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说的是谁的故事
韦编三绝说的是哪位名人?
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孔子勤奋读书的故事。
孔子晚年的时后,对易经非常有兴趣,决心把它读通。 当时的书是把竹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然后在上面刻字而成的。 由于孔子反复阅读研究这本书,使它牢固的绳子磨断了几次,不得不重新多次换上绳子再使用。 后来,人们就用韦编三绝来形容人读书勤奋。
成语寓意
孔子之所以成为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家,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兼收并蓄,勤于学习,取众家之长,成一家之言。
中国自古就崇尚读书,古人有关学习的动人故事很多,许多都成为经典成语,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燃薪夜读、隔篱听讲、映雪读书、以荻画字。大多颂扬的是不畏条件简陋、环境艰苦,努力学习进取的精神。“韦编三绝”所颂扬的核心精神是学习应该勤奋。
其实,除了勤奋和刻苦,古人读书也很讲究方式方法。“韦编三绝”指的是精读。苏轼也提倡一本书要反复读,但每次都要有不同的目的和重点。因为每次着眼点不同,收获也就不一样。而陶渊明则自称“好读书,不求甚解”,其着眼点并不是浮皮潦草,而是读书范围要广博,要讲方法,求效率。
韦编三绝说的是哪位名人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释义
韦编指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是一个概数,表示多次,绝是断的意思,韦编三绝的意思就是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用来比喻读书勤奋。
韦编三绝主人公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谁
韦编三绝的主人公是孔子,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开创了儒家之风,仁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韦编三绝的近义词
映雪读书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自】明·廖用贤《尚友录》卷四“晋代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境贫寒,灯已无油,尝于冬月映雪读书。”
译文:晋代孙康,京兆(西安)人,聪敏喜爱学习。由于家境贫寒,没钱买灯油,在冬天的雪地里借着月光读书。
【例子】这种映雪读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韦编三绝是谁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6: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23554639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韦编三绝说的是谁(韦编三绝说的是谁很勤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韦编三绝说的是谁(韦编三绝说的是谁很勤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