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百粒重 亩穗数)

更新时间:2023-03-01 02:53:45 阅读: 评论:0

水稻产量三要素,水稻生长过程

水稻产量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穗粒数由长穗期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终产量由结实期决定。若想提高水稻产量,可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浸种60小时并做催芽处理,然后根据播种方法选择适宜行距,当稻苗进入分蘖期时要追肥,之后要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粘虫等病虫害。

一、水稻产量三要素

1、产量要素

(1)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为水稻产量的三要素,每穗粒数的多少和水稻小穗内小花的数量有直接关系。

(2)形成穗数: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

(3)形成粒数:长穗期可决定每穗粒数。

(4)形成成粒率、粒重:结实期可决定成粒率、粒重,最终形成产量。

2、提高产量的方法

(1)选择高产、优质的稻种作为种植对象,播种前要适当晾种,再浸泡60小时以上,浸泡后要催芽,待80%以上的种子露白便可播种。

(2)精细整地,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播种行距,机械旱直播的行距为25厘米左右,这样可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植株抗倒能力。

(3)定期观察稻田,分蘖期及时追肥,做好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粘虫等病虫害的工作。

二、水稻生长过程

1、乳熟期

(1)植株开花后3-5天即为乳熟期,持续时间为7-10天左右,此时谷粒开始灌充乳状物,淀粉不断积累,干鲜重不断增加,用手压穗中部的籽粒有硬感。

(2)乳熟始期鲜重的增加速度较快,乳熟中期干重的增加速度较快,乳熟末期鲜重达到最大,米粒逐渐变白、变硬,但背部依然呈绿色。

2、蜡熟期

(1)此时期的持续时间为7-9天左右。进入此时期后,籽粒内容物较浓黏,未出现乳状物,用手压穗中部的籽粒有硬感,稻穗上的谷粒由绿变黄。

(2)鲜重开始下降,干重接近顶峰,分蘖及叶片明显衰老。

3、完熟期

此时期为收获适期,籽粒内的干物重达到最大,谷壳完全变黄、变硬、成熟,籽粒中的含水量降低,干物重达到定值,不易破碎。

4、枯熟期

谷壳颜色褪淡,枝梗干枯,顶端枝梗容易被折断,籽粒的品质有时会受到横断痕迹的影响。


水稻产量三要素是什么?

水稻产量三要素分别是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单位面积上的穗数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组成,穗粒数由长穗期决定,成粒率、粒重及最终产量由结实期决定。

若想提高水稻产量,可选择优质、高产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前浸种60小时并做催芽处理,然后根据播种方法选择适宜行距,当稻苗进入分蘖期时要追肥,之后要及时防治稻瘟病、稻纵卷叶螟、粘虫等病虫害。

水稻种植注意事项

想要种植优质高产的水稻就要选择好的稻种,需根据当地生态条件、 生产条件、经济条件、栽培水平及病虫害发生危害等情况,选用经过审定,经过试验示范适宜当地种植,抗病虫能力强、 抗倒、分蘖强、成穗率高、穗大、结实率高的优质、高产品种。

在水稻收后及时翻犁,翻埋残茬,栽前再进行犁耙。精细整田,达到田面平整,做到“灌水棵棵青、排水田无水” 。底肥坚持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施用。栽前结合稻田翻犁亩施有机肥1500-2000公斤,结合耙田亩施普钙40-50公斤、钾肥8-10公斤作底肥。


水稻产量、产量结构及其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水稻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两种。生物产量是指水稻在生育期间生产和积累的干物质总量(不包括根系),其中有机物质占90%~95%,矿物质占5%~10%,故有机物质是形成产量的主要物质基础。经济产量是指人们收获的主产品稻谷的产量,通常所说的产量即是指经济产量。可见,水稻的经济产量是生物产量的一部分,没有高额的生物产量,就不能有高额的经济产量,生物产量是经济产量形成的物质基础。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重称为经济系数,水稻的经济系数为0.5左右,高于玉米(0.25~0.4)和大豆(0.3左右)等其他大田作物。
水稻的产量结构是指构成产量的各种因素,包括二因素结构、三因素结构和四因素结构。
二因素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穗粒重。
三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
四因素产量结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通常三因素产量结构比较常用。
一般来说,水稻产量结构诸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它们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特别是在高产水平下,一个因素的提高,总会引起其他因素不同程度的下降。只有正确地处理好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彼此协调,乘积最大,才能实现高产更高产。

水稻产量的构成?如何计算理论产量?

水稻产量由每亩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四大要素构成。
理论产量(千克/亩)=亩穗数×每穗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1000)÷1000克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有哪些,怎样估测产量

水稻的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颖花数)、结实率及粒重(千粒重)四个因素组成的。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补偿的,并不是每亩穗数愈多,或每穗粒数,或结实率,或粒重愈高,产量就愈高。而是当每亩有效穗数超过某一定数量时,每穗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减轻,反之穗数不足时,虽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数不足,也不能高产。因此只有各个因素协调增长,当全田总实粒数达到最高时,粒重相对稳定或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产,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是由群体发展所决定的,而群体是由个体所组成,群体的发展反过来又影响了个体发育,影响到各个体的每穗粒数和粒重。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群体与个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反映。

水稻估产有卫星遥感估产、气象估产和田间现场估产等多种形式。田间现场估产比较常用,是农民和专家在田间现场操作,田间现场估产方法如下:

(1)根据被测田块面积确定样点的数量、大小和取点方法。被测田块的面积大,则样点的数量就多些,大些,反之则少些,小些。一般每667米2可以取3点,再大时可采用棋盘法。

(2)测量每个样点的准确面积,调查基本数据,如总穴数、平均每穴穗数等,然后再对其中长势中等、具有代表性的植株3~5株进行产量结构调查。最后,将各样点植株分别收割,单独脱粒并称其鲜重。有测水仪时,测定鲜重含水量、无测水仪时,令其自然风干至标注含水量,再称其干重。

(3)根据上述基本数据,估算被测田块产量和产量结构。被测田产量各样点风干重之和×预测田面积÷各样点面积之和,如果测得各样点的鲜重和当时的含水量,则先将鲜重换算成标准含水量(早粳14.0%,粳糯15%,晚粳15.5%)下的籽粒重量,然后再代入上式中,同样获得被测田的产量。干、鲜重的换算公式为:干重=(1-鲜重含水量)×鲜重÷(1-标准含水量)。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1: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0425597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百粒重 亩穗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水稻产量的构成有三要素不包括 百粒重 亩穗数).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水稻   不包括   产量   三要素   亩穗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