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洋强国的经验教训
杨金森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海洋强国,一
批强国兴起了,一批强国衰落了,他们成功的经验各不相同,衰
落的原因也千差万别。如果勉强归纳起来,基本认识可能是:走
向海洋是世界强国的共同国家战略。细想起来,可能有一些粗线
条的认识:例如:海洋强国是有能力利用海洋获得比较多的国家
利益的国家;海洋强国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代的海洋强
国有不同的标准;海洋强国有兴有衰,没有永久不衰的海洋强国;
国家统一和建立中央集权的政府,是成为海洋强国的政治条件;
社会制度变革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国家,才能成为海洋强国;国
家大战略取向对于成为海洋强国是十分重要的,要想成为世界强
国,必须确立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海洋强国必须有强大的海上
力量;历史上的海洋强国都是伴随争霸战争和各种竞争发展起来
的;海洋强国衰落的原因各不相同,社会制度落后是根本原因;
穷兵黩武是一些海洋强国衰落的重要原因;地理位臵在建设海洋
强国方面有双重作用;国民的海洋意识很重要;在陆权时代的世
界强国,都是陆海兼备的国家,不是海洋强国;历史上称霸海洋
的国家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苏联。
关于中国的海洋战略,基本认识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有三
大海洋战略:清代中期之前是拓展海疆;近代史开始之后是保卫
海防;改革开放之后是走向海洋。中国在强盛时期是陆海兼备强
国,而不是海洋强国,只有郑和时代的短时间可以成为海洋强国。
一个世界强国必须走向海洋。掠夺海外财富要走向海洋,海外殖
民要走向海洋,获取海洋自然财富要走向海洋,进入全球经济体
系要走向海洋,维护海洋权益要走向海洋,获得全球海洋利益要
走向海洋。中国在21世界要实现民族复兴,也必须走向海洋。
一、海洋问题历来是国家的大战略问题
在几千年的世界历史上,绝大多数世界大国和强国,都与海
洋有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个问题,很多名人有过经典论述,至今
还被人们引用。例如: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
的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这个预言后来被许多
国家的政治家重复强调。15世纪英国雷莱爵士说:谁控制了海
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了
世界的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本身。[1]。马汉从大量的历
史事实中概括出一条结论:“所有帝国的兴衰,决定性的因素在
于是否控制了海洋。”[2]马克思说:“对于一种地域性蚕食体
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
成为不可缺少的了。”[3]这些论述都说明,海洋对世界各国的
安全和发展,都具有战略意义。在世界历史上,一个国家要在世
界上称霸、控制世界财富,必须走向海洋,必须垄断性利用海洋。
许多国家选择了走向海洋的国家战略,这些国家就成为不同历史
时期的世界强国。
奴隶制时代,人类征服和利用海洋的能力还很有限,海洋对
于大多数国家是天然的安全隔离带,而对于少数强国是征服跨海
地区的通道;海洋在人类生存和发展方面开始发挥作用,可以提
供一部分实物和盐类。在封建社会时代的早期,出现过几个版图
跨越地中海等海域的大帝国。海洋在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与奴
隶制时代没有太大的区别;海洋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差别也
不大。奴隶制时代走向海洋的迦太基、罗马等国家,成为当时地
中海地区的陆海强国。封建时代的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拜
占庭帝国等成为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陆海大帝国,中国成为
亚洲的大帝国。
进入封建社会晚期,人类社会在欧洲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
渡,进入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国成为海
洋强国,他们有能力跨越海洋征服和占领落后的沿海地区,海洋
成为这些强国占领殖民地的通道,落后国家已经不能利用海洋作
为国家安全的天然隔离地带;海洋在生存和发展方面的作用也发
生了重大变化,海洋成为全球通道,非洲人被殖民主义者利用海
洋运往美洲和欧洲做奴隶,海洋强国利用海洋掠夺世界各地的财
富,发展了世界性商业。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海洋的作用更大了,在安全方面,
海洋既是强敌入侵的通道,也是国防前哨;在生存和发展方面,
海洋大通道的作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少数列强利用海洋掠夺全
世界的财富,全世界的落后国家都成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剥削对
象。
帝国主义阶段,利用全球通道仍然是最突出的国家利益。对
于帝国主义国家,海洋是他们争夺世界霸权的通道,发展世界性
贸易的通道;对于落后国家,海洋是强国入侵的通道。后起的帝
国主义国家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必然与老的海洋强国争夺海洋霸
权。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形成了,美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道路,
德国、日本极力发展海上力量,他们与英国争夺海上霸权,目的
是重新瓜分殖民地,占领更多地原料产地、销售市场、资本输出
市场,由此引发了各种地区性战争和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海洋在安全和发展方面的作用都发生
了质的变化。在安全方面,海洋强国争夺海上霸权,威胁许多沿
海国家的安全。在生存和发展方面,1945年美国宣布大陆架制
度之后,陆续形成了新的海洋区域制度,领海、专属经济区、大
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制度形成,国家管辖海域向国土化方向发
展,成为国家发展的新空间。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交通运
输业、海洋渔业、海盐业规模扩大了,海上油气资源开发、海洋
空间资源利用、海洋能源利用等形成了新产业,海洋成为资源宝
库,海洋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个时期利用海洋
能力强的美国、苏联成为两个海洋霸权国家,英国、法国等继续
保持海洋强国地位。
二、谋求国家利益是海洋战略的核心目标
关于什么是海洋强国,基本认识是:海洋强国是有能力利用
海洋获得比较多的国家利益的国家。不同时代的任何国家,走向
海洋,争夺海洋霸权,都是为了利用海洋,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
的国家利益。这是世界各国海洋战略的核心。围绕这个核心,不
同时期的海洋强国,采取不同的海洋战略。
自从国家产生到公元五世纪是奴隶制时代。这个时代世界强
国走向海洋的战略目的是:跨过海洋建立早期殖民地;跨海经商;
获取隔海陆地区域的财富。主要国家力量是陆军、海军和造船能
力。主要手段是跨海作战,占领敌国的国土。
5世纪至14世纪为封建时代早中期,也称为为中世纪。这
个时期世界大国走向海洋的战略目的是:跨海扩张版图和建立跨
海跨洲的大帝国;掠夺海外财富和经商致富。主要国家力量是陆
军和海军。主要手段包括:利用强大的武装力量征服敌国,控制
海上商道,跨海征服广大的地区。
15-16世纪是封建社会晚期。这个时期形成了一批海洋强
国,他们走向海洋的战略目的是:探索海洋的奥秘;发现海外新
大陆和占领海外殖民地;发展航海事业和世界性商业。主要国家
力量已经不是以陆军为主的武装力量,而是以海军为主的国家海
上力量。主要手段是利用武装探险船队、能够跨海作战的陆军和
海军,组织大规模的海外探险,在海战中打败敌国的海军,利用
武力控制海洋,占领殖民地。这是海权初步成为影响历史发展关
键性因素的时代。
在资本主义时代,世界大国走向海洋的根本战略目的是利用
海洋霸权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具体目的包括:扩大海外殖民地;
发展航海事业;发展海洋科学;建立海上霸权;建立廉价原料产
地、产品销售市场等。主要海上力量包括:近代造船业;以蒸气
铁甲舰为核心的近代海军。主要手段是:长期进行海上争霸战争,
打败争霸对手和侵略沿海国家与落后地区。
进入帝国主义时代以后,后起的大国也要走向海洋,战略目
的主要是:保卫和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主要国家海上力
量是:发达的船舶工业;强大的海军。主要手段是通过战争争夺
海上霸权,重新划分势力范围,重新确立各大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新海权时代,世界强国也都要走向海
洋,战略利益更趋多元化,包括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安全利益、
科研利益等,例如:扩大管辖海域,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开发
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通道,参与世界经济活
动;利用海洋维护国家安全;发展海洋科学技术,获得海洋知识
和技术能力等。主要国家海上力量包括:综合国力强;海洋软实
力强;海洋开发利用能力强;海洋研究和保障能力强;海洋管理
能力强;海洋防卫能力强等。实现国家海洋利益的手段多元化,
包括:政治外交手段;经济手段;武力制海手段等。
三、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是海军
一个国家选择走向海洋的战略,必须有强大的海上力量,这
是走向海洋的先决条件。从古至今,国家海上力量的核心都是海
军。关于海军在国家海上力量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历史上有过
很多典型的事例和著名言论。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政治家和军
事家伯里克利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就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
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世界在你面前分成两部分,陆地和
海洋,每部分对人类都是珍贵和有用的。海洋的任何地方都可受
你支配,不单是你权力所及之处,也包括其他地方,只要你决心
向前推进。驾驭你的海军前进吧!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无论是
波斯国王或任何其他民族,都不能阻止你的前进。”[4]
迦太基是一个很小的国家,能够从腓尼基的殖民地,发展成
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建立强大的海军是关键。由于它有了强
大海军,获得地中海制海权,就垄断了西地中海的贸易,成为西
地中海地区海上强国。
罗马帝国在与争夺地中海霸权时,竭尽全力建设海军。罗马
海军多次遭受严重挫折,船队一次次遭飓风袭击而沉没,但他们
顽强地奋斗,几次重建海军。公元前243年,罗马人通过志愿贷
款运动,又重新建造250艘战船。正是罗马人坚持建设强大海军,
才使得它成为海陆力量兼备的强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强国。
葡萄牙依靠武装探险船队和海军,成为一个时代的海洋霸权
国家。到16世纪初,西班牙已拥有商船1000艘,航行于世界各
大洋。为了保护商船队,西班牙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在勒潘
陀附近海战中大败土耳其舰队,赢得“无敌舰队”的称号。1581
年吞并葡萄牙,实力更加强大。西班牙还凭借自己强大的舰队,
掌握了欧洲与东方各国和美洲贸易的垄断权,成为海上霸主。
荷兰为了保护庞大的商船队,取得商业霸权,建立了一支强
大的舰队。他们用这支舰队在太平洋打败葡萄牙舰队,在大西洋
上打败西班牙舰队。荷兰利用强大的舰队封锁了英国同波罗的海
沿岸各地的贸易,夺取了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制海权。到17世
纪中期,荷兰在航海业和世界贸易方面达到极盛时期,取代了西
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5世纪末,为了争夺海上霸权,英国在海盗的基础上建立
了皇家海军,并在16世纪中期开始参与海上争霸斗争,1588年
英国战胜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取得海上争霸斗争的初步胜利。
17世纪中期,英国与荷兰发生了一系列海战,荷兰舰队被被击
败,英国的海上霸权初步确立。这个过程从1485年都铎王朝建
立算起,时间长达170年。从1690年法国与英国海军在比奇赫
德湾发生的海战算起,到1805年的特拉法加海战,共用115年,
英国打败了法国海军,打破了拿破仑海上争霸之梦,最后确立了
英国海上霸权。1805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英国的
海上霸主地位保持了109年。英国争夺海上霸主地位,建立日不
落帝国,经历了300年的海上争霸战争,100年保持海上霸主地
位的斗争。邱吉尔说过:“英国海军对我们来说是必须的,海军
实力直接关系到英国本身的生死存亡,是我们生命的保证。”[5]
法国在到路易十四时代,出现了一位重视海军建设的大臣柯
尔培尔(1616-1683)。他提出了建立谋利海军思想。他认为,
商船是国家赚取财富的手,而海军则是手中的枪,这支枪保护着
殖民地和商业利益。在他任职期间,法国组建了自己的海军,很
快成为海上强国之一。1879年法国海军大臣表示:“法之战船,
较欧洲各国战船,定列二等。乃各国尚且造头等大船,尽心船政,
法若不加整顿,恐更居人后。凡国家能备战船多而且佳者,后必
能掌大权,威行海外。”[6]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有一句名言:“任何一个统治者,如果只
有陆军,他就只有一只手,如果他也有海军舰队,他就有两只手
了。”[7]戈尔什科夫倡导大海军主义,他认为,“海军的强大
是促进某些国家进入强国行列的诸因素之一。历史证明,如果没
有海上军事力量,任何国家都不能长期成为强国。一个沿海国家,
它如果没有与它在世界上的作用相适应的一支舰队,就表明这个
国家在经济上是相对地薄弱的。”海军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战
时达到武装斗争的政治目的的强大手段,而且在于在和平时期它
“可以用来显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在现代条件
下,海军由于其打击力量的增长,“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因素之
一,它能直接作用于敌集团军和敌国领土上极为重要的目标,从
而给予战争进程以非常大的,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苏联
是一个大陆国家,但也是一个濒海国家,苏联必须拥有强大海军。
[8]2006年,莫斯科一位名为库兹涅耶夫的军事专家向记者指
出:俄总统普京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曾强调指出,“俄罗斯急
需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部队,以满足国家利益发展的需要。如果
放弃海军的建设,俄罗斯将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发言权。我们要充
分认识到海军在国防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我们要使海军彻底结束
和摆脱目前的不幸局面。”俄罗斯要想走军事强国之路,必须
依托海军和战略火箭军。俄罗斯是世界上地域最辽阔的国家,濒
临北冰洋、太平洋,波罗的海、黑海、里海等13个海,如此大
的海域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来守卫。俄罗斯前科技工业部部长
伊〃克列班诺夫对记者说,“从今以后,海军问题将成为整个俄
联邦的问题,而不再仅仅是一个国防部的问题。”俄国防部长伊
万诺夫指出,“俄罗斯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都是海军大国。俄
罗斯海军军旗将一如既往地飘扬在世界海洋上。”新闻界评论认
为,这说明奉行“海军主义”的海军元帅库罗耶多夫,在竞争中
成功地占了上风。[9]
德国统一之后也十分重视建设强大海军。威廉二世说:“一
支强大的舰队对于我们来说极端重要”、“帝国的力量意味着海
上力量”。比洛首相声称:“与我国历史上任何时候相比,海洋
已成为国家生活中一个更加需要的因素……它已成为一条生
死攸关的神经,如果我们不想让一个蒸蒸日上的、充满青春活力
的民族变成一个老气横秋的衰朽民族,我们就不能允许这条神经
被割断。”德意志帝国还以“舰队法”的形式,确定了加强海军
建设的重大问题。[10]
国家海上力量(海权)的概念是马汉提出的。在马汉的海权
论中,建设世界一流海军、夺取制海权是核心。马汉的海权论被
美国政府所接受,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从此进入了
建设全球海军的时代,并逐步成为世界海洋的霸权国家。
中国清代也有人从战略高度重视海军的作用。胡燏棻提出:
“凡地球近海之邦,苟非海军强盛,万无立国之理。”中国必须
重振海军以图恢复。[11]
四、制海权是走向海洋的关键因素
制海权概念。传统的制海权就是海战时对一定海区的控制
权,目的是确保己方兵力海上行动的自由,剥夺敌方兵力海上行
动的自由;保护己方海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阻止敌方的海上交通
运输,亦即使该海洋区域为己所用而不为敌所用。根据控制海洋
区域的目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分为战略制海权、战役制海权和战术
制海权。制海权不是绝对的,在优势一方取得总的制海权的情况
下,劣势一方也可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局部海区取得制海权。在
现代条件下,夺取和保持制海权还包括夺取海域上空的制空权,
并要综合使用海军各种作战兵力兵器和多种作战样式才能达到。
马汉的制海权思想。马汉认为海战的首要目标是夺取制海
权。夺取制海权的3条作战原则是:集中优势兵力;占领战略位
臵和基地;通过用来协调行动的有效交通线进行攻势作战和内线
作战。夺取制海权的目的是把敌海军和商船逐出海洋,保护己方
交通线畅通无阻和阻止敌人通过。夺取制海权的方式有两种:一
是进行舰队决战,二是封锁敌海岸,将敌舰队封锁在港内,阻止
其发挥作用。
科贝特的发展。比马汉稍晚的海军战略家科贝特,发展了制
海权理论。科贝特认为,制海权思想的准确定义是控制共同的交
通线。海战的目标就是控制交通线,公海无法占领和统治、又不
能供养部队,它对国计民生的唯一积极价值在于提供交通便利。
打击一个濒海国家的国计民生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不让它得到海
上贸易资源。控制交通线,可分为全面与局部控制,永久或暂时
控制。全面控制只能通过舰队决战,这通常是优势舰队的做法;
局部控制可通过部分成功行动,通过阻止敌人使用一个特定区
域,劣势舰队也可采用这种办法。
海上控制。“海上控制”一词是美国海军1972年提出的,
用以区别“制海权”一词。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海军以强
大优势独霸世界海洋,获得了全面制海权。70年代以后,苏联
海军崛起,一些小海军国家也能在近岸海域对美国舰队构成威
胁,美国的海上霸权受到了挑战。使海洋完全为己所用而不为敌
所用的全面制海权已一去不复返,现在的“海上控制”是在有限
的时间和空间内,对一个特定的作战海区进行空中、水面、水下
控制。这就是海上控制的含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美国海军部
1986年2月制定了控制世界上16个海上咽喉航道的计划。世界
上有上千个大小海峡,有航运价值的海峡130余个。美国海军宣
布要控制的这16个海峡,是其中最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通道。
控制了它们,就控制了世界上联接几个大洋的海上交通线。这些
航线不但是环球贸易航线,也是军事补给通道。美国海军认为,
只要使用少量的兵力在盟国海军的配合下控制几个重要海峡,就
可以有效地达成控制海洋的目的。[12]
目前,美国承认中国正在崛起,但是,警告中国
不要走向海洋,日本也要阻止中国走向海洋。这里的
走向海洋,实际上就是获得制海权。没有制海权就难
于真正走向海洋。因此,后来崛起的国家,必须采取
措施解决制海权和冲破海上控制的问题。在今后的一
个很长时期,美国的海上力量仍然是难于战胜的,任
何国家要采取舰队决战的办法在海上霸权国家手中
夺取全球制海权,冲破美国的“海上控制”,都是不
可能的。但是,具有一定海上作战能力的国家,在局
部海域,有限时间内,取得相对优势,形成海上霸权
国家难以承受的威胁,是有可能的。
五、海洋强国兴衰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
国家大战略与综合国力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第一,综合
国力是实现大战略目标的手段。西方研究者关于大战略或国家战
略的定义表明,他们确信实现大战略目标,即使仅仅是国家安全
目标,也不能单纯依靠军事力量,而必须依靠军事力量与其他多
种非军事力量的结合使用。他们通常至少列举政治、经济、军事、
心理等四种最具代表性的因素。第二,综合国力也是大战略目标
体系的组成部分。例如,指导国家长远发展的总体战略就包含着
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容,从这个意义来说,增强综合国力就成了奋
斗目标。[13]
在历史上,决定大国兴衰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世界历史
上的海洋强国也是当时综合国力强的国家。许多控制海洋很久的
国家,最后衰落了,决定性因素也是综合国力衰落了。综合国力
研究由许多因素组成,不同的历史时期,综合国力因素是不同的。
美国军事理论家阿弗雷德〃马汉是西方对国力进行定性分析
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从古典国力观向近代国力观过渡
的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中,明
确阐述了通过控制海洋成为世界强国的思想,并提出了掌握制海
权必须具备的六个条件,即地理位臵、领土结构、自然疆域、人
口数量、国民习性、政府制度。这些因素实际上也是综合国力的
体现。现代的综合国力研究,提出的国力要素更多一些,包括:
资源承载能力、经济活动能力、对外经济活动能力、科技能力、
社会发展程度、军事能力、政府调控能力、外交能力等,这些因
素都是国家支持海洋事业发展的总体能力。
在西方政治学研究中,有一个“国际政治长波理论”,断言
大约每100年国际体系中的大国霸权地位发生一次根本性的转
移,原先处于顶峰地位的大国渐趋衰落,最终被另一个新的大国
所取代,直至下一个百年周期。近500年世界历史上发生的每一
次权力大转移都伴随着“全球性战争”,只有核时代美苏争霸是
例外。这些霸权主义大国从顶峰衰落甚至覆灭,决定性的原因在
国内,在于综合国力的下降,通常是由于统治集团腐败、穷兵黩
武,锐意征伐、扩张过度,浪费国力,激化国内阶级矛盾、民族
矛盾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内乱频仍,以致给外敌以可乘之机。
六、建设海洋强国必须有坚实的政治经济基础
国家统一是必须的政治条件。国家统一和建立强有力的政
府,是成为海洋强国的政治条件。古希腊、古罗马、波斯帝国,
中世纪的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和中国,14-17世纪的葡萄
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19世纪的德国和俄国,都是在国家
实现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权之后,动员全国的资源和力量,
参与争霸海洋的斗争,并取得胜利,才成为海洋强国。
社会制度变革能力是重要前提。社会制度变革适应时代发展
潮流的国家,才能成为海洋强国。公元前的一两千年,在世界文
明发展快的地区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成为海洋强国的古罗马、波
斯帝国、中国等国家,都是最先建立奴隶制的国家;人类社会开
始进入封建时代的时候,成为强国的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
中国等,都是较早建立封建社会的帝国;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的时期,荷兰和英国是最先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建
立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国家;在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
期,保持海洋强国地位的英国,新挤入海洋强国阵营的德国,都
是最先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美国在建国不久就形成了
民主制度的理论和国家政体,为其长治久安奠定了政治基础;明
治维新使日本开始了崛起的历程。
确立走向海洋的大战略十分重要。一个国家能不能成为海洋
强国,是国家大战略问题。国家的最高决策层确立建设海洋强国
的战略,最高领导人立志成为海洋强国,也是成为海洋强国的政
治决策条件。葡萄牙从国王阿丰索三世开始,历代国王都非常重
视航海事业的发展,把它作为传统的国策。他们开放王室森林,
以大量优质木材供应造船,发展造船业,奖励优秀造船官和工人,
重视任用优秀的航海人才,任命一个热那亚人为世袭海军司令,
招揽热那亚水手,把他们培养成为海员,到15世纪后期成为海
洋强国。英国在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确立了走向海洋的
国家战略,出了一个立志成为海上霸权的克伦威尔。英国政府在
克伦威尔统治下,一直坚持不懈发展海军。英国海军遍布于世界
各地。克伦威尔死后,查尔斯二世登上了其父的王位。这位国王
仍然对政府的海洋政策忠心耿耿。查尔斯下决心要“控制海
洋,”他说,“这是英格兰的传统。”查尔斯的继任者詹姆斯二
世本人有海员背景,指挥过两次大规模的海上战役,他继续发展
海军。到19世纪,英国成为世界工业中心、世界造船厂、世界
商人、世界搬运夫,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这五大优势确立了
英国的世界海洋强国地位。俄罗斯出了一个彼得大帝,下决心建
设了强大的陆军和海军,使沙皇有了两只手,在俄罗斯大陆的四
周打开出海口,最终成为世界级海洋强国,这也是一个十分典型
的例子。
经济技术发达是海洋强国的坚实基础。15世纪世界新航路
开辟后,英国成了国际贸易的中心,海外贸易不断扩大。海外贸
易和殖民掠夺攒取的巨额财富,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刺激了
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基础。18世纪
中期在英国爆发了技术革命,新技术的出现带动了新产业的建
立,英国建成了纺织业、采矿冶金、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为核心
的产业结构。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大发展,使英国经济在当时的
世界上占据绝对优势。英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这就为其长
期保持海洋霸主地位奠定了经济技术基础。
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海洋霸权国家,也与其坚实的经济和
技术条件密切相关。南北战争后,美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
碍,工业进入迅猛发展的新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
业生产总值就已居世界的首位,黄金储备在1913年超过英、法、
德三国的总和。战争期间美国又大发横财,它的实力更为雄厚了。
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对
外贸易几乎增长了三倍,从1914年到1919年,美国资本输出
132亿美元,由战前的债务国跃而为头号债权国,战争结束时,
世界40%以上的黄金储备都集中到了美国,它取代英国成了世
界经济的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到今天,美国的经济和技
术能力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这是它保持海洋霸权地位的坚
实物质基础。
七、四个海洋霸权国家的历史影响
在世界历史上,地理大发现时代以前是陆权时代,没有
产生依赖海权称霸世界的国家。自从海权时代开始以来,产生过
四个海洋霸权国家,15-16世纪的葡萄牙和西班牙,17-19世
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这四个海洋霸权国家产生在不同的
时代,他们利用海洋对世界造成的影响也有很大的不同。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同时成长起来的海洋强国。15世纪末,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中
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成为探索新航路和进行殖民掠夺的先锋,并
形成了瓜分世界海洋的两个强国。西班牙几乎独占整个美洲,葡
萄牙称霸印度洋,势力范围主要在亚洲和非洲广大地区。这是世
界上第一次瓜分海洋和殖民地。他们控制海洋的主要目的是,掠
夺美洲、非洲、亚洲的金银财宝,垄断海上贸易,贩卖奴隶等,
很少进行开发建设,对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社会发展很少有促进
作用。
英国则不同了。英国在自己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利用海
洋征服全世界,在世界各大洲占领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大帝国;
他们在殖民也掠夺金银财宝,掠夺奴隶,这与葡萄牙和西班牙是
一样的。同时,他们还开发殖民地,在殖民地建立资本主义的生
产方式,发展商业和贸易,殖民地成为他们的原料产地、产品销
售市场、资本输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把原始状态的地区带入近
代社会,带进世界市场,这是有一定进步作用的。
美国称霸海洋是在20世纪,时代变了,美国的称霸方式和
影响也变了。美国作为新海权时代的海上霸主,有几个不同的特
点:(1)仍然采取控制海洋的战略。美国在世界各地建立许多
军事基地,控制世界16个海上咽喉点,利用强大的海上力量称
霸世界,这与老牌海洋霸权国家西班牙、英国在本质上是没有区
别的。(2)用强大的海上力量压制其他海洋强国,通过建立广
泛的联盟,维持自己的霸权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前联合与西
方全部强国结盟,压制苏联。但是,美国没有在世界各地建立旧
式殖民地,没有成为日不落帝国。(3)20世纪90年代以后,
美国的海军战略由大洋战略调整为近海战略,利用海洋干涉其他
国家内政,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企图通
过战争改变这些地区的局势,建立美国民主模式的亲美政府;但
是,他们仍然没有建立旧式殖民地国家。(4)美国称霸海洋的
时代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美国没有利用海洋建立掠夺式原
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和资本输出市场,而是大体依据平等的原
则,维持公平的世界贸易环境。在这种形势下,有能力的国家可
以不受或少受美国的掠夺,相反,可以从中寻找发展的机遇。中
国的海上实力无法与美国相比,不能与美国争夺海洋的控制权。
但是,中国在20世界的后期发展起来了。印度、巴西等许多发
展中国家,也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
八、海洋强国衰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
海洋强国也如其他万事万物一样,有生有灭,这是至今为止
的历史证明的历史结论。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海洋强国,无一例外
都想永久保持自己的强国地位,但是,自奴隶制时代至今,无论
是地中海地区的海洋强国,还是从大西洋沿海、太平洋地区走向
海洋的世界海洋强国,没有一个能够保持千年以上。英国自15
世纪开始成为海洋强国,至今500多年了,其中有一百多年是世
界海洋霸权国家,这算是很长时间了。英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
开始衰落,丧失海洋霸主地位。现在的英国仍然处在海洋强国的
队伍之中,是次于美国、俄国的二流海洋强国,预计这种地位还
会保持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其他海洋强国再没有寿命这样长的
了。这至少可以说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永远是惟一的海洋
霸主。这其中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这些国家自己的内在原因,
也有世界发展的外在原因。
社会制度落后是根本原因之一。以社会发展形态为线索,研
究世界海洋强国的兴衰规律,各个历史时期兴起的海洋强国,都
是与时代发展潮流一致的;落后於时代发展潮流的国家,很难成
为时代强国,成为海洋强国。西班牙成为海洋强国之后,未能适
应欧洲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的时代发展潮流,严格控制航海、海外
贸易、呢绒生产的一切环节,一般商人无法参加这些经济活动,
阻碍了经济发展;朝廷实行的高税收政策,也损害工商业者的利
益,扼杀了新生的工业发展。这就使西班牙落后于资本主义产生
时期的发展潮流,逐步落后于时代,最终走向衰落。
俄罗斯的衰落也与社会制度变革落后于时代有关。到十九世
纪中期,俄国还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度国家,社会制度落后于西方
资本主义制度。沙皇政府未能及时变革社会制度,结果,农奴制
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严重冲突,阶
级矛盾也日益尖锐,于是农民揭杆起义反抗农奴制,军队中不断
发生的骚动,最终导致十月革命。
中国的衰落也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在明代中期以前是世界
大国和强国。但是,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之后,中国还坚持封
建的社会制度,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社会制度落后,必然
制约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国力增强,成为全面落后的国家。咸
丰八年(1858年),马克思在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一个
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
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而竭力
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象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
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14]
分裂和战乱必然导致衰落。例如:希腊人没有建成最强大的
海上帝国,主要原因是希腊半岛内各民族分裂为独立的小城邦一
-雅典、斯巴达、科林斯、底比斯等等,相互之间经常争执不休。
没有一个城邦最终统一全希腊,形成大帝国。另外,希腊长期处
于战乱状态,犹如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和经济日渐衰落。
波斯帝国的衰落也于此有关。波希战争结束之后,国王和军队严
重腐败,被征服民族未被波斯民族融合,以及遭受外部强敌的进
攻,最终衰落了。
国防开支过大是大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例如:西班牙衰落的
直接原因是长期战争,西班牙没有建立支持长期战争的经济基
础,战争费用过大,借债应付战争,造成难于维持的后果,最后
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战前期间,日本实行穷兵黩武政策,军事
开支占政府财政收入的85%,全国80%以上的劳动力从军或从
事军工生产。侵略战争严重破坏了日本的经济。1945年日本的
粮食产量仅为1937年的一半,供应紧张,物价飞涨。1944年12
月,日本的主要食品价格比1938年同期上涨21倍。冷战时期,
苏联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与美国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每年把预算开支的25%左右由于国防,这是必然要出问题的。
苏联把主要人力和财力用于军事领域,拖跨了经济。
有些海上强国衰落是外部出现后起的强国。这方面的例子很
多,如:荷兰从海上霸主地位衰落下来,就同英国和法国两个强
国的兴起有关。17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成为
最有力量争霸海洋的国家,它不容许荷兰独霸海洋,向荷兰发起
了挑战,英国与荷兰之间发生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因此丧失了海
上贸易垄断地位和海上霸权,降为二等国家。从17世纪60年代
末起,荷兰遭到了法国的陆上威胁。荷兰将大量资金用于军费支
出,结果战争债务螺旋上升,削弱了国家商业的长期竞争能力。
荷兰人要将国防支出的3/4用于陆军,因而忽视了海军的发展,
海外贸易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后来,荷兰又卷入英国与法国的争
霸斗争,在一场既无法避免又无法利用的国际争夺中,丧失了殖
民地和海外贸易。[15]
大英帝国的衰落也与更强大的国家兴起有关。英国没有被打
败,也没有严重衰落。但是,它的确走下坡路了。第一次世界大
战时,美国和德国的经济实力就赶上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英
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下降。1938年时英国的净债权是216亿美
元,战后英国则不得不出售65亿美元的长期投资债权,同时还
向美国、加拿大等国借债71亿美元,在美元成为国际硬通货的
情况下,英国经济已完全受制于美国。[16]丘吉尔在出席雅尔塔
会议时说:“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
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17]
九、后来崛起的海洋强国的某些经验
争霸战争是崛起的基本办法。在海洋强国兴衰的历史过程
中,后来崛起大国积累了许多经验。例如:罗马走上帝国之路的
第一个障碍,是当时西部地中海地区的强国迦太基。罗马人下决
心建立强大的海军,然后经过上百年的陆上战争和海上战争,取
得西地中海地区强国地位和海上强国地位的。[18]葡萄牙成为一
个时期的海洋强国,是在长期与阿拉伯人的战争中,锻炼出一支
强大的舰队,他们的船舰上都配有当时比较先进的武器,最后才
征服了印度,战胜了印度、埃及联军,使印、埃联盟瓦解。荷兰
的崛起,是使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打败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舰队,
取代了西班牙海上霸主的地位,成为世界商业霸主,称霸海上。
英国的崛起,更是经过长期的争霸战争,首先是打败西班牙的无
敌舰队,然后是打败海上马车夫荷兰,之后再与法国进行长达百
年的战争,最终稳定了海上霸主地位。
后来崛起国家争夺海上霸权有巨大风险。争夺海洋强国的竞
争历来都是很激烈的,后起的崛起的国家面临很大的风险。德国
的衰落有多种原因。其中,德国崛起比较晚,受到强国的遏制是
重要原因之一。德国的战略决策缺乏整体考虑,海军想着同英国
的战争,陆军计划如何消灭法国,金融家和商人希望打入巴尔干、
土耳其和近东,并在此过程中消除俄国的影响。战略上树敌过多,
德国要向世界上一切国家挑战,这是决策的重大失误。另外,德
国在推行“新世界政策”的时候,国内政治分歧严重。如果它在
国际对抗中退却下来,德国民族主义者就会谩骂和谴责皇帝和他
的助手;如果参加一场战争,很难被广大工人、士兵和水兵群众
接受。这些弱点影响德国打一场旷日持久的“总体”战的能力。
美国的特殊经验。美国能够成功崛起,有许多特殊原因:一
是它占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美国远离欧洲
大陆,它的邻国都是弱国,又有两大洋环绕着,在地理上处于最
安全的地位,南北战争后,美国本土未受过战争的破坏。同时,
它的国土辽阔,有丰富的矿藏、水力和森林资源。这些都是国家
发展的有利自然地理条件,在美国实行世界霸权战略之前,它不
需要长期保持很大规模的军队,军费开支比较低。二是移民国家
的独特优势。它摄取了较高的欧洲文明和生产力,并以世界范围
内的商品经济发展作为动力,美国是一个向全世界开放的国家,
也能从全世界吸取精华。三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世界大战使
许多国家遭受严重的战争破坏,而美国却在战争期间获得了大发
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就已居世界的首位,
黄金储备在1913年超过英、法、德三国的总和。战争期间美国
又大发横财,它的实力更为雄厚了。战争期间,美国参战较晚、
损失最小,收获却是最大。战争结束时,世界40%以上的黄金
储备都集中到了美国,它取代英国成了世界经济的中心,并且已
经成为军事大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海军实力的快速发
展未受到海军强国英国的遏制,急剧膨胀,迅速成为第一海军强
国。这是很难得的机遇。
国家大战略失误是日本失败的原因之一。日本民族是一个有
武士道精神,有治理国家干将,但是没有为历史负责的战略家。
日本崛起之后确立的大陆政策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战略目标,
作为国家大战略,是一个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和客观规律的战略错
误。实现这样的大战略就要征服中国、朝鲜、整个亚洲,打败美
国,称霸太平洋,甚至称霸世界。这是一个日本人永远也无法实
现梦想。与美国争夺太平洋霸权,这也是一个必然失败的战略错
误。美国也不允许日本完全吞并中国,不允许日本霸占东南亚地
区,不允许日本称霸太平洋。日本人不知天高地厚,下决心与美
国争高低,要求美国不限制贸易、承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等。这
就必然激化日本与美国的矛盾,因此,在战争期间进行的谈判失
败之后,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对日本采取了
更加严厉的经济制裁措施。日本认为,上述国家对日本的经济战
已宣战了。在这种认识之下,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结果,把美国、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苏联等20多个国家
都推到了对日宣战的境地。最后,日本人被美国打败,明治维新
之后取得的“一等国家”地位,一夜之间成为泡影。
十、21世纪的美国仍然是世界第一海洋强国
优越的海洋自然条件。美国毗邻大西洋、太平洋、五大湖及
墨西哥湾,包括阿拉斯加、夏威夷、大西洋的四个群岛和太平洋
的九个群岛,共有22680千米海岸线,17500千米的湖岸线,全
国39个州属于沿岸州,专属经济区面积762万平方千米,具有
发展海洋事业的天然优越条件。
对海洋战略作用的深刻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对
海洋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过去认为海洋是交通的公共通道,
隐蔽战略武器的基地,都是海洋的间接作用。1966年美国总统
批准的《我国与海洋》报告,对海洋在国家安全中的作用、海洋
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做了深
入研究,形成了海洋本身也是资源宝库的思想。在2004年制定
的海洋政策中,再一次重新评估了海洋的作用和价值,提出了海
洋是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的思想。(1)海洋是地球和全部生
命的支持系统。它控制、支配天气和气候,为我们提供食物、运
输通道、娱乐的机会、药物和其他自然产物,海洋也是国家安全
的缓冲器。(2)“美国是海洋国家”(TheUnitedStatesIsan
OceanNation)。“美国的专属经济区扩展到200海里近海,
包括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大量的自然资源,例如渔业、能源和
其他矿产资源。美国有13000英里的海岸线,340万平方海里的
海域,它比陆地50个州的面积还大。美国的专属经济区在世界
上是最大的。”美国有1.4亿人口居住在离海岸50英里的沿海
地区,预计2025年将有75%的美国人居住在沿海地区。(3)
海洋在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有巨大贡献:95%的外贸进出口物资通
过海上运输;海洋产业(包括沿岸陆域渔业)增加值超过1万亿
美元,占全国GDP的10%(包括沿海县在内则达到4.5万亿美
元,对美国GDP的贡献达到50%);1300万美国人在涉海产业
就业;每年有1.89亿美国人到沿海地区旅游。[19]美国的经济
发展是离不开海洋的。
强大的综合国力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的综合国
力一直排在世界第一位。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黄硕风研究员根据
政治力、经济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和资源力等
指标计算,美国在1949年的综合国力指数为337,远远高出位
居第二的苏联(综合国力指数为219)和其他国家。1989年,美
国的指数为439,更远远高出位居第二的苏联(综合国力指数为
224)和其他国家。[20]李成勋等主编的《2020年的中国》,也
对综合国力做了研究,其中美国的综合国力总分1970年为
4989.2,1980年为4726.5,1990年为4674.4,2000年为4770.2,
2010年为4663.4,2020年为4575.7,各年份均超过第二名1000
总分以上。[21]这说明,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20年,没
有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能够与美国相比,美国支持发展海洋事业
的能力是世界上最强的,这是美国长期保持海洋霸主地位的牢固
基础。
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大战略。美国人很早就在谋划建立世界
霸业。1941年初,美国《时代》、《生活》杂志的老板亨利·卢
斯在《美国世纪》一文中狂妄声称:“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
“这是美国作为世界统治力量出现的第一个世纪”,美国的主要
目标“就是建立美国的世界统治地位”、美国应该“全心全意地
接受我们作为世界上最强大、最重要的国家的责任和机会,并从
而为我们认为合适的那种路标,用我们认为合适的那种手段,对
世界施加我们力量的充分影响”。美国总统罗斯福构筑了一幅以
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蓝图。这就是以美国为领导,以美国的价值观
为核心,以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模式为榜样,通过建立联合国、国
际货币基金组织,确定新的国际行为准则,最大限度地实现美国
的价值和利益。[22]
冷战时期的海军战略。冷战时期是美国和苏联两霸称霸世界
的时代,也是他们称霸海洋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初,通过签
订各种条约和双边军事协定,美国在世界上已有军事基地152
个,加上辅助基地、机场、军港及其他军事设施,多达2000多
处。海外驻军总数达到58万余人,许多国家实际上已处于它的
军事占领之下。此后,美国一直把谋求世界霸权作为国家的基本
战略,也实现了这个战略,成为世界霸权国家。冷战时期美国海
军始终站在遏制战略的最前沿,执行“显示力量”、“战略威
慑”、“海上控制”、“兵力投送”四大任务,并按这四大任务
要求,积极发展建设自己的战略威慑力量和常规力量,为执行与
苏联进行全球大战的军事战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80年代初期,美国海军推出了战略,其核心思想是:平时
将适当的兵力部署在敌国前沿地区,防止不利于美国的危机和冲
突发生或升级。当威慑失败,战争不可避免时,海军兵力灵活地
采取“横向升级”的办法,不局限在事发地区与敌对抗,而是要
与盟国的海上力量一道,利用海洋的流动性,深入敌方其它敏感
地区,用对等的方式有效地打击敌人,使敌人顾此失彼,得不偿
失,从而在有利于美国的情况下结束战争。美国海军在80年代
确定的主要任务是:海上控制、兵力投送、应付危机。海军战略
的基本内容是:实力威慑,前沿防御和盟国团结。
冷战后美国的海军新战略。[23]冷战之后,俄罗斯退守相关
区域,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海洋强国。根据这种形势,美海军战略
进行了大调整,主要是从冷战时期奉行的公海、远洋战略向地区、
近岸和远征战略的转变。两个要点:第一,从控制海洋的作战转
为向应急战区实施的远征作战,即注重应急作战;第二,从独立
实施的大规模海上作战转为从海上支援地面的作战,即注重与陆
空军的联合作战。内容包括:第一,战略形式的多样化与作战对
象的多元化。美海军未来进行的战争形式由打一场全球性的全面
的海上战争转变为对付各种地区性冲突。美军要具备同时在世界
两个地区作战,并打赢两场相当于海湾战争规模的局部战争的能
力。美海军的主要作战对象由原苏联海军,转变为第三世界国家
军队这一多元的不确定对象。美军今后的战略重点是对付发生在
第三世界的地区性冲突,在这些冲突中,美海军要配合陆军和空
军部队作战,支援战区或联合特遣部队作战。第二,以支援岸上
作战为美国海军的主要作战任务。首要作战任务由控制海洋转变
为支援陆上作战。新战略基本保留了战略威慑、前沿存在、兵力
投送和海上运输等传统的海军任务,此外,还为美海军制定了新
的战略任务主要有:远征作战;沿海作战;第三,夺取五维的作
战空间控制权。世界上有60%的政治中心城市距海岸25英里以
内。75%距海岸不足150英里。因此,一旦出事,美国要捍卫这
类城市或地区的美国利益,海军将起重要作用。第四,以联合作
战为主要作战方式。海军要与陆空军并肩作战,其次,全力发展
某些沿海作战所需要具备的作战能力,如浅水反潜作战、反水雷
战、两栖作战和特种作战将成为常见的作战类型,兵力投送的能
力也比以往要求更高。第五,灵活的编组和部署方式。航母战斗
群;两栖戒备大队和装备战斧巡航导弹的水面作战群组成的特遣
部队;由部分扫雷舰艇加上苦干艘担负护航任务的导弹护卫舰编
成的特遣部队;协同陆空军作战的航母战斗群和载有海军陆战队
的两栖戒备大队组成的强大特遣部队。
称霸全球的海军。美国海军为了在21世纪长期保持世界第
一强大海军的地位,2005年提出了未来30年海军造舰计划。这
个计划已经提交国会讨论。这份计划详细规划了未来30年海军
造船情况,主要内容包括:2010年前,海军每年建造一艘驱逐
舰,2020年前平均每年建造1.4艘驱逐舰,到2035年前将建造
260~325艘舰船(简称“260计划”、“325计划”)。规划中还
提到,2019年前,海军应将其水面战舰(包括护卫舰和濒海作战
舰)的数量从现在的102艘增至145艘。此后,在2035年前,海
军将确保拥有130艘水面战舰(根据"260计划"),以轮流保障不
多的几支航空母舰战舰和远征战舰。海军还提议在2010年前,
建造驱逐舰的速度从每年一艘逐渐增至每年建造1.2艘(或在5
年内建造6艘舰船)。2010年后,建造水面战舰的数量将在5年
内增长到7艘,2020年前平均每年建造4艘。海军将确保在2035
财年前拥有325艘舰船(其中包括174艘水面战舰)。[24]
船舶工业。美国的军用造船业在世界上依然首屈一指。美国
的舰船配套工业门类齐全,实力雄厚,形成了世界上体系最为完
善的海军舰艇和舰载装备体系。美国舰船所使用的动力装置、导
航仪表、观通设备和武器装备等完全由本国提供,同时还可以大
量出口。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后,美国民船年产量大约保持在
20艘以上、100多万总吨水平,已经淡出国家民船市场的竞争。
美国船舶科研是军民结合的体制。舰艇及其武器装备的科研工作
由国会和总统决策,国防部统一领导,海军部负责具体管理,以
军内外科研机构结合进行。美国舰船科研设计部门由海军、私营
企业和大学三方面组成。海军领导的科研单位主要为海军急需及
长远发展服务;私营企业以合同形式承担大部分应用研究项目;
大学主要从事基础理论和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领先的海洋学研究。美国在海洋学方面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
位,为其称霸海洋奠定了可靠的海洋学基础。美国有一些很有名
的海洋科研机构,如:(1)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2)大西
洋海洋学与气象学实验室;(3)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是私立研
究机构;(4)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
高度集成的海洋观测能力。美国经过长期努力,建立了先进
的海洋观测网和预报服务系统,为海军的全球活动和国内的海洋
工作提供海洋环境保障服务。进入21世纪,美国正在整合本国
海洋观测网,并利用世界海洋观测系统(GOOS计划)的观测能
力,建设高度集成的对海观测网。这个系统实际上已经成为美国
进行全球战略的一个战场环境建设项目。建设这个系统的主要目
的,是形成美国主导的全球海洋观测网,实现美国在全球海洋领
域主导地位的国家目标。这个系统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全球海洋透
明化。美国有关人士说:“要把全球海洋变成透明的海洋”。[25]
“透明的海洋”在改进天气预报、海洋环境预报、气候预测等方
面有重要意义,在军事方面意义更突出,或许这才是美国建设这
种巨大系统工程的主要目的。冷战局面结束后,美国海军的战略
从深海远洋向浅海和沿岸转移。发生利害冲突国是美国海上干涉
的目标国家,这些国家的近海是美国海军的战略重点。在目标国
家近海进行军事干涉,必须掌握大量的海洋环境信息。为了保障
浅海区两栖作战需要,美国海军的口号是:“要把全世界四分之
三海岸线摸得跟自家后花园一样熟”。[26]
海洋行政执法能力强。美国海岸警备队是美国实施海上执法
管理的主要机构。2001年“9.11”事件后,成立国土安全部,
海岸警备队同海关、移民归化局、边防巡逻队等20多个机构一
起并入国土安全部。这是在其从财政部转归运输部36年后的又
一次大的机构变动。美国海岸警备队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完善的
海上执法队伍,是美国五大军种之一(即陆军、海军、空军、海
军陆战队、海岸警备队)。美国海岸警备队肩负多种使命,主要
职责是保护美国在其内陆水域、港口和码头、长达95,000英里
的海岸线、领海以及340万平方英里的专属经济区的公共安全秩
序、环境、经济及国家安全利益,保护美国在国际水域及其它美
国认为重要的海域的利益。美国海岸警备队的主要装备有:巡逻
舰艇175艘、远洋巡逻舰78艘、内海巡逻艇86艘、支援舰艇与
其他舰船11艘、航空兵固定翼飞机52架等。
先进的海洋政策原则。美国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出了
系统的海洋政策原则包括:(1)可持续性原则(Sustainability)。
海洋政策的制定既满足现代人的需要,也不损害后代人发展能力
的要求。(2)公共利益原则。政府在制定海洋政策时,要从全
体民众的利益出发,平衡不同海洋用户的关系;全体民众要认识
海洋和沿海的价值,支持符合公共利益的政策,并且要有保护海
洋的道德,自觉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消极影响。(3)海、陆、气
相互作用原则。海洋、陆地和大气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大系
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无论哪一部分受到影响,都会影响其他
部分,因此,海洋政策的制定要建立在承认这种相互作用的基础
上。(4)生态系统管理原则。海洋、海岸带资源管理,应该反
应生态系统的全部内容,包括人类、非人类种群,[27]以及其生
境;同时,管理的地理区域也应该以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基础,
而不是政治地理边界。(5)多用途管理原则。海洋有多种用途,
而且有许多潜在用途。海洋政策和管理工作,要在保护海洋环境
的基础上,平衡竞争性用途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政策原则的基础
上,形成了全面发展海洋事业的规划蓝图。根据这个规划,在整
个21世纪,美国的海洋事业都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我在许多文章中看到过这段话,但未查过原文。
[2]内森•米勒著,卢如春译《美国海军史》第176页,1985年。
[3]马克思《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80页。
[4]2006年8月17日摘自互联网,《中国必须重新定位----控
制海洋,才能真正崛起》
[5]丁一平等《世界海军史》第681页,海潮出版社,2000年。
[6]转引自《世界现代前期军事史》第23页。
[7]苏联,尼.伊。帕夫连科《彼得大帝传》。第116页,生
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
[8]丁一平等《世界海军史》第667页,海潮出版社,2000年。
[9]2006年8月21日摘自2004年3月23日舰船知识网络版。
[10]张世平《史鉴大略》第26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
[11]《中国历代奏议大典》4,第766页。
[12]参考美国海军战略与作战思想,
/books/7466/2005-08-16.。
[13]吴春秋《论世界大战略和世界战争史》第49页。超星图书
馆本。????
[14]马克思《鸦片贸易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
137页。
[15]。肯尼迪•保罗,梁于华译《大国的兴衰》第109页,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年。
[16]张世平《史鉴大略》第25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5年。
[17]张世平《史鉴大略》第255页。
[18]《古代罗马史》第90-95页。
[19]ThereportofUScommissionOceanPolicy2004,第
3页。.
[20]李成勋《2020年的中国》第35页。
[21]李成勋《2020年的中国》第766页。
[22]以上引自《冷战史》第24-25页,超星图书馆本。
[23]美国海军战略与作战思想,
/books/7466/2005-08-16.。
[24]2005年04月07日14:44互联网,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
心。
[25]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海洋监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第63页,2004年11月。
[26]国家海洋监测中心,《海洋监测技术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第63页,2004年11月。
本文发布于:2023-03-01 02:48: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1010659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海是谁的.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海是谁的.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