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的意思(回乡偶书的意思和注释)

更新时间:2023-03-01 07:55:45 阅读: 评论:0

回乡偶书的意思是什么

  回乡偶书的意思: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英语翻译

  Coming home

  作品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⑴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⑵,乡音无改鬓毛衰⑶。

  儿童相见不相识⑷,笑问客从何处来⑸。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⑹。

  惟有门前镜湖水⑺,春风不改旧时波。

  作品注释

  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

  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

  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在《辞海》中有两种读音和意义: 一:(shuai)衰落;衰退。如:年老力衰。 二:(cui)1.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2.通“缞”。古时丧服,用粗麻布制成,披于胸前。 从诗句语境来看,“衰”应作减少讲,即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减少。 而且,古人作诗讲究合辙压韵,“衰”应与首句尾字“回”压“ui”韵。故此句中“衰”读作“cui”,一声。疏落,衰败。鬓毛衰:老年人头发稀疏减少。

  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⑸笑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⑹消磨:逐渐消失、消除。

  ⑺镜湖: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乡就在镜湖边上。

  作品译文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越来越少。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回乡偶书的意思是什么

回乡偶书(唐朝诗人贺知章组诗)一般指回乡偶书二首。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白话译文:

其一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

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乡偶书


回乡偶书古诗的意思

回乡偶书古诗的意思: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

《回乡偶书》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这首诗的白话文翻译为: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原诗为:

《回乡偶书》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在公元744年(天宝三载),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时已八十六岁,这时,距他中年离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心头有无限感慨。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

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扩展资料:

《回乡偶书》的作者贺知章。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贺知章作为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其诗作对唐诗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引作用,对盛唐诗歌创作实践也具有示范意义,并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陶宗仪评价贺知章:“善草、隶,当世称重。晚节尤放诞,每醉必作为文词,行草相间,时及于怪逸,使醒而复书,未必尔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百度百科-贺知章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4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28545661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回乡偶书的意思(回乡偶书的意思和注释).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回乡偶书的意思(回乡偶书的意思和注释).pdf

标签:回乡   注释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