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炎荔枝三百颗的意思(日啖荔枝三百颗啥意思)

更新时间:2023-03-01 02:33:19 阅读: 评论:0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处:北宋苏轼《惠州一绝》。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扩展资料

此诗表现出作者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

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

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惠州一绝
原文: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惠州一绝作于惠州。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
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
枇杷是也。”
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
按: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枝,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出处:宋代:苏轼《惠州一绝 / 食荔枝》

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解释原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像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可口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新鲜的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一个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赏析:从“荔枝诗”看东坡先生的岭南心境。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创作背景:此诗文作于惠州。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惠州一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啖的意思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是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以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那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人。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原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哪里

1、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2、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食荔枝》。

3、全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4、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 惠州一绝的原文及译文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2、原文: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本文发布于:2023-02-28 19:19: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776091995912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日炎荔枝三百颗的意思(日啖荔枝三百颗啥意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日炎荔枝三百颗的意思(日啖荔枝三百颗啥意思).pdf

标签:荔枝   啥意思   三百颗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