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1 05:06:14 阅读: 评论:0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 全诗

原文: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朝代】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扩展资料: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整体赏析: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

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被视为绝唱,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副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全诗是什么?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两句的意思是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这出自是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原文奉上:
峨眉山月歌
作者:李白(唐代)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影入平羌江水流上一句是什么?

影入平羌江水流上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

原文:

《送张嘉州》北宋苏轼

少年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颇愿身为汉嘉守,载酒时作凌云游。

虚名无用今白首,梦中却到龙泓口。浮云轩冕何足言,惟有江山难入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谪仙此语谁解道,请君见月时登楼。

笑谈万事真何有,一时付与东岩酒。归来还受一大钱,好意莫违黄发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元佑四年(1089),苏轼时任杭州太守。再次被启用,仍然勇于任事,著名的苏堤就是在这一任职期间主持修建的。当得知同僚张伯温将赴自己家乡出任嘉州太守时,特以此诗相赠。


峨眉山月半轮秋引入平羌江水流全诗的意思

译文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扩展资料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首句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用“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捏来,自然高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故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写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在写法上,全篇以“峨眉山月”为核心,以此为触媒,引发的意蕴十分丰富,加强了吟月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在章法上,全诗四句,连有五个地名,且组织精巧,意境深绵,丝毫没有堆砌的痕迹,于此可以看出李白绝句空灵秀丽的一面。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3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83746159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pdf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