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是什么
自我认知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
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
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什么叫做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lf-cognition)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
原理
个体对自我的觉察,或者说意识的形成,是来源于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后,经由记忆和思想产生的反应。因此,在形成记忆之前,个体是不会有自我意识的。如果说记忆是一切思想的基础,那自我认识就是个人基于思想之上的对于环境的反应。当一个人的记忆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后,比如出现了完全来自大脑的思维和想象力,个体的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
自我认知包括哪些方面
如何理解自我认知的概念,如何有效的进行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的概念:指的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有效地进行自我认知方法:
1、学会和情绪相处:我们遇到问题或者事件的时候首先是情绪的反应,一种是积极地,一种是消极的(抱怨),遇到高兴地事情会兴高采烈的兴奋;遇到失败、挫折的事情会垂头丧气,闷闷不乐;高兴的事情大家的笑容都是一样,但面对失败、挫折每个人的表现却大不相同。
有的人抱怨,抱怨出生不如意,抱怨他人,抱怨环境等等,需要知道,不管如何抱怨,客观环境不会随着抱怨而变好,相反只会变得越来越差,因为抱怨也是一种能量,也是相互的,就像一个弹簧一样。
所以是时候需要认识抱怨,不要想办法从我们的生活中把抱怨剔除出去,因为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是学会和抱怨相处。
2、感受他人的评价:对于自我的认识一方面来源自自我的认知,感受自己的情绪变化,但有时候只凭借自己无法对自己进行更全面的认知,所以需要借助一面镜子对自我认知,这面镜子可以是他人,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认真倾听仔细体分辨别人对我们的评价,有些评价可能会不太友好,有些可能会比较积极。
对于不友好或者积极的评价我们都需要进行认真的倾听,去判断我们之所以给对方留下友好或者批评的建议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我给对方造成了什么影响,还是对方希望对我的评价给他自己带来什么影响,带有目的的评价我们都不能把它当作真实的评价,他会让我们更加的迷失自我。
自我认知的作用
自我认知的心理认知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认知能力,对于教育程度低,或者智力程度比较低的人,也许终身也不具备这种自我的认知,而对于有些人,则能够超越这种心理认知。心理认知一般来说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因为心理活动本身是无限的,它会跟着个人经历和记忆以及思想和想象力不断地发展。
因此凡是出现和前一阶段或者时期不同的心理活动后,个体对自我的心理将会有一个总结和重新的调整。
什么是自我认识
自我认知包括哪4个方面?
自我认知的四个方面分别是:
1、自我了解
对自己的身体、能力、优缺点等方面来认识自己的生理情况、心理情况、以及社会情况。在生理方面身高或者长相是会导致个人产生自卑或自信等心理情绪。面对这些情绪,自己是否产生过调节或想要调节的想法,我们还能从自己的社会行为来为自己的人际交往打分。
2、他人评价
只从一个角度看一件东西往往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要吸收、听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从多个角度分析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了解到一个更为立体的自己,从而计划性的调控自己的优缺点。
3、社会反馈
虽然他人评价与自我了解已经能够产生一个立体客观的自我认知,但是这个客观会伴随着个体的主观情绪在其中,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缺陷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社会阶段的与自己相当的人群对自己进行对比。
4、反省总结
古语云一日三省吾身,反思自己是认识自己的最后一步。我们可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认识自己,但对人格等方面还需要自己做一个总结,当我们已经对自己有了全面的认识,最后只需要做出总结,一个栩栩如生的自我就呈现出来了。
自我认知的方法
1、现实情景检测法
日常活动中认识自己,通常我们日常行为都是自然发生的,没有通过任何的反思行为。例如:你会想一下,在对待脾气暴躁人时,你是否能够以礼相待;如果是,那么你可能具有较强的合作与适应能力,情绪的稳定性也较高。
2、内省法
通过与自己内心对话,反思自己。也不妨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2: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28921662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的四个维度包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自我认知(自我认知的四个维度包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