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腺战士的主要作品
年份日期中文名称集数类型外文名称2016年3月杀戮天使16RPG 杀戮の天使 2016年2月死抑或亡5RPGDEAD or DIE拆线红偶(毛线大冒险)11RPGunravel 2015年11月夜廻10 RPG夜廻10月谎言之屋6RPG谎言之屋 9月丧尸千金与魔法使2AVG死ンデル嬢と魔法使い8月头发育成2 EDU髪生える 兄弟:双子传说9ACTBrothers - A Tale of Two SonsEntity1(因bug已弃坑)RPGEntity7月星期一(复健小短篇)1RPGゲツヨウビ5月明星志愿9EDU明星志愿4月白箱魔法使6AVG白はこの魔法使い只有两人(复健用小短篇)1RPGふたりきり 2月 狱都事变5 RPG 狱都事変 2014年 12月 木偶历险记21PS3Puppeteer11月 死亡之舞 6 RPG Dan
Macabre
ダンス·マカブル 10月 我的病房 3 RPG 仆の病室神鬼寓言:
周年纪念版 1 RPG Fable Anniversary 9月幻想少女的糖果屋13 RPG幻想乙女のおかしな隐れ家7月 雨境迷踪 9 AVG Rain恐怖之森 1AVGDeathForest ~森からの脱出~小红帽之狼 5 RPG 赤ずきんの狼 6月 水果探求者 3 RPG フルーツ☆シーカーSister 5 RPG Sister 5月 Bury(埋葬/埋藏) 8(原第9p彩蛋篇应作者要求已删除)RPGBuryEfframai
鬼屋探险 1RPGEfframai
-エフレヤイ- 伪娘的请求!
~回想起我们的纪念日~ 1PUZ男の娘の愿い~思い出して!仆达の记念日~幻梦女王 7RPG幻梦の女王4月园庭色灰 1A·RPG园庭色灰被堵塞的废弃隧道1AVG 塞がれた廃トンネル3月月光妖怪4(应作者要求无法继续实况) RPG 月光妖怪2月大海原与大海原 21RPG 大海原と大海原 2013年12月泰坦之魂 1ACT Titan Souls愉快的跑腿儿 1PUZ 或 ETCユカイナお遣い 灰色庭园 18A·RPG灰色庭园 11月那就飞嘛 6PUZ飞べば良いじゃん。9月花子的失落日记8PUZ花子的失落日记8月烤猪真好吃 4A·RPG焼豚ウンメェナ荆棘之城 2A·PUZいばらの城人鱼沼7PUZ人鱼沼Mogeko Castle 9RPGMogeko Castle7月黑猫K 1PUZ黒猫のK粪作4合1 1 Puzzle·RPG4つのクソゲーがひとつに6月湿润丽贝卡 4ETCぬれる、レベッカ黑暗小红帽 1AVG赤ずきん ダクサイド 贫民区历险记 4A·AVGPapo&Yo古墓丽影916A·AVGTomb Raider死了都要爱 1PUZもしも死ねぇ5月命日记 1PUZみことにっき恶魔游戏 8PUZデビゲー献祭之塔 1ETCたむけの花に塔の祈りを4月Familiar1STGFamiliarMIKU’n pop1A·SLGMIKU’n pop3月狂恋之宴 4PUZ狂恋の宴Duck Tales21A·AVGDuck Tales2囚体6PUZ囚体Head Less2月追寻者 7PUZピルグリム 1月MaGiA11PUZMaGiAThe Corridor1ETCThe CorridorWhich1 AVG Which 2012年12月废气医院与防毒面具 1PUZ廃病院とガスマスク 狂父 9PUZマッドファーザー 11月新猫里奥 2(第二回散人)ACTしょぼんのアクション明美谭4PUZ明美谭超级小花 3ACTeversion替身少女 3PUZ身代わり少女亲鸟之子 3PUZ亲鸟の子古代遗迹大冒险1A·RPG古代遗迹大冒険10月魔女之家9PUZ魔女の家9月Tiny Green1RPGTINY GREEN死幻之蝶 6PUZ死幻の蝶8月呪目5PUZ呪目童话白日梦 3PUZ御伽の白昼梦贽之刻限 4PUZ贽ノ刻限活祭之屋 1PUZ生け贽の屋敷红发怨灵 5PUZ赤髪の怨霊7月救了个命 6PUZスクッテー6月雷曼·起源24A·AVGRayman Origins鬼游 8PUZオニアソビHash Beat Step9+1PUZHash Beat Step5月爱灵之贽 10PUZ爱霊の贽~アイリョウノニエ~黑暗研究所 7PUZBLACK LABO小丑馆 第三部 8PUZClown's pavilion3自撸自撸桑 2ETCずるずるさん孤独10PUZ孤独4月雷曼312A·AVGRayman3雷曼218A·AVGRayman22月古墓丽影十周年纪念18A·AVGTomb Raider 10th Anniversary Edition1月Skyrim Test1A·SLGThe Elder Scrolls 5 Skyrim2011年6月爱丽丝疯狂回归13A·AVGAlice Madness Returns 84A·AVGLara Croft and the Guardian of Light 7A·AVGTomb Raider 10th Anniversary 名称 时长 这里是、幸福安心委员会 4分28秒 不管谁都行请和我交往吧 1分09秒 真夏之夜的吊针 1分52秒 自挂东南枝【十万个冷笑话】1分06秒sign 0 (short) 【致人鱼沼清凛ED】3分16秒中二城堡【左TFB右岚少】4分17秒 YOU【水果探求者中翻唱】 0分42秒 白金鬼游 1分29秒 小手拉大手4分04秒
梦境的分类和用途
2021.3.24 快手视频 龙吉
其间每周录的都没通过直接被删除了。因为大部分内容受限制一连换了三次都不能讲。。。暂且就说说梦境吧 好在它也是修炼的一部分。道家有睡功有控梦术 瑜伽中也有梦境专修的部分用到气脉明点眠光明。。都需要先分类分辨梦境:
修炼里梦境分5类用其中3种。。
1.直梦,可以直接梦到看到过去未来:修炼人常见。
2.示梦(象),暗示未来的信息传递:常人有大事发生时可见,这一类用周公解梦可以解出来。
3 因梦:色身五行状态不均衡 身体病变提示和修复:。是人的魂魄在提醒你内脏经脉气机出现的问题。。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这里的盛指的是气。意思是说,气集中于人体上焦,易梦到自己飞翔。集中于下面,梦见自己从高处上往下掉。。这部分用《黄帝内经》的脉要精微就能解。
4 越层梦 鬼神梦:阴性梦游梦魇。阳性的天界天国景象。能量过低过高越层时会出现。。梦魇就是人失德之后能量低迷门神不守的标志。。过后找机会专门讲一下关于梦魇。(不知道让不让讲,我不太放心哈)
5.幻梦:欲望过多的乱梦,特点内容模糊飘忽不定~意义不大,因无价值解梦很少解这一类。
密宗和道家都有梦境修炼。。为什么专修会有控制梦境的部分。。
是因为梦境和人转世轮生的状态都是有形无质:阿赖耶识的带质境。所以修炼中能有开启转生记忆的都知道 。。 能控制梦境就能控制转生。
一句话梦境是另外空间的你。。通过梦境你就能进入很多层空间。所以修炼里才要人能知梦验梦解梦控梦。。❄️
➡️可以参照截图上《黄帝内经》里这篇去解因梦。
❄️❄️
快手视频3月28:《常人的幻梦和因梦》
梦境是人的第三重投影的。常人的梦境就是上回说的幻梦和因梦。
幻梦是人心里不平衡:通常色彩声音模糊暗淡。。人进入这个状态时能量低又不稳定 多数因为思维混乱造成,这一类梦境反拧现实是欲望思绪折射出来的,有不少是现实人生的补偿。有时说日有所思也有所梦。毕竟它只是梦境的一种。。真实的情况是如果你自身能量层级不够 梦都梦不到。
睡觉是人的七魄工作~用来生长和修复身体的。但有些人执着的很未了工作挨更抵夜不眠不休。。结果七魄不能修复白天坏损的部分时间久了越不断加重。。终于回天无力。等坏透了。。。为了工作至少还有点现实金钱名利意义如果游戏成瘾或是麻将赌博 亏大了。
看一下人为啥不好好睡 不重视它是因为人没有远见和智慧。
一是。。人不知道自己应该能活的更久 所以减了感觉不到。长期失眠的人慢性损耗很大。
再就是很多人以为我晚上不睡白天补觉一样啊。可是万物有自身的规律 春天错过播种秋天是来不及收获的。常人补不了 因为气机气脉运转不受人自己控制何况魂魄,修炼人没休到一定程度还控制不了呢。。熬夜减阳寿 如果人真的知道就不这么败坏自己的身体了。人多爱自己啊 真到快死时多活一年也是好的。周天没通之前~没别的出路 改吧。
题外话:今天减肥体验说到减肥和睡眠的关系:
说出来都觉得冤的荒 一般人觉得胖子好吃懒做,有些肥胖的病人喝凉水都长肉。通常就是熬夜打乱了身体内分泌;还一部分是气虚的病人她不是不爱运动 是身体能量不够不动还类呢还让她杂运动杂早起啊。。。遇到这样的情况需要从根源解决一下给她修复身体。体质调平了。。他会自然瘦下来身材很均称。所以说睡眠和梦境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
附视频后回帖 龙吉:
题外话说的是我们施今墨医馆这几天引进的康伲尔健康减肥项目。。在体验群早上我发信息~希望参加体验的成员养成好的习惯有益健康减重️️。
这两次的视频快手平台都正常播放了。。没有删除我。看来可以继续沿着梦境的方向发视频。唉 好好的修炼不让讲。。改解梦了 我有才啊[捂脸]
【归园田居】
【诗歌原文】
《归园田居》五首·陶渊明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译文】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几十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扬。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 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品评】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 。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解】
1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2草木长:草木丛生。
3南山:江西庐山。
4晨兴:早上起床。
5沾:沾湿。
【译文】
南山坡下有我的豆地,杂草丛生,豆苗长得很稀。 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星月下我扛着锄头回家歇息。草木覆盖了狭窄的归路,夜露打湿了我的粗布上衣.衣服湿了又有什么可惜,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间,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编辑本段]【诗人简介】
陶渊明(366—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作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作属吏。这时,桓玄正控制着长江中上游,窥伺着篡夺东晋政权的时机,他当然不肯与桓玄同流,做这个野心家的心腹。他在诗中写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对仕桓玄有悔恨之意。“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滋?”(《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对俯仰由人的宦途生活,发出了深长的叹息。隆安五年冬天,他因母丧辞职回家。元兴元年(402年)正月,桓玄举兵与朝廷对抗,攻入建康,夺取东晋军政大权。元兴二年,桓玄在建康公开篡夺了帝位,改国为楚,把安帝幽禁在浔阳。他在家乡躬耕自资,闭户高吟:“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表示对桓玄称帝之事,不屑一谈。元兴三年,建军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联合刘毅、何无忌等官吏,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起兵讨桓平叛。桓玄兵败西走,把幽禁在浔阳的安帝带到江陵。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一说陶渊明是在刘裕攻下建康后投入其幕下)。当刘裕讨伐桓玄率兵东下时,他仿效田畴效忠东汉王朝乔装驰驱的故事,乔装私行,冒险到达建康,把桓玄挟持安帝到江陵的始末,驰报刘裕,实现了他对篡夺者抚争的意愿。他高兴极了,写诗明志:“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第四章)刘裕打入建康后,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东晋王朝的政治长期以来存在“百司废弛”的积重难返的腐化现象。经过刘裕的“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经阿曲伯》这首诗中写道:“目倦山川异,心念山泽居”“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紧接着就辞职隐居,于义熙元年(405年)转入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部任建威参军。三月,他奉命赴建康替刘敬宣上表辞职。刘敬宣离职后,他也随着去职了。同年秋,叔父陶逵介绍他任彭泽县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邮至,属吏说:“当束带迎之。”他叹道:“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职。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满堂前。”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从杂诗》)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他先醉。便对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义熙四年,住地上京(今星子县城西城玉京山麓)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义熙末年,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已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饮酒》)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的老朋友颜延之,于刘宋少帝景平元年(423年)任始安郡太守,经过浔阳,每天都到他家饮酒。临走时,留下两万钱,他全部送到酒家,陆续饮酒。不过,他之求贷或接受周济,是有原则的。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江州刺史檀道济亲自到他家访问。这时,他又病又饿好些天,起不了床。檀道济劝他:“贤者在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你)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他说:“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檀道济馈以梁肉,被他挥而去之。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编辑本段]【诗歌赏鉴】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几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愿"是指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躬耕的心愿。不愿为荣华富贵出卖灵魂。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诗人"怅恨"什么呢 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这溪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濯足水中,顿时,一股凉意流遍全身,也使他从纷繁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他仿佛又从悲哀的幻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我不是到底归来了么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人生固然短暂,我不是还有所余无多的宝贵时日 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还有许多"披草共来往"的友人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 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真个是"何陋之有"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他描绘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诗人却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发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他阐释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诸实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为的使心"愿无违";避交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我写我心,仅此足矣.
他拣选的是"易"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
"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村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不正见出那心理上的切近 炊烟袅袅,天宇苍茫,这同诗人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谐.王维也很企慕这种意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惜乎刻意的观察终不及渊明无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儿也有逊于渊明用字的浑朴天然.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曲必不见怪,招之即来.相形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之为繁缛了.
他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喻,何等灵动贴切.
至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诸句,风韵天然,如谣似谚,几与口语无异.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但真正练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渊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又:(其一)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编辑本段]【中心思想】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
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
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红楼梦第一回赏析:幻梦初始,通篇总纲
《红楼梦》开篇,是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说起的,曹雪芹在原来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造:
有一天,这石头偶遇机缘,变成一块莹洁美玉,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享受生活了。后来又过了几世几劫,石头尘缘尽了,重回大荒山,被访道求仙的空空道人发现,只见石上刻满了历尽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一段故事。这便是《石头记》的由来。
紧接着,小说正文里甄士隐睡梦中,又听到了一桩“风流公案”,说的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被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得以久延岁月,后来这绛珠草受天地精华,修成个女体变为绛珠仙子。为报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这绛珠仙子要随他下世为人,用一生的眼泪还他。当然,这个神话,是作者曹雪芹自己编的。
这两部神话故事有什么意义?或者从写作者的角度,我们不妨设想一下: 如果小说不写这些虚幻的神话,而是直接从甄士隐、贾雨村开始,以完全写实的笔法写贾府兴衰往事,这样行不行?
其实,如果去掉书中那些与玉石、还泪神话相关的情节,单单写个短篇、中篇丝毫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红楼梦》每一章都是一篇精彩的短篇。 但要写洋洋洒洒百万字的长篇,没有一个总纲串联,就容易写散了。
而《红楼梦》的总体结构,就是从建构在这些传说故事之上的虚幻,再到人世间贾府的真实兴衰,最后再重归虚幻。关于这一点,小说第五章贾宝玉梦游太虚境还有清晰的表达。
其次,玉石、还泪故事,与主人公贾宝玉紧密关连。 玉石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贾宝玉的精神品格;而还泪传说,则是贾宝玉、林黛玉三生三世的爱情象征。关于“还泪”等下再说,我们先谈一下玉石。
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汉代应劭《风俗通》中提到:
看到没,从女娲造人开始,人便有贵贱之分。而石头显然比泥土高级,炼石也比抟土更有难度。所以,“补天石”显然是更高级的存在了,补哪里的“天”?当然是国家社稷的“天”了。
而这补天石变成美玉后,随神瑛侍者转世下凡,成为贾宝玉的亲密“小伙伴”。很显然,它象征了贾宝玉贵族身份,同时也喻示着贾宝玉的精神品格。
当然,补天石也隐含了曹雪芹的理想抱负,空有鸿鹄之志,却因家境背景无法施展。因为石头是故事的记叙者,所以它也是曹雪芹的分身。但曹雪芹绝非贪图功名之辈,没法补天,就闲做一个写小说的“石头”吧。
所以,在《红楼梦》里,玉石这一特殊物件,由于其本身丰富的内涵,以及小说情节中神奇特性,已然变为“金手指”,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
再讲一下还泪故事,这显然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浪漫主义”风格,从屈原开始,再到李白,都是一脉相承,瑰丽的想象,充沛的情感。有这个神话作底蕴,我们才能够更加深刻理解后文的宝黛爱情故事,原来这是三生三世情缘未了。
小说创作中,悲剧结局本身也是平常,但若从一开始命中注定是个悲剧,却让人黯然神伤。 作者把这些美好,细致地呈现在你面前,再慢慢地毁灭,这才是最痛心的。
正如鲁迅先生说的“悲凉之雾,遍被华林”,读者深入的情感体验,就是在这些情节构设中慢慢积淀起来的。而少了还泪故事情节,后文的悲剧力量显然减弱不少。
小说第一章先出现两个人物,一个是甄士隐,一个是贾雨村。曹雪芹是个有趣的作家,他喜欢玩文字猜谜游戏,用名字反映人生,用谶语预示命运。这两人名字的谐音就是“真事隐去,假语存焉”,他们住在十里(势利)街仁清(人情)巷,而后来甄士隐失散的女儿叫甄英莲(真应可怜)。
甄士隐在书房里做了个梦,梦里碰到了要去渡补天石入世的一僧一道,听到他们讲述绛珠仙子还泪的始末,又听到他们关于这一段“风月故事”的评论:
在之前空空道人碰到石头时,也有一段评论:
实际上, 这两段文字是曹雪芹在表达自己的创作观。
他反对什么?
1.野史。 皆蹈一辙,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2.艳情小说。 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
3.熟套旧稿。 佳人才子,千部共出一套,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忽离忽遇,胡牵乱扯。
4.不近情理。 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他赞成什么?
1.适趣闲文。 可以消愁破闷,可以喷饭供酒。
2.新奇别致。 令世人换新眼目。
3.力求真传。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4.描述细致。 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
5.儿女真情。 大半风月故事,不过偷香窃玉,暗约私奔而已,并不曾将儿女之真情发泄一二。想这一干人入世,其情痴色鬼、贤愚不肖者,悉与前人传述不同矣!
想想看,我们如今为什么不喜欢看“鸡汤文”了?因为都是套路,同样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看多了自然索然无味。
贾雨村这个人物写的好,他其实是一条暗线,他在官场的一步步发迹,映射着《红楼梦》故事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他也与贾府扯上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后来贾府的败落也与他不无关联。关于这个人物,我们以后还要评述。
看完这一章,我们发现,曹雪芹并没有“脸谱化”贾雨村这个人物形象。在甄家丫鬟娇杏的眼中,贾雨村“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看到没有,并不是尖嘴猴腮,而是仪表堂堂。
但曹公显然没有浪费戏虐贾雨村的机会,娇杏因为好奇多看了贾雨村两眼,而雨村却自作多情,自以为这女子心中有意于他,“必是个巨眼英雄,风尘中之知己”,心中时刻挂念,中秋之夜还吟了一首情诗,聊表单相思之情。站在上帝视角的我们,看到雨村如此想入非非,不免觉得好笑。
中秋佳节,甄士隐宴请贾雨村一段,写的出彩。
短短百余字,写出了饮酒的五个阶段, 款斟漫饮、谈至兴浓、飞觥限斝、酒到杯干、狂兴不禁 ,准确、生动、形象。而此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一种画面感呈现眼前。
在这一段里,我们可以看出,雨村性情豪放,胸怀丘壑,颇有才具,但这只是一个侧面。
接下来,听了雨村说没银子去京城赶考后,甄士隐马上让人拿了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相赠,而“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看,面对别人馈赠,收的如此心安理得,这是什么心态?
其实,在酒宴前,雨村曾呤一联表白了心声,“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自诩钗玉,自命不凡,只等着有机会就飞黄腾达了。所以,在雨村看来,士隐的善意是他应得的——将来自己是要为官作宰的,自然现在有人愿意结纳。就这么一个细节,基本反映出雨村是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大师的描写功力,所言、所行、所思无不贴合人物个性,多方位勾勒出人物形象。
甄家的败落让人无可奈何的心酸。先是元宵节孩子被人拐走了,接着甄府因一场大火被烧成瓦砾场,士隐为维持生计,变卖田产,投奔岳丈。谁知岳丈封肃是个势利小人,士隐拿折变田地的银子托他购置房地,他却半哄半赚给士隐买回些薄田朽屋,并且人前人后总埋怨士隐不会过日子,好吃懒做。
甄士隐经过这一连串的打击,贫病交攻,渐渐快要不行了。直到有一天,他在街上听了跛足道人的《好了歌》,终于彻悟,遁入空门。
甄士隐这个人物,首先与贾雨村形成鲜明对比。甄士隐是君子,正如他自己所言,明晓“义利”二字,然而他的境遇却暗合了名字——真废(姓甄,名费,字士隐),在岳丈封肃这类势利小人眼中,他可不就是个废物吗?
而贾雨村是小人,他投机钻营,唯利是图,忘恩负义,却混的风生水起,当然这是后文了。
在这种对比中,我们感到一种悲哀和无奈。
甄士隐解注《好了歌》,是结合自身境遇得到的彻悟。
通篇一唱三叹,低沉痛切,发人深省。第一段概写贵族之家的兴衰史,第二段写的是妻妾,第三段写的是富贵,第四段写的是儿女,第五段写的是功名,最后两段是总结,权贵们的发迹与落魄此消彼长,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甄士隐的遭遇何尝不是这样?他周济的穷儒贾雨村,在做了知府后,恰好接手英莲的案子,贾雨村不仅没想着怎么去解救恩公之女,还徇私枉法把她判给品性恶劣的呆霸王薛蟠。 一片好心却帮了个“白眼狼”,这难道不是一种“荒唐”吗?
我们都知道,小说忌说教,作者的主观情感也要收着点,但曹雪芹还是想告诉读者他的态度。 甄家的败落其实正是后来贾府败落的缩影,而《好了歌》及甄士隐的解注无疑就是整部《红楼梦》哲学层面的主题歌。
陶渊明写的归园田居是什么意思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对酒绝尘想。
时复虚里人,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以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余。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其五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近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注释译文编辑
其一
1、注释
⑴适俗:适俗韵:适,指逢迎、周旋;韵,是指为人品格、精神气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2]
⑵尘网: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官场。
⑶三十年:吴仁杰认为当作“十三年”。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三九三)初仕为江州祭酒,到义熙元年(四○五)辞彭泽令归田,恰好是十三个年头。
⑷羁鸟:笼中之鸟。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⑸南野:一本作南亩。际:间。
⑹守拙:守正不阿。潘岳《闲居赋序》有“巧官”“拙官”二词,巧官即善于钻营,拙官即一些守正不阿的人。守拙的含义即守正不阿,可解释为固守自己愚拙的本性。
⑺方:读作“旁”。这句是说住宅周围有土地十余亩。
归园田居
⑻荫:荫蔽。
⑼罗:罗列。
⑽暧暧:暗淡的样子。
⑾依依:形容炊烟轻柔而缓慢地向上飘升。[2]
⑿这两句全是化用汉乐府《鸡鸣》篇的“鸡鸣高树颠,犬吠深宫中”之意。
⒀户庭:门庭。尘杂:尘俗杂事。
⒁虚室:闲静的屋子。余闲:闲暇。
⒂樊:栅栏。樊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仕途、官场。返自然:指归耕园田。这两句是说自己象笼中的鸟一样,重返大自然,获得自由。
2、译文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本性,天性原本热爱山川田园生活。
错误地陷落在官场的罗网中,一去十三个年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固守愚拙,回乡过田园生活。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其二
1、注释
人事:指与人交结往来。
鞅:马驾车时颈上的皮带。这句是说居处僻陋,车马稀少。
曲:隐僻之地。墟曲:犹乡野。
披:拨开。
2、译文
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依旧柴门紧闭,心地纯净断绝俗想。
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
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
归园田居
我田桑麻日渐长高,我垦土地日渐增广。
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
其三
1、注释
南山:指庐山。
稀:稀少。
兴:起床。
荒秽:形容词作名词,指豆苗里的杂草。秽:肮脏。这里指田中杂草
荷锄:扛着锄头。荷,扛着。
晨兴理荒秽:早晨起来到田里清除野草。
狭:狭窄。
草木长:草木丛生。长,生长
沾:(露水)打湿。
足:值得。
但:只.
愿:指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
但使愿无违: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违:违背。
2、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夕阳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其四
1、注释
去:离开。山泽:山川湖泽。浪莽:放纵不拘之意。
试:姑且。披:分开。拨开。榛(zhen针):树丛。荒墟:荒废的村落。
丘陇:这里指坟墓。依依:隐约可辨的样子。
残朽株;指残存的枯木朽株。
借问:请问。采薪者:砍柴的人。此人:这些人,指原来居住在这里的人。焉:何,哪里。如:往。
归园田居
殁(mo末):死。
一世异朝市:意思是说,经过三十年的变迁,朝市已面目全非,变化很大。这是当时的一句成语。一世: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指公众聚集的地方。
幻化:指人生变化无常。《列子。周穆王》:“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空无:指虚无之境。[3]
2、译文
离别山川湖泽已久,纵情山林荒野心舒。
姑且带着子侄晚辈,拨开树丛漫步荒墟。
游荡徘徊坟墓之间,依稀可辨前人旧居。
水井炉灶尚有遗迹,桑竹残存枯于朽株。
上前打听砍柴之人:“往日居民迁往何处?”
砍柴之人对我言道:“皆已故去并无存余。”
“三十年朝市变面貌”,此语当真一点不虚。
人生好似虚幻变化不定,然纷纷扰扰终归于虚无,从此消融了种种差别。
其五
1、注释
⑴从内容上看,此诗似与上一首相衔接。诗人怀着怅恨的心情游山归来之后,盛情款待村中近邻,欢饮达旦。诗中虽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处处充满纯朴之情。
⑵怅恨:惆怅烦恼。策:策杖,拄杖,这里作动同用。崎岖:地面高低不平的样子。历:走过。棒曲:树木丛生的曲折小路。
⑶濯(zhuo浊):洗。
⑷漉(lu鹿)酒:用布过滤酒。滤掉酒糟。近局:近邻。
⑸日入:太阳落山。荆薪:烧火用的柴草。
⑹苦:恨,遗憾。天旭:天亮。
2、译文
独自怅然拄杖还家,道路不平荆榛遍地。
山涧流水清澈见底,途中歇息把足来洗。
滤好家中新酿美酒,烹鸡一只款待邻里。
太阳落山室内昏暗,点燃荆柴把烛代替。
兴致正高怨恨夜短,东方渐白又露晨曦(xī)。
3创作背景
晋义熙二年,亦即渊明辞去彭泽令后的次年,诗人写下了《归园田居》五首著名诗篇.这是诗人辞旧我的别词,迎新我的颂歌.它所反映的深刻思想变化,它所表现的精湛圆熟的艺术技巧,不仅为历来研究陶渊明的学者所重视,也使广大陶诗爱好者为之倾倒.
整体赏析
诗篇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作者陶渊明其实写的归园田居是自己理想的故居。
《归园田居》五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五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有的论者很乐于称道渊明胸中的“无一点黏着”,其实,“黏着”还是有的。即以渊明辞官之际写下的《归去来兮辞》而论,不也还有“奚惆怅而独悲”之句吗 就是说,他心中总还难免有一丝惆怅之感的。真正纯净的灵魂不会是与生俱来的(尽管诗人一再宣称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而是在不断地滤除思想杂质的过程中逐渐变得澄澈的。
正如一个人不愿触及心中的隐痛那样,诗人在《归园田居》中也很不愿意提及刚刚从其中拔脱的污秽官场。“误落尘网中”,就很有点引咎自责的遗憾意味。而“一去三十年”,是指自己从29岁“投耒去学仕”,到41岁“我岂能为五十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而辞去彭泽县令这宦海沉浮的十三年。然而,今天毕竟如愿以偿了,此刻的心情也就豁然,释然了。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其中洋溢着一种故园依旧,“吾爱吾庐”的一往深情。“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檐后榆柳树影婆娑,浓阴匝地,习习清风平息了诗人心中的焦虑。眼前桃李花荣实繁,弄姿堂前,唤起诗人心中多少欢欣。诗人在同无知的草木交流着感情。极目远眺,炊烟融入暮霭,侧耳谛听,依稀听得犬吠鸡鸣。眼前堆案盈几的文牍案卷不见了,代之以心爱的“清琴”“异书”。嵇康把“人间多事,堆案盈几”,“宾客盈坐,鸣声聒耳,嚣尘臭处,千变百伎”(《与山巨源绝交书》)视为不堪为官的理由。诗人在这里,也似在有意无意之间地用了“尘杂”这个字眼。他告诉我们,从前苦于应对“尘网”的一切,都没有,也不会再有了。从这个意义上说,确有点儿“虚室”之感;但虚中有实,他重新开始了完全由自己来安排,支配的生活。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与“三十年”相映,“樊笼”与“尘网”相映,“自然”与“性”相映,而以一“返”字点明了“魂兮归来”的乐趣。是的,官场消蚀了自己的半生,玷污了自己的“清节”,而今天,苦尽甘来,诗人终于得到了欣慰的补偿。是诗人出自肺腑的欢呼,终于脱出樊笼之束缚,像小鸟一样,重返山林,获得自由,与官府生活告别。这结句是点睛之笔,与开头呼应,集中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全诗(其一)以抒情为基调,兼有农村景物的描绘,且以“羁鸟”、“池鱼”自喻,充分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生活、蔑视丑恶的官场生活的情怀。情景交融,语言朴实无华,对仗亦十分自然,读者不仅能从诗中看到乡村的田园、房舍、榆柳、桃李、闻到狗吠和鸡啼,而且能看到一位洒脱诗人对着这宁静的田园景物,在吟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心声。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我看这两句都应该倒过来理解:“为了罕见人事,我才来到野外,为着免于酬酢,我才住进了僻巷”。须知,这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主观的选择啊。诗人从官场退居到“野外”,从“野外”退处到“穷巷”,“白日掩荆扉”,又冥坐室中,“对酒绝尘想”。层层防范,躲避尘世唯恐不远,屏绝交游唯恐不及,屏弃俗虑唯恐不尽。诗人是不是太孤寂了,以至有些不近人情呢 不,诗人仿佛要有意消除人们这种错觉,而为我们展开了自己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时复墟曲人,披草共来往。”他虽无“三径”之设,却自有同道频繁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他们共有一个心爱的话题。
乡间的生活是简朴甚至贫困的,清静甚至寂寞的。但是,也正是这样的环境,使人们获得了共同的语言,培育起一种朴质真挚的感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移居》)诗人不惜一身清苦,儿辈“幼而饥寒”(《与子俨等疏》),而孜孜以求的,正是这种天地间的真情。
新的生活要从以躬耕洗雪身陷宦海的耻辱开始。也许是官身束缚,体质有所下降的缘故,也许是久别田园,农艺有些荒疏了吧,“草盛豆苗稀”,耕耘欠佳。这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自惭,自勉之情。“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仅从时间上看,也可见诗人决心之大,用力之勤。他清除“荒秽”,也是清除心中的杂念。除去了杂草,心中也就宽慰了一些,见出我还是那个“性本爱丘山”的我,还是那个乐于为农,也能够为农的我。荷锄夜归,心情傲然,举头仰望,皓月当空,诗人很像一个凯旋的士兵。辛苦是有的,但正是这辛苦的劳作使他获得了心灵的极大满足。“愿”是指归隐田园,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躬耕的心愿。不愿为荣华富贵出卖灵魂。
诗的第四首同第五首实际是一首诗的前后两个部分。诗人怀着意满志得,甚至是带点炫耀的心情造访故友。子侄与俱,笑语不断,披榛寻径,健步而前。他要同故友共忆时岁月,向他们倾诉心曲,同他们畅饮几杯……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的残破景象,听到的是故友“死没无复余”的噩耗。一向通达的诗人也不禁陷入了“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的深沉哀伤之中。
所以,第五首写归来,“怅恨独策还”,虽仍有子侄跟随,诗人却不愿多言,形同孤雁,踽踽“独”行;“崎岖历榛曲”,一任小径上的灌木丛牵掣他的衣衫。诗人“怅恨”什么呢 惆怅的是人生必然的幻化,恼恨的是自己的不悟。如果早离官场,多同故友相聚些时日,不就实际上最大限度地推迟了这一悲剧的降临
那么,诗人又是如何从这种怅恨的心情中解脱出来的呢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也许是因为访友不得的余哀,也许是因为旅途的困顿劳乏,诗人在溪涧边坐下来小憩片刻。这溪水清澈见底,直视无碍;濯足水中,顿时,一股凉意流遍全身,也使他从纷繁的思绪中清醒过来。他仿佛又从悲哀的幻梦中回到了现实中来。我不是到底归来了么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归去来兮辞》)人生固然短暂,我不是还有所余无多的宝贵时日 昔人固已凋零,我不是还有许多“披草共来往”的友人
从“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来看,诗人显然已经抹去了笼罩心头的不快的阴云。酒以陈为美,而“新熟酒”一词,一是说明家无余财,二也在点明诗人此刻“喝酒如狂”的迫切心情。这不禁使我想起诗人所著《晋故征西大将军孟府君传》一文中那段有趣的对答:
“(桓)温尝问君(孟嘉):'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
如果我们此刻问渊明:“酒有何好,而卿嗜之 ”想来他也定会回答我们“但不得酒中趣尔”。是啊,这“酒中趣”太丰富,太玄妙了:它消除了诗人一天的疲劳;它排解了访友不得的余哀;它使诗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趣;使诗人重又乐观起来,达观起来;它也加深了诗人同邻曲的理解和感情。主客俱欢,频频举觞;暮色降临,诗人胡乱燃起荆柴,学一个“秉烛夜游”。满屋烟火之气不仅不使人感到穷酸,反而平添了热烈亲切的气氛。什么人生如寄之悲,什么故旧凋零之叹,一霎时都悄悄地消融在这人生真谛的通达领悟之中了。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新的一天开始了,而刚刚开始的新生活不也正如这旭日一般灿烂 这两句是全诗传神的点睛,是乐章的主旋律,是生活的最强音。
通观五首,官场污秽,而终获补偿的欣慰;生活贫困,却有亲朋的挚情;农事辛苦,而得心灵的满足;人生短暂,乃有人生真谛的彻悟。真个是“何陋之有” 这样,诗人就把整个隐居生活,不,整个人生的乐趣,包容到他浑涵汪洋的诗情中去了。这是一种高度的概括,也是一种深刻的揭示。正是在这种同污秽现实截然对立的意义上,《归园田居》达到了完美和谐的艺术意境,开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诗人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心中也不是消弭了一切矛盾的静穆世界。诗人的可贵之处在于,在与世族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田园世界中,他终于发现了自己人格的尊严,朋友的挚情,无地位尊卑,无贫富悬殊差别的人际关系,无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人生理想。这是陶诗思想意义的集中反映,也是陶诗平实,质朴,清新,自然风格的源泉。
他描绘的是常景。茅舍草屋,榆柳桃李,南山原野,犬吠鸡鸣,这些在高贵的世族文人看来,也许是难登大雅的,诗人却发现了蕴含其中的朴质,和谐,充满自然本色情趣的真美。
他抒发的是真情。他不是以鉴赏者那种搜奇猎异,见异思迁,短暂浮泛的感情去玩赏,而是以一种乡土之思去体察,去颂赞。所以,他的感情执着,浑厚,广阔,专注。周围的一切都是他生活中无言的伴侣,启动他心灵深处的共鸣。
他阐释的是至理。他理解到的,就是他付诸实施的。他耿直,不孤介;他随和,不趋俗。他从不炫耀,也无须掩饰。辞官场不慕清高,本“性”难易也;乐躬耕为的使心“愿无违”;避交游只图弃“绝尘想”;悲人生,因为他留恋这短暂,充实的生活。“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五柳先生传》)我写我心,仅此足矣。
他拣选的是“易”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枯燥的数字一经他化入诗中,就被赋予无限活泼的生命力。一般地说,计数不确是乡里人的一种习惯;特殊地说,它不也正表现出诗人辞官以后那心境的散适澹泊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村隐约迷茫,而诗人久久地伫立凝望,不正见出那心理上的切近 炊烟袅袅,天宇苍茫,这同诗人大解脱之后那种宽敞的心境是多么和谐。王维也很企慕这种意境,《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云:“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惜乎刻意的观察终不及渊明无意中的感受,斟酌的字眼儿也有逊于渊明用字的浑朴天然。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词因景设,意随词转,暗暗传出心境的微妙变化,大匠运斤,不见斧凿之痕,足当“行云流水”之誉。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这一“招”多么传神!足不出户,隔墙一呼,而知邻曲必不见怪,招之即来。相形之下,反觉“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之为繁缛了。
采菊东篱下
他如: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之喻,何等灵动贴切。
至若“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诸句,风韵天然,如谣似谚,几与口语无异。
刘勰《文心雕龙·练字》云:“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但真正练易字而臻于化境者,其唯渊明乎!
常景,真情,至理,易字,这就是渊明的艺术情趣,这就是渊明一生的艺术写照。
又:(其一)诗的开篇说,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误落尘网中”,很有些自责追悔的意味。以“尘网”比官场,见出诗人对污浊官场的鄙夷和厌恶。
“羁鸟”、“池鱼”都是失去自由的动物,陶渊明用来自喻,表明他正像鸟恋归林、鱼思故渊一样地思恋美好的大自然,回到自然,也即重获自由。那么生计如何维持呢?“开荒南野际”就可以弥补以前的过失,得以“守拙归园田”了。
接下来描述恬淡自然、清静安谧的田园风光。虽然陶渊明从小生活在庐山脚下,这里的丘山、村落原本十分熟悉,但这次是挣脱官场羁绊,从樊笼尘网中永远回到自由天地,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喜悦之情和清新之感。他后顾前瞻,远眺近观,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落、炊烟,以至深巷狗吠、桑颠鸡鸣、无不是田园实景,又无一不构成诗人胸中的真趣。
“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在这冲淡静谧之中,加几声鸡鸣狗吠,越发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幽闲。
结尾四句由写景而写心,“虚室”与“户庭”对应,既指空闲寂静的居室,又指诗人悠然常闲的心境。结尾两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回应了诗的开头。这里显示的人格,即非别墅隐士,又非田野农夫。罢官归隐的士大夫有优越的物质生活,锄禾田间的农夫缺乏陶渊明的精神生活,所以陶渊明是真正能领略自然之趣、真正能从躬耕劳作中获得心灵安适的诗人和哲人。
“返自然”是这首诗的中心题旨。它是诗人的人生理想,也是这组田园诗的主旋律。
其一
陶渊明深感自己周身的社会是充满着物欲与名利之争的,而他怀揣着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态,选择归隐山林,《桃花源记》和本文章都流露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皈依田园,追求自由的生活理想。
其二
本篇是 《归园田居》 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先是从正面写“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那虚掩的柴门,那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喧嚣俗念都远远地隔绝了。
不过,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的农民披草来往,不是世俗的“人事”; 共话桑麻,也不是 “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有洞天。 ——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
乡村生活也有它的喜乐悲欢。“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然而这一喜一惧,并非“尘想”杂念。 相反,这单纯的喜惧表示着乡居劳作使诗人的心灵明净了,感情淳朴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
诗人或从正面说,或从旁说,让读者去领略乡村的幽静和自己心境的恬静。 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衷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交代了劳作的地点:南山;劳作的成果:草盛豆苗稀;把“盛”与“稀”形成对比,写出了作者不善劳作的特点,同时也写出了劳作的艰辛。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交代了劳作的时间:一整天;写出了劳作的艰辛,“带月荷锄归”写出了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独自一人,却有一轮明月相伴。月下,诗人扛着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中,的一幅美丽的“月下归耕图”暗示了这种艰辛在作者眼里是快乐的。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为后文写“衣沾不足惜”做铺垫。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点明主旨:写出了劳作的艰辛,但这种艰辛在作者看来是快乐的,因为向往田园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意愿没有被违背,暗含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黑暗社会污浊的批判,反映了作者高洁傲岸,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陶诗于平淡中又富于情趣。陶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求讲唐七公子的《三生三世枕上书》剧情梗概描述清楚。 路过的大神求知道 请勿敷衍 谢谢
凤九单相思东华帝君两千多年,她还是只小狐狸时,有一回出门游玩被一头虎精追杀,被路过的东华帝君救下,得了东华帝君的救命之恩。后来凤九慢慢长大,对东华帝君用情很深,有几百年还巴巴地落下身份去东华帝君府中当小仙婢。
凤九得知帝君托生转世,想在他做凡人时将这个恩报了,去凡世报恩时用两生咒托在陈贵人身上,救了那处凡世的皇帝。
(PS:这里所提及的凡世皇帝并非东华帝君,东华帝君那时因为要封印妙义慧明境而沉睡百年,为了保守沉睡的秘密,东华帝君对外宣称要托生转世到人间去当皇帝受情劫。)
后来,东华不意被仇敌诓进十恶莲花境,凤九为了救东华而与玄之魔君做交易,不惜将容貌、声音、变化之能和最为宝贝的九条尾巴都出卖给了魔族,化做一只普通的小灵狐拼了命救东华出险境。东华帝君很喜爱这只小灵狐,便将小灵狐做为宠物一直带在身边。
后东华帝君与姬蘅公主假意成亲前夕,灵狐凤九不知内情心灰意冷的离开了太晨宫回到青丘,那个时候东华一直都不知道这只小灵狐是凤九化的。直到两百多年后,天族太子夜华与青丘白浅大婚当日,东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见到凤九。
再后来,凤九掉进『阿兰若之梦』,失去了三万年修行,成了相里阿兰若。在下卷中讲到:阿兰若其实是当初凤九为了追随元气大伤因而沉睡的东华的半个影子造的魂魄——沉晔,所做的另一个魂魄,只是世人不知。后,凤九与东华离开『阿兰若之梦』。
之后,东华帝君与凤九即将正式完婚。在两人大婚之前,东华为了还姬蘅父亲的人情错过了婚礼。凤九误以为东华放弃了她,伤心离开独自下凡并生下和东华的儿子白滚滚,在凡世生活了两百年。东华也一直在寻找凤九。其后,东华为了再次封印妙义慧明境濒临羽化。
此时,知晓了一切真相的凤九赶往碧海苍灵加入战局,帮助东华一同对抗妖尊渺落而元气大伤,就在两人命悬一线之际被白浅夫妇和墨渊搭救,最后白滚滚与东华父子相认。
扩展资料
“三生三世”丛书源起于《山海经》这本上古奇书,共四部。 第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白浅和夜华,第二部《三生三世枕上书》写凤九与东华,第三部《三生三世步生莲》写连宋和成玉,第四部《三生三世菩提劫》写墨渊和少绾(后两部暂未更完)。
用幽默深情的语言讲述超时空的缠绵爱情故事、最令人叹服的前世今生,有着一刻永生永世的触感,和爱意凝固时光静止的错觉。
常理认为神仙高高在上,仰接天泽,俯饮地泉,十丈红尘的唯一牵连是受世人晨昏的三炷清香。而唐七的“三生三世”系列则希望大家能在这些长生不老的神仙、玉树临风的九五之尊、风姿超群的狐族女君的爱恨情仇里,抛开现实的烦恼,活得自在。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剧情介绍
翼君擎苍(连奕名饰)向神族挑起战争,神族付出惨痛代价封印了擎苍,同年天孙夜华(赵又廷饰)出世。七万年后擎苍破出封印,青丘狐帝幺女白浅(杨幂饰)再次将擎苍封印,因此被封法力、记忆和容貌,落入凡尘与夜华相识、相恋,后被带入天宫。
天宫中,爱慕夜华的素锦(黄梦莹饰)屡次陷害白浅,并让白浅误会夜华冷酷无情,继而又害白浅被挖双眼。白浅伤心欲绝,产子后,纵身跃下诛仙台。因诛仙台戾气破解封印,她恢复记忆,为忘记夜华,饮下忘情药。
百年后二人在东海重逢,夜华认出白浅,相随相伴,再续前缘,更唤醒白浅记忆。面对往日仇怨,白浅问素锦讨回双眼,怎料又中了素锦的计,再不肯原谅夜华。
此时擎苍再次醒转,夜华来不及解释,亲自斩杀擎苍,付出生命封了东皇钟,面对魂飞魄散的夜华,白浅悔恨自责。幸而三年后,夜华苏醒,二人再续前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三生三世枕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