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露梁海战的具体经过是什么样的?
露梁海战通过:驻朝鲜中西部日军收到撤离指令后,定于万厉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乾源之第二军先撤,然后,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先后到巨济岛结集,候船归国。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蓄势待发。
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周边海平面时,遭受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后路被断开。为了能突出重围,第二军组队了一支冲峰船队,连日来向联军水师疯狂攻击,均无法见效,只能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助。
这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早已上船,只待潮涨考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收到小西银行行长的求助后,立即带领那支庞大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飞驶,妄图闯进光阳湾,解小西银行行长之围。
半途与从南海起来之宗智义部船队汇合。两只船队汇合后,一共有军力万余人,船舰500余艘,于深夜逐渐根据露梁海峡。陈璘、李舜臣获知日增援西进的情报后,立刻下手调节布署,信心在露梁往西水域,包围着和击溃援救之敌。
其作战部署是:1.以偏将邓子龙率军1000人,驾3艘战舰为前峰,埋伏于露梁海北端,待日船队根据海峡后,曲折到两侧疯狂攻击,断开其归期;
2.以陈璘率水师主力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脸狙击,休眠进攻;
3.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休眠与明军夹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即岛津义弘)率兵数万、军船500只西上,进到露梁海明军预伏身,遭陈璘部狙击,掉头南进。天明,日军发觉上有伏兵,又往北回师,遭受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包抄,在露梁海与日军进行大战。这时,“月挂香山,山影倒海,半侧微明,我船成千上万,从阴影中来,接近贼船,前峰放火炮,呼喊直驶往贼,诸船皆应之。贼知我来,一时鸟铳连破,声震海中,飞丸落到水里者泪如雨下。”
联军乘船靠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战。南岸邓子龙率将兵300走上朝鲜船,英勇拼杀,因为众寡悬殊,邓子龙部直接被日船包围着。“子龙素慷慨大方,年逾七十,壮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将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点火器入子龙船。舟中火,贼乘之,子龙阵亡。”(《明史·邓子龙传》)
战至下午,陈璘派水师偏将陈蚕、游击战季金率部来援。此外,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主要从南北方两个方向,向大岛东侧海平面之时船队主力军,进行了猛烈地进攻。《朝鲜武公行述》对这次作战作出了生动形象的叙述:“两军对垒突发性,上下掩击,炮鼓齐放,矢石交下,木柴乱投,杀喊之音,山河同撼。很多倭船,一大半延燃,贼兵惊心动魄决战,势不可支,乃进到观音浦,日已明矣。”
陈璘率主要与李舜臣夹攻日舰,释放吐火筒,烧毁日军绝大多数军船。日军暴跌登岸,又遭陆地明军追杀,伤亡一大半。石曼子(岛津义弘)不行,仅率50余只军船撒退。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到观音浦,再一次与日军决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到援助,用虎蹲炮持续跃迁,日船陆续着火。在一片混乱当中,日军仍挣扎,拼了命还击。
李舜臣领跑亲赴,中枪放弃。他的儿子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父指引,再次同中国水师并肩作战。陈璘乘胜追击挥军西进,烧毁日军提前准备撤离的船舶百余艘,及与路运刘綎军夹击顺天日军。小西银行行长率多部逃离。
露梁海战是一场伟大海战,在这场海战上,大明朝士兵和朝鲜水军冲锋陷阵,精诚团结,将日本网络水军击败。此次战争是中朝联军的完胜,它给与日军重挫,对二战结束朝鲜200年友谊局面的产生,冒了重要作用。
万历抗倭援朝之露梁海战日本胜了?入朝作战明军:有种你别跑呀
“露梁海战”结局是怎样的呢?是怎样获得的胜利?
日本战国时期兵祸不断,无数的势力相互攻伐,织田信长死后,其旧部发生大规模内战,获胜者是丰臣秀吉,他也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实质继承者。在德川家康向他臣服后,丰臣秀吉也成为了日本实力最大的统治者,日本从多国混战转向了统一。在丰臣秀吉上台后,他并没有满足于称霸日本,而是决心称霸整个亚洲。
丰成秀吉并不是只是想想,很快他就付出了行动,毕竟他的岁数已经不小了。要想称霸亚洲,丰成秀吉就不得不面对当时的明朝,而击败明朝的第一步就是占领朝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在开战前丰成秀吉派出了使者前往琉球、朝鲜、暹罗和部分西班牙殖民地拉盟友,但全部被拒绝,反倒各国将日本的计划通知了大明。1592年,没有取得支持的丰成秀吉还是采取了行动,而他的第一步就是发兵20万占领朝鲜。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的海上争锋,看看邓子龙和李舜臣死的冤不冤。
朝鲜名将李舜臣和鸣梁海战
李舜臣的一生可谓非常坎坷,早期负责在北方抵御女真人的入侵,但因为战事失利,李舜臣被贬为小兵。后来经过李洸、李庆禄的举荐,李舜臣又重新获得了军权,在日本大举入侵之前,李舜臣担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公元1592,丰成秀吉起大军从海路入侵朝鲜,李舜臣奉命迎敌。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在这次战争之前朝鲜就出现了龟船,其性质和中国古代的艨艟无异。为了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优势,李舜臣对这些龟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在航速、火力、防御力上均进行了加强,虽然手段算不上先进,但龟船确实变成了朝鲜水军的依靠,和同时期的日本战舰相比,龟船也是占尽了优势。
双方首次在巨济岛交战,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的带领下给予了日本船队一顿痛击,这场战争被称为玉浦海战,是自打战争开始以来朝鲜的首个大胜仗。随后李舜臣在唐项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与日军进行了数次交战,其战果显赫。公元1596年明朝和日本的谈判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交战开始前,李舜臣受到己方的猜疑和针对,不久后就锒铛下狱。
幸亏郑琢极力为李舜臣辩护,他才捡回了一条命。无奈之下,李舜臣被重新启用,但此时的李舜臣手中只剩下了十二、三艘板屋船,龟船则一艘不剩了。为此李舜臣将日本海军引入到了地势狭小的鸣梁海峡,并成功用地形、铁索、木桩把大量的日本船只搁浅于此,而后李舜臣见式发起了猛攻,日方将领来岛通总阵亡。关于对这场战斗结局的记载,日本和朝鲜并不相同,都认为是对方率先撤退的。
明朝将领陈璘、邓子龙
这场战争关乎明朝的安危,所以自然要掺和进来,明朝将领陈璘、麻贵、刘綎领大军支援朝鲜。在山海关的时候,因为陈璘与其他两人关系不和,所以他单独统领明朝海军挺进朝鲜。陈璘生于广东翁源县,早年间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广东守备。
公元1576年,陈璘因为大兴土木勒索部下,陈璘被罢免了官职,任狼山总兵再次被罢官。到了公元1592年,因为日军的大举进攻,陈璘又被启用,第二年因为贿赂行为被揭发再一次的被罢官。到了公元1597年,明朝和日本的谈判失败,眼见大战在即,陈璘又被重新启用。这样一看陈璘绝对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但人际关系可能不是很好。
跟随陈璘统领明朝水军的还有一名叫邓子龙的将领,虽然不是主将,但邓子龙的名声却要比陈璘大出不老少,其原因无非是身先士卒战死疆场,另外努尔哈赤与邓子龙之间还有一段不解的情缘。邓子龙是江西人士,在对缅甸的作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公元1598年,第二次战争开打,老将邓子龙临危受命,跟随陈璘出兵朝鲜。
后来的清廷对邓子龙尊敬有加,其原因是因为邓子龙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根据《啸亭杂录》记载,努尔哈赤想要反叛明朝,便自己亲自在辽东一带进行侦查,但不幸被奔赴朝鲜前线的明军抓获。后来邓子龙见努尔哈赤胆识过人相貌不凡,对其欣赏的同时顺便就给他放了。
露梁海战的始末
公元1598年,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死了,日本高层决定从朝鲜撤兵。这个消息也很快被明朝军队的朝鲜得知,俗话说的好“穷寇莫追”,但联军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些日军,更何况当时撤退的日军并不是“穷寇”,趁着敌人撤退,尽可能的消灭其有生力量,是为了今后的安稳。
同年11月,明朝和朝鲜的水师都知道了日军准备撤退的消息,决心给予毁灭性大的打击。日本大将小西行长撤退的道路被封堵,只能撤到顺天城坚守,在巨济岛屯军的加藤清正、岛津义弘、宗义智等将领乘船前往接应。而明军将领陈璘统领邓子龙、马文焕等人乘坐近百艘战舰前往堵截日军。
老将邓子龙带领一千兵士为先锋,陈璘带领大部队为左军,朝鲜将领李舜臣的水军为右军,敌我双方相遇之后,邓子龙身先士卒,冲杀进了日军的船队中,因为场面混乱,邓子龙的船不幸被友军的炮火击中,外加敌人的围攻,邓子龙英勇战死。同时赶来增援的李舜臣也不幸被流弹击中而死。
敌军方面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据统计有近两百艘船被摧毁,一百艘船被缴获,被杀被俘者不计其数。倒是等待救援的小西行长见局势混乱,借机从战场的另一端逃走了。露梁海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日本的这次扩张计划彻底失败。
“露梁海战”中,哪一方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日本战国时期兵祸不断,无数的势力相互攻伐,织田信长死后,其旧部发生大规模内战,获胜者是丰臣秀吉,他也成为了织田信长的实质继承者。
在德川家康向他臣服后,丰臣秀吉也成为了日本实力最大的统治者,日本从多国混战转向了统一。在丰臣秀吉上台后,他并没有满足于称霸日本,而是决心称霸整个亚洲。
丰成秀吉并不是只是想想,很快他就付出了行动,毕竟他的岁数已经不小了。要想称霸亚洲,丰成秀吉就不得不面对当时的明朝,而击败明朝的第一步就是占领朝鲜作为自己的根据地。
在开战前丰成秀吉派出了使者前往琉球、朝鲜、暹罗和部分西班牙殖民地拉盟友,但全部被拒绝,反倒各国将日本的计划通知了大明。1592年,没有取得支持的丰成秀吉还是采取了行动,而他的第一步就是发兵20万占领朝鲜。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中的海上争锋,看看邓子龙和李舜臣死的冤不冤。
李舜臣的一生可谓非常坎坷,早期负责在北方抵御女真人的入侵,但因为战事失利,李舜臣被贬为小兵。后来经过李洸、李庆禄的举荐,李舜臣又重新获得了军权,在日本大举入侵之前,李舜臣担任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公元1592,丰成秀吉起大军从海路入侵朝鲜,李舜臣奉命迎敌。
根据《朝鲜王朝实录》记载,在这次战争之前朝鲜就出现了龟船,其性质和中国古代的艨艟无异。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优势,李舜臣对这些龟船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在航速、火力、防御力上均进行了加强,虽然手段算不上先进,但龟船确实变成了朝鲜水军的依靠,和同时期的日本战舰相比,龟船也是占尽了优势。
双方首次在巨济岛交战,朝鲜水军在李舜臣的带领下给予了日本船队一顿痛击,这场战争被称为玉浦海战,是自打战争开始以来朝鲜的首个大胜仗。
随后李舜臣在唐项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与日军进行了数次交战,其战果显赫。公元1596年明朝和日本的谈判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交战开始前,李舜臣受到己方的猜疑和针对,不久后就锒铛下狱。
幸亏郑琢极力为李舜臣辩护,他才捡回了一条命。无奈之下,李舜臣被重新启用,但此时的李舜臣手中只剩下了十二、三艘板屋船,龟船则一艘不剩了。为此李舜臣将日本海军引入到了地势狭小的鸣梁海峡,并成功用地形、铁索、木桩把大量的日本船只搁浅于此,而后李舜臣见式发起了猛攻,日方将领来岛通总阵亡。关于对这场战斗结局的记载,日本并不相同,都认为是对方率先撤退的。
公元1576年,陈璘因为大兴土木勒索部下,陈璘被罢免了官职,任狼山总兵再次被罢官。到了公元1592年,因为日军的大举进攻,陈璘又被启用,第二年因为贿赂行为被揭发再一次的被罢官。
到了公元1597年,明朝和日本的谈判失败,眼见大战在即,陈璘又被重新启用。这样一看陈璘绝对是一个有能力的将领,但人际关系可能不是很好。
跟随陈璘统领明朝水军的还有一名叫邓子龙的将领,虽然不是主将,但邓子龙的名声却要比陈璘大出不老少,其原因无非是身先士卒战死疆场,另外努尔哈赤与邓子龙之间还有一段不解的情缘。邓子龙是江西人士,在对缅甸的作战中立下过赫赫战功。公元1598年,第二次战争开打,老将邓子龙临危受命,。
后来的清廷对邓子龙尊敬有加,其原因是因为邓子龙曾经救过努尔哈赤的性命。根据《啸亭杂录》记载,努尔哈赤想要反叛明朝,便自己亲自在辽东一带进行侦查,但不幸被奔赴前线的明军抓获。后来邓子龙见努尔哈赤胆识过人相貌不凡,对其欣赏的同时顺便就给他放了。
公元1598年,野心勃勃的丰臣秀吉死了,日本高层决定撤兵。这个消息也很快被明朝军队的得知,俗话说的好“穷寇莫追”,但联军并没有打算放过这些日军,更何况当时撤退的日军并不是“穷寇”,趁着敌人撤退,尽可能的消灭其有生力量,是为了今后的安稳。
日本大将小西行长撤退的道路被封堵,只能撤到顺天城坚守,在巨济岛屯军的加藤清正、岛津义弘、宗义智等将领乘船前往接应。而明军将领陈璘统领邓子龙、马文焕等人乘坐近百艘战舰前往堵截日军。
老将邓子龙带领一千兵士为先锋,陈璘带领大部队为左军,将领李舜臣的水军为右军,敌我双方相遇之后,邓子龙身先士卒,冲杀进了日军的船队中,因为场面混乱,邓子龙的船不幸被友军的炮火击中,外加敌人的围攻,邓子龙英勇战死。同时赶来增援的李舜臣也不幸被流弹击中而死。
敌军方面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据统计有近两百艘船被摧毁,一百艘船被缴获,被杀被俘者不计其数。倒是等待救援的小西行长见局势混乱,借机从战场的另一端逃走了。露梁海战的结束,也意味着日本的这次扩张计划彻底失败。
揭秘鸣梁海战与露梁海战是同一场战争吗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海战?
崖山海战、马江海战、澎湖海战、露梁海战、白江口之战等。
1、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崖门之役、崖山之战、宋元崖门海战等,是1279年(南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的大规模海战,也是古代中国少见的大海战。
崖山位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约50公里的崖门镇,银洲湖水由此出海,也是潮汐涨退的出入口。东有崖山,西有汤瓶山,两山之脉向南延伸入海,如门束住水口,就像一半开掩的门,故又名崖门。
崖山海战直接关系到南宋的存亡,因此也是宋元之间的决战。战争的最后元军以少胜多,宋军全军覆灭。南宋灭国时,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此次战役之后,赵宋皇朝的陨落,同时也意味着南宋残余势力的彻底灭亡,蒙元最终统一整个中国。 中国第一次整体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征服。
南宋的灭亡标志着中国古典时代的终结,部分人认为这场海战标志着古典意义华夏文明的衰败与陨落,有“崖山之后无中华”这一说法。
崖山海战使得一脉相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由此产生断层,其影响深远延续至今。之后明清的文明形态跟之前大不相同。宋朝的灭亡让中国从农业帝国向商业社会转型的一次尝试化为泡影。
正是因为宋朝尝试放弃集权农业帝国的形态,所以才会在军事上持续弱势。在冷兵器时代的东亚季风区,集权农业帝国或许是文明延续的最优选择。
2、马江海战
马江海战是清代中法战争中的一场战役。在第一阶段的越南战场双方虽在军事上互有胜负,但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不过遭到了朝中“清流派”的反对,法国的条约没有得到实现,随即出兵台海胁迫清政府。
朝廷命令“彼若不动,我亦不发”,当法舰首先发起进攻时,清军主要将领弃舰而逃,福建水师各舰群龙无首,仓惶应战,最终惨败,导致中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海权拱手让给法军。
3、澎湖海战
澎湖海战是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师于澎湖海域歼灭明郑军主力,收复澎湖、台湾,统一中国领土的作战。
澎湖海战是清朝为了消灭郑氏王朝所发动的战争,虽然郑军一度击退清军,最后仍然由清军获胜。澎湖被占领后,郑氏王朝已无力抵抗清军,只得投降,结束在台湾历经22年的统治,台湾也因此成为清朝的领土。
4、露梁海战
露梁海战(朝鲜:노량대첩,译文:露梁大捷),是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
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
这场海战,中国明朝派出军队抗日援朝,取得海战胜利。这场胜利在中国至亚洲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极大地影响了当时东北亚的地缘政治形势。
5、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663年,倭军(4万2千,有战船1000余艘),唐军(1万3000,战船170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将刘仁轨指挥船队变换阵形,分为左右两队,将倭军围住,其舰只相互碰撞无法回旋,士兵大乱。最终,日军战船全部被焚毁,上百至上千日军被杀或溺死。
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
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20: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9708575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露梁海战(露梁海战历史真相).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露梁海战(露梁海战历史真相).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