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提质(褐煤提质前景暗淡)

更新时间:2023-03-01 02:44:01 阅读: 评论:0

褐煤提质的简介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小于250℃温度脱去部分大部分游离水后的干燥褐煤,用甲苯等有机物提取褐煤中的褐煤蜡、腐植酸的过程。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是褐煤的脱水过程。褐煤提质干燥前后的对比见下表:
褐煤提质干燥前后的性质对比   原褐煤 提质褐煤 水分 高 低 发热量 低 高 氧化速率 高 低 燃后温室气体的排放 大 小 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若是将褐煤中的50%的水分除去,则将会把褐煤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15%。实际测试得知,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11.93MJ /kg的褐煤,经提质干燥后,水分降14.43%,发热量增至18.08MJ /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这对于褐煤电厂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褐煤提质的技术以及用途?

【褐煤提质技术】褐煤提质按加工手段不同大体可分为脱水及热解两个工艺。通常热解工艺前也要进行脱水。褐煤干燥脱水是最常见的褐煤提质技术。
1、褐煤脱水工艺通常可以分为(蒸发)干燥和非蒸发脱水两类。其中非蒸发脱水工艺主要包括:机械热压脱水;溶剂萃取脱水。这些技术仅处于实验室研究开发阶段。1985-2013年间褐煤提质技术的主要以褐煤干燥技术为主,褐煤干燥技术具体分为以下五类:
(1)转筒干燥技术——转筒干燥的核心是一个略带倾斜并能回转的圆筒体,筒体的倾斜度可以调节,范围一般为2o~10o;按照湿物料和热载体的接触方式,工业中开发利用的褐煤转筒干燥装置主要有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回转管式干燥器和蒸汽管间接加热转筒干燥器。
(2)带式干燥技术——褐煤由进料端经加料装置被均匀分布到输送带上,输送带通常用穿孔的不锈钢薄板制成,由电机经变速箱带动,可以调速,最常用的干燥介质是热空气或热烟气。
(3)气流干燥技术——气流干燥也称为“瞬间干燥”,是流态化稀相输送在干燥方面的应用;按照干燥介质和操作温度的不同,气流干燥可分为直管式和床混式两种。
(4)流化床干燥技术——工业上开发应用的褐煤流化床干燥设备主要是以过热蒸汽或空气作为流化介质(或干燥介质),并且流化床内部带有换热器;褐煤流化床干燥技术主要包括过热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和蒸汽-空气联合干燥技术。
(5)振动干燥技术——振动干燥是利用机械振动实现固体颗粒在干燥器中流动,并同时在干燥介质(如热烟气等)的作用下实现干燥过程。最新褐煤振动干燥设备主要有振动混流干燥器和振动流化床干燥器。转筒干燥技术中的回转管干燥技术是目前工业中应用最为成熟的褐煤脱水干燥技术。
(6)K-燃料技术——作为一项非蒸发式干燥技术,该项技术利用原煤与蒸汽在提质装置中直接接触,通过调节时间、温度和压力三个要素,将原煤中的水分以液态水的方式脱除,在“挤”出煤中水分的同时,改变煤的孔隙结构及亲水性能,提升低阶煤的品质。2007年在美国怀俄明州建设有年处理75万吨的提质工厂。
2、褐煤热解提质工艺可分为:
(1)外热式热解工艺,即热解炉的加热方式为间接加热,此工艺与传统的炼焦炉相似。
(2)固体热载体热解工艺,即半焦作为热载体的热解工艺,或以炉渣作为热载体的热解工艺等。
(3)气体热载体热解工艺。
【褐煤提质用途】提质后的褐煤将更有利于利用、运输和贮存。若是将褐煤中的50%的水分除去,则将会把褐煤燃烧后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低15%。实际测试得知,一种水分42.52%、发热量11.93MJ
/kg的褐煤,经提质干燥后,水分降14.43%,发热量增至18.08MJ
/kg,相当于提高了热值51.6%,这对于褐煤电厂的影响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褐煤提质】是指褐煤在小于250℃温度脱去部分大部分游离水后的干燥褐煤,用甲苯等有机物提取褐煤中的褐煤蜡、腐植酸的过程。所以,褐煤的提质过程主要是褐煤的脱水过程。

褐煤提质的工艺发展

2000年以来国内所采用的褐煤提质技术中,主要应用于实际生产的工艺是褐煤脱水工艺,该工艺的整体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国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对现有的褐煤脱水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良,比如褐煤提质工艺技术就结合了流化床和转筒干燥两种技术优点,采用热烟气作为加热介质。与现有的转筒干燥技术相比,该工艺的突出优点在于:通过在转筒内添加流化床强化了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增加了颗粒与干燥气体在转筒内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了设备的干燥能力。与流化床干燥技术相比,该发明的突出优点在于:有效降低了流化床的床层压降,从而降低了对风机压头的需求,且通过与转筒的结合来控制颗粒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易于控制颗粒返混,并无需添加结构复杂的换热器,在保留流化床干燥优点的同时简化了设备需求。


褐煤提质的介绍

褐煤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矿产煤俗称柴煤。处于烟煤和泥炭之间的棕黑色、无光泽的低级煤。含有可溶于碱液内的腐殖酸。含碳量在60%~77%之间,密度约为1.1-1.2,挥发成分大于40%。无胶质层厚度。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约为23.0-27.2兆焦/公斤(5500-6500千卡/公斤)。多呈褐色或褐黑色,相对密度1.2~1.45。褐煤水分大,挥发成分高(>40%),含游离腐植酸。褐煤脱水过程除脱去部分水分外,也伴随着一些煤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它主要是由脱水作用和过程引起的。


褐煤提质技术工艺中褐煤脱水的工艺有哪些?

褐煤提质按加工手段不同大体可分为脱水及热解两个工艺。通常热解工艺前也要进行脱水,褐煤干燥脱水是最常见的褐煤提质技术。褐煤脱水的工艺主要以干燥为主技术,具体分为:转筒干燥技术、带式干燥技术、气流干燥技术、流化床干燥技术以及振动干燥技术。目前国内企业已经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有些企业已经开始对现有的褐煤脱水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良,比如惠生工程采用的褐煤提质工艺技术就结合了流化床和转筒干燥两种技术优点,采用热烟气作为加热介质。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98415760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褐煤提质(褐煤提质前景暗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褐煤提质(褐煤提质前景暗淡).pdf

标签:褐煤   暗淡   前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