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 )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上百年的时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
阶级斗争是什么意思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
主要有三大矛盾:
1.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的利益分配。在私有制社会里,基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资料,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劳动力。当分配给生产资料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劳动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就会反抗基层统治阶级的压迫;当分配给劳动力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资料的利益,基层统治阶级就会加强对被统治阶级的压迫。由于利益分配的决策权和决策执行权通常掌握在基层统治阶级手中,被统治阶级总是得到较少的利益份额,只有不断地进行阶级斗争才能得到相对合理的利益份额,因此被统治阶级所进行的阶级斗争通常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利益分配。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在私有制社会里,中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关系,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生产力。当分配给生产关系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生产力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这时,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将反抗中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分配。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在私有制社会里,高层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上层建筑,被统治阶级通常代表着经济基础。当分配给上层建筑较多的价值资源时,就会损害经济基础的利益,进而损害全社会的利益,被统治阶级(有时会联合基层统治阶级和中层统治阶级)将反抗高层统治阶级的压迫。
在私有制统治政权建立的初期,劳动力与生产资料之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利益分配通常处于相对合理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因为这样,这种统治政权才可能建立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拥护。但是,随着时间的增长,由于统治政权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体制在不同程度上的封闭性和僵化性,导致社会价值资源的分配或再分配越来越趋于不合理,阶级矛盾日趋激化,最终导致旧统治政权的覆灭。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土地是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土地的租息与国家的赋税直接地决定着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利益分配份额,间接地决定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利益分配份额,还间接地决定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利益分配份额,因此是阶级斗争发生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当出现自然灾害时,如果租息与赋税不变,就会相对地恶化三个方面的利益分配关系,使之朝着不利于劳动力,不利于生产力,不利于经济基础的方向发展,当这种恶化程度超过被统治阶级的承受极限时,就会爆发大规模的军事战争和暴力革命。
阶级斗争是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你,希望你看到后能对你有所帮助。
首选,阶级斗争是什么
客观上阶级斗争都是以物质利益为基本的,这是相互对立和经济利益冲突的基础,最终都是围绕物质利益进行的。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两个基本阶级之间的第一种社会形态,如奴隶阶级的奴隶社会和奴隶主阶级斗争、封建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社会的无产阶级斗争和资产阶级斗争。
经济斗争经济斗争是工人争取更高的工资、更短的工作时间和更好的工作条件的斗争。罢工是经济斗争的最重要手段。在这场斗争中,工会是无产阶级组织的最初形式。经济斗争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的原始形态,发挥动员、组织、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无产阶级的贫困。但是,经济斗争并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剥削的基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必须进行政治斗争。
政治斗争运用资产阶级民主的政治斗争,发展自己独立于无产阶级的政治活动,夺取权力的广大地区,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是政权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作为一种阶级斗争,通过斗争来维护和实现无产阶级全体阶级的根本利益,最高要求建立了自己的阶级组织形式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斗争是一种高于经济斗争的阶级斗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怎样理解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
人类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对抗性的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些社会有自己特定的阶级结构。它们各有两个基本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封建主和农奴,资本家和工人。各个社会的基本阶级是同该社会特定的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它们之间的矛盾构成该社会的主要矛盾。
自从阶级产生以来,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在阶级斗争中发展的。阶级斗争,用列宁的话来说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就是广大无权者、被压迫者和劳动者反对特权者、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佣工人或无产者反对私有主或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是说,阶级斗争是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
阶级斗争的根源在于物质利益的根本对立。一切阶级斗争,归根到底都是由于经济利益而引起的,都是围绕着各阶级的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存在的必然现象。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和加强他们在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必然要用一切方法,包括政治和思想的方法,来压迫和剥削被剥削阶级。被剥削阶级为了摆脱剥削和奴役就必然要起来进行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斗争。因此,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剥削者和被剥削者之间的阶级斗争,贯穿着阶级社会的全部历史。当社会处于根本变革、新旧社会形态更替时期,代表新旧不同生产关系的剥削阶级之间,由于阶级利益的冲突,也会发生阶级对抗。新兴封建主阶级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斗争和新兴资产阶级反对没落封建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就属于这种情况。
阶级斗争的具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有经济斗争、政治斗争、思想斗争等形式。一般来说,各阶级在阶级斗争中会形成集中代表自己利益的政治集团、政治组织。在近代和现代,表现为政党。政党是阶级中最积极的、最有组织的部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之间的斗争,是阶级斗争的集中表现。
阶级斗争指的是
阶级斗争指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是根本利益对立的阶级之间相互冲突的表现,是解决对立阶级之间矛盾的基本手段。
阶级矛盾的本质是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一切阶级斗争,都是在物质利益即经济利益互相对立和冲突的基础上发生的,归根到底也都是围绕着物质利益而进行的。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斗争首先在各个社会形态的两大基本阶级之间展开,如封建社会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斗争,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