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那里的美景?
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中国古代就没有探亲假
在封建社会的许多王朝,统治者为了弘扬孝道,专门针对朝廷官员制定了探亲假制度。
在唐代,如果官员离开原籍远任,在一定年限内便能享受探亲假的"福利"。
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哪里美景?
唐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描写的是什么场景?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出自于唐朝诗人杜牧的诗《寄扬州韩绰判官》。是诗人杜牧离开杭州后回忆过去,怀念故人时有感而发作出来的诗,这句诗写的是在一个秋风萧瑟的夜晚,江面湖水平静,诗人在亭中吹风时,听见远处有人吹箫,声音幽怨,不禁引起诗人对好有韩绰的思念之情。
《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为“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在这首这首诗的前三句基本是物像连接,有青山,江水,草木,桥,萧。画面清爽悠扬,可见诗人怀念友人时情绪并没有被悲伤痛苦所吞噬,只是淡淡的哀愁,不值一提,诗人还是很乐观的,他将情感寄情于山水。
他看见自己所在的苏州,一片美好景象,及时秋日已到也不见萧瑟之景,想着就算草木凋谢,来年还会是一片茂盛就觉得内心不再那么忧伤,因为故人仍在,见面是迟早的事,自己在此处思念着友人,天下共享一月,友人在扬州一定能感受得到的。诗人又巧妙的将对自己身在他乡的思乡之情隐藏在诗中,所以整首诗看起来并不伤感,反倒让人读来很轻松。
杜牧在仕途上也不顺,如今能这般轻描淡写的对待贬谪也是在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了。他不再为仕途不顺,亲友离别而伤痛不已,而是珍惜眼前的良辰美景,变得乐观开朗,对他自己而言也应该是十分欣慰了。
杜牧的诗作24桥明月夜其中24桥是扬州著名景点?
是。
二十四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历史上的二十四桥早已颓圮于荒烟衰草。现今扬州市经过规划,在瘦西湖西修长桥,筑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桥景点,为古城扬州增添了新的风韵。二十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
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
所以我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著名景点中一个地标景观,不过到了扬州也可以观看其他景点,比如瘦西湖,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总面积2000亩,水上面积700亩,游览区面积100公顷。
扩展资料: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首诗写的是扬州。
出自唐代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指的是什么
“二十四桥明月夜”出自?全诗何解?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或开成元年(836年)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年)至大和九年(835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9503641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哪里).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二十四桥明月夜描写的是哪里).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