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狮

更新时间:2023-03-01 03:01:33 阅读: 评论:0

美洲狮是生活在美洲的狮子吗?

美洲狮是一种仅生活与美洲的猫科动物,从名字上看,很容易就会让人想到它们是一种生活在美洲的狮子,提到狮子仅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时候,有不少读者在“质问”我:难道你把美洲狮忘了吗?

事实上即便是一些对野生动物敢兴趣的朋友,也有不少人会觉得美洲狮就是狮子的美洲亚种,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认知,正如我文章所说的那样,真正意义上的狮子,就仅仅分布于亚洲及非洲。

美洲狮

美洲狮并不属于狮子,尽管它们的名字里面有一个狮字,但是它们的亲缘关系还是挺远的,狮子是豹亚科里面的物种,而美洲狮则是猫亚科里面的物种,不过尽管他俩不是一个物种,但在某些方面还是挺相似的,比如都在幼崽阶段时,不管是美洲狮还是狮子,身上都长有暗暗的斑点,这些斑点会随着它们的慢慢成长,渐渐淡化掉,直至肉眼不能轻易发现。

狮子家族

关于狮子

狮子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前段时间《狮子王》的,也让不少人重新认识了鬣狗与狮子这两种动物,狮子是猫科豹亚科豹属5种动物里面的一种,是第二大的猫科动物(自然存在的物种,狮虎兽这类人工产物没有计算在内),仅次于老虎。

狮子分为两个亚群,分别是非洲狮群和亚洲狮群,按照现代分类的话,可以分成8个亚种,分别是巴巴里狮、开普狮、刚果狮、安哥拉狮、西非狮、南非狮、东非狮、亚洲狮,其中巴巴里狮、开普狮已经灭绝。

狮子“古今”分布区域对比图

目前野生狮子仅分布于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历史上的狮子曾遍布非洲大陆及亚洲西南一带,但是经过上百年的变迁,目前狮子的分布已经很零散了,在非洲,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部分地区,具体到国家的话,主要集中在安哥拉、博茨瓦纳、喀麦隆、乍得、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等。

栖息地被分成零零碎碎的样子,没有一大片连在一起的区域,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地方,已经没有狮子居住了。而亚洲狮更是仅生活在印度的吉尔森林国家公园里面。

狮子

狮子在猫科动物家族里面是非常特别的存在,不仅仅是它群居的社会属性,更来源于它的外形。

小的时候,无论是雄狮还是雌狮,长得都差不多,身上有暗暗的小斑点,随着它们不断发育长大,身上的斑点会逐渐消失,而雄狮和雌狮也开始往两个方向成长,比较典型的是雄狮,它们会慢慢长出鬃毛,体型较雌狮来说会更大,根据亚种的不同,雄狮体重范围在155-200.01千克之间,雌狮在90.5-143.52千克之间。

目前全世界的狮子野生数量大约是2.3-3.9万,并且成熟个体呈现出持续衰退的趋势,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其中狮子最大的威胁是栖息地的丧失,由于城市发展、农田水利等人类活动及自然因素影响,狮子的栖息地被破坏,大片的栖息地被分割成零零散散的小块,所带来的问题就不仅仅是近亲繁殖了。当然,除此之外还有狩猎、盗猎、战争、疾病、水污染等等,都是令狮子致危的因素。

美洲狮的分类表

关于美洲狮

美洲狮是猫科猫亚科美洲金猫属里面的唯一物种,所以美洲狮也被称之为美洲金猫,从这个名字上看,就不会误认为美洲金猫与狮子是同一物种了。

按照传统分类来看,美洲狮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分成大大小小32个亚种,比如佛罗里达美洲狮、加利福尼亚美洲狮、哥伦比亚美洲狮等等,大多数都是按照分布地域来命名的。

但是如果按照现代分类来分的话,美洲狮则被分成了6个亚种,分别是北美美洲狮、智利美洲狮、安东尼美洲狮、巴西美洲狮、阿根廷美洲狮,以及哥斯达黎加美洲狮。

美洲狮

美洲狮的外形也比较好辨认,它是世界上第四大的猫科动物,外形线条纤细,一看就是敏捷型选手。脑袋是圆的,耳朵直立起来,前肢末端有5个可自由伸缩的爪子,后肢末端则只有4个爪子,而且前爪较大,这样的构造令美洲狮在捕猎的时候能够用强劲有力的前爪牢牢抓住猎物。

美洲狮体毛较短,成年之后就没有斑纹了,根据亚种的不同,美洲狮整体的色调可分为棕灰色、银灰色,腹部呈现白色。成年雄性美洲狮体重为53-100千克,雌性为29-64千克,赤道附近的亚种最小,往地球两极靠近,其体重也越大。

美洲狮分布图

美洲狮仅分布于美洲大陆上,从加拿大南部的育空一带,到南美的安第斯山脉,美洲狮广泛分布于美洲,这样的分布特征与它对环境的适应性是分不开的。

美洲狮生存能力很强,所有类型的森林,大部分低地,部分多山的沙漠,植被较少的开阔地带,陡峭的峡谷、悬崖,即便是人类的一些农场周围,美洲狮都能够很好地生存下来。

杜高犬

20世纪20年代的时候,由于美洲狮实在太多了,威胁农场主的利益,人们还专门培育了一种叫杜高犬的猛犬来对付它们。

树上的美洲狮

由于美洲狮能爬树,擅长跳跃,所以美洲狮的狩猎能力很强,它的食性也很广,从犰狳到野猪,几乎能吃掉任何它能够捕获的猎物,当然,美洲狮最重要的食物来源是各种鹿类,比如黄石公园里面的美洲狮,麋鹿是它最大的食物来源,其次是骡鹿。

美洲狮捕猎的时候,通常是采取伏击的方式,等待猎物靠近便跳出去咬住猎物的颈部,直到窒息死亡后才松开。尽管美洲狮不是食腐动物,但是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研究表明,美洲狮也会吃掉鹿的尸体。

美洲狮与狮子的关系

美洲狮与狮子最大的关系应该就是同属为猫科动物,其次便是食性,大家都属于各自环境里面顶级的捕食者,吃肉为生,而且都很擅长捕猎。另外,美洲狮在某些特征上面,跟狮子还是有些相似的,以下是具体的细节:

美洲狮与狮子耳后都有黑色的斑纹;整体的色系很相似,而且狮子与美洲狮毛色几乎都是纯色的;尾巴末端有一束黑色的丛毛,但狮子的较为明显。

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点之外,美洲狮其他方面的特征几乎就跟狮子相差很大了,在亲缘关系上面,除了同在美洲的细腰猫之外,就属非洲猎豹比较近了。它是独居的动物,但在捕食的时候通常会与家人合作,这点与狮子的社会结构也不一样。

狮子与美洲狮的对比,左边是狮子

美洲狮的生存现状

由于美洲狮对环境的适应性等原因,它们的数量很大,除了人类之外,在野外没有任何动物能够捕食成年的美洲狮,所以目前的濒危等级是无危,不需要担心它们会在短时间内灭绝掉。

但目前的趋势是随着人类发展和基础设施的修建,美洲狮的栖息地被分割成碎片,使得它们的栖息地变得越来越孤立,那么近亲繁殖、食物缺乏等问题就会慢慢显现出来。

历史上美洲狮的分布区域更广,但是在欧洲殖民统治后的两个世纪里,它们在北美东部地区几乎都已经灭绝了,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出的数据,世界上美洲狮的种群数量不到5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

而美国州级统计数据表示美洲狮在美国的数量呈现了上升的趋势,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约为4000-6000只,俄勒冈州截止2017年4月,数量约为6400只;目前唯一明确濒危的地区是佛罗里达州。

在人类生活区域里的美洲狮

目前关于美洲狮的目击事件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了美洲狮数量的可观性,另外,在美国一些州里面,还有专门关于如何防止吸引美洲狮到家里的宣讲,其中有几条比较有趣,跟大家分享一下,比如:

不要养鹿,因为美洲狮最喜欢捕食鹿;不要在家周围种植鹿喜欢吃的植物,因为那样会吸引鹿过来;把景观修剪短一点,减少美洲狮的藏身之处。

下面是加州2001-2004年目击事件总数与因威胁到人类而被杀死的美洲狮数据,由此可见一斑:

2001年,共发生了469起事件,其中15只美洲狮因安全原因被杀死;2002年,共发生了444起事件,其中14只美洲狮因安全原因被杀死;2003年,共发生了419起事件,其中3只美洲狮因安全原因被杀死;2004年,共发生了717起事件,其中13只美洲狮因安全原因被杀死。

尽管美洲狮在捕食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凶狠,但是实际上与其他捕食性的动物相比,美洲狮算是性格比较温顺的了,一般情况下它不会主动袭击人类,而人类在遇见美洲狮的时候,只要张开手臂发出噪音,基本上就能够吓退它。

美洲狮所遭受的威胁

虽然美洲狮的生存状态是无危,这并不代表它们就丝毫没有受到威胁,事实上跟其他的野生动物一样,美洲狮如今也正在遭受着这些威胁:

栖息地丧失,美洲狮面临最大的威胁之一便是栖息地的丧失和被破坏,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人类住宅和商业发展、农林牧和水产养殖等发展、道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修建等等,都会导致美洲狮的栖息地被破坏或者缩小甚至消失。

这里说的栖息地丧失不一定是整片整片的消失,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导致大片的栖息地被分割成零零散散的“孤岛”,在“孤岛”里面的美洲狮种群不能与外界交流,从而导致近亲繁殖出现基因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人狮”冲突,其实这个原因跟美洲狮的栖息地丧失有着莫大的关联,当美洲狮栖息地在缩减,其他野生动物也被压缩地没有了生存空间,美洲狮的食物来源就会变得很少,从而导致它们把目光盯在了人类或者牲畜的身上,一旦美洲狮袭击人类或者捕食家畜的话,那么便会给它们带来灭顶之灾,人类会采取多种手段报复,其中放杜高犬狩猎,制作陷阱捕杀是最常用的做法。不管是南美,还是在北美洲,美洲狮与人类的冲突都很常见:

在1890-1990年间,在北美就有53起美洲狮攻击人类的事件;到2004年的时候,已经攀升至88起攻击事件,导致死亡人数也上升至20人;1990年,德克萨斯州有86头牛、445只羊等被美洲狮所杀;1992年,内华达州有9头牛、5匹马、318只绵羊等被美洲狮咬死。

因狩猎而亡的美洲狮

狩猎,狩猎是导致美洲狮直接死亡最重要的因素,虽然至1996年,包括阿根廷、智利、巴西、巴拿马在内的多个国家禁止狩猎美洲狮,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有很多地方是可以合法狩猎的。比如在美国和加拿大,狩猎美洲狮的现象很常见,德克萨斯州的狩猎则更为宽松,只要是任何持证的人士,都能够击杀美洲狮,无论是否繁殖季节、性别、年龄段、狩猎数量等等都没有限制,而且杀死美洲狮之后还不需要向一些部门报告。

自然灾害,上面提到的一些大多都是人为因素,在实际生活中,除了人类活动会对美洲狮造成威胁之外,一些自然因素也能够令美洲狮的生存受到威胁,比如山火、洪水之类的,也是直接造成美洲狮死亡的原因。

保护美洲狮的措施及意义

保护美洲狮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美洲狮在当地生态环境里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抑制这许多种食草动物的数量增长,与当地灰狼呈现出较强的竞争状态,一旦美洲狮数量大幅度减少,这种生态平衡就会失衡,从而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崩坏的可能。

另外,美洲狮在物种多样性以及在学术上都有着非常大的价值,下面是保护美洲狮的一些具体做法:

环境保护,保护环境是保护物种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因为不管是什么动物,其赖以生存的栖息地被破坏,就都不能生存了,而如果栖息地环境恢复了,其种群自然而然的就会壮大,这点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验证了这点。美洲狮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所以只要不是大规模特别严重的破坏,几乎不会对它产生太大的威胁。目前已经将很多个美洲狮生活的区域划分成了保护区了。


建立系统监测计划,目前美洲狮的生存状态是无危,但是也并不代表就可以放松了,因为人类对野生动物的数量基本上都是预估的,无法像数绵羊一样一只一只去数,所以建立起更加完善的监测系统及计算方法,是势在必行的,这有助于我们更直观了解到美洲狮的生存状态,一旦数量达到了危险的界限,就必须加大保护力度或者变更保护等级了。

雪豹

提高人类动物保护意识,提高人类动物保护意识也是一个“治本”的方法,其中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我国的雪豹,雪豹有时候会下山捕杀村民的家畜,在早些年的时候,人们对这种动物十分厌恶,只要在村里抓住了,基本就是杀死,后来随着国家的宣传教育到位,人民意识提高,如今雪豹再下山被村民抓到,基本就是好吃好喝招待,然后报告国家接着就放生了。

提高人类对美洲狮的保护意识,能够直接减少很多报复性捕杀,也能够减少许多“人狮”冲突。


从上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哪个方面,美洲狮与狮子的差别都很大,目前所有的狮子亚种都是濒危保护动物,而美洲狮的生存状态还很乐观。美洲狮作为一个独立的物种,尽管它在猫科动物家族中的知名度不如狮子,在其重要性一点也不比狮子差。


美洲狮是不是孤独的掠食者?

说到美洲狮,是美洲大陆上最为普遍的食肉者之一,在美洲许多地方虽然没有达到泛滥的地步,但是却也是“数量充足”,居民甚至在自己家后院也能够时常看到它们的身影,同时在美国许多州的官方宣传中也常常提到如何防止被美洲狮袭击,比如会让人们不要在家附近养鹿,以及在后院种植鹿喜欢的植物,这样会吸引野生鹿类前来,因为美洲狮十分喜欢鹿。

孤独是相对的

几乎所有的犬科动物都是社会性的动物,而绝大多数的猫科动物都是孤独的,这句话本是没错,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发现猫科动物似乎也没有那么孤独。

众所周知,在猫科中,除了狮子是群居的之外,其他的动物几乎都是独居的,人们对它们的印象也总是孤僻的,认为它们只有在繁殖期,或者养育幼崽的时候雌兽才会与孩子在一起,然而实际上它们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孤独。

狮群

我们在一些纪录片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场景,那就是几只猎豹一起捕猎,这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在传统印象中,猎豹似乎是孤独的捕食者,它们依靠自己的速度“来无影去无踪”,捕食猎物就如同探囊取物般,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猎豹似乎也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捕猎的时候,如果遇上了同类,就马上结成短暂的“捕食联盟”,以提高捕食成功率。之后更是一同进食,不争不抢,吃完后才各回各家,临走还不忘下次再约。

猎豹合作捕猎

不管群居、独居,大多数动物的领地意识很强,但是在猎豹的身上,我们发现它的容忍度似乎也挺高的,在非交配的季节,雄猎豹允许雄猎豹走进自己的领地,而雌猎豹也不排斥雌猎豹。

无独有偶,同样被认为是孤独的猞猁,近年来也被发现是一种社会性很强的动物,在非交配季节,雄猞猁也被拍到时常与雌猞猁在一起,一起打猎、一起休息,雌兽产子之后,雄兽也“不渣”,而是参与了照顾幼崽的工作中来,俨然过起了小家庭的生活。

两只猞猁互动

在大多数观点上,美洲狮同样是一种孤独的猫科动物,它们独居,雄兽从不参与幼崽养育,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发现美洲狮的生活似乎远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它们具有完全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复杂社会系统,简单来说就是美洲狮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么孤独,它同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社交方式,已经建立起了一个以分享自己多余食物为基础的等级制度的社会。

两只美洲狮

很多时候,孤独都是相对的,前面提到的这几种常见的“孤独”的猫科动物,在深入研究之后发现它们也没有那么孤独,而一些我们常认为“不孤独”的社会性动物,比如狼、狮子,有时候也挺孤独的。大多数雄狮都要经历一段流浪的过程,这是狮子这一物种避免近亲繁殖,也是雄狮的生活方式。

如果幸运,从一个狮群里面走出的雄狮不止一只,那么它们就不必经历孤独的时光,但如果一个狮群较小,同一时间出生的雄狮很少,或因为各种原因夭折了,最后要离家出走的雄狮只有一只,那么这只雄狮在找到同伴或者入主狮群之前,就会过上一段艰辛而孤独的时光。

孤单的雄狮

雌狮被认为是猫科动物中最合群的,但是它们也会有着属于自己的孤独时光,那便是产子之前。在即将临盆的头几天,雌狮会独自离开狮群,找一处它认为安全的地方,这种地方通常比较僻静,然后静静等待生产,这段时间雌狮会变得十分敏感,即便是同一狮群的姐妹,也会防着,只有等幼崽出生后的40天左右,才会将幼崽带回原来的狮群,在这之前,雌狮独处的这段时光也是敏感而孤独的。

雌狮带着幼崽

与雄狮一样,一个狼群的雄狼在长大之后也是要离家出走去组建自己的狼群的,在以往,大型狼群很常见,所以离家出走的雄狼并不孤独,但是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对环境的干预及破坏很大,如今已经很难发现大型狼群了,更多的是以一对成年个体(通常是父母),带着3-6头亚成年个体,以及1-3只幼崽组成家庭式狼群,在这种狼群里面出走的雄狼,成为孤狼的概率很大。

孤狼的世界同样悲惨,由于狼群更喜欢在林中的开阔地带生活、捕猎,所以孤狼往往意味着捕获不到猎物,大多数靠捡食腐肉充饥,而在组建或者加入新的狼群之前,也要经历一段孤独而艰辛的生活。

孤狼

美洲狮常分享食物

上百年来,美洲狮被认为是独来独往的掠食者,但是一项新的研究颠覆了传统的观点,全球野生猫科动物保护组织的科学家马克·埃尔布罗克(Mark Elbroch)及其团队发现了美洲狮的社会性的迹象。他们在黄石公园安装了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只雌美洲狮正在进食麋鹿,而另外一边,另一只雌美洲狮正在慢慢靠近。

在我们固有的观念里面,这两只美洲狮很有可能会因为食物而发生争执打斗,但是现实的一面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东家”美洲狮在面对闯入者的时候不仅没有驱赶,反而默许了它与自己一起共享食物。

美洲狮一同进食

人们猜测这两只美洲狮很可能是“亲戚”,比如母女关系,或者姐妹关系,这样分享食物就不奇怪了,毕竟在亲缘关系理论中认为,容忍自己的亲属与自己分享食物,是在投资自己的遗传世系,从而减少了与行为相关的代价。

但是在之后对它们的遗传数据研究发现,这两只美洲狮之间并不存在关联,它们不是亲属关系,也就是说这段友谊并非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面的。

专家们认为,当美洲狮捕获的食物足够大,自己也吃不完的时候,有同类过来,为了驱赶而与之战斗的成本和代价要远远大于一起吃,那么它就可以忍受同类共享自己的食物,这是合情合理的。

其实这并非是罕见的现象,在马克博士团队的研究里,2012-2015年间,记录下了两只美洲狮的118次互动,其中有60%都是在进食场合下发生的,表明它们经常分享自己的食物。

两只美洲狮在互动

当然,美洲狮的社交属性并不仅仅体现在食物共享上面,还体现在它们会“察言观色”上面。当一只美洲狮看到另外一只美洲狮正在进食时,并非直接凑上去开吃,而是会先观察这只美洲狮的反应,并且慢慢试探,然后再慢慢接近食物,就好像你在饭点的时候突然造访别人家,并不敢拿了碗筷就坐下,而是先看看主人家留不留你吃饭。

食物共享这种现象在食肉动物中似乎普遍存在,不仅仅是美洲狮,虎、豹、美洲虎也被观察到会因为某只个体捕获了食物,而其他个体前来分享,形成的短暂集群现象,尽管这三种动物都是被公认为孤独的、领地意识极强的物种。

一只美洲狮试探另一只的反应

雄性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雌性美洲狮更擅长社交

独居并不意味着非社会性,在马克博士的研究区域中,发现每只美洲狮每年会与其他的美洲狮至少互动26次,另外还记录下了6次3只成年美洲狮在一起的场合,最高记录是拍到了包含幼崽在内的9只美洲狮聚集在一起。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美洲狮不仅有着自己的社会系统,还很复杂,且雄性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若论谁比较擅长社交,那还是雌美洲狮。

美洲狮有着很强的领地意识,而领地的边界,与雄性个体的领土范围密切相关,简单来说就是雄性之间的领地不重叠,且包含数只雌美洲狮在内,而雌性的领地是可以重叠在一起的。

雄性对雄性的容忍度较低,尤其是在交配季节,如果在同一雌性领地内有两只雄性美洲狮,必然会发生争斗,但是如果在同一雄性领地内有两只雌性美洲狮,似乎会相安无事。


比如在马克博士的研究观察中,曾看见两只雌美洲狮与一只雄美洲狮交配,另外一例是两只雌美洲狮在另外一只雌美洲狮的领地里面看着它与雄性交配。雌美洲狮间的“相安无事”看上去似乎在共享一个“资源”。

在观察中,研究者发现了很多雄美洲狮“有担当”的一面,比如在前面观察到了6次3只成年美洲狮在一起的场合,其中有4次是雄性分享食物给其他个体:

在前两例中,一只雄美洲狮把食物给了2只雌性及与自己所生的4只幼崽;在第三例中,一只雄美洲狮把食物给2只雌性及与自己无关的4只幼崽;在第四例中,一对雌雄美洲狮把食物给了另外一只雌美洲狮。


在所有的观察记录里面,发现雌美洲狮的互动似乎更多,比如三只没有幼崽的成年雌美洲狮一起进食的场面,它们对同类的忍受能力更强。这其实是很合理的,美洲狮成年之后的确要过独居的生活,但往往雌性在领地的选择上面,会更靠近“母亲”,即是说雌美洲狮离开“母亲”过独居生活,甚至还没有走出“父亲”的领地,这是时有的事情,而雄性美洲狮会尽可能地远离出生地。

母美洲狮对幼崽很宠爱

在猫科动物中,如果说哪一个物种对自己的后代更好?那么美洲狮无疑能够上榜,通过对美洲狮家庭生活的观察,发现幼崽对于母体的依赖程度很大,在出生后的头一个星期后,幼崽才能睁开眼睛,10天内都会在巢穴中度过,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左右,母狮会偶尔出去寻找食物,可能当天回来,也可能几天都不回来。

母狮对幼崽可谓是达到了“溺爱”的地步,它会一直与幼崽呆在一起,直到18个月后,幼崽半大不小了才逐渐开始对它进行生存技能等培训。


美洲狮虽然凶猛,但是却很少主动攻击人类,大多数美洲狮袭击人类的事件起因,都是带仔的母狮,因为它觉得人们可能会伤害幼崽。根据一项研究,雌性美洲狮一生中大约82%的时间都是跟幼崽度过的,它们每两到三年产一窝,一窝产子数在1-6只之间,但大多数时候都是两只。

在幼崽能够外出活动的阶段,母狮会将幼崽经常带在身边,捕获猎物之后会在第一时间让幼崽过来一起进食,或许美洲狮共享食物的这个特征,早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深深烙印在它们脑海中的了。


美洲狮是不是狮子?它跟狮子有什么区别呢?

不是。区别在于:

一、物种不同:狮子是一种生存在非洲与亚洲的大型猫科动物,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在世界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而美洲狮美洲狮是最大的美洲金猫属动物。

二、形态不同:狮子狮子体型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美洲狮体型比狮子小、细,四肢较长,没有鬣毛,外观上没有花纹且头骨较小。

三、分布范围不同:狮子原产地: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美洲狮分布国家包括阿根廷、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法属圭亚那、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巴拉圭、秘鲁、苏里南、美国和委内瑞拉。

扩展资料:

美洲狮的生活习性:

美洲狮常相居在山谷丛林中,尤其喜欢在树上活动,它跳跃能力很强,轻轻一跃能达8、9多米远,在美洲,它们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但却具有温顺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袭击人,只是当人攻击它时,为了自卫,才会伤杀袭击者。

每一只雌性美洲狮的领地大约有50-60平方公里,它们经常在岩石上蹭来蹭去是给自己的邻地作标记的一种方法,它们还会在路上留下一些气味来告诉其他同类它们曾从这里路过,让雄性狮可以寻迹找到它们。美洲狮白天夜里都很活跃,常利用树木和岩石作为隐蔽,然后伏击猎物。


美洲狮的生活习性

美洲狮产于南、北美洲,是猫属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它虽然冠以“狮”名,实际上却只有几处与非洲狮相似:一是耳朵背后有黑色斑,二是尾巴末端有一丛黑毛,三是幼狮身上也有暗色的斑点,四是体色与狮子相似。除此之外它与非洲狮尚有许多不同之处:体型比狮子小、细,四肢较长,没有鬣毛。它还有爬树的本领,这一点又与豹更相像,真正的狮虎是没有这个本领的。因此,动物学家根据它的生态和形态特征,多数把它列为豹类。
美洲狮常相居在山谷丛林中,尤其喜欢在树上活动,它跳跃能力很强,一跃能达6米远,它主要捕食鹿类和其它小型兽类,家畜也是攻击的对象,在美洲,它是仅次于美洲虎的猛兽。但却具有温顺的性格,在一般情况下,它并不主动袭击人,只是当人攻击它时,为了自卫,才会伤杀袭击者。在美洲有的人家把小美洲狮捉来进行驯养,长大后,能够和猫、狗和平相处,会象狗一样地看守门户。获得了“人类之友”的美誉。美洲狮在动物园中是一种比较容易饲养和繁殖的动物,每胎产l-5仔,刚生下来的幼美洲狮象它的父母一样胆小怕人,如同一个小姑娘似的,伏卧在地上,安安静静的,显得非常文雅秀气,一点也不象小虎、小豹那样贪玩和淘气。3岁以后它们就离开母兽,开始过独自成家立业的小家庭生活了。
美洲狮是美洲最大的猫科动物,每一只雌性美洲狮的领地大约有50—60平方公里,它们经常在岩石上蹭来蹭去是给自己的邻地作标记的一种方法,它们还会在路上留下一些气味来告诉其他同类它们曾从这里路过,让雄性狮可以寻迹找到它们。雄性美洲狮体型比雌性大,脸上通常长着黑毛。美洲狮通常在深夜和凌晨捕食和进食,它们最喜欢吃的是野兔。
美洲狮分类上属美洲金猫属。美洲狮在跳跃方面有着惊人的“天赋”,它轻轻一跳,便能跳到6—7米以外,更厉害的一跃可达十几米远。美洲狮是一种凶猛的食肉猛兽,也是噬杀成性的“杂事家”,主要以野生动物兔、羊、鹿为食,在饥饿时也会盗食家畜家禽,甚至连最难对付的犰狳、豪猪和臭鼬,美洲狮也能使它们就范。如果美洲狮捕捉的猎物比较多,它们就会把剩余的食物藏在树上,等以后回来再吃。

美洲狮到底在哪?

美洲狮主要分布在美洲大陆上,北至北美洲的加拿大,南至南美洲的阿根廷和智利,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美洲狮的分布。美洲狮是一种哺乳纲大型猫科动物,它的大小和豹子差不多,但是外观上没有花纹,这也是很好的分辨它和豹子的一种方式。

一、美洲狮的形态

美洲狮是最大的美洲金猫属动物,美洲狮的雄性大于雌性。一般来说,雄性体长为1-1.5米,体重有36-120公斤,雌性体长为0.8-1.3米,体重有25-60公斤。根据记录,最大的美洲狮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重达125千克。美洲狮是猫科中的最大动物,它的躯体均匀,四肢比较长,尾部很发达,善于攀爬和跳跃,爪子非常锋利。

二、美洲狮的分布

美洲狮,顾名思义广泛分布在美洲大陆上,这是美洲大陆原始的一种哺乳动物,包括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巴拿马、巴拉圭、秘鲁、美国、委内瑞拉在内的这些国家都有美洲狮的分布。美洲狮喜欢生活在森林、草原、、丘陵地带,这些地方都有足够的遮盖物和猎物。

三、美洲狮的习性

美洲狮一般生活在山谷和丛林之中,比较喜欢在树上活动,它的攀爬和跳跃能力非常强,轻轻一跳可能就能跳八九米远。在美洲,它的凶猛程度仅次于美洲虎,但是性格比较温顺,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攻击人类。无论是白天还是夜里,美洲狮都很活跃,它常常利用丛林和石头作为隐蔽,然后主动伏击猎物,它的猎物主要有鹿类、羊类、野兔,偶尔可能会有家禽。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关于美洲狮,你们明白了吗?


为什么说猫亚科中,美洲狮能打也懂算账?

很多人以为狮子不仅仅分布在非洲和亚洲,在美洲亦有分布,其中美洲的狮子则被称为美洲狮。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对的,虽然从名字上看,美洲狮的确像是一种狮子,但实际上它与我们所认知里的狮子关系并不大,甚至都不在同一个亚科里面。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狮子一共分两大类:非洲狮和亚洲狮,除此之外再无其他的狮种。如果要用最通俗易懂的话来形容狮子与美洲狮的关系,那就是狮子属于豹类,而美洲狮属于猫类。

狮子

猫亚科里的大猫

现代猫科动物一共分成两大亚科,分别是豹亚科和猫亚科,豹亚科成员较少,除了我们所熟知的豹属“五兄弟”之外,还有云豹及马来云豹。

猫亚科成员数量较多,但多为小型猫科动物,外表看起来与家猫类似,不过猫亚科里面也有两位“大块头”,那就是美洲狮与猎豹,尤其是美洲狮,它是猫亚科里面的体型天花板,也是战力天花板,成年之后雌性体重为29-64千克,雄性为53-100千克,由于美洲狮的分布纬度跨度较大,所以不同地区的个体体型差异较大,主要规律表现为:越靠近赤道,体型越小,越靠近极地,体型越大。

棕色系的美洲狮

在传统分类里面,美洲狮是美洲金猫属里的唯一物种,所以至今仍有不少人将其称作为美洲金猫,这也不能说是错的。从猫科系统发育树上看,美洲狮与细腰猫的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为猎豹。

最新的分类里面,美洲狮有6个亚种,比如哥伦比亚美洲狮、佛罗里达美洲狮等等,其命名规则基本上都是按地域命名的。不过在传统分类里面,美洲狮则被分成了32个亚种,各亚种之间的外形虽有一定的差异,但整体是相似的,它们的体毛较短,成年之后就变成了“纯色系”,多为棕灰色或者银灰色。

灰色系的美洲狮

北美地区的“王者”

如果说老虎是亚洲森林里的王者,狮子是非洲草原上的霸主,那么美洲狮就是北美地区的最大的“王”了,有人说灰熊、美洲豹的实力都在它之上,但是也别忘了,灰熊属杂食性动物,其食物来源多半为植物性质,且捕食大型猎物的本事极差,更多为食腐性质,根本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捕食者,而如今美洲豹的主要地盘在南美及中美洲,北美地区几乎没有涉足,所以在北美洲,它们都不会对美洲狮造成太大的影响。

美洲豹

猎豹虽有“猫中赵子龙”之名,但猫亚科中战力最高的还属美洲狮,它身材矫健四肢强壮,脚掌很大,且前掌有5个爪子,非常适合攀爬和抓捕猎物。

通常来说,动物的体型便代表着战斗力,尤其是在同类型的动物之间,这种说法更为适用,美洲狮是猫亚科里面的最大者,在某些地区里,它的体型甚至比当地的美洲豹还要大。

比如在墨西哥库克斯马拉保护区里面的美洲狮,体型就与当地的美洲豹一般大,而生活在加拿大的美洲狮,其体型比大多数生活在中美洲的美洲豹都要大。

美洲狮的强大,还表现在狩猎方面,一般来说,食肉动物所捕食的对象体型通常比自己小,如果不是,那么它大概率是群居的,纵观老虎狮子豹子,皆符合这个规律。美洲狮的猎物体型基本在2-22千克之间,但很多时候它们也被观察到捕食体型较大的鹿类。

北美地区野生鹿类非常丰富,尤其是自美国郊区鹿类数量大爆炸之后,美洲狮就不缺食物了,它们占据了美洲狮饮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捕食这些大体型的鹿类,猫亚科里绝大多数的物种都做不到。

树上的美洲狮

北美地区有两种狼:灰狼和郊狼,北美的灰狼体型在全世界的狼里面是最大的,很多人认为群居的灰狼才是北美地区最大的王,但是从目前的观察研究来看,灰狼似乎对美洲狮的影响不大。

从微生境上看,美洲狮虽然分布广泛,适应能力强,但它最喜欢的栖息地类型是岩石地带、陡峭的峡谷以及灌木丛,而北美灰狼则更喜欢平原地带,在陡峭的峡谷、裸岩地带上的生存能力一般,这就注定了它们之间的冲突不会很大。

北美灰狼群

郊狼虽然顶着“狼”名,但它的实力却是非常差的,这是一种中小型的犬科动物,体重只有7-20千克,在北美地区,美洲狮、灰狼、猞猁、灰熊、金雕、短吻鳄这些猛兽都被观察到有捕食过成年郊狼的现象。

所以郊狼不会对美洲狮产生威胁,相反,在二者栖息地重叠的区域里面,美洲狮处处抑制着郊狼的发展,例如在内达华山脉东部,都生活着郊狼与美洲狮,二者共同竞争鹿类等猎物资源,所以郊狼便遭到了美洲狮的“暴打”。

美洲狮追捕郊狼

懂社交的独居者

传统观念里面,动物要么群居,要么独居,之间的界限分的比较清楚,人们对于猫科动物的认知,仅有狮子是群居的,其他的皆为独居动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独居的动物似乎也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孤独。

比如生活在白俄罗斯纳利波基森林里的欧亚猞猁,就被研究者观察到一定的社会性,雄性猞猁并非仅是发情期才与雌性猞猁在一起,而是贯穿整个发情期的前后,即在发情期之前就已经共同生活了,且在雌猞猁生产之后,也会参与育幼的过程。

纳利波基森林的猞猁

美洲狮也是传统意义上的独居动物,但如今亦被研究出具有复杂的社会系统,它们是独居猫科动物中很擅长社交的一类,虽然具有领地意识,但多数场合下,它们对同类的容忍度很高,甚至允许同类共享自己的食物。

一群科学家们对13只美洲狮进行了长达3年的追踪研究,记录下了242次进食场合,发现美洲狮大量的分享食物行为,且这种行为在雌性美洲狮、老年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明显。

野生猫科动物研究机构的美洲狮项目组马克·埃尔布罗克团队曾记录下美洲狮的多次互动场景,其中参与“聚会”的美洲狮个体数量最多的一次为9只。这种独居动物因为某种原因短暂聚集在一起的行为,学术上有一个专业的词汇叫做“短暂集群现象”。

不仅仅是雌性、老年美洲狮,成年雄性美洲狮亦被观察到有食物共享的现象,在记录下的一共6次3只以上美洲狮互动场景里面,有4次的主角是雄性美洲狮,它们将食物分给了自己的配偶、子女,陌生雌性美洲狮,甚至是陌生雌性美洲狮以及它的幼崽。

美洲狮的互动

权衡利弊,美洲狮这笔账算得不糊涂

猫科动物基本上都具备了很强的领地意识,但为何美洲狮却允许同类分享自己的食物呢?其实不仅仅是美洲狮,猞猁、老虎、猎豹等都被观察到有分享食物的现象,只是在美洲狮的身上更为普遍而已。

专家们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权衡利弊之后的行为选择,即A美洲狮捕获了猎物之后,引来了另一只B美洲狮,此时A美洲狮就有两种选择,一是进行驱逐,二是分享食物。

大多成年美洲狮都是独居的,它最常捕获的猎物是一些鹿类,一只美洲狮一餐的食量有限,是吃不完一头鹿的,而将剩余的食物藏起来,就极有可能会被灰熊等具备“清道夫”属性的翻出来吃掉,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所以美洲狮就会有一个考量,与其花费大力气冒一定的风险去驱逐入侵者,倒不如将自己多余的食物共享出去,换得双方安宁,这笔账,美洲狮算得不糊涂,在研究记录下的118次美洲狮互动场景,就有70多次是在进食场合下发生的。

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

当然猎物对于食肉动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资源,在匮乏季节的时候,是基本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的,而如今北美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不仅仅是保护区或者原始环境中,就连郊区的生态也在逐渐变好。

比如在美国的一些州里面,甚至有明文劝导群众不要在自家院里种植一些鹿类喜欢的植物,以免吸引野生鹿类前来,进而引来危险的美洲狮,可见美国郊区鹿类数量有多大,在这种大环境下,美洲狮几乎是不用为猎物发愁的。

作为懂社交的美洲狮,入侵者也不是一过来就“坐下吃饭”的,就如同你去朋友家,到饭点了也不好意思直接坐下,而是要看朋友家留不留你吃饭。

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亦类似,当B美洲狮闯入A美洲狮进食场合时,首先会“察言观色”,即做出一些小幅度的试探,比如慢慢接近、发出一些声音,然后看A美洲狮的反应,如果对方没有太大的抵触现象,就意味着它同意留下来一起“吃饭”了,那么这个时候B美洲狮就会一起进食。

小美洲狮进食场景

其实美洲狮的食物共享现象,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建立在互利互惠基础上的社会系统,这是属于它们自己的社交方式。

为什么美洲狮这么“会算账”?或许与它们的成长环境有关,在所有猫科动物里面,美洲狮是最“宠溺”自己孩子的,母美洲狮在哺乳期陪伴幼崽的时间最长,开始训练幼崽的时间最晚,到了第18个月之后,母美洲狮才会逐渐训练幼崽一些生存技能,且在日常生活中,母美洲狮每每捕获一只猎物,便会召集所有的幼崽一起进食,或许它们愿意共享食物的举动,在它们小的时候就已经刻在骨子里了。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089359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美洲狮.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美洲狮.pdf

标签:美洲狮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