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蛇种类有哪些
毒蛇的种类:灰蓝扁尾海蛇、银环蛇、眼镜王蛇、舟山眼镜蛇、原矛头蝮等。
1、灰蓝扁尾海蛇
灰蓝扁尾海蛇是眼镜蛇科扁尾海蛇属动物,被认为是世界上十大毒蛇之一,毒性剧烈,是一种剧毒的还是品种,但性格温顺,攻击性不强,主要分布于印度洋至太平洋一带的海域,栖息于海洋之中。
2、银环蛇
银环蛇,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等,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它是中国毒性最强的毒蛇,在世界陆地毒蛇中可以排在前四名。
3、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等,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等地,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中,它的毒性极强,主要食物就是其他蛇类。
4、舟山眼镜蛇
舟山眼镜蛇又叫作中华眼镜蛇,俗称饭铲头、饭匙倩、饭匙铳、膨颈蛇,属大型蛇类,是眼镜蛇科中的剧毒蛇,具备很强的领地意识,性格非常残暴。
5、原矛头蝮
原矛头蝮又名龟壳花为蝰科原矛头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烙铁头、笋壳班、老鼠蛇、恶乌子等,头长呈三角形,头长约为其宽的1.5倍,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毒蛇。
十大毒蛇名称
十大毒蛇名称如下:
1、内陆太攀蛇
2、东部拟眼镜蛇
3、巴布亚太攀蛇
4、海岸太攀蛇
5、银环蛇钩鼻海蛇
6、钩鼻海蛇
7、信德环蛇
8、黑虎蛇
9、印度眼镜蛇
10、杜氏剑尾海蛇
印度眼镜蛇的蛇毒为神经毒素。当它感到危险时会张大颈部威吓对手。它的体长为1~2米。在印度,人们把它称为圣蛇,街头有许多耍蛇人。因为它是神经毒素,咬伤人后局部症状不明显,往往会被人们忽视。每年,都有人会被这种蛇咬死。
内陆太攀蛇,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一次毒液就可杀死20万只老鼠,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细鳞太攀蛇生性害羞,当防御时,身体会离开地面最危险要远离。
巴布亚太攀蛇很害羞,但其危险性丝毫不亚于另外两种太攀,在受到威胁时,它也会将前半身高高抬起,给对手致命的打击。性格比较温和,不会主动进攻人类
毒蛇
毒蛇是指能分泌特殊的毒液的蛇类,头部多为三角形,有毒腺。毒蛇的唾液通常从尖牙射出,用来麻痹敌人。毒蛇嘴的前面有坚牙,还有一些蛇的坚牙位于后方,毒牙在前面的毒蛇有长而凹陷的坚牙。
哪些是毒蛇?
十大毒蛇名称
十大毒蛇名称如下:
黑曼巴蛇,细鳞太攀蛇,眼镜王蛇,贝尔彻海蛇,黄金眼镜蛇,死亡蝮蛇,棕伊澳蛇,银环蛇,虎蛇,菲律宾眼镜蛇。
蛇是地球上最可怕的物种之一,它的毒液可以夺走动物和人类的生命。有一些最危险的蛇,可以在几分钟内杀死人类。
黑曼巴蛇为眼镜蛇科的一员,是非洲最长、最可怕的毒蛇,世界上爬行速度最快的蛇,速度可达16~20km/h,是全世界最致命的蛇。平均全长为2.4m,最大可达4.48m。
黑曼巴蛇适应力强,喜欢生活在干燥的环境中,常常藏匿在废弃的白蚁丘、枯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多在地面活动。日行性,捕食小型哺乳类、鸟类、蜥蜴和其他蛇类。
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以前叫做内陆盾尖吻蛇,还有沙漠猛蛇、凶猛太攀蛇、大斑蛇等别名。 形体比普通太攀蛇要小,成蛇也仅为2米左右(合6.5英尺),分布于澳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沙漠及附近,细鳞太攀蛇生性害羞,当防御时,身体会离开地面。
细鳞太攀蛇是全世界最强毒性的陆栖蛇种之一,其一次排出的毒液能在24小时内毒死20吨的猎物,这相当于25万只小白鼠、100个成年人或两头非洲大象的重量。杀死两名成年人仅仅需要1毫克的毒液量。
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
虽称为“眼镜王蛇”,但此物种与真正的眼镜蛇不同,它并不是眼镜蛇属的一员,而是属于独立的眼镜王蛇属。
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在攻击时,蛇毒注入受害者体内后,毒素会迅速袭击被咬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伤者会因心脏血管系统崩溃而进入休克状态;最后会因呼吸衰竭、心跳减弱而死亡。
毒蛇排名前十
毒蛇排名前十如下:
1. 内陆太攀蛇
虽然只有2米长,但是它的威力要远远超过外表。内陆太攀蛇的攻击速度也是蛇类中顶尖的。
2.海蛇
海蛇的毒性很特别,猎物在最初被咬的时候没什么感觉,但是毒素却已经悄悄渗入身体每一处,有感觉的时候已经无药可救。尤其在针对人类是,海蛇的毒素更容易被吸收,杀伤力更强。科学家介绍,海蛇的毒性是氰化钠的80倍。氰化钠毒性多大呢?这么说吧,口服50~100mg氰化钠,基本上这个人就会猝死了。即使不马上死亡,也活不了多久——你说海蛇毒素有多可怕!更可怕的是,它们就分布在中国沿海,希望大家都不会遇到它们!
3.黑曼巴蛇
黑曼巴一般长2米,最长的纪录是4.5米,分布在非洲地区。一般来说,15-20毫升的毒液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黑曼巴咬过的猎物,几乎没有能活过半小时的。而关于黑曼巴的传说也很多,据说有一条黑曼巴曾在13个人类围剿下,一分钟内杀死所有敌人,堪称恐怖!
4.黄金眼镜蛇
主要分布在非洲南部,全身金黄,并且有一些黑色的斑点。虽然黄金眼镜蛇的致死率没有黑曼巴那么高,但是攻击案例却超过了黑曼巴。
5.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是最臭名昭著的毒蛇,其毒性也是非常可怕的。据科学家介绍,眼镜王蛇的蛇毒里有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各种酶类。猎物在被咬后会感到剧痛、眩晕、麻痹并嗜睡,最后呼吸、心跳衰竭而死。眼镜王蛇一次释放的毒素,在半小时之内足以杀死一头大象,人类更是没什么抵抗能力。
6.菲律宾眼镜蛇
顾名思义,是一种分布于菲律宾的毒蛇。其毒素主要是神经毒素,影响猎物的神经信号传递。一般来说,菲律宾眼镜蛇的猎物在被咬后会在1小时之内迅速失去呼吸能力最终死亡。
7.贝尔彻海蛇
又叫贝氏海蛇,身长0.5-3米之间,其毒液中含有52.3%的神经毒素、32.2%的肌肉毒素和其他酶类。在很多评选中,它都被选为第一毒蛇,但这个评选争议很大,其毒性完全达不到第一的级别。
8.东方虎蛇
这种蛇中有很多都带有黄色或褐色的条纹,类似老虎,故而得名。它的毒液中有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都是捕杀猎物的利器。
9.死亡蝮蛇
听到名字,就知道它是多么可怕了。它和其他蛇类不同,毒素里全部是神经毒素,可以在6小时之内导致猎物的呼吸系统被破坏。好在它的毒发时间比较长,因此被咬的人的存活率近年来由于救治及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10.巨环海蛇
一般体长在2米左右,是水陆两栖蛇,因此分布范围极广,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中都有分布,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蛇类之一。
世界十大毒蛇
世界十大毒蛇有:内陆太拳蛇、棕伊澳蛇、太攀蛇、东部虎蛇、眼镜王蛇、巨环海蛇、虎蛇、黑虎蛇、南部棘蛇、西部拟眼镜蛇。
1、内陆太拳蛇
内陆太攀蛇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内陆太攀蛇经常在河滩地上干硬的泥巴裂缝中猎食啮齿类及小型有袋动物。内陆太攀蛇在捕食或受到惊扰时会将前半身成S形挺立起来,攻击速度极快,几乎快到人眼无法看得见,是世界上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往往猎物还没来得及反应,已被它的毒牙连续咬了二三下。
2、棕伊澳蛇
棕伊澳蛇分布:澳洲(不含南部)及新几内亚南部。栖地范围相当广,从热带森林到沙漠均有分布。
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沙漠,以蛙、蟾蜍、小哺乳动物为食,卵生,每次产下11-16枚卵;或卵胎生,每次产18-22条幼蛇,日夜均会活动。这是澳洲分部最广的毒蛇。本种在新几内亚南部也曾有发现纪录,但据最近的研究显示,这些蛇有可能是另一个新品种。
3、太攀蛇
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5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
4、东部虎蛇
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以鸟类、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是世界上蛇类毒性排行榜第四的毒蛇。
5、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为世界上最大的毒蛇。主要分布於印度经东南亚至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一带的森林中,以其他蛇类为食。已证实体长最长为5.6公尺,但大部分不超过3.6公尺。
6、巨环海蛇
巨环海蛇;学名:Laticaudacolubrina;分布:澳洲东北部;other:体长约两公尺。栖息于海洋,食物以鱼类为主,卵生。
7、虎蛇
虎蛇:眼镜蛇科产於澳大利亚。其毒液含凝血剂和神经麻痹剂,常使人毙命。向人攻击之前,头和颈部膨胀成扁平状(眼镜蛇的方式)。虎蛇为常见种类,南方地区的沼泽地数量极多。体呈多种颜色,一般有褐色和黄色条纹。
8、黑虎蛇
黑虎蛇体长约1.2公尺。栖息于沙丘、海滩、草丛等地,以两栖类、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黑虎蛇排在第8位。
9、南部棘蛇
南部棘蛇体长约50公分。栖息于干燥多石的灌木林,鸟类和小哺乳动物为食,胎生,肤色淡褐、淡红或灰色,缀有深色箍环,蛇身粗厚,体长约45-60厘米,生活在澳大利亚大部、巴布亚新几内亚及附近一些岛屿上,多在沙地上生活,有完美的保色以及剧毒液,不过危险性不及虎蛇和眼镜蛇科大毒蛇。
10、西部拟眼镜蛇
西部拟眼镜蛇体长约1.5公尺。栖息于树林、草原、沙漠等地,以小型爬行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卵生。它是世界上毒蛇排行榜上第十毒的蛇。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0697580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毒蛇(毒蛇影视).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毒蛇(毒蛇影视).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