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汉乐府古诗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cui)。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译文】
早晨,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荣生机。
常常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少壮年华时不发奋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注释】
⑴长歌行:汉乐府曲题。这首诗选自《乐府诗集》卷三十,属相和歌辞中
的平调曲。
⑵葵:“葵”作为蔬菜名,指中国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风·七
月》:“七月亨葵及。”李时珍《本草纲目》说“葵菜古人种为常食,今之种
者颇鲜。有紫茎、白茎二种,以白茎为胜。大叶小花,花紫黄色,其最小者名
鸭脚葵。其实大如指顶,皮薄而扁,实内子轻虚如荚仁。”此诗“青青园中
葵”即指此。
⑶朝露:清晨的露水。: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⑷”阳春“句:阳是温和。阳春是露水和阳光都充足的时候,露水和阳光
都是植物所需要的,都是大自然的恩惠,即所谓的”德泽“。布:布施,给
予。德泽:恩惠。
⑸秋节:秋季。
⑹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华(huā):同“花”。衰:一说读
“cuī”,因为古时候没有“shuāi”这个音;一说读shuāi,根据语文出版社出
版的《古代汉语》,除了普通话的规范发音之外,任何其他的朗读法都是不可
取的。
⑺百川:大河流。
⑻少壮:年轻力壮,指青少年时代。
⑼老大:指年老了,老年。徒:白白地。
【赏】
此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
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
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
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恐怕秋
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
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
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
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
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
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
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
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
──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
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
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
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
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
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
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
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空间,时光
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
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就像青
青葵叶一遇秋风就枯黄凋谢了。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
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
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
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
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
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
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就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
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
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
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
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8:21: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3008636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汉乐府诗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汉乐府诗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