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1、人口老龄化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会的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群体自身的免疫功能也会逐渐下降,生理机能开始退化,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风湿病等都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由于老年人自身健康状况和社会角色的改变,常容易产生悲观、抑郁、孤独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绪。
而如今的家庭结构模式越来越趋于小型化,子女忙于工作无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别说是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状态比较差,他们需要社会的关心和理解。老年人是社会的一种宝贵财富,古俗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2、会减少劳动力供给,降低劳动生产率。
有效劳动力供给是确保经济发民的基本保障,人口红利是我国保持长期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人口老龄化尤其是劳动人口的老龄化则会导致适龄劳动力比重下降,使我国丧失劳动力资源的优势。
是会制约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目前正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量懂技术、有文化、掌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的支撑。而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必然伴随着大量劳动力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知识更新能力的减弱,制约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导致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加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逐渐深入,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对老年人的抚养比将越来越大,再加上对幼年子女的抚养,必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内地劳动年龄人口总抚养比2010 年为34.2%,而2014 年则达到38.1%。
3、影响现代农业发展。
当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进程快于城市老龄化,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正大量外流,这就使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整体下滑,不利于现代先进农业机械、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障碍现代农业发展。同时,农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农业发展缓慢也必将全面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进程。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1、养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人口高龄化的加剧,有可能使未来老年人口中患病、失能和失智老人的占比大幅上升,既会加重企业和政府在基本医疗保险方面的经济负担,又会增加老人在医疗和照料方面的支出,从而要求增加更多的个人基本养老金及各种补充养老金收入。
2、潜在经济增长率会逐步降低。
由于老年人的收入水平有限,作为低消费群体,消费水平并不高,对市场经济流通难以发挥促进作用,使得经济增长率呈现逐步减低的情形。
3、快速老龄化将会使社会负担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人的需求相较于其他年龄层更高,与之相匹配的养老、社会服务、医疗等相关资源的需求必将加大,在一定程度上给公共财政、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压力。
4、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短缺。
人口老龄化势必会造成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市场规模紧缩,对社会经济稳定产生严重影响,也使“人口红利”难以继续。
人口老龄化应对措施
一、是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
要采取各种措施,完善城镇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正常增长机制,加大对养老的投入。投入资金与硬件基础设施,在基层社区中,组织社区集体提供帮助,给社区老人提供一些生活必需品。
二、是积极发展老龄产业
老龄产业是为了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形成的产业,既包括生产性产业,也包括服务性产业,是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手段。发展老龄产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满足老人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为目的。
三、是应将逐步实行奖励生育政策,放宽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转变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劳动力储备不足的严峻形势。
老龄化问题带来的问题有哪些?
老龄化问题带来的问题:
1、公共财政压力增大。逐年增大的老年群体对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越来越大。一方面老年人不工作却需要养老金,另一方面老年人体能下降、容易生病,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
2、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强烈。为老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难以满足庞大老年人群特别是迅速增长的“空巢”、高龄和带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
3、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增多,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不断削弱。
4、劳动力短缺。中国老龄化严重。未来十年,20-24岁青年劳动力规模将减少30%。出生率下降很严重。中国的老龄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我国老龄化严重,出生率下降将带来严重危害。未来十年,年轻劳动力的数量将减少。
5、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调整也有较大影响。老年劳动力因智力衰退,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你认为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都在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就目前的形势来看,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因为人的年龄会逐渐增长,如果想向人口偏年轻化,幼年化发展就需要育龄期的青年男女多生孩子,可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要求显然是不现实的。
鼓励育龄人群养育孩子,这是最直接的解决人口老龄化的方法。新出生的孩子越多,年轻人的基数才会越大,这样才能抵消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是,现在年轻人的生育意向并不强烈。多数家庭认为一个孩子就够了,少数觉得一个孩子孤孤单单,可能会生两个孩子,让孩子们互相陪伴,极少数家庭愿意生三胎或者更多。毕竟养育孩子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除了给孩子们提供足够的生活条件,还要家长有足够的精力陪伴孩子,这对忙着赚钱养孩子的家长来说要求太苛刻了。
延缓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的,可是时间不等人,每一年都会有一批职场人士接近退休年龄。这样要不了多久,在职人员会越来越少。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可以延缓某些职位的退休年龄,比如脑力劳动工作者或者轻工业人群。毕竟现在很多六七十岁的人头脑依然清楚明白,完全有能力继续工作。不过这种事情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每个人的健康程度是不一样的,如果身体承受不住工作带来的压力还是要让人按时退休的。
加大生育优惠政策,在医疗教育方面做出保障。年轻人之所以不愿意要那么多孩子,医疗与教育这两方面其实占了主要原因。如果国家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健康与教育,相信还是有一部分人愿意多生孩子来为我国老龄化减轻负担的。
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问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应对对策:
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和社会救济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主要形式。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集体供养主要是对鳏寡孤独老人实行具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包括分散和集中供养。社会养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和少数地方实行的农民退休金制度。
现阶段,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使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中国社会现有的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未来20年人口抚养负担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将解决老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1997年6月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activeaging)的主张。1999年5月,欧盟通过了老龄政策公报,即,“建立不分年龄的欧盟??促进繁荣和代际和谐”。
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以期老年人能更好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倡导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协调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事业发展方针,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地方老年法规,制定不同时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切实采取措施,保护亿万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改变过去主要靠国家和集体投入这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过去福利机构只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今后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过去对“三无”老人基本是供养,今后要有多种形式的服务,特别是通过上门、包护、日托等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家庭提供支持。
四是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
(三)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老年卫生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改革、机构改造、资源重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病房改造成多种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健、医疗等服务的场所;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老年卫生保健的经济保障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拓展老年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服务领域,加大对大病和重病导致生......余下全文>>
问题二:为什么会出现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现状生活品质的提高,医疗条件的改善,都是提高寿命的条件,再加上人口的出生比例下降,导致人口结构失调,综合效应就是老年人口比例偏多造成的老年人口问题。也就是人口老龄化问题。
问题三: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可按程度做以下划分:65岁以上人口达到7%为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从1990到2035年,短短45年,中国就跨越各阶段,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中国的老龄化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的确,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化得像中国这么迅速。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总结一下三条:
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问题四:世界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些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太慢,甚至出现零增长、负增长,导致少年儿童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很小,老年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重增大,形成老龄化现象。
问题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因为在解放战争中,中国失去了很多人,所以毛鼓励生育,结果就是人口剧增,现在的老人其实就是毛时代出生的人,人口老龄化其实就是由战争和政策导致的。
问题六:导致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增多的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就会相应地不断下降,我们称这个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既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也可能出现年轻化现象。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当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余下全文>>
问题七:为什么会出现老龄化低生育率,老人长寿,医学发达,生活水平提高等等都是出现老龄化的原因
问题八:我国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应对。原因: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应对对策:
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和社会救济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主要形式。目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养老保障的主要形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集体供养主要是对鳏寡孤独老人实行具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包括分散和集中供养。社会养老包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养老保险和少数地方实行的农民退休金制度。
现阶段,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使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对中国社会现有的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抓住未来20年人口抚养负担轻、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并将解决老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战略。1997年6月召开的西方七国首脑丹佛会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activeaging)的主张。1999年5月,欧盟通过了老龄政策公报,即,“建立不分年龄的欧盟??促进繁荣和代际和谐”。
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各种方式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以期老年人能更好的适应老龄化社会的发展变化。倡导积极老龄化战略,需要各级政府和老龄工作协调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事业发展方针,以及“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地方老年法规,制定不同时期的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和相关,切实采取措施,保护亿万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
(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兴办社会化养老事业。社会化养老主要包括: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改变过去主要靠国家和集体投入这种单一的投资渠道,形成国家、集体、企业、个人多渠道投资,多种所有制养老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是服务对象公众化。过去福利机构只面对“三无”老人、“五保”老人,今后要面对全社会的老年人。
三是服务形式多样化。过去对“三无”老人基本是供养,今后要有多种形式的服务,特别是通过上门、包护、日托等各种社区服务的方式为家庭提供支持。
四是服务队伍实现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
(三)推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为老年人提供卫生服务。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把老年卫生服务列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纳入社区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卫生保健服务体系。通过体制改革、机构改造、资源重组等多种形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型为社区服务中心,将病房改造成多种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健、医疗等服务的场所;拓宽筹资渠道,加大对社区卫生的投入,不断提高老年卫生保健的经济保障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卫生保健服务,拓展老年医疗、护理、保健、康复等服务领域,加大对大病和重病导致生......余下全文>>
问题九: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有哪些?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可按程度做以下划分:65岁以上人口达到7%为进入老龄化;达到14%为深度老龄化;达到20%为超级老龄化。从1990到2035年,短短45年,中国就跨越各阶段,成为超级老龄化社会。在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看来,中国的老龄化拥有两个世界第一:一是老龄人口数量世界第一;二是老龄化速度世界第一。的确,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老化得像中国这么迅速。
造成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另一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在全社会人口中,年轻人口比重的进一步降低和老年人口比重相对的提高,最终表现为全社会人口中老年人口过快增长和比重的加大,即人口老龄化社会的提前到来.
总结一下三条:
1.育儿费用提高、生产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造成生育率不断下降,出现众多丁克族;2.医疗技术进步,公共卫生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3.计划生育等政府限制生育的政策。
问题十:导致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增多的因素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因素的影响,其人口的年龄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即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就会相应地不断下降,我们称这个动态过程为人口老龄化;反之,如果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下降,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为人口年轻化。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既可能出现老龄化问题,也可能出现年轻化现象。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反映人口老龄化的统计指标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指标、反映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指标和抚养比指标。目前我国一般是以60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国际上则多以65岁为起点年龄。但随着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人口寿命的延长,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也逐渐地将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向65岁的国际标准靠拢。 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是其中一例。联合国认为,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当前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备受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这是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表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得出的沉重结论。其中报告指出,21世纪中国人口老化趋势分成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的第一阶段,是中国社会快速老龄化阶段,期间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率3.28%,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第二阶段(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增加620万老年人口,2050年老龄人口将超过4亿;第三阶段的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龄人口达到巅峰的4亿3700万,约为少儿人口的两倍,老龄人口将持续稳定在占总人口的31%左右。 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老年人口基数大。60岁以上老年人口是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1/5,是亚洲老年人口的1/2。联合国预测,中国在21世纪上半叶将一直是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口的20%;21世纪下半叶,中国也还是仅次于印度的第二老年人口大国。二是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从1980年到1999年,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就基本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而英国完成这一过程大约用了80年,瑞典用了40年。三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近年来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以年均约4.7%的速度增长,明显快于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目前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约占老年总人口的9.7%。四是地区老龄化程度差异较大。上海的人口年龄结构早在1979年就进入了老年型,而青海、宁夏等西......余下全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情况是什么?
综观世界各国人口情况、深入分析人口老龄化规律可以发现,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并不是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具体如下:
1、人口老龄化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人口老龄化普遍发生于世界各国,21世纪可以说是人口老龄化的世纪。发达国家早在二战结束时就已迈入老龄社会,此后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发展中国家尚未全部迈入老龄社会,但老龄化速度进入21世纪后快速提升。
2、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
同世界其他国家相继步入老龄社会一样,我国人口老龄化也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由“年轻型”向“老年型”的转变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到上世纪末,我国正式迈入老龄社会。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
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给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和医疗保健事业发展带来压力。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口规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将居高不下。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居世界首位,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约1/4。
21世纪前半叶,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持续攀升。这就要求整个社会的养老资金支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等都要以老年人口的总体规模为重要依据,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快老年病防治和老年保健事业发展。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充分认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规律和特征(人民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