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更新时间:2023-03-01 07:06:21 阅读: 评论:0

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招教笔试内容一般为三类:教育基础知识、公共基础知识、学科专业知识。

教育基础知识:

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职业道德、教育法规、新课改、教学技能、教育写作等等。

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对于这一点需要注意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学生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作为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根本任务。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总结出“十学会”: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

扩展资料:

李岚清副总理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

例如,它明确地区分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

第一,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而"应试教育"的目标是"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在此目标导向下,即使客观上能使部分学生的某些素质获得浅层次发展,也只能是片面的,以牺牲其他方面发展为代价的。

第二,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必然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而"应试教育"则把目光盯在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弃多数学生于不顾,甚至不惜将正常儿童扣上"弱智"帽子,使其不列入分数统计。

第三,素质教育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而"应试教育"则使教育者跟着考试指挥棒亦步亦趋,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说教、被动接受为基本特征的。

参考资料:

人民网——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究竟是什么

百度百科——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加强,新时期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

2、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以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面对少数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职业理念在教师资格证考试当中分值占比较大,不仅有单选题,还会以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下面我们着重看一下素质教育内涵相关考点。

教师职业理念——素质教育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内容: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内涵理解:

第一、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素)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这一部分在历年的考试中一般只会出现在选择题当中,考生只需要记忆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好单选题备考即可。

第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

这一部分在历年考试当中会出现单选题以及材料题,考生需要掌握其具体含义,一般情况下如果在某个教师的教育行为当中只针对了其中一部分学生进行重视,老师的行为就是违反了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某教师坚持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则是践行了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

全面发展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它提出了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合理素质结构,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思想的、文化的素质。素质教育强调受教育者发展的全面性,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部分做单选、材料题备考,常见材料中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占用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环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的时间,都是违背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而老师积极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则践行了该原则。

第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个性)

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社会也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为了使有不同天赋和爱好的孩子,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除了统一的基础课程外,通过各种教育方式给予他们能发挥天赋和爱好的空间和时间。这一部分做单选题、材料题备考,需要注意的是促进学生核心健康发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发展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材料分析题中老师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则说明材料中老师践行了该原则,反之,老师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待所有学生,忽视学生差异,则材料中老师违背了该原则。

第五、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

把培养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作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工程的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创新精神主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认同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实践能力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己探索自己动手的过程中归纳总结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与传统教育的区别。

口诀:提速素个性创两全

2020教师资格考试笔试考前冲刺报

点下方“了解更多”查看。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介绍如下: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但也并非绝对对立的概念,因为两者在词义上本来就并非反义词。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以人为的性格为基础,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

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教育实际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甚至校长仍然认为素质教育不好具体操作,难落实,于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摆形式上;受" 应试教育" 思想的禁锢,许多学校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过重,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问题;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25581669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pdf

标签:素质教育   内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