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知识集合
1.符号“+”“-”是五百年前一位德国人最先使用的。当时他们并不表示“加上”“减
去”。知道三百多年前才正式用来表示“加上”“减去”。
2.“七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玩具,有七个块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形的薄板
组成,拼出来的图案变化万千。后来传到国外叫做“唐图”。“七巧板”流传到今天,
成为人们喜爱的一种智力玩具。
3.传说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一种滴水的器具来计时,名叫刻漏。
4.乘号“×”是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家最先使用的。因为乘法是一种特殊的加
法,所以他把加号斜过来表示。
5.公元前46年,罗马统帅儒略·恺撒指定历法。由于他出生在7月,为了表示他
的伟大,决定将7月改为“儒略月”,连同所有的单月都规定为31天,双月为30
天。这样一年多出一天,2月是古罗马处死犯人的月份,为了减少处死的人数,
将2月减少1天,为29天。
6.小方是一个木匠,但他很傲慢,有一天,师傅问他:“桌子有4个角,我砍去
一个,还剩几个?”小芳说4-1=3,三个。师傅告诉他,有5个
7、数字趣联
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年轻时与几个学友进京考试.他们到达试院时为时已晚.考官
说:"我出一联,你们若对得上,我就让你们进考场."考官的上联是:一叶孤舟,坐了二
三个学子,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苏东坡对出的下联是: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
考了三番两次,今日一定要中.
考官与苏东坡都将一至十这十个数字嵌入对联中,将读书人的艰辛与刻苦情况
描写得淋漓尽致.
8、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
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
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
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
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
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
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
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
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
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
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
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二十一世纪从哪年开始?
世纪是计算年代的单位,一百年为一个世纪.
第一世纪的起始年和末尾年,分别是公元1年和公元100年.常见的错误是有人
把起始年当作是公元零年,这显然不符合逻辑和我们的习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
序数的计算是从“1”开始的,而不是从“0”开始的。而正是这个理解上的错误,所
以才导致了世纪末尾年为公元99年的错误认识,这也是错把1999年当作是二十
世纪末尾年,错把2000年当作是二十一世纪起始年的原因.因为公元计数是序数,
所以应该从“1”开始,21世纪的第一年是2001年.
9、数学家的遗嘱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的遗嘱,当时他的妻子正怀着他们的第一胎小孩。“如
果我亲爱的妻子帮我生个儿子,我的儿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妻子将得
三分之一;如果是生女的,我的妻子将继承三分之二的遗产,我的女儿将得三分
之一。”
而不幸的是,在孩子出生前,这位数学家就去世了。之后,发生的事更困扰
大家,他的妻子帮他生了一对龙凤胎,而问题就发生在他的遗嘱内容。
如何遵照数学家的遗嘱,将遗产分给他的妻子、儿子、女儿呢?
10、有三位老师,一位姓张、一位姓王、一位姓李。不知道他们各教什么课程,
只知道三个人中,一位教语文、一位教数学、一位教外语。另外还知道,张老师
讲课只说中国话,外语老师是一位同学的叔叔,李老师是女的,她不教数学课。
他们各人究竟教什么课呢?
11、在下面的乘法算式里,每个汉字代表一个数字,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
这道算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呢?
数学故事:考试刚过,甲、乙、丙、丁四个人预测谁的成绩最好。
甲说:“丙的分数最高。”
乙说:“甲的分数最高。”
丙说:“我的分数肯定不是最高。”
丁说:“得最高分的不是我。”
等老师改完试卷,一看成绩,甲乙丙丁四人得分各不相同。至于其中谁得分
最多,四个人异口同声,都说:“我们只有一个人猜对了。”
究竟谁的成绩最好呢?
解答这类问题,最省脑筋的办法是枚举法,把全部四种可能情形逐个检查一
遍:
如果甲的分数最高,那么乙、丙、丁三个人猜对了,不符合结论“只有一个
人猜对”;
如果乙的分数最高,那么丙和丁两个人猜对,也不符合结论;
如果丙的分数最高,那么甲、丁两人猜对,还是不符合结论;
如果丁的分数最高,那么只有丙一个人猜对了,符合结论。
由此可见,一定是丁的成绩最好。
数学小笑话集合
1、无理算术
算术老师道:“这里有梨10只,吃去了6只,还剩多少?”一个贪食的学生答道:
“我看把剩下的也一起吃掉吧。”
2、四舍五入
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
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为什么?”
妈妈问道。“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
分给8角。’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
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4舍5入,因此,爸爸必须付
5角钱。”
3、大写
一位衣着时尚的女郎走进邮局汇款处,把汇款单填好后交给了营业员。营业员一
看,把单退回说:“数字要大写。”女郎头一歪说:“大写?格子这么小,叫我怎
么写得大?”
4、不算错
敏敏:“7+3=10,你怎么写成7+3=1呢?”宝宝:“只是末尾的0没有写而已嘛!”
敏敏:“那就错了!”宝宝说:“0不就是没有的意思吗。”
5、武则天
历史课上,老师问道:“谁知道武则天是什么人?”学生:“武则天是数学家,过
五则添,就是发明四舍五入的那位大数学家。”
6、等车
“爸爸,4路车来了!”“傻瓜,那不是4路,是31路!”“老师说,3+1=4!”小男
孩理直气壮地说。
7、差别在此
方老师在数学课上问阿细:“一半和十六分之八有何分别?”阿细没有回答。方老
师说:“想一想,如果要你选择半个橙和八块十六分之一的橙子,你要哪一样?”
阿细:“我一定要一半。”“为什么?”“橙子在分成十六分之一时已流去很多橙汁
了,老师你说是不是?”
8、验算
考试中某学生拿出骰子,摇出十道选择题答案。
快结束时他突然又拿出来摇。
监考老师终于忍无可忍:“你在干什么?”
学生答:“我在验算。”
9、四舍五入
仔仔兴高采烈地从学校里回来,问妈妈:“爸爸呢?”妈妈看到仔仔兴奋的样子,
奇怪地问:“爸爸在家,你找爸爸做什么?”“我向爸爸要5角钱。”“为什么?”妈
妈问道。
“在考数学以前,爸爸对我说‘如果考了100分,就给我1元钱,考80分给8角。’
今天,我数学考了45分。“仔仔回答说。
妈妈吃惊地问:“什么!数学才考45分?”仔仔得意地说:“是呀,数学上要四舍
五入,因此,爸爸必须付5角钱。”
10、乘法分配律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的姓名是:木(1+2+3)。
老师问:"这是谁的作业本?"一个学生站起来:"是我的!"老师:"你叫什么名字?
"学生:"木林森!"老师:"那你怎么把名字写成这样呢?"学生:"我用的是乘法
分配律!"
关于数学的谜语
打一成语:(1)1,2,5───;
(2)0000───;
(3)1000的平方=100*100*100───;
(4)1%───.
打一数学名词:(1)垂钓───;
(2)考试作弊───;
(3)大甩卖───;
(4)一元整───.
医生提笔。(打一数学名词)开方五四三二一。(打一数学名词)倒数
两牛打架。(打一数学名词)对顶角讨价还价。(打一数学名词)商数
查帐。(打一数学名词)对数马路没弯儿。(打一数学名词)直径
两边清点。(打一数学名词)分数异型。(打一数学名词)不等式
断纱接头-----延长线一视同仁,步入坦途------相等、平行线
断脐。(打两个数学名词)分子、分母土。(打一数学名词)等腰
逐次说明。(打一数学名词)分解一笔债务。(打一数学名词)负数
楚怀王遣横事齐。(打数学、化学名词各一)质子、求和搞错帐目。---误差
反复核算,并无错误。(打一数学名词)对数人民的力量。(打一数学名词)
无穷大
横看是只尺,竖看是根棒,年龄最最小,大哥他来当。(打一数字)1
像个蛋,不是蛋,说它圆,不大圆,说它没有它又有,成千上万连成串。(打
一数字)0
1.剃头;2.负荆请罪;
3.扳手腕;4.大同小异;
5.用手算;6.不足为奇;
7.批评得当;8.从最后一个数起
9.左顾右盼;10.再见了妈妈;
11.诊断之后;12.追本溯源;
13.长相一般:14.问君知多少;
15.风止柳练静;16.寻找单据;
17.并驾齐驱;18.剩下十分钱;
19.两角钱;20.三十分。
谜底
1.除法;2.求和;3.比例;4.近似;5.指数;6.偶数;7.有理数;8.倒数;9.
移项;10.分母;11.开方;12.求根;13.平面;14.几何;15.垂直;16.求证;17.
平行;18.余角;19.倍角;20.三角。
数学趣味题
每瓶汽水1元钱,你有12元,每3个空瓶可以换一瓶,问你能喝几瓶汽水?
数学笑话第一篇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数
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数学笑话第二篇
郭文是个大妙人,但他酸酒如命,每次喝酒,非整瓶不欢。一天,他又喝得半醉
了。他太太埋怨他已足足喝掉整瓶酒。郭文闻言,微睁醉眼,一手拿起空瓶,
一面摇头摆脑地说:「半瓶美酒,悲观者视之为空了一半,但乐观者却视为满了
一半。无论悲观也好,乐观亦好,总是-----1/2瓶满的酒=1/2瓶空的酒。然而,
代数法则有云,用同一常数乘以等式两边,其值不变。那麽,以2乘上式便得----1
瓶满的酒=1瓶空的酒。由此而得,刚才你说我喝足一瓶满的酒岂不是说我根本
没有喝酒吗?」
数学笑话第三篇
上午第四节课,A生肚子饿,无心听课,坐在位置上呆呆地想着牛肉,面包。数
学老师发现他走神,便提问他:“1.130小数向右移动一位,将会怎么样?”A生
毫不犹豫地回答:“将会开午饭!”
数学笑话第四篇
一名统计学家遇到一位数学家,统计学家调侃数学家说道:你们不是说若X=
Y且Y=Z,则X=Z吗!那么想必你若是喜欢一个女孩,那么那个女孩喜欢的
男生你也会喜欢罗!?”数学家想了一下反问道:那么你把左手放到一锅一百
度的开水中,右手放到一锅零度的冰水里想来也没事吧!因为它们平均不过是五
十度而已!”
数学笑话第五篇
伊萨克·巴罗(1630—1677年)是英国著名的数学家,曾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
对几何学颇有建树。他还是位名教士,著有大量久负盛名的布道文。他为人谦和
可亲,然而却与当时的国王查理二世的宠臣罗切斯特伯爵结下了难解之仇,只要
遇到一起,终免不了舌战。据说,罗切斯特曾将巴罗教士讥为“一座发霉的神学
院”。某日,巴罗为国王作祈祷后与罗切斯特狭路相逢。罗切斯特向巴罗深深
地鞠了一躬后,语带讥讽地说:“博士,请您帮我系上鞋带。”巴罗答道:“我请
您躺到地上去,爵爷。”“博士,我请您到地狱的中心去。”“爵爷,我请您站在
我对面。”“博士,我请您到地狱的最深层去。”“不敢,爵爷,这样高雅的宫殿
应留给您这样有身分的人啊!”说完,巴罗耸耸肩走开了。
爷爷问:“这次数学考试,大明考了九十五分,小明,你考了多少分?”小明:“我
比大明多一点儿。”“你考了九十六分?”“不,我考了9.5分。”
老师问学生:“6乘9等于多少?‘“54。”“对了。6乘9呢?”“45。”“......”
减法:数学课上,教师对一位学生说:“你怎么连减法都不会?例如,你家里有
十个苹果,被你吃了四个,结果是多少呢?”这个学生沮丧地说道:“结果是挨
了十下屁股!”
数字
“数字是不会骗人的,”老师说:“一座房子,如果一个人要花上十二天盖好,十
二个人就只要一天。二百八十八人只要一小时就够了。”一个学生接著说:“一
万七千二百八十人只要一分钟,一百零三万六千八百人只要一秒钟。此外,如果
一艘轮船横渡大西洋要六天,六艘轮船只要一天就够了。四杯25度C的水加在
一起就变开水了!数字是不会骗人的!”
家父酒量
数学教员:“桌上有三杯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有几杯?”小学生:“一杯也
没有了。”数学教员:“怎么?你没有听懂我的话吗?我再说一遍,桌上有三杯
酒,我请你父亲喝一杯,还有几杯?”小学生:“真的一杯也没有了。”数学老
师:“你懂得数学吗?”小学生:“先生,你不懂我父亲的脾气,他看见桌上有酒,
一杯也不肯放过的。”
最佳答案
数学老师:“一座楼房的楼梯共分五段,每段有20级台阶,若要登上顶楼,一共
要跨多少台阶一学生:“当然是所有的台阶!”
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
在上数学课的时候老师问同学们:“如果10个人拆一座房子需要3天,那么,由
5个人来拆同一座房子需要多少时间呢?”“这不可能,”一个男孩回答,“因为
同一座房子不能拆两次,老师!”
趣味数学题
1.过桥
2.今有abcd四人在晚上都要从桥的左边到右边。此桥一次最多只能走两人,
而且只有一支,过桥是一定要用手电筒。四人过桥最快所需时间如下为:a2分;
b3分;c8分;d10分。走的快的人要等走的慢的人,请问如何的走法才能在21
分让所有的人都过桥?
3.
4.2.巧插数字
5.125×4×3=2000
6.这个式子显然不等,可是如果算式中巧妙地插入两个数字“7”,这个等式便可
以成立,你知道这两个7应该插在哪吗?
7.
8.3.温馨四季
9.春夏×秋冬=春夏秋冬
10.春冬×秋夏=春夏秋冬
11.式中春、夏、秋、冬各代表四个不同的数字,你能指出它们各代表什么数
字吗?
12.4.破车下山
13.一个破车要走两英哩的路,上山及下山各一英哩,上山时每小时15英哩问当
它下山走第二个英哩的路时要多快才能达到平均速度为每小时30英哩?是45
英哩吗?你可要考虑清楚了呦!
14.5.共卖多少
15.王老太上集市上去卖鸡蛋,第一个人买走蓝子里鸡蛋的一半又一个,第二个
人买走剩下鸡蛋的一半又一个,这时蓝子里还剩一个鸡蛋,请问王老太共卖出多
少个鸡蛋?
16.6.有多少人参加考试
17.试卷上有6道选择题,每题有3个选项,结果阅卷老师发现,在所有卷子中
任选3张答卷,都有一道题的选择互不相同,请问最多有多少人参加了这次考
试?
18.
19.趣味数学题(二)
20.一、
21.
22.古希腊的里包含一个有趣的问题:
23.
24.过路人!这儿埋葬着丢番图,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童年;再过了一生的十二
分之一后,他开始长;又过了一生的后他结了婚;他有了儿子,但可惜儿子的寿
命只有父亲的一半;儿子死后,老人再活了四年就结束了余生。根据这个墓志铭,
请计算出丢番图的寿命。
25.
26.二、怎样合算
27.小臭班里的45个同学在石老师的带领下到一个春游。他们准备买票时,看见
一块牌子上写着:“请游客购票:每张票票价2元;50人或50人以上可以购买
团体票,票价按八折优惠。”很多同学提出:“我们应该怎样买票比较合算?”石
老师说:“这个问题问得好,看谁能计算出来。”
28.
29.三、分
30.秋天到了,小猴征征种的苹果都成熟了,他挑了最好的苹果装在6个箱子中,
准备送给好朋友和欣欣,6个箱子中分别装有11、12、14、16、17、20个苹果。
因为童童小,吃东西少一些,所以他准备只把1/3的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
欣欣,箱子不能拆分,你知道征征是怎么分的吗?
31.
32.四、谁将取胜
33.第三届动物运动会上,和狮子在1200米的长跑比赛中成绩相同。为最后决出
胜负,裁判老猴让老虎和狮子举行附加赛。这两头猛兽最后赛的是百米来回跑,
共计200米远。老虎每跨一步为2米,狮子一步为3米,但老虎每跨三步,狮子
却只能跨两步。
34.
35.据以上的“情报”,你能提前判断出谁将取胜吗?
36.
37.五、学生的编号
38.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199713321
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199532012
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的,几年级几班的,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39.
40.答案
41.趣味数学题(一)
42.
43.第1题答案:先是a和b一起过桥,然后将b留在对岸,a独自返回。a返回
后将手电筒交给c和d,让c和d一起过桥,c和d到达对岸后,将手电筒交给b,
让b将手电筒带回,最后a和b再次一起过桥。则所需时间为:3+2+10+3+3=21
分钟。
44.第2题答案:插入数字后的式子为:1725×4×3=20700
45.第3题答案:春=2;夏=1;秋=8;冬=7
46.第4题答案:无论如何破车的平均速度也不可能达到30英里/小时。因为当
平均速度为30英里/小时时,破车上、下山的总时间应为1/15小时。而破车上山
就用了1/15小时。所以说破车的平均速度是达不到30英里/小时的。
47.第5题答案:王老太共卖了10个鸡蛋。
48.第6题答案:最多有13人参加考试,不过具体的思考过程我也不太清楚,请
高手指教!
49.
50.趣味数学题(二)
51.
52.一、设丢番图寿命为x岁,由题意得
53.
54.x/6+x/12+x/7+5+x/2+4=x
55.
56.化简这个方程,得75x/84+9=x。
57.
58.解之,得x=84。
59.
60.就是说,丢番图的寿命是84岁。
61.
62.二、买46张个人票应付钱:2×46=92(元)。
63.
64.买50张团体票应付钱:2×50×80%=80(元)。
65.
66.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92-80=12(元)。
67.
68.即买团体票比买个人票少付12元,所以,应该买团体票。
69.
70.三、6个箱子中共有苹果11+12+14+16+17+20=90(个),所以童童应分苹果
90×1/3=30(个)。因为14+16=30(个),所以应该把装有14、16个苹果的两箱
苹果分给童童,其余的分给欣欣。
71.
72.四、老虎跨三步,跑2×3=6(米);狮子跨两步,跑3×2=6(米)。所以老虎
和狮子跑的速度是一样的。但老虎正好以五十步跑完100米,而狮子则在跑到
99米之处后还须再跨一步,到达102米处,然后往回跑。这样,狮子比老虎要
多跑4米,故老虎取胜。
73.
74.五、19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1995年入学的三年级二班的,学号是1号,该
生是女生。
75.
76.矫正
77.
78.答案:我总共用去的时间为4小时50分(7∶00—11∶50),除去游玩的时间
一个半小时,走路的时间应为3小时20分钟。因为来去时的步行时间相等,都
为1小时40分钟,并且离开博物馆开始往家走的准确时间应为8∶50+1∶30=
10∶20,所以回到家里的时间应为10∶20+1∶40=12。这时,应将闹钟拨到12
时才是准确的。
79.为什么少了1元?
80.解答:苹果每千克1元,梨每千克元,混合后每千克(1+)÷2=元,而小
明2.5千克只收2元,即每千克只收元。这样,每千克少收-=元。苹果和
梨一共30千克,就少收了1元。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8:22: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0169363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公元1年.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公元1年.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