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概念)

更新时间:2023-03-01 08:43:48 阅读: 评论:0

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分别是什么意思?

1、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指人口与经济活动从城市中心区域向广阔的郊区甚至小城镇或乡村迁移,引起城市郊区迅速发展成为新型城区,而老的中心城区出现人口减少的现象。

2、逆城市化

与郊区化不同的是,逆城市化并不是指人口从城市中心向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迁移,而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区域向较小的城市和城镇的移动。“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3、再城市化

再城市化也称为再城镇化,是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一个应对过程,使得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是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四个连续过程的第四个过程。

扩展资料

再城市化的过程和实践,率先在一些城市化进展最早的西方主要工业化国家发生。例如,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在1980年代正视其自身经济结构不合理和人口减少的问题,并由公共部门主导进行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加上国内外移民的影响,1980年至1984年间,就有纽约、波士顿、费城和芝加哥等7个传统大型城市在城市中心区域内,再度历史性的实现了人口的正增长,出现了再城市化的过程。与此同时,英国伦敦的人口在连续30多年下降后,于1985年起微弱增长,也出现了再城市化现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再城市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逆城市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一、郊区城市化的主要原因
1、郊区城市化源郊区城市化源自中心城区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的相互强化作用。
一方面,从1920年代开始,由于许多中心城市面临着基础设施老化,公共交通和教育系统不堪重负,外来人口和贫困市民大量增加,城市环境和社会治安恶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中心城市对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推力;另一方面,郊区良好的环境、低廉的土地成本和税收以及巨大的开发潜力等因素对人口增长和产业发展有着很大的拉力。在中心城市的推力和郊区的拉力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社会的中层和上层开始向中心城市周边的郊区迁移,从而开始了历经几十年的郊区城市化过程。
2、交通系统的发展对郊区城市化具有决定的意义。
1956年,为促进交通系统的发展,美国国会通过了《州际高速公路法案》,以设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的方式来支持高速公路的建设。汽车、石油、橡胶、玻璃、钢铁和水泥等相关的产业也得到了发展。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在全国规划建设了超过4万英里的州际和地方高速公路,其中超过5000英里的公路都建在都市区中。联邦高速公路计划开辟了一条通向低密度、多中心的都市区的道路,使人口、产业和居住地重新分布。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心城市的中产阶层不再局限在市区,可以到更远的郊区买房;各类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也发现了郊区发展的广阔空间和潜力,人们不再把自己与有轨电车线路和铁路的区位捆在一起,纷纷向郊区迁移。自1930年代以来逐步进入到"汽车时代"。1900年,平均每9511人才拥有一部汽车,而到了1930年,每5.3人就拥有一部汽车,此后逐步提高到并且稳定在平均每2人就拥有一部汽车。美国人愿意在交通方面花钱,如1997年平均每个美国家庭的年收入为39926美元,交通费用的平均支出为6457美元,占总收入的16%。私人交通为6064美元,其中购买汽车2736美元、汽油1098美元、其他的交通支出2230美元;公共交通支出为393美元,其中飞机费用为249美元,其他公共交通费用为56美元,税收为17美元。在整体的交通环境改善后,人们更容易进入郊区,为郊区城市化创造了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交通网络还决定了郊区城镇的空间布局的框架。
二、简介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个层面,是城市化尚未实现的过程。这是人口、就业岗位和服务业从大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分散郊区城市化化过程。所谓的郊区指中心城市行政边界以外的邻接地域,主要是城市化地区核心以外的城市边缘。郊区城市化具体是指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为依托,实现农村人口的工作领域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变化的职业转换过程和居住地由农村区域向城镇区域迁移的空间聚集过程。其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的转化过程,即城镇化;农业产业及生产方式向城市产业及生产方式的转化过程,即农业现代化和产业非农化;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化过程,即生活方式城市化。

城市郊区化和郊区城市化是什么区别?可以举例说明吗?很感激~谢谢

区别:郊区城市化实际上就是城市化;城市郊区化实际上是城市的分散。
1、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是现代的一种普遍现象,即城市附近的郊区开始变成城市.伴随着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市郊,城市中心城区以外的郊区乡村区域的城市化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标准》第208款给城市化下的定义是:“人类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得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化。
2、城市郊区化:城市郊区化,即郊区化,就是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实际上是城市的分散.
举例:城市化就不用讲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直处于城市化的进程中,就说一下美国的城市郊区化。
从郊区商业营业额在大都市区乃至全国所占的份额来看,郊区逐步夺取优势地位。比如,亚特兰大的零售业在1963年时还占该大都市区的66%,而到1977年下降到28%,即郊区占去了72%。1975年,美国1.5万个郊区购物中心的年销售额占全美销售总额的一半以上。而到1984年,全国2万个购物中心的销售额占全国零售总额的2/3。
从商业的就业人数来看,郊区也在迅速增加,而中心城却在急剧减少。比如1947-1972年间,在全国33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区中,中心城的零售业和批发业工作职位分别减少了56.5万个和30.2万个,而郊区却分别增加了236万个和79.8个。
就美国全国所有的大都市区来看,在1958-1967年间,中心城零售业和批发业的年就业增长率分别为0.8%和1.1%,而郊区则分别为5.3%和7.4%。这些郊区购物中心不仅是商业中心,而且也是服务和娱乐中心,由于娱乐业和服务业向郊区的转移,郊区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远远超过了中心城。1958-1967年间,中心城服务业的年增长率只有2.6%,而郊区为6.1%,增长速度比中心城快一倍以上。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有什么区别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过程。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注: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
  二者的区别关键在于发生的原因不同。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市区出现“空心化”,以人口集中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
城市郊区化村镇、开发区、工矿企业与城市、城乡相融连成一片,几乎是城区、郊区紧紧相连、不分彼此了。

什么叫"郊区城市化"?要<规范>上的定义,专业定义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郊区乡村型社会地域组织向城市型社会地域组织演变的过程。

附: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过程。

一般将城市化阶段分为:起步阶段、郊区城市化阶段、逆城市化阶段、再城市化阶段。

一般来说,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物,由于人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郊区城市。

而逆城市化则是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较高的时候,这时人口(高收入较多)往往向郊区迁移。注:这里的郊区离城市有一定的距离,而郊区城市化中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

这个问题可参考 高等教育出版社 许学强、宁越敏、周一星编的《城市地理学》

二者的区别除了看城市人口外迁远近外关键在于发生的原因不同。郊区城市化应是一个城市自然扩张良性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经济发展而出现的现象,过分强调城市内部环境恶化这一原因不妥当。而逆城市化才应强调城市内部环境的恶化。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4: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1428673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概念).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概念).pdf

标签:郊区   概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