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反思20篇简短
经过几周的教学工作体验,感到有一条原则较重要,即让赏识走进语文教学,可以提
高教学质量,让学生爱学语文。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
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
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
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
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即亲其师,学其道。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
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
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
语文的关键所在。
二、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罗森塔尔效应实验,说教师给学生自信,学生就会有高成就。教师对学生的相信是一
种巨大鼓舞力量。
陶行知先生也这样忠告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饥笑中
有爱迪生。”作为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个学生都具备成功的潜
能,而教师的作用,就要唤醒学生的自信。
三、阅读教学,让学生多一点自我感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还学生以学习和发展的地位,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
受、体验和理解。对于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教师要充分肯定。
即使学生回答的幼稚,肤浅,甚至片面、错误,教师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应
当热情鼓励、引导、用心呵护熠熠生辉的思想火苗,这对学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让学生
发展自己的思维,获得审美的体验,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的质量。
四、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体现自己
在应试教育的制约下,学生在作文中的个性和创造性已消失殆尽。作文中总是干干巴
巴的几段空话,套话、假话连篇,文章脱离了自己真实内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鲜活的
生命和色彩。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鼓励学生写随笔,观察日记,读后感,观后感、周记。
此类作文往往有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鲜明个性的跳跃、独特词语的运用,许多优秀之作
常常涌现,时间久了,学生就能发现自己的写作个性。
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层次的发展,并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优点,加以鼓励:如好的
句子,使用准确的词语,好的开头或结尾等,唤起学生写作的热情和自信。作文评语以鼓
励为主,当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还需用委婉的、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
作文,学生会更主动热情,并能更好的展现或表现自己了。以赏识的方式改变学生作文中
的一些缺点,效果明显,并能很快提高写作水平。
这是我最近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点思考,现作以上总结,供大家参考、指点。
今年,我担任的是高中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在开学初期,我精心准备了开学第一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为以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事实证明我的努力取得
了较好的成效,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较为浓厚。开学初期,班上很多学生主动要求购买
《现代汉语词典》和《古代汉语词典》,有一半的学生订了《考试指南报》,应该说班上
学习语文的氛围是不错的。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
的热情越低,尤其是一小部分男生,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
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
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
不听。不会做笔记,老师有板书的就记,没有的就不知道记;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
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
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考试时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
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考试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
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也有的以课程多应付不过来为理由,不愿在语文上下功夫。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考试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
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
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
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
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
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他们有种一
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二、成因:
1、态度不端正,认识有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
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
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
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
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
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
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
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
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
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
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
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
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
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课程增加,难度增大,
很多学生无法适应,在“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只好舍文抓理。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
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
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
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
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
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
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学习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
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
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
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通过段考前
的几次考试,学生发现他们在基础知识方面的严重欠缺,在文言知识的空白,他们有了
“我想学,我要学”强烈愿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每节课前都为他们讲三个成语,在晚
读时让他们正确识记一些常见字的读音,让他们学会积累,懂得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
进的过程。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克服畏难心理,学生逐渐对语
文有了信心,在积累中找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4:00: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4419617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后反思简短.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后反思简短.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