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必阙(围城必阙典故)

更新时间:2023-03-01 04:46:52 阅读: 评论:0

“围城必阙”是什么意思?

“围城必阙”即“围师必缺”,意思是,包围一座城要留下一个缺口,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原文是,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请问成语围城必阙是什么意思

“围城必阙”是说围城的时候,如果四面合围敌人,就可能促使敌军指挥官下定拼个鱼死网破的决心。相反,如果故意留一个缺口,就可能使敌军指挥官在逃跑还是死战之间摇摆不定,同时也使得敌军士兵斗志涣散。

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原文是,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翻译: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军争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讲的是“凡用兵之法”。通过军队对“利”的看重,进行一步步的分析,提出了“风林火山”等概念。从军队的立命之本谈起,一点点引出自己的观点。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军争篇


成语“围城必阙”的意思是什么?

围城必阙出自孙子兵法。由来大约是围城强攻,守城之兵必坚心强守,三国魏国大将曹仁曾向曹操所献的建议。东汉末曹操击败河北袁氏 并围袁绍之侄子于壶关,当时曹操下令:「城陷之后尽坑敌军」结果连月攻不下。曹仁向曹操说道:「围攻城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 这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 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此城坚固粮多 要攻则士卒疲伤 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 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操听从其言 不久果然城池立降 于是曹操收录曹仁前后军功 封为都亭侯。


围城必阙是什么意思?

围城必阙,围城战同城留一个缺口,故意引导守城方崩溃逃离,以避免攻城方久攻不克,其实某种意义上就是城内人员出城,以方便围城一方更简单的歼灭这些出城逃走的敌人;

关联性的这句穷寇莫追,是说不要追被逼到绝境可能会破釜沉舟、狗急跳墙的敌人;聪明的优势方懂得如何掩杀、埋伏已经穷途末路的敌人,穷寇莫追根本不是说不能追,而是要将就方式方法,不能逼人太急;
围城必阙有很多前提,比如攻守 双方都援兵情况,战力情况,军备情况等等,很多现实问题,不能简单的一概而论。

围城必阙什么意思 围城必阙意思

1、“围城必阙”即“围师必缺”,意思是,包围一座城要留下一个缺口,虚留缺口并非放任不管,而是要在敌人逃跑的必经之地预设埋伏,使敌人在仓促逃跑过程中陷入埋伏圈中。

2、这是《孙子兵法·军争篇》中列举的用兵打仗八条原则之一。原文是,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7212630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围城必阙(围城必阙典故).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围城必阙(围城必阙典故).pdf

标签:围城   典故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