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哪位?都有什么样的贡献?
民以食为天!袁隆平教授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已使中国整个水稻产量提高了20%。增产的粮食可解决七千万人的吃饭问题。
袁隆平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杂交水稻的研究之中,为中国人民的粮食自给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挽救了世界数十亿人缺粮人的生命。袁隆平的贡献是世界性的,世界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农组织奖,中国最高国家奖。现在袁隆平品牌价值超千亿元,但他生活简朴,一心培养后人。
1.袁隆平发明了水稻杂交技术。
植物杂交技术,水稻杂交技术,国内杂交水稻研究者、率先出研究成果,袁隆平所做的,是遵照前人既有的方法和思路,加上运气和坚持不懈的科研精神找到了合适的亲本培育并加以改进。
2.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现在中国人吃的大米都是来自杂交水稻。
水稻增产起关键作用的是农药化肥的使用;杂交水稻米质差,口感差,现在很少用于食用,以做饲料为主;杂交水稻种子价高,且不能留种,收购价格比常规稻低,农民并不愿意种,杂交水稻实际产量不比常规稻种高多少,高产数据只存在于实验田。
3.袁隆平成果足以获得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要求研究成果有首创性,袁隆平杂交水稻不具备。
4.袁隆平高风亮节淡薄名利。
商人而已,名下有多家公司,商业机构的目的就是牟利。当然,袁隆平用技术成果转化为营业收入是合情合理的,并不能因为牟利而被指责。
解决了全世界最多人口中国的粮食问题,他曾经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开展合作和技术交流;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举办了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约2000多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重大巨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还特意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这才是我们真正的明星,也是应该中国人为之要追捧的明星。
袁隆平院士为中国和世界的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为解决粮食问题贡献了一生,九十岁还下田,还在研究杂交水稻的高产,他是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型,是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的巨大损失。袁隆平院士千古流芳,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中国和世界人民的心里,是我们心中的丰碑,要学习袁隆平院士的奉献精神,继承他的未竟事业,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去世,他对杂交水稻的贡献有哪些?
5月22日,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去世之后举国齐哀,不少网民和群众纷纷到袁隆平先生遗体前悼念和。这位曾经解决中国人民温饱问题的农学家,如今真的已经成为教科书上的历史人物。虽然袁隆平先生已经永远地离开我们,但是他这一生的贡献和所作出的成就是中国人的骄傲,具体的贡献如下。
一、袁隆平先生第一次推翻水稻无法杂交的理论。
袁隆平先生从母校毕业之后就致力于水稻研究。某年夏天,偶然间他在田间看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穗,这引发了袁隆平先生的奇想。之后他将这株稻穗用作来年杂交的种子,虽然没有太多成果,但后续他天南海北到处寻找这种稻穗。最后在三亚等地又找到相似的稻穗,他把它用于研究,最后试验真的成功并且推翻了水稻无法杂交的理论。
二、袁隆平先生推出三系杂交水稻法攻克了杂交水稻育种难题。
袁隆平先生毕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便是三系水稻杂交法的技术。这个技术让人类攻克了杂交水稻的育种难题,同时也让天然杂交水稻能够运用于实践。这一贡献直接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三、袁隆平先生实现了水稻增产梦想。
在杂交水稻技术开发出来之后,袁隆平先生又着力于实现杂交水稻增产增收的事宜。几十年来,他始终如一日勤快地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将水稻的产量增产至1500公斤每亩。他的天然杂交水稻技术也为全世界人民作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袁隆平先生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领域科学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他在农科学发展道路上的贡献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榜样。不知道你对袁隆平先生了解多少?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杂交水稻之父”耳听能详,他有什么贡献?
袁隆平先生无论是对于我们国家还是对于世界来说都是一位伟大的人,他生前为国家以及世界所作出的最大贡献就是培育出了杂交水稻,由于他的成功培育可以说是解决了世界上1/5的人口温饱问题,这样的一个贡献足以让人对他膜拜。提到袁隆平先生的话,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称号杂交水稻之父。
只不过很多的人并不明白他的这个称号是怎样获得的,其实我国在建国之后的粮食产量一直提不上来。对于百姓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温饱问题,如果说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的话,那么其他的任何经济建设等等基本上都会成为空谈,所以说那时候百姓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提高粮食的产量。
在原来普通的农民想要提高粮食产量的话,他们都会通过勤耕种勤播种,通过这样的方式去根据气候的变化来提高粮食产量。但是由于气候以及本身粮食它的质量就并不高,所以说这个产量的提高也是非常的缓慢的。那么袁隆平先生他就想出了利用杂交的方法,让优质的粮食种子和优质的粮食种子结合起来。
通过这种结合来促进种子的质量提升,从而提升水稻的产量。由于它的这一发现以及成功的实验使得这种杂交水稻得到了大面积的普及,那么在这种水稻得到种植之后,使得蒸汽的粮食水平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那么也由于他的这一项技术,所以说解决了世界上1/5的人口粮食问题这样一项技术的成功实验,使得那时候我们爷爷奶奶那辈的人摆脱了饥饿。能够解决吃饭的问题,可以说是解决了人们的大问题,所以说袁隆平先生才会受到如此多人的尊重,才会享有如此高的声誉。
91岁袁隆平去世,生前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的贡献到底有多大?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点07分,袁隆平院士因病去世,此消息一出,全国人民都十分悲痛。
提到袁隆平院士,我相信大家都对他怀着十分的崇敬,对于他的去世,真的深表惋惜,他行事低调,从来不在媒体新闻上吹嘘自己,生活当中,他就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但他对国家的贡献却是其他人都无法替代的。
他出生在北京,少年时期他跟随父母走过很多地方,出生城市的他,原本对于乡村的概念是很模糊的,当他六岁时,第一次看到农村里的果园,他就觉得非常神奇。当时他就暗下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去学农。
新中国成立那年,他刚刚高中毕业,家人都希望他可以去南京中山大学读书,但是被他拒绝了,因为他早早就有了自己的梦想,他的梦想就是成为农业科学家。对于这个梦想他一坚持就是70年。
袁隆平的贡献
从西南大学毕业之后,袁隆平被分配到湖南的一个农校教学,在1960年,细心的他在学校的试验田当中,惊奇地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经过他的分析,那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从此,他便踏上了研究杂交水稻的道路当中。
在1971年,他被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主要负责杂交稻的研究。
1973年,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水稻在原有的产量上增长了一倍之多。
1986年,他提出对杂交水稻进行育种,让水稻的种植更加地高效简单。说起来很容易,但将想法赋予实现,他整整走了9年。
1996年,超级水稻育种正式立项。
2000年,实现了水稻亩产700公斤。
2004年,水稻亩产量继续增长,实现了800公斤。
2011年,水稻亩产量达到900公斤。
2014年,水稻亩产量高达1千公斤。
2020年,在湖南溆浦县红星村超级稻基地,第三代双季杂交稻的亩产量达到1530.76公斤。
这一年是袁隆平院士的90岁,在他完成了杂交水稻亩产3000斤的愿望,这个愿望,他付出了自己的一辈子。
总结
记得之前看过一个关于袁隆平院士的采访节目,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从来不穿很贵的衣服,只去很便宜很普通的那一个小理发店,他有着如今的成就,却从不张扬炫耀,更多的时候,他都是在试验田里潜心研究水稻。
他用一生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改善,让今天的我们都可以吃饱饭,90多岁的他还没有忘记奋斗,他几十年来所做出的努力,不是我们三言两语就可以概述清楚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大多数人都只是选择围观,很少有人选择坚持,用一生坚持的人就更少更少了,袁隆平院士值得我们敬佩,他应该被载入史册,我们也将永远铭记住这个名字。
愿他一路走好!
袁隆平为什么称为杂交水稻之父?都有什么伟绩?
因为是袁隆平发明了杂交水稻,袁隆平为了人民吃上粮食,自己经历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不育植株,让人们有饭吃,解除饥饿,所以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袁隆平当乡村教师的时候,带着学生去见习。所谓的见习就是到农村的麦田里,庄稼地里和勾勾叉叉的农田边上,看一看农作物的长势怎样。以及各种农业的产品是什么样子的。就这时候有一次他发现了一株野生稻。袁隆平在海南接受凤凰财经采访时发表了对转基因的看法。对于转基因大豆,袁隆平指出,只要是通过安全检测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没有问题的。袁隆平表示,转基因是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常常是很多人一起努力探讨很正常。不能否认在当时有很多的科研人员在研究杂交水稻,只能说袁隆平院士运气很好,找到了雄性不育株。发现大于发明,但是成功的上帝也最能眷顾认真投入,有崇高目标无私追求的人。不管从哪一个角度看,必须承认袁隆平带头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这是对人类的一个伟大的贡献。
如果没有袁隆平院士杂交对水稻研究的贡献,粮食的短缺将是十分可怕的局面。所以在今天哪怕对粮食的研究水平超过了袁隆平,也应该永远不能忘记袁隆平院士作出的杰出贡献。袁隆平院士是杂交水稻之父,当之无愧。
袁老先生为国人有饭吃,终生研究杂交水稻,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项研究成果,是他带着他的团队,经过反复实验,成功获得,是前无古人的创举,所以国家和人民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和荣誉,称他为“水稻杂交之父,”授之无愧!
杂交水稻之父的贡献
袁隆平作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将自己的毕生心血都用于研究杂交水稻的技术,他发明了三系法灿型杂交水稻,并且成功研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还创立了超级杂交水稻体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以及农业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非常杰出的贡献。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他的大学是在西南农业学院,也就是现在的重庆西南大学就读的,从西南农学院毕业之后,服从当时的统一分配,去到了湖南怀化省的一个地区任教,然后是在湖南省安江农业学院任教员的时候,在农校的试验田中无意中发现了一种特殊形状的水稻。当时还是一个教师的他面对当时严重的饥荒,立志用农业科学去击败饥饿。从此开始了水稻雄性不育的事业。
1987年,袁隆平的三位学生在安江农业灿稻试验田材料当中,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光敏不育水稻,这株水稻的不育率以及不育度都达到了惊人的到100%,这一的成果让杂交水稻从三系法成功过渡到了两系法,也正是在这一年,袁隆平重新提出了杂交水稻的发展战略。
1987年成立的以两系法杂交水稻为专题的科研团队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在经历了九年的艰苦奋战之后,两系法的杂交水稻,不管是从产量还是品质上都比一般的水稻要好,同时两系法杂交水稻也使中国的杂交水稻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领先的水平。
1997年,袁隆平提出了提高光合效率的高产杂交水稻的模式从此开启了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当时在世界上这都是一道超级难题,然而袁隆平的团队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的攻克难关,最终是在云南永胜创造了每亩高达1137.5公斤的高产纪录,之后第一期超级杂交水稻得到了3000万亩的推广。
在第一期超级杂交水稻成功之后,袁隆平团队也是开始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以及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最终在2013年9月份的时候,第四期超级杂交水稻的示范田实现百亩平均产量988.1公斤的记录,这个数字是创了世界记录的,为我国在世界杂交水稻的水平上又贡献了非常大的一笔。
袁隆平老先生一生热爱祖国,造福人民,是中国杂交水稻开创者,更可以说是当代的神农,他那不畏艰险,执着追求的坚强意志,是值得我们当代中国每一个人去学习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9432620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杂交水稻谁的功劳最大(杂交水稻谁的贡献最大).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杂交水稻谁的功劳最大(杂交水稻谁的贡献最大).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