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
商品详细说明书
【通用名称】
红花注射液
【功能主治】
本品活血化瘀。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用法用量】
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 静脉滴注,一次15ml,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15~20次为一疗程。
治疗冠心病 静脉滴注,一次5~20ml,用5~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一日1次。10~14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为7~10日。
治疗脉管炎 肌肉注射,一次2.5~5ml,一日1~2次。
【不良反应】
1.全身性损害: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寒战、发热、面色苍白等。
2.呼吸系统损害:呼吸困难、咳嗽、喘憋、喉水肿等。
3.心血管系统损害:心悸、心律失常、紫绀等。
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头晕、头痛、抽搐等。
5.胃肠系统损害:恶心、呕吐。
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皮疹、瘙痒。
【禁忌】
1.对本品或含有红花的制剂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2.凝血功能不正常及有眼底出血的糖尿病患者禁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严格掌握用法用量及疗程。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和长期连续用药。
4.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慎用。
5.用药前应认真检查药品以及配置后的滴注液,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细微破裂者,均不得使用。
6.药品稀释应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配制,不得随意改变稀释液的种类、稀释浓度和稀释溶液用量。配药后应坚持即配即用,不宜长时间放置。
7.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要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8.对老人、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9.监测数据提示,有与本品有关的肝肾功能异常个案病例报告,建议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加强肝肾功能监测。
10.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缓慢滴注,同时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采取积极措施救治患者。
【成份】
红花黄色素、红花醌苷、红花素、新红花苷。
【性状】
本品为黄红色至棕红色的澄明液体。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对脑组织具有保护及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兴奋子宫、兴奋平滑肌作用;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红花注射液有什么功效
红花注射液的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外伤,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 对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症、月经不调、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对抗凝血,抑制血拴形成,明显改善血液刘变数。对缺血再灌注(心脏,肝脏,血壁)的保护作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过度增殖,稳定血管内膜,治疗血管增殖性疾病。
红花注射液是干什么用的,能否治疗慢性腰肌劳损
病情分析:
您好,红花注射液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一个中成药
指导意见:
可以治疗慢性腰肌劳损,但疗效不是很可靠。因为对于腰肌劳损来说,不是可以通过一两个药物可以解决的,因为局部肌肉形成了粘连,无菌性炎症,必须要采取综合治疗,比如小针刀,推拿,针灸,局部注射等等,方能达到理想效果
红花注射剂多少钱一盒
红花注射液的价格在100元-140元左右/20ml,但是厂家的不同,价格和规格上也有差异的。不同药店出售该药品时价格有所区别,有兴趣的患者可以到药店查询具体价格。
红花注射液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外伤,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肌梗塞、脉管炎;对高脂血症、糖尿病并发症、月经不调、类风湿关节炎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由于本品可能会使使用者出现过敏现象,所以使用本品前医护人员应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患者禁用,特别是对本品有过敏或严重不良反应患者。
临床应严格按照本品功能主治辨证使用;尽量避免空腹用药。血瘀证的一般临床表现主要有:痛如针刺,痛处固定、拒按;肿块青紫,部位固定;出血紫暗:妇女常见闭经等: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等。本品活血化瘀,也可用于骨科围手术期及跌打损伤、妇科闭经等见血瘀之证者。
使用红花注射液后会有什么遗症吗
使用红花注射液可能引起药疹发热、过敏性休克、 急性肾衰综合征等不良反应。
红花注射液为菊科植物红花经加工提取的中药制剂,呈黄红色或棕红色,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药理实验表明,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使血管扩张,有效扩张血管,并降低血清中总体胆固醇、总酯、三硝酸甘油酯及酯化脂肪酸及抗血栓形成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并可对脑组织具有保护及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兴奋子宫、兴奋平滑肌作用;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和机体内环境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可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等疾病。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增加,红花注射液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本文就近年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以引起重视。
1 药疹
邱南〔1〕报道4例均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 其中男 3 例,女 1例,年龄25~57岁。给予5%葡萄糖250 ml、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用药2~3d 后出现皮疹,始现于手足背部,有1例逐渐向躯干及头面部蔓延,皮疹突出皮面,压之不褪色,伴瘙痒。遂停用红花注射液,局部瘙痒严重者,给予皮炎平外涂。1例在1周内皮损部位出现皮肤脱屑,其余患者在停药 3 d 左右皮疹消退。
2 过敏反应
王颜晴等〔2〕报道3例过敏反应,其中1例男性患者,因胸闷、胸痛入院,给予5%葡萄糖250 ml+红花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输完液体后,患者全身出现小米粒大小、片状红斑,痒感,压之不褪色。遵医嘱立即停用此液,第2日,患者自觉症状好转,以后红斑逐渐消退。另1例男性患者,因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入院,前3 d 给予扩冠、抗凝对症处理。效果良好,病人感觉发憋好转。第4天加输一组5%葡萄糖加红花注射液20 ml,以40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患者于输此液体1 h后发生寒战、高热,烦躁不安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立即停药,吸氧,给予地塞米松10 mg,葡萄糖酸钙1 g静脉推注。生理盐水250 ml加维生素C 3 g静脉滴注。2 h后,症状逐渐缓解。血培养及剩余红花组液细菌培养未见异常。此后改输其他液体均未见过敏反应。2周后出院。
3 过敏性休克
王增寿等〔3〕报道1例男患者,因鼻骨折入院治疗,予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当滴入约100 ml时,患者头痛,四肢酸痛不适,停用红花注射液后症状渐渐缓解。重新输入上组液体,此时患者发生寒战,发热(T39 .4℃),头痛加重,皮肤潮红,考虑为红花注射液过敏所致。即停输液,予肾上腺素、地塞米松、苯海拉明对症治疗,此时Bp105/65 mmHg。30 min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出汗伴烦躁,Bp50/30mmHg,诊断为过敏性休克。再次给予肾上腺素、氢化可的松抗过敏治疗,及多巴胺、参附注射液等对症治疗。9.5 h后,患者自觉畏光,视物模糊,并时有烦躁、胃部胀痛、头痛、恶心等,但无发热、畏寒,BP,体温均正常。第2天,患者腹部、头痛反复作,经对症治疗,腹痛基本消失,但头痛仍间断发作,经CT检查头部无异常现象。另王昌荣等〔4〕也报道1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后出现过敏性休克。
4 发热
张祝〔5〕报道1例75岁女性患者,因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头晕、2型糖尿病、陈旧性腔隙脑梗死入院,入院当日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30 min后输入100 ml时,患者开始感觉畏寒,随后出现寒战,30 min 后开始发热,体温38.9℃。给予苯海拉明20 mg、安痛定3 ml肌注。30 min后症状开始缓解,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次日用同样药物又出现上述症状。考虑为红花注射液所致,遂换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至出院,未再出现寒战、发热。
5 细菌内毒素样症状
孙兰庆〔6〕报道3例细菌内毒素样症状,其中1例男性患者,因外伤入院外科治疗,先给予头孢曲松钠2 g/次,Bid,续滴5%GS注射液500 ml,加入红花注射液15 ml,约25 min后,患者自感发冷、寒颤伴心跳加快等,症状类似细菌内毒素样反应,立即停药并加入地塞米松(Dex)5 mg iv,15 min后症状消失。另1例女患者,因脑栓塞入院治疗,静脉滴注10%GS 250 ml+肝素钠12 500u,续滴10%GS 250 ml+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30 min后,病人出现发冷、心慌、口唇发紫等症状,体温为37.8℃,停药后静脉滴注Dex5 mg,症状消失。还有1例56岁的患者,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后也出现细菌内毒素样症状。
6 剧烈头痛
张鲜利等〔7〕报道2例剧烈头痛,2例均为女性患者,其中1例因临床诊断冠心病入院。给予红花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患者首次用药约30 min即出现头晕、轻度头痛。由于患者尚能忍受,减慢速度后,将液体全部输完。用药结束60 min后患者头晕、头痛症状消失。第2次治疗时,药物输人约40 min后,患者重复出现头晕、头痛。并伴有恶心等症状,逐渐加重为剧烈头痛,患者无法忍受,立即停止用药。患者继续平卧,未进行其他治疗,1 h后缓解。另1例因脑梗死入院,予红花注射液2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在滴入150 ml时,患者感觉头痛并呈进行性加重,不能忍受,立即停止输液30 min后头痛缓解。改用脉络宁治疗,无头痛症状发生。
7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并休克
蔡玉兰〔8〕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咳嗽、胸闷半月伴心前区疼痛入院,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红花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速度40滴/min。患者注射10 min后感觉注射的局部手背有发热感,按照说明书提示,减慢输液速度至28滴/min,患者感到发热减轻,约输入红花注射液100 ml左右时患者突然出现黑朦、面色苍白、出冷汗,测BP 40/20 mmHg,HR 34次/min,律不齐,无杂音,呼吸急促,意识丧失,皮肤湿冷苍白,急查心电图示:心室率42次/min,房颤节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立即停用红花注射液,给予阿托品1 mg静脉推注及5%葡萄糖250 ml加多巴胺40 mg加阿拉明20 mg静脉滴注,速度15滴/min,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10 min后症状缓解,Bp 60/20mmHg,Hp 64次/min,30 min后BP 70/50mmHg,HR 70次/min,律不齐,复查心电图示:HR 70次/min,心房纤颤,停用阿托品和升压药。
8 急性肾衰综合征
曹毅君等〔9〕报道1例女性患者,因车祸致腰部及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活动受限2 d,入院手术,手术后给予静脉滴注5%葡萄糖250 ml加入红花注射液15 ml时,约20 min后患者出现寒颤,发热,剧烈腰痛,头痛,呕吐,腹泻,尿量减少,气促等表现。查体:T :37℃,P:96次/min,R:24次/min,BP:150/90 mmHg,双肾区压痛“+”,叩痛“+”,颜面及双上肢轻度水肿,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尿常规WBC:1~2、RBC:2~3,BUN:13.7 mmol/L,Cr:154 mmol/L,UA:570 mmol/L,考虑为该药物过敏,立即停止该组液体输入。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非那根25 mg肌注,地塞米松10 mg静脉推注,林格氏液1 000 ml静脉滴注。并安慰病人,使其情绪稳定,3 d后上述症状消失,实验室查,BUN:4.8 mmol /L,UA:409 mol/L,Cr:68 mmol/L。B超检查双肾无异常,治愈出院。
9 可逆性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任英等〔10〕报道1例男性患者,因病毒性心肌炎入院治疗。给予异搏定等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不明显。便用红花针剂治疗,20 ml/次,1次/d,静脉滴注。用药前为窦性心律,有频发室性早搏,心率65次/min, PR间期0.14 s, QRS时限0.08 s,QT间期0.42 s。用药15 d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类似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心率61次/min,PR间期0.14 s, QRS时限为0.12 s,QT间期0.46 s,嘱停药。于停药20 d后再复查心电图,类似CLBBB消失,未见异位搏动,心率70次/min,PR间期0.14 s,QRS时限0.08 s,QT间期0.40 s。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及停药后均无不适感觉。
红花注射液和舒血宁注射液效果一样吗?
红花注射液,主要成分:红花.【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用于治疗闭塞性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脉管炎。
舒血宁注射液,主要成分:银杏叶。【适应证】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心绞痛,脑栓塞,脑血管痉挛等。 【禁忌】孕妇及心力衰竭者慎用。 【注意事项】偶有便秘,腹胀,心率加快,轻度头昏,乏力,胸闷等,可自行消失,部分患者有转氨酶上升现象。心衰患者慎用。
两者相对来说,红花的活血化瘀作用较明显,对于闭塞性疾病效果显著,而舒血宁注射液其改善微循环作用
明显,对于血管老化一类人群来说比较适合.