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bsd安装(freebsd安装教程)

更新时间:2023-03-01 03:56:47 阅读: 评论:0

FreeBSDFreeNAS安装教程(图解)

  最新版本下载:

  http://iso.cdn.freenas.org/9.1.1/RELEASE/x64/FreeNAS-9.1.1-RELEASE-x64.iso

  安装过程:

  刻录安装镜像到光盘,服务器设置光驱启动,成功引导后会出现如下安装界面

  直接回车,出现下面的界面

  默认选择1 Install/Upgrade #安装/升级

  Ok 回车

  选择系统安装硬盘 #这里只有一个硬盘

  Ok 回车

  安装前警告提醒

  Yes

  系统正在安装中

  系统安装完成,拿出安装光盘,重新系统。

  默认Ok 出现下面的界面:

  选择3 Reboot System #重启系统

  Ok 重启之后进入下面的界面:

  界面说明:

  1)配置网络接口:提供了一个配置向导来配置系统的网络接口。

  2)配置链路聚合:允许你创建一个新的链路聚合或删除现有的链路聚合。

  3)配置VLAN接口:用于创建或删除VLAN接口。

  4)配置默认路由:用来设置默认网关的IPv4或IPv6。出现提示时,输入默认网关的IP地址。

  5)配置静态路由:将提示为目标的网络和网关的IP地址。重新进入这个选项,你需要添加的每个路由。

  6)配置DNS,会提示输入第一个DNS服务器的IP地址,要输入多个DNS服务器,按回车键输入下一个。

  7)复位WEBGUI的登录凭据:如果您无法登录到图形化的管理界面,

  选择此选项。它会重置系统不要求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一旦你进入GUI,请立即设置管理用户名和密码,

  8)重置到出厂默认设置:如果你想删除所有的配置管理GUI中所做的更改,

  请选择此选项。一旦配置复位,系统将重新启动。

  9)shell管理:进入shell才能运行FreeBSD的命令。

  10)重新启动:重新启动系统。

  11)关机:停止系统。


FreeBSD 12.1 安装 Xfce4

除了语言设置和安装DM外,系统的整体安装步骤,参考:

谢谢这个up主的分享~

修改 pkg 源

# mkdir -p /usr/local/etc/pkg/repos
# vi /usr/local/etc/pkg/repos/FreeBSD.conf //添加以下内容

禁用系统级 pkg 源:

# mv /etc/pkg/FreeBSD.conf /etc/pkg/FreeBSD.conf.back
# pkg update -f

# pkg install nano //安装nano文本编辑器
# pkg install sudo //安装sudo工具包
# nano /usr/local/etc/sudoers //编辑sudoers文件,取消注释:%wheel ALL=(ALL) ALL
# pw group mod wheel -m lulu //group mod 和 groupmod 貌似效果一样,后面还有说到

$ sudo pkg install xorg //安装xorg显示协议
$ sudo pw groupmod video -m lulu || pw groupmod wheel -m lulu //将lulu添加到video组;如果添加用户到video组失败,那么执行后面的步骤,将用户添加到wheel组
$ sudo nano /boot/loader.conf,添加:kern.vty=vt
$ sudo pkg install xfce //安装xfce
$ echo "exec /usr/local/bin/startxfce4 --with-ck-launch" > ~/.xinitrc //将Xfce的启动参数写入.xinitrc
$ sudo nano /etc/fstab,添加:proc /proc procfs rw 0 0 //挂载proc文件系统
$ sudo pkg install virtualbox-o-additions //安装 VirtualBox增强包
$ sudo nano /etc/rc.conf,增加以下内容:

$ sudo reboot //重启

$ startx //进入Xfce桌面

至此,系统基本安装完毕。

参考: https://www.freebsd.org/doc/en_US.ISO8859-1/books/handbook/x11-wm.html

$ sudo pkg install gdm
$ sudo vim /etc/rc.conf,增加以下内容:
gdm_enable="YES"

本来想用slim的,但是slim有以下几个问题,所以放弃了

$ sudo pkg ins -y sddm
$ sudo vim /etc/rc.conf,增加以下内容:

$ sudo vi /etc/profile,添加以下内容:
export LANG=zh_CN.UTF-8
export LC_CTYPE=zh_CN.UTF-8

$ sudo pkg install fcitx
设置
1、
cp /usr/local/share/applications/fcitx.desktop \ ~/.config/autostart/
2、
vi ~/.profile,添加以下内容:
export GTK3_IM_MODULE=fcitx
export GTK_IM_MODULE=fcitx
export XMODIFIERS='@im=fcitx'

给FreeBSD添加一块新的硬盘

我添加的是一块SCSI的硬盘, 所以新加的硬盘应该是以da0,1....开头. 如果是添加IDE的硬盘, 貌似应该是以ad0,1... 开头的了.

一、默认安装完 freebsd 系统后,可执行df -h命令查看当前硬盘信息:
[root@ www.unixnotes.net /] #df -h

<pre>Filesystem Size Ud Avail Capacity Mounted on /dev/
da0s1a
140G 2.9G 126G 2% / devfs 1.0K 1.0K 0B 100% /dev </pre>

从以上信息可知硬盘是
ad0
,好,接下来关机,接上第二个硬盘,开机登陆freebsd系统,执行dmesg命令:
[ root@www.unixnotes.net /]#dmesg
显示以下信息:

<pre>...................................... .........省略部份.................. ......................... ppi0: <parallel o="" i="">on ppbus0 da0
: 139205MB <maxtor el="">[79656/16/63] at ata0-master UDMA100 da1
: 38166MB <st340014a>[77545/16/63] at ata1-master UDMA100 Mounting root from ufs:/dev/ad0s1a</st340014a></maxtor></parallel> </pre>

从以上信息可以看到新加的硬盘是
da1,

二、建立newdirectory目录用于挂载第二个硬盘
[ root@www.unixnotes.net /]#cd /
[ root@www.unixnotes.net /]#mkdir newdirectory

情况一,新增加的硬盘是没有数据的,或新增加的硬盘数据是不要的了!

先格式化一下硬盘:
[ root@www.unixnotes.net /]#dd if=/dev/zero of=/dev/da1 bs=1k count=1

始化新磁盘
[ root@www.unixnotes.net /]#fdisk -BI da1

加上标签
[ root@www.unixnotes.net /]#disklabel -B -w -r da1s1 auto

现在编辑你刚才创建的磁盘分区
[ root@www.unixnotes.net /]#disklabel -e da1s1

为你创建的每个分区重复这个操作
[ root@www.unixnotes.net /]#newfs /dev/da1s1c

挂上分区
[ root@www.unixnotes.net /]#mount /dev/da1s1c /newdirectory

情况二,要增加的硬盘是有数据的,而且数据是要保留的,到时要挂载到netdirectory目录的!

加上标签
[ root@www.unixnotes.net /]#disklabel -B -w -r ad2s1 auto

现在编辑你刚才创建的磁盘分区
[ root@www.unixnotes.net /]#disklabel -e ad2s1

挂上分区
[ root@www.unixnotes.net /]#mount /dev/ad2s1c /newdirectory

三、编辑/etc/fstab 文件,添加合适的记录到你的/etc/fstab文件。如我的是增加以下信息:

<pre>/dev/ad2s1c /netdirectory ufs rw 2 2 </pre>

以上空白处用tab键隔开,不是空格,我的是ad2,具体根据dmesg显示的信息修改!如下是我的fstab文件内容:
[ root@www.unixnotes.net /]#vi /etc/fstab

<pre># Device Mountpoint FStype Options Dump Pass# /dev/ad0s1b none swap sw 0 0 /dev/ad0s1a / ufs rw 1 1 /dev/ad0s1f /tmp ufs rw 2 2 /dev/ad0s1g /usr ufs rw 2 2 /dev/ad0s1e /var ufs rw 2 2 /dev/acd0c /cdrom cd9660 ro,noauto 0 0 proc /proc procfs rw 0 0 /dev/ad2s1c /netdirectory ufs rw 2 2 </pre>

如何从硬盘安装FREEBSD

1)isoemu(引导ISO镜像用)

2)虚拟光驱,用DAEMON Tools

具体步骤:

1: 前提:你的系统已经安装里windows的操作系统以及可以上网

2: 下载辅助软件ISOEMU,以及freebsd5.4的5.4-RELEASE-i386-bootonly 只包含启动文件

5.4-RELEASE-i386-disc1 安装盘1 5.4-RELEASE-i386-disc2 安装盘2,这三个安装文件这里可

以下载ftp: //ftp.freebsdchina.org/pub/FreeBSD/releas/i386/ISO-IMAGES/5.4/

3: 用虚拟光驱把disc1镜像文件里面的5.4-RELEASE文件夹(236MB左右)提取复制到主分区(估

计逻辑分区还不支持,最好是放在你的启动分区,支持NTFS格式),disc1的packages提取出来放

到5.4-Relea,然后虚拟disc2镜像文件,复制里面的packages文件夹(500MB左右)到刚才从

disc1复制出来的5.4-RELEASE文件夹里面,提示文件名相同按覆盖就是.

4: 修改刚才复制过来的5.4-RELEASE\packages的INDEX文件,用写字板打开,查找替换目

标"||1"替换成"|"查找"||2"替换成"|",之后保存.

5: 把下载了的isoemu解压到根分区(不需放在文件夹),即含有boot.ini文件的那个分区(里面

包含了一个说明文件,详细说明了各个文件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之后编辑isoemu.ini找

到"isogrub.iso"改为你的启动镜像文件名,我这里用"freebsd.iso",保存退出.

6: 把5.4-RELEASE-i386-bootonly启动镜像文件复制到安放了isoemu的分区,并改名

为"freebsd.iso"与上面对应

7: 修改boot.ini文件,在下面加入一行c:\ieldr="Load IsoEmu Final SV"

8: 准备功夫完成,现在可以重新启动机器,选择启动load IsoEmu Final SV,isoemu就开始自动

加载freebsd.iso文件读取启动信息,接着就是熟悉的引导内核的界面.

下来的步骤相信大家都熟悉,不知道的可以去看看HANDBOOK .你可以选择从硬盘安装,如果不想

复制下载那么多文件或者你是局域网可以选择从网上安装,可以省略步骤2,3,只启动

SYSINSTALL系统安装程序从其他媒介安装系统

不会安装的,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安装方法

分区的时候可以按下面的说明来

我经常建立的文件系统的次序是128M的root,1G的swap,128M的
/var/tmp,3G的/usr,其余的空间留给/home。

典型地,你应该把交换区大小定为2倍的内存大小。如果你没有很多内存,那样的话,你将需

要更多的交换区空间。不建议将交换区定在小于256M,当你确定交换区大小的时候,你要考虑

到将来可能要扩充内存。内核的VM(虚拟内存)换页算法性能是准对交换区至少是内存大小2倍

的条件进行优化的。配置太小的交换区会导致VM页面扫描的低效率,当内存扩充后,随之也会

导致问题。最后在一个有多个SCSI硬盘的大系统上(或者有多个IDE磁盘工作在多个IDE 控制器

上),我们强烈建议在每个驱动器上配置交换分区,每个交换分区的大小应该是几乎一样的,

内核能处理任意大小的交换区,但是内部数据结构放大到最大分区的4倍大小。保持交换分区

同样的大小允许内核优化地将交换空间交叉分布在N个磁盘上。不要担心这样做有点过份,交

换区是UNIX的救星,甚至于你虽然通常不用那么多交换区,在被迫重新启动之前,它也可以给

你时间去从一个出轨的程序中把系统恢复过来。

怎样为你的/var分区定大小主要依赖于你将怎样使用这台机器。这个分区主要存放邮箱,打印

缓冲区和日志文件。有些人甚至于把/var/log作为一个独立的分区(但是除非有特别的情况,

这样做不值得,只会浪费一个分区ID)。如果你这台机器主要用做邮件或打印服务器,或者运

行一个大访问量的WEB 服务器,你应该考虑把这个分区建的更大一点,可能1G或更多。很容易

低估日志文件的存储需求。

确定/var/tmp的大小依赖于你将需要怎样使用你的临时文件。128M是建议的最小的尺寸。注意

sysinstall将建立一个/tmp目录,但是通常把/tmp作为/var/tmp的连接是个好注意。为临时文

件建立一个分区有两个重要的原因: 首先,它减少了系统崩溃后文件系统损坏的可能性,再就

是减少一个出轨程序填满[/var]/tmp时影响其他重要子系统(mail,logging等等) 的机会。填

满[/var]/tmp是经常发生的问题。

在以前/tmp和/var/tmp是不同的东西,但是引入/var(和 /var/tmp)是被程序员引起的大迷惑

,今天的程序间或使用一个或另一个,它们两者变的没有区别。所以把它们变成一个临时目录

是有道理的.然而,当你处理/tmp时,有一件事情是你不想做的,就是把/tmp驻留在根分区上

,导致根分区被填满或崩溃后重启时文件系统损坏.

/usr分区存放大量用于支持系统的文件,子目录/usr/local存放大量从ports(7)安装的文件.

如果你不那么多使用ports,也不将系统源代码 (/usr/src)存放在机器上,你可以为/usr节省

1G的磁盘空间.相反,如果你安装大量的ports(特别是窗口管理和Linux仿真)建议你至少2G的

/usr,如果你还要将系统源代码放在机器上,我们建议你3G的/usr,不要低估所需的空间,它

会慢慢爬起来,让你大吃一惊.

/home分区存放用户自己的数据,可以把余下的空间留给这个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为什么不建一个大的/分区就行了? 那样我就不需要考虑分区大小问题。有几

个原因显示这不是个好注意。首先,每个分区都有不同的操作特征,分开它们有利于文件系统

准对这些特征调整它自己.例如,根和/usr分区主要是读操作,只有少量的写,而大量的读和

写可以发生在/var在/var/tmp。把小的但是具有更繁忙的写操作的分区分开,就不会影响读操

作居多的分区.再就是,把写操作居多的分区靠近磁盘外侧(例如,不是在一个大分区前,而

是分区表后)有利于对你经常需要的分区增加性能。你可能也需要在大分区中的I/O性能,但是

它们是那样的大以至于把它们移到磁盘外侧也不会显著增加性能,但是把/var移到磁盘外侧会

有显著的不同.

5.4默认使用xorg,而且安装过程不会提示安装和设置桌面环境,完成安装重启系统,再运行

sysinstall程序进行安装桌面,也可以通过port来安装,由你喜欢.另外还要运行xorgcfg -

FreeBSD软件安装(如何使用 package,如何使用 port)

安装了 FreeBSD 后,您一定还会需要安装其它非 FreeBSD 内附的软件。在 FreeBSD 上安装软件有许多种方法,我们将一一为各位介绍。本章包含了下列软件安装必备的课题:各种安装方式的优缺点。传统上,要在一个 UNIX 系统上安装其它软件时,有几个步骤:下载该软件,有可能是 binary 档或是原始码。解压缩该档案,通常是以 tar 或 gzip 压缩的。如果所下载的是原始码,可能要先编辑一下 Makefile 或是执行 configure,接着再编译该软件。最后再测试与安装。当然,我们可以在 FreeBSD 上使用传统的方式来安装软件,但是还有更简单的选择。FreeBSD提供了 package 和 ports 这二种简单的安装软件方式。而 port 就是使用原始码来安装软件。我们只要进入 /usr/ports/ 里想要安装的软件目录中,打指令 make install 就可以完成安装了。FreeBSD 己经帮我们定义了安装该软件所须的步骤、所要求的其它套件。不管是 package 或是 ports,当安装的软件需要依靠其它软件才能继续安装时,它们会自动帮你安装该软件。所有安装好的软件都将记录在 /var/db/pkg 中,日后如果我们想要移除软件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指令 pkg_delete 加上软件名称就可以了。package 的优点:一个己经编译过的压缩档通常比包含原始码的档案还要小。使用 pakcage 并不需要再做任何的编译动作,如果你的计算机速度很慢,在安装像 KDE、GNOME 等大型软件时,不用编译可以省下很多时间。使用 package 来安装软件时,你不必事先了解在 FreeBSD 上编译时所使用的软件及其过程。ports 的优点:package 为了要在多数的计算机执行,考虑兼容性问题,通常编译的比较保守。而使用 ports 你可以依自己的系统修改,例如选择使用 Pentium III 或是 Athlon 的处理器。在编译 package 时,就已经限制了该软件的功能,无法再依自己需求扩充。例如 Apache 这套软件就有许多的功能可以在编译时挂进来,使用 ports 来安装时,你可以依自己的需求来加以修改。我们可以经由更新 Port Tree 来使用较新的软件,而 package 通常只和系统一起 relea。有些软件不允许使用 binary 文件的方式散播,只能下载原始码。有了原始码,你可以自己修改并加以应用。有的人喜欢拥有原始码,他们可以读它、从中学习。接着我们就针对 package 及 ports 来说明它们的使用方式。

如何在vmware中安装FreeBSD10.3过程图解

首先在vmware workstation新建一台虚机,暂时不要安装系统
将下载好的iso镜像,挂载到此虚机上,点击开启此虚机,默认选择即可 >> boot multi u
选择开始安装该系统 >> install,操作
选择默认的键盘设置 >> 直接按enter键即可
配置主机名 >> freebsd,也可以设置直接回车就可
选择安装套件 >> 建议全部选择,如图操作
选择分区方式 >> 自动UFS,安装默认
设置Root密码、网络配置、时区配置这里ipv6就不介绍
系统配置提示安装完成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5: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4207596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freebsd安装(freebsd安装教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freebsd安装(freebsd安装教程).pdf

标签:教程   freebsd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