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医书,是哪四本书?
1、《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2、《难经》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又称《八十一难》,是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关于《难经》的作者与成书年代历来有不同的看法,一般认为其成书不晚于东汉,内容可能与秦越人(扁鹊)有一定关系。《难经》之“难”字,有“问难”或“疑难”之义。全书共八十一难,采用问答方式,探讨和论述了中医的一些理论问题,内容包括脉诊、经络、脏腑、阴阳、病因、病机、营卫、腧穴、针刺、病证等方面。
3、《伤寒杂病论》是中国传统医学著作之一,是一部论述外感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医学典籍,作者是东汉末年张仲景,至今是中国中医院校开设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4、《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已知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四大医学著作是什么?
四大医学著作如下: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此书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针灸是针法和炙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炙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
2、《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它共收录药物365种,分上、中、下三品:上品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中品有的有毒;下品有毒,有能久服。该书成书后,经辗转传抄,有不少混乱和错误。陶弘景对它进行校订和整理,写成《本草经集注》。
3、《难经》
《难经》是中医学著作,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一般认为成书从西汉末年至东汉之间。《难经》以问答形式阐释《内经》精义,讨论了81个“理趣深远”的医学问题,故称“八十一难”。主要内容包括脉诊、脏腑、经络、腧穴、针刺等方面。
4、《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东汉张仲景撰写的中医学著作,原本已佚。该书后人整理《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法则,明确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一整套诊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为后世临床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医学的含义:
医学(Medicine)是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医学,英文Medicine,是处理人健康定义中人的生理处于良好状态相关问题的一种科学,是以治疗预防生理疾病和提高人体生理机体健康为目的。
狭义的医学只是疾病的治疗和机体有效功能的恢复,广义的医学还包括中国养生学和由此衍生的西方的营养学。
世界上医学主要有西方微观西医学和东方宏观中医学两大系统体系。医学的科学性在于应用基础医学的理论不断完善和实践的验证,例如生化、生理、微生物学、解剖、病理学、药理学、统计学、流行病学,中医学及中医技能等,来治疗疾病与促进健康。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名著是什么?
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名著:
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分为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是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国医书四大名著之首。
2、伤寒论
是一部阐述外感病治疗规律的专著,全书12卷。现今遗存10卷22篇。是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证。立方、用药规律都以条文的形式进行了一个十分全面的阐述。论析清晰明了,能够有机的将理、法、方、药加以融会,示人以证治要领。
3、金匮要略
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科、妇科疾病及急救猝死、饮食禁忌等内容。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
4、温病条辨
此本书是在清代众多温病学家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完全独立于伤寒的温病学说体系,创立了三焦辨证纲领,为温病创新理论之一。
根据伤寒论的体例,分条列论,一共有6卷。该书内容全面系统,理法方药齐备,切合临床实用,为清代温病学说标志性专著,后世将此书视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作为中医必读之书。
医学四大名著是什么 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
医学四大名著是什么
传统医学四大著作
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是:《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
1、《黄帝内经》简称《内经》。现一般认为,它不是一个时期、或某一个人的著作,而是从春秋、战国开始,一直到秦、汉几百年间,由许多医书汇集,不断增补而成,其大部分内容形成于战国。至于托名“黄帝”所作,诚如《淮南子。修务训》所分析的,是由于“世俗之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的缘故。当时托名“黄帝”的书有20多种,《内经》是其中之一。
2、《难经》全称《黄帝八十一难经》,原题秦越人(扁鹊)所著。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它的成书年代,当在秦汉之际,至少也得在东汉以前,是经过较长时间不断地修改、补充而成。《难经》不但推演《内经》的微言奥旨,发挥至理,剖析疑义,垂范后学,而且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如首创独取寸口和分寸关尺的三部候脉法,一直沿用至今,为中医诊断的一大特色。
3、张仲景原著《伤寒杂病论》,在流传的过程中,经后人整理编纂将其中外感热病内容结集为《伤寒论》,该书总结了前人的医学成就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集汉代以前医学之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系统地阐述了多种外感疾病及杂病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在中医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承先启时的作用。
4、《神农本草经》,又名《神农本草》,简称《本草经》、《本经》,撰者不详,"神农"为托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着,是我国早期临床用药经验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对药物的性味也做出了详尽的描述:指出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是药物的基本性情,可针对疾病的寒、热、湿、燥等不同性质选择用药。
拓展资料:
中医四大经典指的是中医发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部经典巨著,对古代乃至现代中医都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与研究价值。关于四大经典的具体组成存在争议。目前学术界一般将《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看做是中医四大经典。
参考资料:医学教育网--古代医学四大经典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42216162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四大医书(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医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四大医书(中国古代公认的四大医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