前由值日生清理教室垃圾。
2.办公室定期对可回收垃圾送废品回收站。
3.办公室对有害垃圾不定期送交环保部门专门处理。
(五)反馈检查
由值日生负责,卫生检查小组学生检查各班教室是否对垃圾进行正确的分类,
若没有按要求分类,每次扣1分。
保护环境主题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环保志愿者活动以雷锋精神为灵魂,它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旨。按
照“中国梦”的内涵要求,建立健全我县环保志愿者组建、培养、管理、激励机
制,大力弘扬xx环保志愿者精神,普及“学习雷锋、奉献社会、提升自己、爱护
环境”,推进我县环保志愿者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社会化,为我县生态
文明和“两创”工作作出积极贡献,推动我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二、工作目标
20xx年环保志愿者服务工作重点是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支管
理动态化、服务多元化的环保志愿者队伍。通过开展环保志愿者活动,弘扬雷锋精
神,激发全县干部群众关爱互助的热情,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环保理
念,通过开展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评选“环保卫士”形成“人人讲生态,人人支
持参与环保”的社会氛围,建设生态、环保、宜居家园。
三、活动实施
(一)机构建设
20xx年4月上旬,成立xx县环保志愿者服务指挥部,地点设在团县委,办公
室设在环保局,由环保局长任志愿服务工作队队长,分管领导任副队长,全县环保
志愿服务工作队由团县委统一安排,县环保局环保志愿服务分队由局团支部书记兼
任,人员由全局在职干部和退休干部组成。
(二)队伍建设
1、招募。(时间为长期)
(1)社会招募。本着“自愿参与、自愿服务、博爱奉献、有所作为”的原
则,凡热爱环境保护志愿服务事业,具有奉献精神,具备所参加的志愿服务项目及
活动相适应的基本素质,遵纪守法的社会成员,无论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民
族、信仰,在网上或到实地填写表格,都可报名参加xx县环保志愿服务队。
(2)单位招募。从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民营单位、社会团体、广大
市民中招募遴选专业志愿服务人员,经环保局专业培训后,开展环保咨询、环保法
律法规宣教宣教等义务服务。
2、人员注册与培训。
四、活动结束
保护环境主题活动方案3
书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朋友;书是学生了解自然、认识社会的窗口;书是
陶冶学生精神的载体。如果能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学生将终生受益。
基于此,我校将充分利用图书资源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红领巾读书征
文活动。
一、活动目的:通过读书使学生知道目前世界及中国的环境状况,从危机中
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及其深远意义,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读书积累
习惯。
二、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加大图书馆开放时间,增加学生阅读量。
第二阶段:学生把阅读积累的材料进行整理。
第三阶段:在各班举行优秀作文展示与总结。
第四阶段:各班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在全校开展的“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优秀
作文评比。
三、作品要求
1.“红读”征文必须是围绕此项活动主题的读书心得或观后感,题材不限,要
求内容真实,主题鲜明,语言规范,结构合理。
2.征文格式:标题用3号黑体;正文用4号宋体;学校、作者姓名及辅导老师
姓名用3号楷体、居中排版,打在题目之下。
2.各班择优上交3篇优秀征文。
3.上交时间:6月17日
四、奖项设立
一等奖:6
二等奖:8
三等奖:10
一、活动目的和意义
为了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化学校的艺术教
育工作,将艺术和语文课程相结合,开展具有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学生特点的艺
术活动,充分挖掘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艺术素养和学生艺术素质,展示学校艺术教
育的成果,让艺术走进校园,走近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收获知识,张
扬个性,展现自我,从而达到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
二、活动主题
阳光下成长——真我风采
三、活动内容
一、二年级
说一说: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
主题:快乐的节日
负责人:李雯
三、四年级
吟一吟:古诗文诵读
“展艺术,熏陶美,悟诗情”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负责人:
五、六年级
写一写:用语言文字记录精彩的艺术节
尽情享用文字,铭记幸福、快乐、感动的瞬间。
负责人:
四、活动安排
以上活动于学校艺术节期间开展,各负责老师于4月23日前将本年级段活动
的资料收集好,由沈霄朦老师进行整理总结归档上交校长室。
一、活动的目的:
(1)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难忘的,在小学里学生开始学会
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实践。在毕业前夕,通过隆重而有意义的毕业典
礼来展示六年来的学习成果,也表达了毕业生对母校和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2)通过毕业典礼,对学生进行一次感恩的教育,并教育学生立足今天,脚
踏实地,朝着自己的理想奋进!
二、主题:
感恩教育(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三、时间:
6月17日(本周五)下午两节课后
四、地点:
后操场
五、参加人员:
六年级任课教师、六年级家长、六年级学生。
六、活动准备:
(1)主持人:范凯燕
(2)布置会场:拱门、地毯、话筒架、引导牌(翟继波)
(3)摄影(苏华)。
七、活动议程:
(一)听音乐入场。
(二)介绍主席台领导。
(三)升旗仪式。
(四)大队辅导员重温誓词。
(五)校长致辞。
(六)毕业班教师代表讲话。
(七)毕业班学生代表讲话。
(八)学生向母校赠送祝福卡。(播放背景音乐《和你一样》)
(九)领导解读招生细则。
(十)宣布活动结束。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9:19: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356237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环保主题.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环保主题.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