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简介20字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俄文名: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1883),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
屠格涅夫出生在奥廖尔省一个贵族家庭,但自幼厌恶农奴制度。曾先后在莫斯科大学、彼得堡大学就读,毕业后到柏林进修,回国后和别林斯基成为至交。从1847年起为《现代人》杂志撰稿,出于自由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反对农奴制。
屠格涅夫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创作,1847~1852年陆续写成的《猎人笔记》是其成名作,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的关系。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
在拘留中他写了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19世纪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创作的旺盛时期,他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罗亭》(1856)、《贵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与子》(1862)、《烟》(1867)、《处女地》(1877)。
扩展资料:
屠格涅夫一生都没有结婚。他一生中唯一的真爱就是献给歌手保利娜·维亚多夫人。她是个已婚妇女,婚姻幸福, 图尔格涅夫与家人保持着友好关系。
但他把一生都献给了维亚多, 如果可能的话,维亚多住在离家不远的地方,当她的两个女儿结婚后, 屠格涅夫为他们每个人都准备了嫁妆。
屠格涅夫 24岁时就爱上了女仆阿芙罗狄蒂, 屠格涅夫的母亲一听到屠格涅夫爱上阿芙罗狄蒂的传言,就大发雷霆, 下令立即派 "犯了错误的女人" 离开巴士克语。
阿芙罗狄蒂·亚耶尔莫拉耶只到了莫斯科。在那里, 她以裁缝的身份谋生。她离开时已经怀孕, 第二年春天,她生了一个女儿,名叫贝拉格海亚。女儿出生后不久,她就被从母亲身边带走,送到外婆的庄园。
图尔格涅夫每年都支付赡养费,直到1875年去世。屠格涅夫的女儿和祖母不高兴能生活在一起。女儿5岁时,屠格涅夫把她交给了他一生的崇拜者保利娜·维维安抚养她。在 1865年2月, 23岁的女儿结婚了。
屠格涅夫对女婿有很好的印象,他相信自己很美,善良又有能力,娶女儿会很高兴,因为婚礼家在物质上是有保障的: 女儿从父亲和女婿那里得到了丰厚的嫁妆,加斯田·布利乌是一家玻璃厂的老板。
很快,屠格涅夫就有了孙子。屠格涅夫本人从未尝过家庭幸福的滋味,他特别渴望希望女儿能幸福。然而,生活无情地欺骗了父女俩。
加斯顿破产了,挥霍了他妻子所有的嫁妆。夫妻之间的不和,幸福的家庭被彻底摧毁。贝拉格海亚带着孩,没有任何财物,离开丈夫跑到瑞士。屠格涅夫虽然年事已高,病情严重,但他尽可能地资助她,帮助她躲起来,甚至在临终前看不到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简介
诗人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被称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以下是我整理的诗人屠格涅夫简介,欢迎参考阅读!
人物生平
1818年11月9日屠格涅夫生于俄国奥廖尔省奥廖尔一个旧式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个骑兵团团长。屠格涅夫的母亲很坏,酒后杀了屠格涅夫的哥哥,把他当下酒菜。
1833年进莫斯科大学文学系,一年后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语文专业,毕业后到德国柏林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和希腊与拉丁文。屠格涅夫进入莫斯科大学学习一年,随后转入圣彼得堡大学学习经典著作,俄国文学和哲学。
1838年前往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在欧洲屠格涅夫见到了更加现代化的社会制度,被视为“欧化”的知识分子,主张俄国学习西方,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1843年春,屠格涅夫和他的最早师父李根(中文译名)共同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标志着他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屠格涅夫发表叙事长诗《巴拉莎》受到了别林斯基的好评,此后二人建立了深厚友谊。在这之后屠格涅夫开始逐渐转向了散文创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说《安德烈·柯洛索夫》。继而发表叙事诗《地主》和中篇小说《彼土什科夫》,它们已显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响。他还创作了许多剧本,其中《食客》、《贵族长的早宴》、《单身汉》等,主要反映贵族生活和风习。
19世纪50年代初发表的中篇小说如《多余人日记》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
1847年-1852年,他在进步刊物《现代人》上发表其成名作《猎人笔记》。该作品反农奴制的倾向触怒了当局,当局以屠格涅夫发表追悼果戈里文章违反审查条例为由,将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写了著名的反农奴制的短篇小说《木木》。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欣赏一位少年写的小说《童年》后来通过他的欣赏与鼓励,给了这个少年很大信心,使这个少年日后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
1855年屠格涅夫发表著名剧本《村中一月》,开始逐渐关心知识分子与贵族的冲突问题。1856年他发表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是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的形象。1859年屠格涅夫发表《贵族之家》。1860年他发表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杜勃罗留波夫非常看重这篇小说,发表了著名评论《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断言“前夜离随之而来的白天总是不远的”,认为屠格涅夫描绘了革命的前夜。屠格涅夫不同意这一断语,希望涅克拉索夫不要发表这篇评论,涅克拉索夫没有同意,导致了屠格涅夫和《现代人》杂志的决裂。
1862年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主人公巴扎罗夫狂傲,重视行动,重视科学实验。是作者假想的新人形象,但是遭到民主派的抨击。
1860年代后期,他长年居住在国外。他结识了许多外国著名作家,如他与法国作家乔治·桑、福楼拜、都德、左拉和莫泊桑等人关系密切。他向西欧介绍俄罗斯文学,特别是普希金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1867年,他创作了长篇小说《烟》。
19世纪70年代,屠格涅夫定居法国。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回忆的中篇小说”,如《草原上的李尔王》、《普宁与巴布宁》和《春潮》等。1877年他发表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处女地》。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远离祖国的屠格涅夫在病榻上写了83篇散文诗表达了他暮年的情怀。《散文诗》是他整个生命和艺术的总结,融汇了他一生创作的特点:爱国主义、民主精神、悲观情绪、真诚、善良;敏锐、抒情、哲理、简洁。它既是他人格的写照,又是他艺术的结晶;既是他思想和情感的履历表,又是他全部创作的大纲。
1883年8月22日他病逝于巴黎。根据他生前的遗嘱,遗体被运回俄国安葬在彼得堡的沃尔科夫墓地的别林斯基墓旁。
写作风格
总体风格
屠格涅夫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创作始于诗歌而止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其中他的6部长篇小说令人瞩目。他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他的作品,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尤其善于刻画自然景物的瞬息万变,并赋以诗意和哲理。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他的创作的一个最根本的倾向就是不追随某种社会思潮,而致力于描绘和建塑俄罗斯民族特有的人情风俗、民族的伦理观念及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格的俄罗斯民族风骨。这对俄国文学的发展有良好的影响。
屠格涅夫的中短篇小说几乎都可以视为诗歌与散文相结合产生的形式,而且是典范的俄国诗歌和俄国散文相结合产生的新形式,换个角度说,就是典范的俄国浪漫主义和典范的俄国现实主义相结合产生的新形式。
屠格涅夫的心理的抒情的诗意的中短篇小说,从总体上说是诗歌对散文全面渗透的一种新的文体;但具体说来,也就是说从其内部各种不同的变体来说,却又是一种十分自由的文学形式。屠格涅夫对这种文体采取十分灵活的态度,他根据题材和人物的不同有选择地调节诗歌介入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对于爱情题材,多半会加强情感的和心理的渲染;对于奇人趣事,多半会着眼于构思的巧妙;对于有神秘意味的内容,多半会强化瞬间的气氛;对于“俄国的哈姆雷特”,则一定不会放过他们的心路历程的展示,对于纯情的少男少女,则大力抒写他们爱的感觉。因此,屠格捏夫中短篇小说的文体在诗服对散文的全面渗透的总体趋向中,又获得各种不同的形态。
屠格涅夫善于选择生活中的某个场景,善于摄取场景中的人和物,或者是选择事态的某个侧面,聚焦故事中的某个动人环节,寓情于只,示情以景,情景彼此渗透。
与相当自由和灵活的中短篇小说文体相比较,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文体则相对稳定得多。诗歌的因素虽已减弱,但绝没有消失,它总是适时地从叙事的缝隙中“破土而出”,从而在各个方面强化叙事的效果。与此同时,戏剧的因素似有历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它甚至还赋予屠格涅夫长篇小说以程式化的特点,如大致差不多的总体结构,不大的活动空间,不长的时间跨度,占有中心位置的人物的对话,必不可少的插叙或补叙,瞬间的激箔时刻,情节的急转直下,紧接着的高潮,独特的尾声,再加上穿插其中的适可而止和恰到好处的诗意的渲染和点拨。这些便是屠格涅夫长篇小说的.基本结构方式,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稳固和运用得相当纯熟的程式。所以屠格涅夫长篇小说在文体上表现出一种对其他文体如诗歌和戏剧等的“综合”的趋向,这是集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于一身的屠格涅夫所独具的特点。
爱情描写
屠格涅夫是19世纪俄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笔下一些著名的男女主人公已成为俄罗斯文学中不朽的艺术形象,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要地位。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纯洁、含蓄、散发着芬芳的诗意,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
在文学史上,屠格涅夫别开生面,第一个把社会理想引入爱情。打开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小说,我们就可以发现,作品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经历了种种艰难曲挤后,终未成眷属。屠格涅夫曾多次这样讲过:“我主要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最感兴趣的是人的面貌的生动活泼的真实。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生活的真实,才是作者的最高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这就告诉我们,作家创作时对现实生活的忠实战胜了其对女性的偏爱,他笔下的爱情故事以悲剧结局,是由19世纪40-70年代俄国社会现实决定的,这是时代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屠格涅夫勇于细致揖示主人公爱情的萌芽、产生和发展,对男女间爱情外在细节的描写却简洁,更不涉狠窥,因而屠格涅夫笔下的爱憎,不管是爱的萌动,还是爱的交流,都显得格外庄重、理智、深沉,富有诗意。
他的作品含蓄而富有诗意。当然,屠格涅夫在爱情描写中也并末绝对回避形体动作的细节描写,而是写得有分寸的东西上。这种描写,就不能不比欧美某些文学作品中那种偏于性爱的描写诗意深刻得多。
人道主义
屠格涅夫对于人类有着深深的热爱,这种爱不仅表现于他对具有善良、勇敢、坚韧等高尚品德的人的赞美和颂扬.而见特别表现在他对人类的苦难的深深同情。表现在他总想竭力帮助那些受苦受难的人,表现在他对造成这种苦难的人的憎恶和谴责。所有这些都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屠格涅夫从人道主义出发,无情地揭露、深刻地批判了不人道的社会制度。他的作品无不体现着这种不妥协的精神,而这也就表明他与其所从出的贵族阶级的彻底决裂。
关于屠格涅夫的资料 屠格涅夫简介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屠格涅夫的简介
俄罗斯人屠格涅夫写了小说《猎人笔记》、《穆木》、《贵族之家》、《前夜》等。屠格涅夫,生于1818年,是19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处女地》,中篇小说《阿霞》、《初恋》等。猎人笔记》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主要表现农奴制下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关系。屠格涅夫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他的创作始于诗歌,终于散文诗,在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833年,他进入莫斯科大学文学系学习。一年后,他转入彼得堡大学哲学系。毕业后,他去了德国柏林大学,在那里他学习了哲学、历史和希腊语和拉丁语。屠格涅夫在莫斯科大学学习了一年,然后转到圣彼得堡大学学习古典文学、俄罗斯文学和哲学。1838年,他去柏林大学学习黑格尔哲学。屠格涅夫在欧洲看到了更现代的社会制度,被视为 "欧洲 "的知识分子主张俄罗斯向西方学习,废除包括农奴制在内的封建制度。
从基尔萨诺夫大学毕业后,贵族子女与他的朋友、平民医学生巴扎罗夫到他父亲的庄园参观。巴扎罗夫的民主观点与基尔沙诺夫家族的贵族自由主义观点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尤其是与阿尔卡迪的叔叔帕维尔,在这场冲突中,巴扎罗夫占了上风。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屠格涅夫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26684674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麻雀》原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屠格涅夫简介(屠格涅夫《麻雀》原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