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cad安装教程
CAD的版本有很多,那么大家知道2008cad安装教程吗?下面是我整理的2008cad安装教程的 方法 ,希望能给大家解答。
2008cad安装教程的方法:
第一步:安装AutoCAD2008主文件,解压下载好的AutoCAD2008程序包,并打开AutoCAD2008主安装程序。
第二步:点击“安装产品”。
第三步:选择需要安装的产品。
第四步:接受许可协议。
第五步:填入注册信息。
第六步:配置安装选项。
如下图继续安装
第七步:开始安装AutoCAD2008。
安装成功。后面就需要激活了,可以看看别的教程。
cad2008制图教程
CAD广泛用于机械、室内、电子等工程设计绘图领域。那么大家知道cad2008制图教程吗?下面是我整理的cad2008制图教程的方法,希望能给大家解答。
cad2008制图教程:
1、如下图是CAD 2008软件经常的选择有菜单栏、工具栏、绘图和修改工具栏、坐标系、布局标签、命令窗口等等。
2、 单击任-工具栏-点击需要的工具栏如下图所显示。
3、基本绘图工具 ,停止命令的方法:鼠标右键确, 空格或回 ESC键 ,执行上次命令:按空格键或回车键。
4、方向坐标输入法:
X轴------水平方向(负数为左、正数为右)
Y轴------垂直方向(负数为下、正数为上)
Z轴------垂直于XY平面方向
5、可以在命令行那里输入REC然后回车,在单击鼠标拖动就可以出现一个矩形。
6、如下图教您怎么画好如下图。下一节说到怎么进行CAD画图。CAD软件是不是很简单啊,想学好CAD的朋友跟着我学下去您一定画出好看的图来。
7、下面的图是我们最终画出来的画。
cad2008入门画图教程
学习CAD的时候首先要知道一些入门的画图标准和 方法 ,这样我们画图的时候才知道怎么画。下面我告诉大家cad2008入门画图教程,一起来学习吧。
cad2008入门画图教程1.有些初学者学习AutoCAD时成绩不佳,往往起因于较低的学习兴趣而造成学习效率不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学者在学习AutoCAD的时候,要把学习与操作的过程,当成学习一种新的电子游戏。
2.整个学习过程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要学习和掌握好AutoCAD,首先要知道如何用手工来作图,对于作图过程中所用到画法的几何知识一定要非常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去考虑如何用AutoCAD来做又该如何做。实践证明,识图能力和几何作图能力强,AutoCAD学起来较容易些,效果较好。然后再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如相对直角坐标和相对极坐标等,使自己能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掌握AutoCAD的使用技术。
3.学习cad教程的一大优点就是能够精确绘图。精确绘图就是指尺寸准确,画图到位。平行线一定要平行;由两条线构成的角,顶点一定要重合。当尺寸没有按照标准画时,那么在标注尺寸的时候就需要修改数据,不仅影响到了图的雅观,还直接影响了图的真实性,所以在画图过程中就要很细心,一步一步慢慢来,做到精确,无误差。
4.使用计算机绘图就是为了提高绘图速度和效率,最快的操作方式就是使用快捷键。因而在用AutoCAD绘制图形时要尽量记住并使用快捷键,左右手都工作,从而提高绘制图形的速度。在绘图中当要执行某命令时,可用左手直接输入命令的快捷键(不需要把光标移到命令行),然后用右手点击鼠标右键即可,它和用鼠标左键点击该命令图标是一致的。
如:要执行移动命令,可用左手输入“M”(在命令行输入命令时,均不区分大小写),然后右手点击鼠标右键,即可执行移动命令。常用命令快捷键如:偏移“O”,填充“H” ,剪切“TR”,延伸“EX”,写块(在不同图形文件中使用的块)“W”,多行文本“T”,放弃(退回一步操作)“U”,实时平移“P”,创建圆弧“A”,直线“L”,窗口缩放“Z”,分解“X”,创建圆“C”,创建块“B”,插入块“I”;常用开关键如:捕捉“F3”,正交“F8”,极轴“F10”,对象跟踪“F11”。给初学者一个简单的建议,在学习AutoCAD的初期就尝试着使用快捷命令来绘制你练习用的图形。
5.在学习AutoCAD命令时始终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要把主要精力花费在各个命令孤立地学习上;要把学以致用的原则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以使自己对绘图命令有深刻和形象的理解,有利于培养自己应用AutoCAD独立完成绘图的能力。要强迫自己做几个综合实例,分别详细地进行图形的绘制,使自己可以从全局的角度掌握整个绘图过程,力争使自己学习完AutoCAD课之后就可以投身到实际的工作中去。
cad2008入门画图教程技巧1.遵循一定的作图原则
(1)作图步骤:设置图幅→设置单位及精度→建立若干图层→设置对象样式→开始绘图。
(2)绘图始终使用1:1比例。为改变图样的大小,可以在打印时于图纸空间内设置不同的打印比例。
(3)为不同类型的图元对象设置不同的图层、颜色及线宽,而图元对的颜色、线型及线宽都应由图层控制(LAYER)。
(4)需精确绘图时,可使用栅格捕捉功能,并将栅格捕捉间距设为适当的数值。
(5)不要将图框和图形绘在同一幅图中,应在布局(LAYOUT)中将图框按块插入,然后打印出图。
(6)对于有名对象,如视图、图层、图块、线型、文字样式、打印样式等,命名时不仅要简明,而且要遵循一定的规律,以便于查找和使用。
(7)将一些常用设置,如图层、标注样式、文字样式、栅格捕捉等内容设置在一图形模板文件中(即另存为*.DWF),以后绘制新图时,可以创建新图形向导中单击“使用模板”来打开它,并开始绘图。
2.选择合适的命令
在AutoCAD具 体操 作过程中,尽管可有多种算式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但如果命令选用得当,则会明显减少操作步骤,提高绘图效率。下面仅列举了一个较典型的案例。
生成直线或线段
①在cad制图初学入门中,使用LINE、XLINE、RAY、PLINE、MLINE命令均可生成直线或线段,但唯有LINE命令使用的频率最高,也最为灵活。
②为保证物体三视图之间“长对正、宽相等、高平齐”的对应关系,应选用XLINE和RAY命令绘出若干条辅助线,然后再用TRIM剪截掉多余的部分。
③欲快速生成一条封闭的填充边界,或想构造一个面域,则应选用PLINE命令。用PLINE生成的线段可用PEDIT命令进行编辑。
④当一次生成多条彼此平行的线段,且各线段可能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型时,可选择MLINE命令。
以上几点cad教程是对cad制图初学入门者的一些建议,但AutoCAD软件的学习,最关键是要多上机练习多 总结 ,多查看有关书籍,正所谓百学不如一练,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熟能生巧,提高绘图质量和效率。
cad2008三维建模教程
在CAD绘制三维图形少不了这个拉伸命令,下面我告诉大家cad2008三维建模教程,一起来学习吧。
cad2008三维建模教程:
1.绘制好需要拉伸的图形——点击面域
2.框选绘制好的图形——按空格,这样便创建好了面域,在cad中使用直线和圆弧等命令创建的图形一般无法拉伸,需要创建成面域,注:多段线、矩形、圆等创建的封闭图形可以拉伸。
3.切换到三维视图
4.绘图——实体——拉伸
5.框选创建好的面域
6.指定对角点
7.按空格即可完成拉伸
AutoCAD2008 64位怎么安装 cad2008 64位安装详细图文教程
AutoCad软件及教程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txRmXAl2N5izKOgiD2XCA
AutoCAD软件是由美国欧特克有限公司(Autodesk)出品的一款自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用于绘制二维制图和基本三维设计,通过它无需懂得编程,即友乱可自动制图,因此它在全球广泛使用,可以用于土木建筑,装饰装潢,工业制图,工程制图,电子工业,服装加工等多方面领域。链接包含各版本autocad软件及相关基础和进阶视频教程及资料,涉及家装锋帆、建筑、工程设计等方向。
CAD绘制工程图的基础教程
CAD绘制图纸在很多行业都会用到,比如说一些建筑行业,室内设计行业,还有工程制图。下面就让我告诉你CAD绘制工程图的基础教程,一起学习吧。
CAD绘制工程图的基础教程打开CAD2008,新建一个空白文件
画直线/线段有三种方法,可选择其中一种
1、单击画图工具栏上的“直线”工具
2、单击菜单栏上的绘图,再单击下拉菜单中的“直线”工具
3、命令行直接输入命令:L回车确认
或输入LINE,回车确认
上一步完成后,命令行会提示:_line指定第一点:
在提示后面输入第一点的坐标,回车确认
例如,输入“100,200”
如果对第一点位置没有要求,可直在画图区域任意位置单击一下,确定第一点位置
这时命令行会提示: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输入第二点的坐标后回车,或用鼠标在画图区单击,确定第二点位置
命令行会继续提示: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如果要沿着这条线段继续画的话,再指定下一点,
如果结束,按一下回车或点击鼠标右键,选择确定即可
如果要继续画线段,按一下回车键,可接着画下一条线段
如果要指定线段长度,在指定第二点的时候,
如线段长100mm,输入@100,0
在这一点的基础上,X轴增加100,Y轴不变,
如下图,第二点左第一点水平向右100mm的位置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7: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59996251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cad2008教程(cad2008教程高清视频全集免费).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cad2008教程(cad2008教程高清视频全集免费).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